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远川

作品数:57 被引量:947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6篇天文地球
  • 1篇矿业工程

主题

  • 24篇矿床
  • 18篇成矿
  • 14篇硫化物
  • 10篇地球化
  • 10篇地球化学
  • 10篇硫化物矿床
  • 9篇同位素
  • 8篇岩浆
  • 8篇块状硫化物
  • 8篇块状硫化物矿...
  • 7篇地质
  • 6篇定年
  • 6篇岩石
  • 6篇岩体
  • 6篇云母
  • 6篇流体
  • 6篇成矿作用
  • 5篇多金属
  • 5篇多金属矿
  • 5篇金属矿

机构

  • 35篇中国地质大学...
  • 30篇中国地质科学...
  • 21篇南京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地质调查...
  • 4篇北京大学
  • 3篇云南大学
  • 2篇北京矿产地质...
  • 2篇吉林大学
  • 2篇中国国土资源...
  • 2篇江苏省有色金...
  • 1篇江苏省地质调...
  • 1篇长安大学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新疆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抚顺红透山铜...

作者

  • 57篇郑远川
  • 20篇顾连兴
  • 16篇吴昌志
  • 15篇侯增谦
  • 14篇杨竹森
  • 11篇付强
  • 9篇汤晓茜
  • 9篇梁维
  • 8篇黄克贤
  • 8篇李为
  • 6篇张遵忠
  • 6篇孙清钟
  • 5篇唐俊华
  • 5篇李秋耘
  • 5篇张松
  • 4篇汪传胜
  • 4篇陆建军
  • 4篇倪培
  • 4篇沈阳
  • 4篇王梓轩

