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水亮

作品数:38 被引量:165H指数:7
供职机构:长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3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篇石油与天然气...
  • 12篇天文地球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4篇储层
  • 12篇油田
  • 11篇测井
  • 7篇油气
  • 6篇勘探
  • 5篇气田
  • 5篇滨南油田
  • 4篇地质
  • 4篇油层
  • 4篇剩余油
  • 4篇饱和度
  • 3篇岩石
  • 3篇油藏
  • 3篇三角洲
  • 3篇剩余油分布
  • 3篇气藏
  • 3篇钻井
  • 3篇孤东油田
  • 3篇测井解释
  • 2篇低阻

机构

  • 24篇长江大学
  • 11篇中国石油大学...
  • 9篇中国石油化工...
  • 8篇中国石油天然...
  • 5篇中国石化胜利...
  • 5篇中国石油
  • 3篇重庆科技学院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青海...
  • 1篇辽河油田分公...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吐哈油田勘探...
  • 1篇中海石油(中...

作者

  • 37篇罗水亮
  • 7篇李林祥
  • 6篇胡光明
  • 5篇林承焰
  • 5篇罗超
  • 3篇王胜奎
  • 2篇付吉林
  • 2篇许晓宏
  • 2篇孙志华
  • 2篇李功权
  • 2篇贾爱林
  • 2篇刘学锋
  • 2篇袁学强
  • 2篇何贞铭
  • 2篇邵燕林
  • 2篇陈轩
  • 2篇吴东胜
  • 2篇龚福华
  • 2篇王子琦
  • 2篇张俊

传媒

  • 3篇地球物理学进...
  • 3篇教育教学论坛
  • 2篇天然气工业
  • 2篇测井技术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物探化探计算...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 1篇东北石油大学...
  • 1篇第三届全国特...

