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华清
- 作品数:18 被引量:266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留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劳动力市场摩擦、劳动力再配置与中国的就业周期被引量:1
- 2019年
- 中国劳动力市场表现出与美国就业周期不同的特征:(1)农业就业十分明显的反周期性;(2)总就业十分明显的无周期性甚至微弱的反周期性。从中国宏观数据和CHIP2007—2008年微观面板数据中我们找到了一个可能的机制:农村劳动力在农业部门和非农部门再配置。将该机制和中国劳动力市场摩擦相结合,本文构建了考虑劳动力市场摩擦的农业和非农两部门模型。该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合中国就业的周期特征。其核心机制在于农业部门劳动力在农业和非农两个部门的顺周期再配置。而且劳动力市场摩擦会放大农业部门劳动力对于非农部门的经济冲击反应,从而加剧农业就业和非农就业的波动性。但总就业仍然表现出波动较小、与GDP相关性较弱的特征。
- 赵波谭华清
- 人口结构、行业盈利与行业股票回报被引量:1
- 2019年
- 本文将人口结构变迁所导致的消费需求变化、行业的盈利与行业股票的回报联系起来研究。具体来说,不同商品的消费者年龄结构会有不同。基于对未来人口结构的预测,能预测各个行业因人口结构变化所致的需求变化,进而预测行业的盈利状况。基于中国A股市场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人口结构变迁信息的需求变化估计能很好地预测行业盈利水平,但无法很好地预测股票的未来回报。另外,本文没有发现基于人口结构变化构建的多空投资组合能获得超额回报。企业可以将人口信息用于决策来获得盈利,但是投机者却无法做到。
- 谭华清周羿黄昊张钟文
- 关键词:人口结构股票回报
- 收入差距、市场分层与政府行为被引量:1
- 2016年
- 本文通过构建市场分层模型将以往的收入分配影响经济的机制统一起来,并且通过市场分层模型将收入差距过大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作了更为全面的讨论。认为当供给弹性较低时,收入不平等将会导致市场分层。在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同时存在的市场里,高收入者之间的竞争将会推高市场的均衡价格,面对较高的市场价格,低收入者很可能减少在这一市场上购买,而转向较为低端的市场,于是出现市场分层。如果市场分层发生在消费品市场则会扩大低收入消费者和高收入消费者的消费差距,二者之间的需求结构的差异会抑制国内对高质量产品的需求,从而不利于产业升级;如果市场分层发生在要素市场则会进一步扩大高收入群体与低收入群体未来的收入差距。为了实现我国经济供给结构的优化,减少因收入差距扩大而导致的市场分层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需要一个更加竞争性的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除了收入再分配政策,着力于增强市场的供给弹性的政策也有助于缓解收入差距扩大所带来的上述影响。
- 杨小科刘潋谭华清
- 关键词:收入差距
- 外出务工经历有益于返乡农民工创业吗?被引量:174
- 2017年
-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住户收入调查(CHIP)的数据考察了外出务工经历与农村居民创业的关系。结果表明,外出务工经历将农村居民创业的概率显著提高了1.8个百分点以上,具有显著经济意义。通过工具变量方法和各类稳健性检验处理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仍然稳健。机制的进一步探讨发现,外出务工经历会通过增加返乡农民工创业的融资比例和人力资本积累促进创业,但是外出务工经历却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农民工在家乡地的社会资本。
- 周广肃谭华清李力行
- 关键词: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创业资本
- 资产配置模型的选择:回报、风险抑或二者兼具被引量:2
- 2018年
- 近年来以风险平价为代表的基于风险的配置模型广为流行,这些模型的一大特点是放弃回报信息。而以均值方差模型代表的基于回报的配置模型则认为回报很重要而且默认对回报的预测是准确的。考虑到回报的可预测性得到了大量经验研究的支持,那么对于基于风险的配置模型而言,完全放弃回报则意味着有关回报的有用信息得不到充分利用。对于基于回报的配置模型而言,不考虑参数估计误差而且对输入参数敏感的缺点也大大抵消了它们利用回报信息带来的好处。那么,回报是否重要以及应该如何使用回报成了资产配置研究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以风险平价为配置基准,以贝叶斯VAR回报预测为主观观点的Black-Litterman(贝叶斯BL)模型回答这一命题。利用1952—2016年的美国股票和债券季度数据,本文将贝叶斯BL模型与现有配置模型进行比较研究。实证结果表明,相比基于回报的配置模型,贝叶斯BL模型降低了组合风险;相比基于风险的配置模型,贝叶斯BL模型增强了组合回报。这些特性来自于它既能利用回报可预测性带来的有用信息,又能够发挥基于风险的配置模型在控制风险方面的优势。因此该模型表现出增强回报和控制风险兼具的特点,是具有潜力的资产配置新方案。
