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景辉
- 作品数:130 被引量:522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科技部科研院所技术开发研究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梅花鹿茸系列工程营养保健新产品研究
- 董万超刘春华赵景辉张秀莲彭风华王再幸赵伟刚钱淑文张宝香赵立波
- 该项目制定了8种生产工艺规程,绘制了鹿茸、食药两用中药材动态提取和水提醇沉工艺设备安装流程图3个;研制成8种鹿茸系列营养保健新产品,测定了新产品营养保健成分,探明了新产品多种显著的生物效应;制定并审定备案了4种企业标准;...
- 关键词:
- 关键词:梅花鹿营养保健
- 刺五加驯化及栽培技术研究与开发
- 赵淑兰陈长宝杨义明沈育杰王英范王英平赵景辉许奕华张亚玉吴连举张宝香孙成贺许世泉孔祥义彭凤华刘兴权李昌宇斑淑珍李天池秦俊吉焉石李如升
- 该项目收集种质资源120份,选出了3个优良品系,填补了国内外无刺五加优良品系的空白。建立种源圃3亩、栽培示范区100亩,育苗140万株。对刺五加的生物学特性、生理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首次确定了刺五加种子为胚后熟类型...
- 关键词:
- 关键词:刺五加驯化栽培技术
- 高压脉冲电场法快速提取黄花乌头中关附甲素的工艺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研究高压脉冲电场法对黄花乌头中关附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工业化生产提供可靠的实验数据和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高压脉冲电场法快速提取方法,HPLC法测定关附甲素的量。结果提取黄花乌头关附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以90%乙醇为提取溶剂,电场强度20 kV/cm,脉冲数为10,料液比1∶14,影响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电场强度、料液比、脉冲数;此法提取黄花乌头中的关附甲素提取率达到0.391%,浸膏得率为39.92%。结论本提取工艺可行、经济、省时、回收率高。
- 白永智李昌禹赵景辉王英平
- 关键词:黄花乌头关附甲素高压脉冲电场浸膏得率
- 一种五味子红色素及白色五味子酒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五味子红色素及白色五味子酒及其制备方法,将五味子鲜果榨汁,得到五味子鲜果汁;将五味子鲜果汁通过LSA‑10大孔树脂柱吸附,使五味子果汁分成吸附和不吸附两部分;收集不吸附部分进行亚硫酸化,皂土下胶,澄清,糖度...
- 赵景辉王英平齐俊生姜英张瑞孙成贺宋艳玲
- 文献传递
- 马鹿茸、梅花鹿茸不同部位无机元素含量测定分析被引量:33
- 2004年
- 目的 测定分析中国新疆塔里木马鹿茸、东北马鹿茸和东北梅花鹿茸不同部位中无机元素含量。方法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结果 从所测鹿茸各部位均检测出26种无机元素。其中包括5种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Ca、P、Na、Mg、K和11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Fe、Cr、Cu、Sr、Ni、Zn、Mo、Co、Mn、V、Sn。结论 各鹿茸不同部位的无机元素种类相同,同一元素在同一鹿茸不同部位的含量有一定差异;同一元素在不同鹿茸相同部位中的含量也有差异。
- 董万超刘春华赵立波赵伟刚张宝香张秀莲赵景辉李江
- 关键词:马鹿茸梅花鹿无机元素
- 近红外分析技术在中药检测体系中的应用
- 文章对近红外分析技术、我国中药检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介绍,并着重对近红外分析技术在中药真伪鉴别、化学成分含量测定、生产状态监测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 张瑞王英平许世泉闫梅霞赵景辉
- 关键词:NIR中药
- 文献传递
- 一种丙二酰基人参皂苷Re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丙二酰基人参皂苷Re及其制备方法,将鲜人参花蕾提取液经大孔树脂柱层析、中压柱层析和制备液相分离纯化得到了高纯度的丙二酰基人参皂苷Re,提取纯化中的浓缩温度控制在40℃以下,最后制备液相得到的洗脱液冷冻干燥...
- 王玉帅王英平金银萍高薇王佳郑培和刘俊霞孙成贺曲正义赵景辉
- 文献传递
- 西洋参根不同部位糖类物质的含量测定被引量:3
- 1990年
- 西洋参化学成分研究报道较多,但西洋参根不同部位糖类物质含量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以3,5—二硝基水杨酸为显色剂对西洋参根不同部位的总糖,还原糖和粗淀粉进行了比较测定,现报道如下。
- 刘春华任贵兴王铁生贾志发赵景辉
- 关键词:西洋参根部糖类物质
- 雉鸡血清生化指标测定
- 1990年
- 雉鸡(Phasianus Colchicus)是我国的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野生禽类。由于人工饲养开展较晚,目前的数量非常有限,为了促进雉鸡饲养业迅速发展,我们对繁育起着主导作用的雌性雉鸡血清中血糖、总蛋白、白蛋白、蛋白分类、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肌酸激酶、血磷、血钙等十一项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这些参数为研究雌性雉鸡生理机能和疫病诊断提供了科学依据。
- 段传凤赵景辉葛明玉
- 关键词:雉鸡血清生化指标
- 马鹿茸茸重与茸尺关系的研究被引量:4
- 1991年
- 本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对连续7年的马鹿茸茸重与茸尺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左侧茸重(y)的主要茸尺因子是主干长(x_1)、主干围(x_2),眉枝长(x_3)、眉枝围(x_4)和冰枝长(x_5).由这些因子所建起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y=-54.758+0.327x;+2.695x_2+0.316x_3+1.857x_4+0.293x_5,以上每项茸尺与茸重的相关程度t检验均达极显著(P<0.01)。该模型的总体相关系数r=0.885,F检验为极显著(p<0.01);影响右侧y的主要茸尺因子为x_1、x_2、x_4、x_5。所建模型为:y=-66,880+0.673x_1+3.006x_2+1.773x_4+0.275x_5以上每项x与y的相关程度t检验均达极显著(P<0.01)。总体相关r=0.859,F检验极显著(P<0.01)。通过检验可知,模型的精度较高,所得理论值与实测值相近,可用于生产实际中对活体茸重的估测。在养鹿的科研和生产中,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需要在鹿茸生长的某一特定时刻知道鹿茸的重量,而当时又非收茸期,不能锯下称量,因此影响了科研和生产工作的圆满完成。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主要产茸鹿种马鹿的茸重与茸尺各测量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的多元回归分析,得出了通过对茸尺有关因子进行测量,借助回归模型来比较精确估测活体鹿茸重量的方法。
- 李春义刘彦郑兴涛邴国良赵景辉门陶岩
- 关键词:马鹿鹿茸茸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