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静
- 作品数:19 被引量:85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全自动酶免分析仪不同孵育槽及不同位置检测结果分析
- 2012年
- 目的验证全自动酶免分析仪孵育槽故障情况。方法使用标准物质、阳性对照及稀释的阳性标本通过仪器平行比对试验,验证FAME全自动酶免分析仪孵育槽局部温度有漂移。结果通过比对试验发现全自动酶免分仪孵育槽局部温度有漂移,槽边缘检测结果与槽中间检测结果,特别是弱阳性的检测结果有明显差异。结论全自动酶免分析仪孵育槽故障可使质控结果产生系统误差,甚至造成弱阳性标本的漏检。
- 张立波赵静马贵明
- 关键词:边缘检测质控结果
- 血站核酸检测工作的质量控制被引量:7
- 2015年
- 2012年1月卫生部发布了《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2版)》(以下简称《规程》)。新版《规程》在可经输血传播感染的检测项目及检测方法中规定,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标志物的检测方法,除现行的2种ELISA试剂检测外,还可选择1种ELISA试剂检测与1种试剂检测核酸的方法。
- 何成涛马贵明赵静
- 关键词:核酸检测实验室
- 单人份核酸联合ELISA血液筛查的意义初探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在血液中心现行的2遍酶联免疫吸附检测(ELISA)、1遍核酸检测(NAT)的模式下,对核酸检测的意义进行初步探讨和评估。方法对南京地区无偿献血者的63 792份血液标本采用2种ELISA试剂和1种核酸试剂进行平行检测。结果 NAT初筛与ELISA检测结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ELISA双试剂(+)组与NAT初筛结果的符合程度明显高于ELISA单试剂(+)组,但同时有90例样本ELISA双试剂(+)且NAT(-),243例样本ELISA单试剂(+)且NAT(-);ELISA单试剂(+)且NAT(+)有3例;63 792份血液标本中,有40例HBV可疑窗口期(HBV DNA阳性且ELISA阴性)和1例HIV窗口期,检出率分别为6.27/万和0.16/万,HCV窗口期未检出;与ELISA(+)组相比,ELISA(-)组鉴别阴性率明显较高,为64.96%。结论与传统血清学实验相比,单人份核酸检测对于窗口期标本的检出具有显著优势,但也存在局限性,只有两者结合的筛查模式才能最大程度保障输血安全。
- 黄敏傅强柯苑马成平赵静马贵明
- 关键词:核酸检测窗口期漏检
- FAME全自动酶免分析仪孵育槽故障情况分析
- 2012年
- 目的验证全自动酶免分析仪孵育槽故障情况。方法使用标准物质、阳性对照及稀释的阳性标本通过仪器平行比对试验,验证FAME全自动酶免分析仪孵育槽局部温度有漂移。结果通过比对试验发现全自动酶免分仪孵育槽局部温度有漂移,槽边缘检测结果与槽中间检测结果,特别是弱阳性的检测结果有明显差异。结论全自动酶免分析仪孵育槽故障可使质控结果产生系统误差,甚至造成弱阳性标本的漏检。
- 张立波马贵明赵静
- 关键词:边缘检测质控结果
- 核酸检测无效结果分析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在血液中心现行的单人份核酸检测(ID-NAT)的模式下,对核酸检测无效结果进行初步分析和探讨。方法:对南京地区无偿献血者的70 231份血液标本进行核酸单人份检测(包括联合检测和鉴别检测)。结果:总测试数为78 866,无效测试率为0.09%。2台仪器的无效测试率相近,但不同项目的无效测试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鉴别检测的无效测试率显著高于联合检测(P<0.01)。在无效结果的原因分布中,联合检测较平均,而鉴别检测分布不均,其中样品原因和其他硬件原因的出现频率,鉴别检测均高于联合检测。结论:核酸检测人员只有通过重视样品的检测前质量控制和仪器的日常维护保养,才能减少无效结果的出现,避免浪费。
- 黄敏柯苑马成平赵静马贵明
- 关键词:核酸检测错误信息
- 全自动酶免分析仪不同孵育槽及不同位置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因具有高通量、处理速度快,准确性高、重复性好等特点,已在血站实验室广泛应用。本实验室在使用该检测系统时发现虽然经过厂家的校准且校准合格,在试验过程中孵育槽升温后仪器显示达到37℃恒温,但存在梅毒抗体在检测过程中质控结果不稳定,易出现超出±3s质控限,对仪器进行一系列的平行比对试验验证,发现FAME全自动酶免分析部分孵育槽局部温度有漂移,会使质控结果存在系统误差,现报道如下。
- 张立波赵静马贵明
- 关键词:ELISA全自动酶免分析仪
- 核酸检测技术在献血人员血液筛查中的应用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采取核酸检测(NAT)技术进行血液筛查,减少由献血者感染"窗口期"及隐匿感染献血引起的疾病传播。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54 358份献血者标本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Ab)检测,同时用转录介导扩增技术(TMA)进行HBV-DNA、HCV-RNA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RNA核酸检测。结果 NAT检测阳性ELISA检测阴性标本共51份。51份标本有鉴别试验结果的33份,其中32份HBV-DNA阳性,1份HIV-1RNA阳性,HIV-1RNA阳性的献血者经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印迹法确认为HIV-1疑似阳性(gp160和p24±)。半年后再次回访该献血者,抽取血样送南京市疾控中心经免疫印迹法确认为HIV-1阳性(gp160、gp120、p66、p51、gp41、p31、p24、p17+)。结论 NAT技术可以减少由献血者感染"窗口期"及隐匿感染献血引起的疾病传播,从而减少输血风险。
- 柯苑赵静马成平黄敏姚慧兰张立波马贵明
- 关键词:血液筛查核酸检测技术
- 抗-HIV抗体检测时出现拖带污染分析被引量:7
- 2004年
- 柯苑马成平赵静
- 关键词:抗-HIV抗体血液检测爱滋病病毒
- FAME全自动酶免分析仪孵育槽故障情况分析
- 张立波马贵明赵静
- 单人份核酸联合ELISA血液筛查方案初探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分析并探索合理的单人份核酸筛查方案,为核酸检测后的批放行提供依据。方法对南京地区无偿献血者的63 792份血液标本,采用2种ELISA检测试剂和1种单人份核酸检测试剂平行检测。NAT首先对HIV-1/HCV/HBV 3种病毒进行联合检测,检测结果阴性则判为NAT阴性,阳性则判为NAT阳性,血液报废。NAT初筛阳性标本中与ELISA同为阳性的标本,则直接进行鉴别检测(鉴别病毒种类),ELISA阴性的标本则进行联检2遍复试之后再鉴别。结果 63 792份标本中共NAT初筛(+)标本260例,初筛阳性率0.4%,成功复试和鉴别标本243例,总鉴别阳性率仅为64.2%(156/243)。其中ELISA(+)标本的鉴别阳性率为89.0%(121/136),ELISA(-)标本的鉴别阳性率为32.7%(35/136),复试阳性率为44%(47/107)。NAT初筛S/CO的均值与复试、鉴别结果具有明显相关性,初筛S/CO≤5对复试(--)且鉴别(-)结果有较强的指示作用。结论本中心目前的核酸筛查方案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病毒漏检现象,降低输血残余风险,保障临床供血安全。
- 黄敏傅强马贵明柯苑马成平赵静
- 关键词:复试筛查方案假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