传媒

  • 13篇岩石学报
  • 9篇矿床地质
  • 8篇地质学报
  • 6篇岩石矿物学杂...
  • 3篇地学前缘
  • 2篇中国地质
  • 2篇地球科学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现代地质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有色金属(矿...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中国稀土学报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地质通报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技论文...
  • 1篇2006年全...
  • 1篇2014年中...
  • 1篇2006年全...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8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62℃和差异应力条件下硫化物在NaCl溶液中的再活化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05年
红透山块状硫化物矿石主要成分为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和石英、角闪石、黑云母等脉石矿物。切成长40mm 直径17mm 的矿石圆柱用20wt%NaCl 溶液浸泡260小时后装入长江500型活塞-圆筒式三轴应力试验机,在362℃414MPa 围压下加1342MPa 轴压,13小时后于空气中自然冷却。实验后试样长度压缩为32.3mm,算得应变速率为4.1×10^(-6)/s。实验产物中出现大量垂直应力轴的松弛裂缝。黄铁矿强烈脆性破裂,而磁黄铁矿、黄铜矿和闪锌矿以塑性变形为主,局部也发生脆性破裂。再活化黄铁矿、磁黄铁矿和黄铜矿分别充填同种矿物的碎粒间隙。再活化产物也呈细脉穿插脆性变形的黄铁矿碎斑,细脉中以黄铜矿为主,其次是磁黄铁矿,有时含极少量闪锌矿,在磁黄铁矿、黄铜矿和闪锌矿的塑性变形区内,以及变形的石英和其它脉石矿物中均无再活化硫化物产出。实验结果表明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强干性矿物和地质体容易发生脆性变形,从而为再活化成矿流体的运移和析出矿质提供通道和空间,而韧性变形区较难提供流体通道和矿质沉淀空间。所以,再活化成矿作用容易发生在脆性变形区和韧-脆性转换部位。原生矿石中的黄铜矿在实验条件下比其它三种硫化物更容易再活化。脆性变形的黄铜矿和黄铁矿比起其它矿物来更容易接受含铜流体的叠加,因此地层中的含铜黄铁矿矿胚层最容易受叠加流体作用而形成层控富矿床。
顾连兴汤晓茜王子江郑远川吴昌志陆建军倪培吴学益
关键词:流体块状硫化物矿床层控矿床
藏南彭措林埃达克质岩脉的岩石成因及对区域成矿作用的启示被引量:4
2017年
彭措林岩脉群位于藏南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中段的西侧,宽约3~5m,呈近南北向穿截冈底斯岩基。两组样品的锆石U-Pb定年结果为9.7±0.2Ma和9.9±0.3Ma。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显示,岩石以高SiO_2(67.05%~69.96%)、K_2O(6.05%~6.88%)和低MgO(0.47%~1.27%)为特征,高度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具有高Sr/Y和La/Yb比值,表现出埃达克岩地球化学亲合性。相对冈底斯中新世埃达克质斑岩而言,该岩脉更加富集放射性成因Sr、Pb同位素(^(87)Sr/^(86)Sr_((i))=0.7120~0.7123,^(206)Pb/^(204)Pb=18.812~18.844,^(207)Pb/^(204)Pb=15.705~15.728,^(208)Pb/^(204)Pb=39.424~39.523)、具更低的Nd同位素值(εNd(t)=-10.9^-9.8)和更为古老的Nd模式年龄(tDM=1.36~1.43Ga)。以上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彭措林岩脉很可能起源于加厚的古老下地壳,相较于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内其他的中新世斑岩而言,其岩浆源区含有更少的幔源组分和更多的古老地壳组分。锆石微量元素结果显示,岩脉的氧逸度较低(ΔFMQ=-6.7^+2.1,平均值为-1.4)。故而,彭措林埃达克质岩脉不具备区域成矿潜力的原因可以归结如下:(1)下地壳岩浆源区中新生幔源组分含量较少,指示了古老下地壳中岛弧幔源岩浆注入量较少,因而岛弧期堆晶至下地壳的金属硫化物极为有限;(2)较低的氧逸度导致岩浆萃取金属的能力相对较弱。结合前人研究可知,下地壳中新生幔源组分的贡献率是影响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后碰撞埃达克岩能否成矿的关键因素。
