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米敬奎

作品数:127 被引量:1,349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2篇期刊文章
  • 25篇专利
  • 2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1篇天文地球
  • 45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45篇盆地
  • 24篇生烃
  • 23篇源岩
  • 23篇同位素
  • 21篇油气
  • 18篇烃源
  • 18篇烃源岩
  • 18篇包裹体
  • 17篇鄂尔多斯盆地
  • 16篇碳同位素
  • 15篇页岩
  • 15篇气藏
  • 15篇成藏
  • 14篇地球化
  • 14篇地球化学
  • 13篇流体
  • 13篇古生界
  • 12篇松辽盆地
  • 11篇上古生界
  • 11篇储层

机构

  • 106篇中国石油天然...
  • 24篇中国科学院
  • 13篇中国石油勘探...
  • 12篇中国矿业大学...
  • 10篇加州理工学院
  • 9篇长江大学
  • 6篇中国石油
  • 5篇中国矿业大学
  • 5篇湖南科技大学
  • 3篇江汉石油学院
  • 3篇浙江大学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西安科技大学
  • 3篇湘潭工学院
  • 2篇北京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127篇米敬奎
  • 42篇张水昌
  • 26篇何坤
  • 23篇李贤庆
  • 22篇陶士振
  • 21篇肖贤明
  • 16篇刘德汉
  • 16篇申家贵
  • 15篇陈建平
  • 14篇胡国艺
  • 14篇戴金星
  • 13篇罗霞
  • 12篇肖中尧
  • 12篇侯连华
  • 12篇庞正炼
  • 11篇张斌
  • 10篇杨春
  • 10篇王晓梅
  • 9篇帅燕华
  • 9篇陈瑞银

传媒

  • 24篇天然气地球科...
  • 7篇石油学报
  • 6篇地球化学
  • 5篇科学通报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岩石学报
  • 3篇石油实验地质
  • 3篇石油勘探与开...
  • 3篇中国科学(D...
  • 2篇天然气工业
  • 2篇地质学报
  • 2篇煤田地质与勘...
  • 2篇沉积学报
  • 2篇中国石油勘探
  • 2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古生物学报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矿物学报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湖南地质