年份

  • 5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8
  • 4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4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孤东油田七区西馆陶组聚驱后水淹层测井识别方法被引量:7
2014年
孤东油田七区西馆陶组储层先后经历了注淡水、注咸污水和注聚开发阶段,测井响应复杂,应用常规交会图难以识别聚驱后水淹级别.本次研究基于聚驱后测井响应机理实验、聚驱前和聚驱后"对子井"测井响应的对比分析开发了水淹级别的主成分识别方法.首先,实验考察了聚合物溶液、聚合物驱岩样的声速、电阻率特征,认为聚合物自身的声速、电阻率性质对储层声速、电阻率的影响可以忽略.其次,选取"对子井"对比分析了聚驱前、聚驱后不同级别水淹层的测井响应的变化规律及机制,并基于敏感性分析筛选了对水淹级别比较敏感的Rxo、SP、RT、△MN曲线作为水淹级别识别曲线.最后,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建立了测井响应识别水淹级别的标准.2口井的应用效果表明,该方法可满足该储层聚驱后水淹层识别的需要.
韩学辉崔玉峰李林祥罗水亮
关键词:孤东油田水淹层测井响应
产学研协同联合培养油气地质专业学生的创新体系——以油气田勘探课程建设为例被引量:1
2021年
"油气田勘探"是国内石油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加强"油气田勘探"的学科教育,符合当今油气领域的发展趋势。结合资源勘查工程、地质学等专业的本科生对今后就业、研究、发展的需求,对其课程性质、教学内容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阐述,提出了产学研创新教学的新模式,并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产学研协同联合培养新体系下的"油气田勘探"有符合预期的教学成果,为"油气田勘探"课程的教学提供了借鉴意义。
罗水亮陈轩龚福华罗贺元吕奇奇
关键词:油气田勘探产学研协同
沉积微相约束下的砂砾岩储层测井精细解释模型及应用——以滨南油田滨三区为例被引量:8
2008年
对于岩性、物性差异较大的砂砾岩储层,测井解释模型的建立不能套用岩性物性相近的较为简单的砂泥岩储层标准。为此,以取心井岩心分析为基础,分沉积相分岩性分别研究砾岩、含砾砂岩-砂岩储层岩性、物性、电性和含油性两两之间的关系,同时对不同的岩性采用不同的地层指数,分别建立了砾岩和含砾砂岩-砂岩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测井解释模型。应用所建测井解释模型对研究区进行了二次解释,结果表明分相带分岩性建立的测井解释模型具有较高精度,应用该方法对提高砂砾岩油藏储层测井精细解释的准确性具有实际意义。
罗水亮林承焰袁学强章亮
关键词:测井解释砾岩砂砾岩
应用核磁共振测井资料评价低渗透储层被引量:11
2007年
针对胜坨油田W区块储层低孔、低渗、孔隙结构复杂,常规测井方法进行油水层识别和储层评价难度较大的现状,介绍了利用核磁共振资料T2谱的分布快速判别流体性质的定性识别方法,与建立核磁共振测井解释模型、计算储层参数、识别流体性质的定量识别方法,并在胜坨油田W区块低渗透储层的实际评价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王胜奎罗水亮张俊
关键词:核磁共振测井低渗储层T2谱储层评价
利用小波变换从测井曲线中提取米兰柯维奇周期被引量:2
2018年
自米兰柯维奇理论提出以来,如何从一段测井曲线中提取相应的3个米兰柯维奇周期(斜率、岁差、偏心率)仍是一个经常探讨的问题。以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山西组1段~石盒子组8段湖盆中心汇水区的A299井、A1116井、A1118井、A1022井为例,结合Matlab软件对该问题进行了探索。首先采用db5小波对研究层段各井的自然伽马测井数据进行连续小波变换,得到不同尺度下的频率,进而计算相应的频率比值;同时根据前人的成果计算出与研究层段所处时代的理论天文周期、理论频率比值;然后将研究层段频率比值与理论频率比值进行对比,筛选出与米兰柯维奇周期对应的小波频率,最终确定与各米兰柯维奇周期相关的小波曲线分别为d9、d6、d5(其中d9对应的是偏心率,d6对应的是斜率,d5对应的是岁差)。该研究成果对于更精确地划分地层及校准天文地质年代具有重要意义。
喻小涛胡光明罗水亮奉伟李宇张志鹏李志威
关键词:米兰柯维奇旋回天文周期连续小波变换MATLAB软件
利用测井资料评价钻井过程中的储层污染被引量:3
2006年
钻井过程中的油层污染可分为泥浆固相颗粒侵入和滤液侵入2种类型。在分析泥浆污染导致的自然电位和深侧向、浅侧向、微侧向测井响应,以及含水饱和度变化量特征的基础上,归纳出了1种油层污染的定性判别方法和可动水分析污染类型的模型。给出了油层污染半径估算式,以及某井的油层污染测井评价试验图和分析数据表。
罗水亮张俊王胜奎
关键词:测井解释油层污染测井响应
裂缝性储层电性各向异性正演
本论文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模拟裂缝性地层电性各向异性与裂缝参数(裂缝方位、密度、张开度、流体)的对应关系.探讨裂缝性地层的各向异性电性正演计算问题.本人在数值模拟中得到以下结论:岩石模型里面裂缝或孔隙中流体的电阻率加大,岩...
罗水亮
关键词:各向异性电测井
川中磨溪地区嘉二段碳酸盐岩储层物性下限值确定及控制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24年
川中磨溪地区嘉二段碳酸盐岩储集空间类型以孔隙性储层为主,储层孔喉配置关系较为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给物性下限值的确定带来一定困难.基于嘉二段孔隙结构差异,分为两部分(嘉二1与2A小层、嘉二2B和2C小层)对研究区嘉二段碳酸盐岩储层物性下限值进行确定,通过前人对沉积、储层等的研究及现有岩心分析与动态生产资料确定储层物性下限值.结合物性下限值的研究结果探讨沉积与成岩等作用对储层的控制,研究区储层有效性主要受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的控制,沉积严格控制着储层的分布,成岩影响着原生孔隙的保留程度和次生孔隙的发育程度.
李生罗水亮张连进唐松罗超吴兆君
关键词:碳酸盐岩储层嘉二段
扇三角洲相储层开发中后期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针对研究区构造断层复杂,沉积相变化快,非均质性强,油水关系复杂,岩心实验资料少的特点以及油藏数值模拟难以拟合从而导致的数值模拟错误或精确不够的特点,利用测井资料求取单井剩余油饱和度及储量丰度,并结合地质、地震、以及油藏工...
罗水亮
关键词:扇三角洲沉积微相剩余油饱和度
文献传递
基于变形P-L模型的矩阵方程迭代精细横波预测被引量:15
2016年
横波速度预测问题的关键有两个,一是如何建立合理的岩石物理模型,二是针对建立的横波预测目标函数,如何准确高效地求解.针对第一个问题,对Pride模型和Lee模型(P-L模型)进行变形,提出拟固结指数的概念,将干岩石模量和岩石基质模量相联系,变形后的P-L模型在没有降低P-L模型准确度的情况下简化了问题的复杂度,建立起了饱和流体岩石弹性模量与干岩石模量、岩石基质模量、混合流体模量之间的关系,进而计算理论上的纵波速度,并通过比较实测纵波速度与计算的理论纵波速度大小,最终建立了横波预测的目标函数.针对第二个问题,借鉴了地震反演的思路,将该目标函数的最优化问题转化为线性矩阵方程组迭代求解问题,通过几步迭代就可以求解出合适的拟固结指数,进而得到预测横波速度.实际验证和应用表明,该横波预测方法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并且岩石物理模型的构建和目标函数的求解思路可用于其他储集类型地层的横波预测.
罗水亮杨培杰胡光明刘书会
关键词:非线性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