裴英茹杨竹森郑远川侯增谦田世洪刘英超赵晓燕周金胜
关键词:中新世岩石成因成矿作用
西藏努日矽卡岩型铜钨钼矿辉钼矿Re-Os定年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37
2012年
西藏努日层状矽卡岩型铜钨钼矿床是冈底斯东段南缘斑岩-矽卡岩铜多金属成矿带上规模最大的矿床。笔者对采自该矿床的9件不同产状、不同形态含钼矿石中的辉钼矿进行了Re-Os同位素组成分析,获得其模式年龄为23.46~24.77 Ma,等时线年龄为(23.36±0.49)Ma(MSWD=0.60),模式年龄与等时线年龄结果基本一致。由于辉钼矿与黄铜矿、白钨矿呈共生关系,并考虑到该矿区内黄铜矿的年龄〔(23.75±0.18)Ma〕(作者未发表数据),表明努日矽卡岩型铜钨钼矿床的成矿时代为23~24 Ma。结合前人研究资料可见,冈底斯南缘克鲁-冲木达斑岩-矽卡岩铜多金属成矿带从32 Ma至23 Ma发生了强烈的成矿作用。该成矿带的成矿时代明显有别于后碰撞期地壳伸展环境下形成的冈底斯斑岩铜矿带,显示出其为一套独立的成矿事件。该成矿事件可能主要受冈底斯南缘的晚碰撞走滑环境的控制。努日矿床成矿时代的确定及晚碰撞成矿事件的厘定,为今后研究和勘查该成矿带内同类型矿床提供了重要依据。
张松郑远川黄克贤李为孙清钟李秋耘付强梁维
关键词: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冈底斯
赣北大湖塘超大型钨矿多期似斑状花岗岩岩浆作用、成因及意义被引量:5
2019年
赣北大湖塘钨矿位于江南造山带九岭多金属矿集区东部,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钨矿之一。该区燕山期花岗岩的岩性繁多,岩浆序列及源区特征等研究仍存在争议和不足。就似斑状花岗岩而言,前人已查明该区存在两期岩浆作用,分别是石门寺(北区)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150. 0 Ma)和狮尾洞(南区)似斑状白云母花岗岩(144. 2 Ma)。本文识别出南区似斑状二云母花岗岩,并对其进行了精细的独居石和锆石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及锆石Hf同位素研究。锆石和独居石给出的岩浆结晶年龄分别为130. 0~128. 6 Ma和128. 3 Ma,表明南区似斑状二云母花岗岩形成于早白垩世,代表了区域上第3期似斑状花岗岩岩浆作用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3期似斑状花岗岩均为高钾钙碱性的S型花岗岩,南区两期似斑状花岗岩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北区相比,南区似斑状花岗岩过铝质程度(A/CNK=1. 16~1. 24)更高;南、北区岩石的稀土元素总量均较低,均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北区岩石轻、重稀土元素分馏[(La/Yb)_N=11. 17~26. 67]较南区[(La/Yb)_N=7. 72~19. 0]更显著。南、北区岩石的ε_(Hf)(t)值分别为-7. 31~0. 58和-8. 6~-3. 1,指示似斑状花岗岩主要来源于古老下地壳的重熔,南区岩石有少量新生物质的参与。南区似斑状花岗岩较北区有更低的CaO/Na_2O值,指示南区似斑状花岗岩的源岩比北区更富泥质。综合研究表明,大湖塘南、北区似斑状花岗岩至少是3期岩浆作用的产物,是新元古代双桥山群地层中的富泥质、或泥质夹杂砂岩在后造山伸展构造环境下经部分熔融后分异演化而成。该研究丰富并完善了大湖塘区域似斑状花岗岩的岩浆序列和成因意义。
吴显愿张智宇郑远川戴佳良樊献科盛俞策
关键词:岩石地球化学锆石HF同位素
西藏林周程巴普矽卡岩型Cu矿床成因及对区域成矿作用的指示被引量:1
2023年
冈底斯北缘成矿带岩浆热液矿床形成于印度-亚洲板块主碰撞早期,矿化类型多样,金属组合丰富,具有重要的勘探价值和研究意义。前人的工作主要聚焦于Pb-Zn、Mo和Fe-Cu等多金属成矿系统,但对Cu成矿系统的研究相对较少。位于成矿带南侧的程巴普矿床作为带内唯一一个以Cu矿化为主的矽卡岩型矿床,为印-亚板块碰撞早期的Cu成矿作用机制研究和区域成矿潜力评价提供了良好素材。程巴普矿体主要产于下白垩统林布宗组板岩与上侏罗统多底沟组灰岩之间的矽卡岩中,矿化主要集中于石英硫化物阶段,矿石矿物为黄铜矿、闪锌矿和辉钼矿等。对矿体中辉钼矿开展Re-Os同位素定年获得等时线年龄为59.0±0.8 Ma。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岩体以闪长岩和花岗闪长斑岩为主,两者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分别为58.9±0.9 Ma和58.7±0.8 Ma,表明程巴普矿床的成岩与成矿时代一致,均发育于印-亚板块碰撞的主碰撞阶段。程巴普岩体属于典型的I型花岗岩,其中花岗闪长斑岩是闪长岩经历斜长石和角闪石等分离结晶的产物。岩体锆石ε_(Hf)(t)值介于+0.3~+7.6之间,全岩ε_(Nd)(t)值变化范围为-0.1~+0.5,表明其起源于被大量幔源物质改造形成的新生下地壳。结合绘制区域锆石Hf同位素等值线图,可以得出冈底斯北缘多金属成矿带内的成矿作用受控于岩浆源区和地壳结构属性。程巴普北侧古老地壳地区以发育Pb-Zn矿床为主,而其所在的新老地壳的过渡地区以及更南侧新生地壳具有发现大—中型Cu矿的潜力。
