闵群燕 作品数:15 被引量:58 H指数:5 供职机构: 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脑梗死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脑梗死的相关因素。方法将2011年1月~2019年1月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33例分为两组,脑梗死组(22例)和非脑梗死组(211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使用Logistics回归模型探讨维持性血透患者发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脑梗死的发生率为9.4%,脑梗死组的年龄(y)[(57.9±11.1)vs.(48.7±17.2)]、NT-proBNP(pg/mL)[19894(14501,28760)vs.8157(3874,12782)]、糖尿病发病率(36.3%vs.15.1%),透析前后的收缩压差[(65.0±23.1)vs.(49.3±27.5)mm Hg],透析前后的舒张压差[(35.2±10.3)vs.(24.3±11.1)mm Hg]均高于非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Logistics回归结果提示,年龄(OR=1.042,95%CI=1.007~1.077,P=0.017)、糖尿病(OR=2.234,95%CI=1.164~23.537,P=0.036)、透析前后的收缩压差(OR=1.031,95%CI=1.009~1.061,P=0.043)、NT-proBNP(OR=2.672,95%CI=0.903~7.906,P=0.031)均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脑梗死发生率高,年龄、糖尿病、透析前后的收缩压差、NT-proBNP均是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胡永玮 闵群燕 邵敏关键词:血液透析 脑梗死 收缩压 前列地尔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研究前列地尔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4年12月到2018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共8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采取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加用前列地尔,观察联合使用前列地尔、缬沙坦与单纯缬沙坦治疗的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经治疗无效者2例,总有效率为95.0%,远高于对照组的70.0%,且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各肾功能指标水平均要比对照组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缬沙坦在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方面有较为确切的效果,对改善肾功能有明显效果,且不会引起明显严重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闵群燕关键词:慢性肾小球肾炎 前列地尔 不同血液透析方式对患者营养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透析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将52例规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血液透析组(HD组,24例),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组(HD+HDF组,14例)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组(HD+HP组,14例)。治疗1年,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IS)、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握力、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的变化。结果:治疗1年后,HD+HDF组和HD+HP组MIS、CRP均明显低于HD组(P均<0.05);HD+HDF组前白蛋白、CRP、握力、TSF均较HD组明显上升(P均<0.05);HD+HP组MIS、前白蛋白、CRP、握力较HD组明显上升(P<0.05),但TSF差别无统计学意义;HD+HDF组与HD+HP组相比,各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D组治疗后仅血红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MIS、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握力和TSF较治疗前略有好转,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D+HDF组的MIS、白蛋白、前白蛋白、CRP、血红蛋白、握力、TSF均较治疗前有所好转(P均<0.05);HD+HP组的MIS、前白蛋白、CRP、握力较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较普通血液透析可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减轻微炎症反应。 胡永玮 宋素珍 闵群燕 邵敏关键词:血液透析滤过 营养状态 微炎症 115例维持性血透患者的骨密度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017年 维持性血透(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大多伴有慢性肾脏病-矿物质骨异常(chronic kidney disease-mineral and bone disorder,CKD-MBD)这一症候群,其中骨质疏松症尤为常见。随着血液透析龄延长,人口老龄化加剧,血液透析患者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呈增长趋势,该病不仅导致骨折的发生增多,而且增加了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全因死亡率[1]。 胡永玮 宋素珍 闵群燕 邵敏关键词:骨密度 ALP 负相关 维持性血透患者 铁蛋白 血液透析患者 尿路感染病原菌的组成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了解尿路感染病原体的流行情况、主要流行病原体的耐药现状以及一些特殊病原体(MRCNS、产ESBLs菌株)的流行和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用WHONET5-3软件系统分析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2007年~2008年门诊及住院的尿路感染患者中274例清洁中段尿培养阳性的病原菌及药敏结果。结果1.清洁中段尿培养阳性率低(38.2%)。2.尿路感染病原体中。革兰阴性菌居首位,占所有阳性标本的57.3%;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占24.5%;真菌比例较前明显升高,占18.2%。所有致病菌中大肠埃希菌位居第一(36.9%).白色念珠菌位居其次(8.0%),屎肠球菌(5.5%),肺炎克雷伯菌(4.0%),表皮葡萄球菌(3.3%).粪肠球菌(3.3%)亦较为常见。3.病原菌对各种抗生素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表现为多重耐药。4.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菌检出率为44.6%,对氨苄青霉素,氧哌嗪青霉素及三、四代头孢菌素类耐药比例较高;且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株的耐药性较非产ESBLs株的耐药性明显严重。5.MRCNS占所有葡萄球菌88.5%,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对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泰能,大环内酯类及三、四代头孢菌素类呈现高度耐药。