年份

  • 6篇2025
  • 6篇2024
  • 7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7
  • 3篇2015
  • 8篇2014
  • 9篇2013
  • 7篇2012
  • 11篇2011
  • 2篇2010
  • 6篇2009
  • 5篇2008
  • 8篇2007
  • 2篇2006
  • 12篇2005
1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用储层流体包裹体信息研究天然气气藏的成藏时间被引量:116
2002年
以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深盆气藏为例,应用储层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及其他信息,结合该盆地古地温演变与沉积构造史,推算出该气藏成藏时间为150~125Ma,并且具有南部早北部晚的特点.这一结论与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气藏形成的地质地球化学条件相吻合.
肖贤明刘祖发刘德汉米敬奎申家贵宋之光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鄂尔多斯盆地
煤系有机质生气行为对储层致密化的可能影响及定量化评价被引量:10
2013年
致密砂岩储层中蕴含的天然气资源潜力巨大,且在煤系地层中普遍分布,对储层致密化机制的认识关系到这类油气资源的有效勘探和开发.本文通过恢复煤系有机质在生物化学作用阶段和热成熟阶段的生气过程,发现煤系有机质在生气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CO2,其体积可达烃类气的50%~70%,远远超过现今煤系成因天然气藏中的CO2含量(0~5%).通过地质实例分析,发现缺失的气态CO2相当一部分以固态碳酸盐形式在储层孔隙中沉淀下来.据估算,理想条件下1m3准噶尔盆地侏罗系煤通过微生物和热力作用产生的CO2,若完全转化为碳酸盐胶结物,体积高达0.32m3,由此可见,该过程对煤系砂岩储层致密化起重要作用.由于煤生成烃类气和CO2的动力学过程具有不同步性,在弱成岩阶段和高过成熟阶段存在两期CO2规模产气期,与多期烃类气规模产气有所区别.研究指出,通过对具体地区致密储层天然气性质分析,可确定烃类气充注时间和CO2关键生成期匹配性,从而确定致密储层烃类充注和成藏机制,这对于确定致密储层充注机制与模式具有科学和实际意义.需要强调的是,储层致密化过程是有机-无机、水-岩-烃复杂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本文仅指出该过程的重要性,CO2与地层水离子结合转化为自生矿物的时空关系尚待深化探讨.
帅燕华张水昌高阳卢鸿陈建平米敬奎刘金钟胡国艺
关键词:煤系致密储层成岩作用生烃动力学
金管热模拟产物定量分析方法和系统、封闭取样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管热模拟产物定量分析方法和系统、封闭取样装置。所述封闭取样装置包括主体、加热棒、温控接头、旋转针头和气路接口;组装状态下:主体中设有金管固定池,金管固定池两端设有气路接口;加热棒嵌入主体中以对金管进行加...
王晓梅何坤米敬奎魏彩云
中国天然气工业发展趋势和天然气地学理论重要进展被引量:248
2005年
当前中国天然气工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一是中国从贫气国正迈向产气大国,2 0 0 5年产气量将达近5 0 0×1 0 8m3 ;二是中国天然气勘探理论从一元论发展为多元论;三是天然气产量的提高要求强化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近2 0多年来,中国天然气地学理论取得重要进展:一是揭示了煤系成烃以成气为主成油为辅的规律;二是建立了可信度和准确性高的各类成因天然气的鉴别指标;三是确定了半定量和定量的大气田形成主控因素;四是认识到了碳酸盐岩有机碳含量在0 .2 %左右及其以下时难以作为烃源岩和在0 .5 %及其以上时可作为有效烃源岩;五是查明了无机成因气不仅存在并可成藏,在中国东部盆地发现了一批CO2 气田(藏) 。
戴金星秦胜飞陶士振朱光有米敬奎
关键词:天然气工业天然气地质学
黄金管封闭体系不同源碳与氢气费托合成烃类气体模拟实验研究
本研究利用石墨及两种具有不同碳同位素的CO2(δ13Ccoz=-16. 51‰、-1. 3‰)分别与H2作为反应物,以蒙脱石负载Fe3+与Ni3+为催化剂,在黄金管封闭体系,50MPa压力和400℃进行了三个系列恒温2-...
米敬奎张水昌何坤
关键词:碳同位素蒙脱石烃类气体
源内残留沥青原位裂解生气对有机质生烃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利用金管模拟装置进行了一系列全岩升温热解实验,探讨了源内残留沥青的原位裂解生气行为及其对源岩生烃的影响。矿山梁地区泥岩和抽提样品升温热解结果表明,残留沥青对源岩生油和生气具有重要贡献,其裂解生气量可达源岩总生气量的32.3%。动力学计算表明,源内残留沥青原位裂解生气平均活化能为234.1kJ/mol,要明显低于油藏中正常原油的裂解。矿山梁地区泥岩生成烃类气体的最大产率为28.5 mg/g,要明显高于抽提样品,且前者的活化能相对较高。基于实验结果和地质推演可发现,源内残留沥青原位裂解的门限温度仅为140℃,比排出(源外)原油的裂解低30℃左右。此外,麻柳桥地区泥岩及抽提样品的全岩热解表明,残留沥青是高成熟源岩的主要气源。
何坤张水昌王晓梅米敬奎毛榕胡国艺
关键词:活化能
源内残留沥青的原位裂解生气特征及动力学
烃源岩内通常存在一定量类似于原油的残留沥青,它们在后期热演化过程中的二次裂解生气对晚期气的聚集可能具有重要的贡献,比如高成熟源岩中的页岩气.由于组成和围岩介质条件的差异,源内残留沥青的裂解往往不同于源外聚集的原油.基于此...
何坤张水昌米敬奎毛榕
关键词:烃源岩有机质动力学特征
库车坳陷煤成甲烷碳同位素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6
2004年
应用黄金管封闭体系热解实验 ,结合GC IRMS同位素质谱仪的甲烷碳同位素分析 ,研究了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侏罗系煤生成甲烷的碳同位素特征及其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 ,库车坳陷侏罗系煤热解气甲烷碳同位素介于 - 3 6 %~- 2 5 % ;碳同位素与热解温度 (或Ro)、升温速率密切相关 ;煤成甲烷的碳同位素动力学模拟结果与热解实验数据吻合较好 ,表明可以用动力学方法将实验数据外推 ,并应用于地质实际中。模拟结果显示 ,库车坳陷克拉 2气田天然气主要经历了 10Ma(尤其是 5Ma)以来的阶段性聚集。
李贤庆肖贤明Tang Y米敬奎申家贵肖中尧包建平熊波
关键词:碳同位素动力学模拟天然气成因
火山岩中放射成因氦对天然气藏氦同位素组成的影响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过程中,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He在天然气藏中逐渐积累,使现今气藏中He/He比值逐渐变小,即氦同位素的累积效应。火山岩中放射性元素的丰度比沉积岩相对要高,在地质历史中产生更多的He,对天然气藏中氦同位素的...
杨春王京红米敬奎陶士振高晓辉杨帆
关键词:火山岩天然气藏放射性元素
典型低熟页岩原位加热产油气特征模拟被引量:4
2023年
国内外页岩油开发实践表明,自然成熟的页岩油高产区对应的页岩成熟度主要处于中—高成熟阶段。而中国广泛发育的中生界—新生界页岩的成熟度相对较低,不适宜页岩油的直接开发,只能通过原位加热方式进行开发。以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7段(长7段)和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1段(青1段)典型低熟页岩样品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升温速率为20℃/d的原位加热至450℃的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长7段和青1段低熟页岩通过原位加热产页岩油气特征有比较大的差别。长7段页岩通过原位加热页岩油的最大产率(以单位页岩为标准)为43.94 kg/t,青1段页岩原位加热页岩油的最大产率只有10.50 kg/t;相应的页岩气产率分别为15.68 m^(3)/t和3.73 m^(3)/t。两种页岩样品产页岩油的主要温度区间均为380~410℃,410℃以前的页岩油产率占最大产率的91.88%和75.71%。两种页岩样品原位加热产出的页岩油主要为轻质油,产油温度区间原油主峰碳数为C9—C10。对于页岩油的分子组成,青1段页岩原位加热所产页岩油中含有更多的甲基芳香烃和轻质二甲基环烷烃。而对页岩油气开发方案和开发工艺影响比较大的不同成分酸性气体产率明显不同。长7段页岩模拟产生的H2及H2S明显比青1段页岩高,而青1段页岩模拟产生的CO_(2)产率则是长7段页岩的1.84倍。虽然长7段页岩有机质类型相对较差,但有机质含量更高,单位质量页岩原位加热产页岩油量和天然气量都是青1段页岩的4~5倍。因此,长7段页岩比青1段页岩原位加热开发页岩油气的效率更高。
卢梦蝶李贤庆米敬奎翟佳罗东旭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