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雨凡
- 作品数:61 被引量:131H指数:7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双基质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在风湿病中的应用
- 2005年
- 目的研究双基质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ANA)在风湿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以喉癌上皮细胞和猴肝细胞为底物的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211例弥漫性结缔组织病患者(CTD)和43例其他风湿病患者的血清ANA。结果CTD中ANA的阳性率为84.1%,显著高于非CTD风湿病组的2.3%(P<0.01)。ANA阳性者可呈现不同的荧光模式。结论ANA是区别CTD与非CTD风湿病的重要指标,不同的荧光模式有不同的意义。
- 郭雨凡陈志伟顾美华邓迎苏武剑
- 关键词:抗核抗体结缔组织病免疫荧光
- 血清B因子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活动相关性研究
- 目的:测定SLE患者血清中B因子水平,探讨B因子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在SLE中的临床意义及其与病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78例SLE患者和46例健康体检者纳入本研究.用散浊比色法检测78例SLE患者及46名健康对照者血清B因子...
- 龙现明武剑郭雨凡
- 血清自身抗体谱检测中的问题
- 何觅春武剑郭雨凡
- CRT Oligomers Selectively Activate Dentritic Cells and Induced Generation of Autoantibodies
- Aims:Antibodies against calreticulin(CRT)were found in the sera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patients i...
- 何觅春郭雨凡陈志伟武剑
- 关键词:CALRETICULINAUTOANTIBODYMONOMERS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皮肤黏膜损害139例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皮肤黏膜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10例SLE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皮肤黏膜损害与其他脏器受累的关系。结果 210例中,有皮肤黏膜损害者139例,最为多见的是蝶形红斑80例(57.6%)、脱发38例(27.3%)、冻疮样皮疹36例(25.9%)、指/趾红斑29例(20.9%)。与无皮肤黏膜损害患者比较,有皮肤黏膜损害者神经系统受累比例高,心脏受累、浆膜炎和血红蛋白降低比例较低(P<0.05)。结论 SLE患者皮肤黏膜损害发生率较高,且与其他脏器受累有一定关系。
- 郭雨凡武剑沈晓雯刘楚付梦真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
- 复方南星止痛膏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观察复方南星止痛膏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外用复方南星止痛膏;对照组外用扶他林软膏,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和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9%,停药后复发率15.6%;对照组总有效率57.6%,停药复发率48.4%。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复方南星止痛膏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临床效果满意。
- 郭雨凡
- 关键词:风湿寒性关节痛扶他林软膏
- 贝利尤单抗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自身抗体浓度的影响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探讨贝利尤单抗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自身抗体浓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首次就诊并首次规律使用贝利尤单抗治疗的50例SLE患者临床资料。采用新兴检测手段纳米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SLE患者自身抗体浓度。分析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自身抗体浓度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和抗核小体抗体浓度在治疗3个月和治疗6个月时均降低(P<0.05)。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治疗6个月时抗P0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和抗SM抗体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利尤单抗可显著降低SLE患者抗ds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和抗核小体抗体浓度,而对抗P0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和抗SM抗体降低效果不明显。
- 郭孟陈小三蒋玲何觅春周欣郭雨凡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抗体
-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结缔组织病相关性肺间质病变的临床观察
- 目的 观察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环磷酰胺(CTX)治疗结缔组织病相关性肺间质病变(CTD-IL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根据入选和排除标准,纳入CTD-ILD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两组患者糖皮质激素...
- 曾克勤武剑周二叶王鸣军郭雨凡程韬强红伟
- 关键词:雷公藤多苷片环磷酰胺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病变疗效
- 系统性红斑狼疮特异性抗体检测的一致性分析
- 2023年
- 目的分析不同厂家线性免疫印迹法(LIA)试剂盒以及LIA与ELISA在检测可疑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样本特异性自身抗体的一致性。方法分析LIA试剂盒A(LIA-A)和试剂盒B(LIA-B)检测313例可疑SLE患者的血清样本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和抗核小体抗体的一致性。313例患者血清样本中,随机选取60例患者的血清样本,进一步采用ELISA检测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核小体抗体,比较LIA与ELISA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LIA-A与LIA-B检测抗dsDNA、抗Sm抗体、抗核小体抗体结果不一致分别为24、14、39例(kappa=0.670、0.727、0.373,P<0.01)。LIA-A与ELISA检测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核小体抗体结果不一致分别为16、5、9例(kappa=0.385、0.833、0.695,P<0.05或P<0.01)。LIA-B与ELISA检测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核小体抗体结果不一致分别为15、11、28例(kappa=0.414、0.633、0.187,P<0.05或P<0.01)。结论对于抗Sm抗体,不同检测方法和试剂之间一致性一般或较好。对于抗dsDNA抗体,LIA-A与ELISA检测一致性较差。对于抗核小体抗体,LIA-A与LIA-B及LIA-B与ELISA检测一致性较差。
- 何觅春武剑徐蓉周二叶王鸣军曾克勤郭雨凡
- 关键词:酶联免疫吸附法系统性红斑狼疮抗SM抗体抗核小体抗体
- 血清中自身抗体谱检测中的问题
- 何觅春武剑郭雨凡陈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