王璐郑远川张爱萍
关键词: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
中国北方造山带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以吉林红旗岭矿床为例被引量:17
2006年
中国北方兴蒙造山带东段吉林省中南部产有一系列铜镍硫化物矿床,红旗岭矿床代表的是早三叠纪同造山期与超镁铁质-镁铁质岩浆作用相关的矿床类型.含矿母岩主要是由辉长岩-二辉岩-橄榄辉石岩-辉石橄榄岩等构成的杂岩体和顽火辉石岩超基性岩脉,构成星点状—稀疏浸染状、稠密浸染状、斑杂状、致密块状四种矿石类型.硅酸盐岩石的矿物组合为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角闪石+斜长石,为钙碱性系列岩石组合类型.岩石化学显示其微量元素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亏损高场强元素Ti、Nb,相似于俯冲带拉斑玄武岩,可能为幔源岩浆混染地壳物质的结果.同位素年代学证实岩体就位时间约为250Ma左右的早三叠纪,与区域变质和中国北方大面积的同造山花岗岩年龄相似.暗示了含矿岩体的形成和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碰撞造山作用有关,是造山挤压过渡期伸展体制下岩浆作用的产物.
郗爱华顾连兴李绪俊郑远川
关键词:铜镍硫化物矿床地球动力学背景
燕辽成矿带养马甸斑岩型钼矿成矿岩体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及成岩成矿环境被引量:7
2012年
养马甸钼矿床位于燕辽钼(铜)成矿带东段的辽西地区。养马甸岩体由似斑状花岗岩、粗粒花岗岩和细粒花岗岩3个不同岩相组成,主要矿物为石英(30%~45%)、钾长石(35%~50%)、斜长石(15%~25%)和少量黑云母(3%~5%)。矿体主要赋存于养马甸岩体的细粒花岗岩中,少部分赋存在紧邻细粒花岗岩的粗粒花岗岩和似斑状花岗岩中。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养马甸岩体总体为富硅(w(SiO2)=69.26%~76.44%)、富碱(w(Na2O+K2O)=7.87%~8.81%),贫钙(w(CaO)=0.36%~1.33%)、镁(w(MgO)=0.17%~0.61%)和铁(w(FeOT)=1.47%~3.39%)的钾质(K2O/Na2O=1.05~1.31)—准铝质花岗岩(A/CNK=0.90~1.00)。该岩体总体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Th和LREE),高场强元素(Nb、Ta、Zr、Hf和HREE)亏损不明显,而中稀土相对亏损,在稀土元素配分图上呈左陡右缓的'V'型。岩石地球化学及矿物演化特征表明,养马甸岩体的不同岩相为同源岩浆经历不同程度分离结晶作用的产物,其母岩浆来源于高压麻粒岩相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成岩与成矿年代学研究表明,似斑状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92.1±1.9)Ma,粗粒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89.5±1.4)Ma,而细粒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89.3±3.3)Ma。结合对已有资料的归纳和分析,认为养马甸斑岩钼矿形成于后造山背景下的陆内伸展环境,含矿岩体及斑岩型钼矿的形成可能与古亚洲洋残留地幔楔在早侏罗世的再活化有关。
冯慧吴昌志郑远川顾连兴蒋少涌孙洪涛高龙
关键词:斑岩型钼矿早侏罗世地球化学