- 谭华清赵学军黄一黎
- 关键词:可预测性均值方差
- 教育会促进农民自主创业吗?被引量:35
- 2015年
- 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库(CHIPS2007)农村调查部分,本文考察了农民教育程度与其创业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教育与创业存在倒U型关系:在阈值以内,教育年限的提高会增加农民创业的概率,当教育年限超过该阈值,教育年限的提高会降低创业的概率。根据创业动机,初始投资规模,雇佣人数对农民创业进行了分类,不管何种分类,这种倒U性关系仍然存在。平均的教育阈值在11年左右,而且创业规模越大,教育的阈值越高。工具变量方法的结果也支持倒U型假说。
- 谭华清赵廷辰谭之博
- 关键词:教育农民创业
- 美国经济衰退的深与浅被引量:1
- 2023年
- 回顾2022年,美联储自3月以来连续7次加息,幅度达到425个基点,但仍然未“悬崖勒马”,更引发一系列经济问题,美国经济衰退的信号已愈发强烈。本文针对美国经济是否会衰退,以及衰退的深与浅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认为美国地产的供求矛盾或制约美国此轮经济衰退的幅度,本文使用货币政策分析法和历史比较法分别对美国经济衰退进行分析,认为美国经济衰退的幅度相对可控,对美股以及全球股市的冲击应该是有限的。
- 谭华清呈祥
- 关键词:货币政策
- 城乡劳动力转移中的先驱效应被引量:6
- 2017年
- 本文使用中国居民收入调查数据库2008年农村住户调查(CHIP2008)数据,将最早外出时间在1984年到1992年之间的农民工定义为早期农民工,基于我国城乡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不完全,我们分析了他们在城乡劳动力转移中的先驱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早期农民工越多的地区,当地的农民外出的概率也越高,即城乡劳动力转移中存在先驱效应。考虑到信息传播的质量,我们根据早期农民工的平均教育以及当地其他农民的平均教育进行分组回归,发现教育程度较高的地区,先驱效应越强。本文还发现,先驱越多的地区,当地外出的农民工的行业集聚特征越明显。作为稳健性检验,早期农民工定义的调整以及将1978年以前因外生因素外出的农村劳动力作为早期农民工的替代变量的分析都没有改变文章的结果。
- 谭华清黄昊张辉周羿
- 关键词:信息不完全
-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城乡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基于CFPS的实证研究被引量:25
- 2016年
- 本文首次讨论了中国的新农保对于城乡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的分析表明,参加新农保的农村家庭要比没有参加新农保家庭外出的概率要高2%左右。新农保这一影响存在"保障"效应和"收入"效应等两种效应。对于未满60周岁的个人,新农保主要通过"保障"效应促进农民外出就业。因为未满60周岁不能马上获得养老金,但是由于购买了养老保险,未来的不确定性降低,从而促进农民外出就业。对于已经年满60周岁的个人,参加新农保能够马上获得稳定的养老金。这一笔收入有助这些老年人照顾自己以及家庭中的孩子,从而促进家庭中中青年的外出就业,这就是"收入"效应。最后,工具变量方法的结果也支持上述发现。
- 谭华清周广肃王大中
- 关键词:新农保养老金
- 股票回报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之谜——基于跨国数据的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通过使用全球30个主要经济体的GDP增速和股票市场回报数据,本文讨论了不同时间长度下的GDP增速和股票回报之间的相关性。本文定义当期GDP增速减去上一期GDP增速,然后除以当期GDP增速并取绝对值为预期外增速比例,以衡量当期GDP中预期之外的GDP增速的比例。研究表明,该比例可以解释GDP增速与股票回报的相关性随着时间区间拉长而变大并且更加显著的现象。具体来说,随着时间区间拉长,相应时间区间的GDP增速中的预期外增速比例越来越高,因此,从经济学意义上讲,这意味着,未被预期到的经济活动越来越多,这使得相应区间的股票回报和GDP增速的相关性变得更大而且更加显著。
- 谭华清赵学军黄一黎
- 关键词:股票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