结论重视尿路感染病原菌检测及耐药性分析,对控制医院感染,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闵群燕关键词:尿路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前列地尔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0例均未透析慢性肾衰竭住院患者在常规用药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10ug,每天1次,疗程10~14天,观察治疗前后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和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变化。结果:治疗后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肌酐清除率(Ccr)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24小时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有利于减缓慢性肾衰的进展。 闵群燕关键词:前列地尔 肾功能衰竭 用雷公藤多甙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 :探讨用雷公藤多甙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3年10月至2014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40例患者随机分为雷公藤多甙组和黄葵胶囊组,每组各有20例患者。为黄葵胶囊组患者使用黄葵胶囊进行治疗,为雷公藤多甙组患者使用雷公藤多甙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治疗前后其24小时尿蛋白定量、Scr(血肌酐)的水平、ALB(血浆白蛋白)的水平和BUN(尿素氮)的水平。结果 :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Scr的水平和BUN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下降,其中雷公藤多甙组患者治疗后其24小时尿蛋白定量、Scr的水平和BUN的水平均明显低于黄葵胶囊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ALB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提高,其中雷公藤多甙组患者治疗后其ALB的水平明显高于黄葵胶囊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雷公藤多甙组患者进行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黄葵胶囊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用雷公藤多甙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地降低患者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Scr的水平和BUN的水平,提高其ALB的水平。 闵群燕关键词:雷公藤多甙 慢性肾小球肾炎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其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的相关因素,并分析NT-pro BNP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将143例规律血液透析患者以NT-pro BNP的中位数分为2组(低NT-pro BNP组,89例;高NT-pro BNP组,54例),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使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血清NT-pro BNP的影响因素;使用K-M生存曲线及Cox回归分析了解NT-pro BNP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的关系。结果:(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所有患者的NT-pro BNP均高于正常的参考范围上限(0~125 pg/ml)。NT-pro BNP的中位数5 021. 2 pg/ml。(2)高NT-pro BNP组的年龄、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血磷、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均显著高于低NT-pro BNP组,而尿素清除指数kt/V、Alb、左室射血分数(EF%)均低于低NT-pro BNP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3)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提示LVMI(β=0. 180,P=0. 026),收缩压(β=0. 185,P=0. 022)与NT-pro BNP呈正相关,白蛋白(β=-0. 158,P=0. 049)、Kt/V(β=-0. 152,P=0. 048)与NT-pro BNP呈负相关。(4) K-M生存曲线显示,两组的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的差别同样有统计学意义(4/775. 2%vs 8/47 17%,P=0. 019);在多因素COX风险回归分析中,经传统的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因素校正后,NT-pro BNP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仍有明显的相关性(HR=3. 622,P=0. 036)。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NT-pro BNP水平与LVMI、收缩压、白蛋白、Kt/V均密切相关;在维持性血透患者中,NT-pro BNP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有密切的相关性。 闵群燕 胡永玮 宋素珍 邵敏关键词:血液透析 NT-PROBNP 脑卒中 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心肾贫血综合征 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LC)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肾贫血综合征(CRAS)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EPO组34例,LC联合EPO组34例。EPO组仅每周血液透析后皮下注射EPO 10 000 U,LC联合EPO组每周血液透析后皮下注射EPO 10 000 U,同时每次血液透析后静脉缓慢注射LC 1.0 g。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舒张末期内径(LVDs/d);评估患者心功能分级。结果 LC联合EPO组Hb、Hct升高较EPO组明显(P均<0.05),LVEF提高、LVDs/d缩小以及心功能改善也优于EPO组(P均<0.05)。结论 LC联合EPO治疗CRAS疗效明显优于单用EPO。 宋素珍 闵群燕 邵敏 胡永玮关键词:左卡尼汀 促红细胞生成素 肾透析 心肾贫血综合征 血液透析加灌流治疗慢性肾衰合并皮肤瘙痒效果观察 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加灌流治疗慢性肾衰合并皮肤瘙痒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04年1月至2011年11月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皮肤瘙痒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血液透析加灌流治疗;对照组常规血液透析。结果两组基线血磷、血β-2微球蛋白、血清甲状旁腺素水平以及皮肤瘙痒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透析3个月后观察组血磷(2.02±0.87)mmol/L、血β-2微球蛋白(10.12±4.23)mg/L、血清甲状旁腺素(386.65±76.32)ng/L,皮肤瘙痒评分(3.25±1.1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57±0.98)mmol/L、(14.08±3.56)mg/L、(565.34±70.21)ng/L、(5.28±1.56)分(P<0.05)。结论血液透析与灌流联合治疗能更加有效地清除尿毒症患者体内大中小毒素,有效缓解皮肤瘙痒,值得临床应用。 宋素珍 闵群燕 邵敏 胡永玮关键词:慢性肾衰 皮肤瘙痒 血液透析 血液灌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