天然矿石中硫化物的同构造再活化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辽宁红透山块状硫化物矿石主要矿物成分为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石英、角闪石和黑云母等。将矿石切成圆柱体,用20%NaCl溶液浸泡260 h后装入长江500型活塞-圆筒式三轴应力试验机,分别在362℃、464℃、556℃和682℃,以及不同的围压和轴压下进行实验,13 h后于空气中自然冷却。实验产物中各种矿物发生了强烈的机械变形,黄铁矿和角闪石以脆性破裂为特征,而磁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石英和黑云母以塑性变形为主,局部也发生脆性破裂。实验过程中硫化物发生了强烈的化学再活化,其产物主要有细脉和微晶两种。再活化细脉主要穿插黄铁矿碎斑,而在黄铜矿、磁黄铁矿、闪锌矿和脉石矿物中未曾见到。细脉成分主要为黄铜矿,其次为磁黄铁矿,仅含少量闪锌矿。脉中磁黄铁矿颗粒较大,在超过200μm的长度内光性连续,表明这些脉形成于冷却前的较高温度环境。随实验温度的升高,再活化细脉的数量也随之增加,而且脉中黄铜矿对于磁黄铁矿的比例也加大。再活化微晶可进一步分为两种:一种为分布于同种硫化物碎粒之间或增生于碎粒之上的黄铁矿、磁黄铁矿和黄铜矿微晶;另一种为沿黄铜矿裂隙分布的完全由黄铁矿构成的蠕虫状体。以这两种方式产出的微晶均为实验样品冷却过程中的产物。在556℃和682℃的产物中还出现黄铜矿对黄铁矿的交代反应现象。本文的实验结果表明,块状硫化物矿石中的硫化物在变形变质过程中可同时以机械的和化学的两种方式发生再活化,并且再活化强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但是,机械再活化的距离和所造成的各种矿物间的分异都十分有限,只有化学再活化才是造成组分长距离迁移,形成新矿体的重要机制。脆性变形区的张性空间有利于再活化流体的运移和卸载,而韧性变形区则不利。铁硫化物在高温下的再�
郑远川顾连兴汤晓茜王子江吴昌志张文兰吴学益
关键词:流体变形变质
辽宁红透山块状硫化物矿床中矿体的变质变形特征与形成过程被引量:2
2021年
辽宁红透山块状硫化物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是中国最大的太古宙块状硫化物矿床。该矿床经历了高级角闪岩相变质变形和后期热液改造。通过野外和矿相学观察,将红透山矿床的主要矿石类型划分为4类。块状矿石呈层状和块状构造,等粒状和变晶结构;粗晶状矿石呈透镜状和块状构造,巨斑状和填隙结构;糜棱岩化矿石又称矿石糜棱岩,矿石呈透镜状和揉皱状构造,细粒化和重结晶结构;富铜矿石,或称“铜条”,呈脉状和板条状,交代残留和乳滴结构,变形显著。通过对以上4类矿石矿物组合、共生关系和变形特征的分析,系统厘定了矿石的成因和形成过程。块状矿石的变形和流体活动不明显,是原生VMS矿石受区域变质重结晶的产物。粗晶状矿石变斑晶发育,黄铜矿和闪锌矿含量极低,代表强烈变质重结晶和再活化后的残余相。矿石糜棱岩韧性变形最强烈,黄铜矿和闪锌矿明显高于块状矿石,代表韧性变形和再活化的硫化物矿石。铜条韧性变形和交代结构发育,以黄铜矿为主,闪锌矿次之,同时含少量指示低温成因的硫铜钴矿,是机械再活化与变质热液再沉淀的产物。
党奔吴昌志杨涛姚希柱王思梦郑远川顾连兴
关键词:块状硫化物矿床变质
云南马厂箐铜钼矿成矿岩体的角闪石和黑云母矿物学特征及其意义被引量:19
2018年
马厂箐铜钼矿床位于扬子克拉通西缘,是三江成矿带内典型的大陆碰撞型斑岩铜-钼矿床,其成矿作用与矿区内的斑状花岗岩密切相关。在详细的岩相学观察基础上,对成矿岩体的造岩矿物角闪石和黑云母开展了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厘定了斑状花岗岩结晶的温压条件、岩浆氧逸度和含水量等要素,为解析马厂箐富碱侵入岩体的演化和成矿作用提供了矿物学尺度的制约。实验数据显示,岩体内角闪石富镁(w(Mg O)14.1%~16.3%)、富钙(w(Ca O)11.0%~11.6%)、贫钾(w(K2O)0.3%~0.6%)、富钠(Na2O/K2O>1.0),属于阳起石和镁角闪石。黑云母Fe2+/(Fe2++Mg)比值较为均一,集中分布在0.35~0.38之间,且显示出富镁(w(Mg O)13.6%~16.2%)、铝(w(Al2O3)12.9%~13.7%),贫钛(w(Ti O2)1.9%~3.0%)、钙(w(Ca O)<0.06%)的特征,属镁质黑云母。由角闪石和黑云母阳离子数计算的矿物结晶温度分别为687~770℃和660~713℃,结晶压力为38~82 MPa和55~80 MPa,相应侵位深度为1.3~2.7km和1.8~2.6 km。同时,通过角闪石成分计算岩浆氧逸度为ΔNNO+1.56^+2.41,并且根据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矿物相稳定组合限定岩浆源区具有较高的含水量(w(H2O)>10%)。结合矿物组合中角闪石的大量存在,分析可知马厂箐斑状花岗岩具有高氧逸度、富水、侵位浅的特点,符合形成大型-超大型斑岩Cu-Mo矿床岩浆岩的基本特征。因此,继北衙超大型斑岩Au矿取得重大突破后,推测三江成矿带南段扬子克拉通一侧斑岩型Cu-Mo矿床仍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沈阳郑远川马睿张爱萍徐培言吴昌炟王梓轩
关键词:矿物学特征氧逸度含水量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