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希明

作品数:17 被引量:43H指数:3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外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宁波大学王宽诚幸福基金王宽诚教育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语言文字

主题

  • 6篇汉语
  • 5篇英汉
  • 5篇英语
  • 4篇重音
  • 3篇译本
  • 3篇隐喻
  • 3篇英汉对比
  • 3篇英语重音
  • 3篇汉译
  • 3篇汉译本
  • 2篇音节
  • 2篇英汉语
  • 2篇英译
  • 2篇审美诉求
  • 2篇声调
  • 2篇轻音
  • 2篇重读
  • 2篇节奏
  • 2篇汉语声调
  • 1篇代词

机构

  • 17篇宁波大学
  • 1篇北京外国语大...
  • 1篇杭州电子科技...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17篇许希明
  • 1篇沈家煊
  • 1篇王文斌
  • 1篇陈勇
  • 1篇樊璠
  • 1篇许颖欣
  • 1篇雷爽
  • 1篇刘晴晴
  • 1篇陈棵可
  • 1篇韩梦娇
  • 1篇彭蔚

传媒

  • 8篇现代语文(下...
  • 2篇外语教学与研...
  • 1篇外语与外语教...
  • 1篇解放军外国语...
  • 1篇宁波大学学报...
  • 1篇上海翻译(中...
  • 1篇外国语文
  • 1篇翻译论坛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3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汉语主语省略句及其英译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汉语有大量的主语省略句。本文拟从句法结构和功能两方面,对比汉语主语省略句和对应的英语译文。汉语注重意合,允许主语省略,句间关系隐含。英语注重形合,一般不省略主语,句间关系明示。汉语主语省略句有衔接功能,其英译主要靠词汇手段衔接。翻译主语省略句时,译者应该充分意识到汉语句间的逻辑关系。
陈棵可许希明
关键词:意合形合
从勒菲弗尔的“三要素”理论看庞德汉诗误译的根源
2012年
埃兹拉·庞德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诗人、翻译家。学术界对庞德翻译的中国古诗褒贬不一。本文通过庞德荚译中国古诗中误译的典型范例,从勒菲弗尔的“三要素”理论来分析其误译的根源,据此认为庞德的翻译是在“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这三要素的制约下,对原作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写,其误译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历史必然性。
雷爽许希明
关键词:误译中国古诗改写
英语次重音的解读被引量:5
2011年
迄今为止,国内语言学界对英语次重音及其元音实现这一现象仍有某些误读。本文基于非线性节律理论,解读英语主重音指派与次重音指派之间的动态关系,认为次重音是主重音支配下的辅助性突显成分,且处在较低层级上;与弱重音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其功能是协助主重音将话语整合为轻重交替的节奏模式。如同主重音,次重音只能被重音节而不是轻音节或模糊央元音/δ/所吸纳。这一节律结构呈现出重音层级与元音实现之间的和谐共处关系,为我们研究英语节奏提供了一个关键性的理论视点。
许希明
《咏春》汉译本的审美诉求
2015年
诗人通常以独特的表现形式和精选词语,将其丰富的思想感情浓缩在精妙的意境中,从而构建诗歌的整体美感。托马斯·纳什(Thomas Nashe,1567-1601)创作的"Spring"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迄今已有多种汉译本。文章选取郭沫若、江冰华、何功杰三位先生的译本进行对比,简要考察三种译本的得失,据此提出三种自译本,尝试贴近原诗的审美构成,力求更好地再现原诗的意美、音美和形美。
许希明
关键词:《咏春》汉译本审美
浅谈赵元任的字词观:兼议王洪君的汉译本被引量:2
2018年
赵元任先生发表的论文"Rhythm and Structure in Chinese Word Conceptions",标志着他对汉语认知的学术升华,而"以字为主,以词为辅"的观点是他对汉语学科的一大贡献。王洪君教授对此文的汉译为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使汉语读者受益良多。但是,对照原文发现,译本存在因句式不畅而语义不清、概念漏译甚至误译的现象,汉语读者由此难以全面领会原作的真实意义。本文拟对王译的部分译文进行评析和重译,力求准确呈现赵先生的字词观,促进汉语研究的深入发展。
许希明王文斌
关键词:汉语研究汉译本
词化视域下的英汉使役关系对比研究
2013年
本文从词化程度的视角,通过对比英汉语中表达使役关系的单纯词、派生词、转类词以及复合词,发现英语在表达使役关系时词化程度高于汉语,两种语言的使役关系表达方式有较大差异。
刘晴晴许希明
汉语声调支点节奏与英语重音支点节奏被引量:14
2013年
根据Hyman的音系类型学理论,可将汉语界定为声调支点节奏,将英语界定为重音支点节奏。前者表征在单音节字、双音节词乃至话语结构中,后者体现在重读音节与轻读音节的交替上。汉语虽有重音(实则重征),但通过声调而实现,且缺乏词库上的指派标记。两种节奏属性均具语法语义功能,因而为母语者所感知和认可。
许希明
关键词:汉语英语
英汉语言中“眉”的隐喻对比研究
2014年
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它通过一种概念表达另一种概念,使语言变得更加丰富,让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理解世界。本文基于语料库,对英汉语言中的人体部位词"眉"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眉"在两种语言中的概念隐喻既存在相同点,也存在相异点。这一事实体现了人类语言均以身体部位经验为依据。
陈勇许希明
关键词:隐喻英汉对比
汉语中“两下”的语义模糊性研究
2014年
模糊性是语言的本质特征之一。本文旨在运用扎德的模糊集合论揭示汉语中"两下"的语义模糊性现象,根据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经验图示与理想化认知模型与范畴理论,探究"两下"语义模糊性本质来源。进而基于CCL语语料库分析动词对"两下"语义模糊性的制约作用,"两下"与"N下"的区别,并简要分析"两下"的表达作用。通过对"两下"语义模糊性的探究,深刻理解"两下"的运用,揭示汉语的柔性特征。
韩梦娇许希明
关键词:语义模糊性语料库
汉英植物词的概念隐喻对比及其翻译被引量:1
2015年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方式,也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由于植物与人类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而人们倾向于利用植物来隐喻其他事物。本文拟从概念隐喻的角度对比植物词在汉英两种语言中的隐喻投射,考察汉英植物词概念隐喻的共性和差异,进而讨论相关的翻译方法,认为植物词翻译当以传译其隐喻意义为中心,并视具体语境选择翻译方法。
彭蔚许希明
关键词:植物词概念隐喻英汉对比翻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