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玉中

作品数:156 被引量:862H指数:13
供职机构:河南省精神病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理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42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7篇医药卫生
  • 6篇哲学宗教
  • 3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78篇精神分裂症
  • 78篇分裂症
  • 36篇精神分裂症患...
  • 32篇抑郁
  • 28篇首发
  • 25篇首发精神分裂...
  • 25篇氯氮
  • 25篇氯氮平
  • 20篇症状
  • 18篇情绪
  • 18篇利培酮
  • 16篇首发精神分裂...
  • 14篇情绪障碍
  • 13篇基因
  • 13篇焦虑
  • 12篇多态
  • 12篇细胞
  • 12篇疗效
  • 12篇白细胞介素
  • 10篇心理

机构

  • 77篇新乡医学院第...
  • 65篇河南省精神病...
  • 10篇新乡医学院
  • 7篇中南大学湘雅...
  • 7篇济源市人民医...
  • 6篇武汉市精神卫...
  • 3篇河北师范大学
  • 3篇杭州市第七人...
  • 3篇青岛市精神卫...
  • 2篇天津市安定医...
  • 2篇新乡市中心医...
  • 1篇河南职业技术...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辽宁石油化工...
  • 1篇中南大学
  • 1篇三门峡市人民...

作者

  • 151篇石玉中
  • 44篇吕路线
  • 38篇娄百玉
  • 21篇郭素芹
  • 13篇李文强
  • 11篇尚景瑞
  • 10篇王亚丽
  • 9篇康来应
  • 9篇张瑞岭
  • 9篇成军
  • 9篇王育红
  • 8篇顾仁骏
  • 7篇宋秀花
  • 7篇穆俊林
  • 6篇王从辉
  • 6篇王来海
  • 6篇寇振芬
  • 6篇陈娓
  • 6篇徐建强
  • 6篇李红

传媒

  • 22篇临床心身疾病...
  • 10篇中国临床康复
  • 8篇健康心理学杂...
  • 8篇新乡医学院学...
  • 7篇中国神经精神...
  • 7篇中原精神医学...
  • 7篇中原精神医学...
  • 6篇临床精神医学...
  • 4篇中国行为医学...
  • 4篇上海精神医学
  • 4篇中国伤残医学
  • 3篇中国临床心理...
  • 3篇四川精神卫生
  • 3篇中国民康医学
  • 2篇中华精神科杂...
  • 2篇职业与健康
  • 2篇河南医科大学...
  • 2篇中国新药与临...
  • 2篇中国心理卫生...
  • 2篇当代化工

年份

  • 3篇2019
  • 2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10篇2013
  • 8篇2012
  • 7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10篇2007
  • 8篇2006
  • 6篇2005
  • 12篇2004
  • 11篇2003
  • 4篇2002
  • 3篇2001
  • 10篇2000
  • 3篇1999
1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构建吗啡依赖条件性位置厌恶模型大鼠伏隔核壳区相关基因的表达被引量:1
2013年
背景:腺苷酸环化酶Ⅷ涉及促进吗啡耐受、戒断和强化性能,对晚期长时程增强效应、长时程记忆和对应激的适应等可塑性变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目的:基于慢性吗啡依赖大鼠纳洛酮催瘾戒断建立的条件性位置厌恶动物模型,观察在条件性位置厌恶建立前后,与成瘾密切相关脑区伏隔核壳区内腺苷酸环化酶Ⅷ基因表达的适应性变化。方法:选用清洁级雄性SD大鼠,设模型组(吗啡+纳洛酮组)、吗啡+盐水组和盐水+纳洛酮组。模型组采用连续6.5d慢性吗啡腹腔注射10mg/kg,纳洛酮一次催瘾注射0.3mg/kg,同时与条件性位置训练箱搭配建立大鼠条件性位置厌恶模型,对照组依模型组对照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在条件性位置厌恶建立前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伏隔核壳区内腺苷酸环化酶Ⅷ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条件性位置厌恶建立前,3组腺苷酸环化酶Ⅷ在伏隔核壳区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F=4.651,P=0.052);条件性位置厌恶建立后,吗啡+纳洛酮组腺苷酸环化酶Ⅷ在伏隔核壳区(F=4.874,P=0.028)内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吗啡+盐水组和盐水+纳洛酮组。结果提示,伏隔核壳区内腺苷酸环化酶Ⅷ水平可能是调节阿片类物质戒断所致厌恶动机的关键因子之一;腺苷酸环化酶Ⅷ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可能是条件性位置厌恶建立相关的神经适应性变化的重要分子基础之一。
张景丹李文强宋秀花娄百玉石玉中李毅
关键词:吗啡戒断条件性位置厌恶
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与氯氮平用量及症状改善的关系(英文)被引量:1
2007年
背景:白细胞介素6是机体在免疫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细胞因子。首发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服用氯氮平治疗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的变化是否为药物直接作用的结果及其是否与精神病症状的变化直接相关等问题尚需探讨。目的:观察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变化及其与氯氮平用量和症状改善的关系。设计:非随机同期病例-对照观察。单位: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精神科。对象:于2005-05/12选取河南省精神病医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女性患者20例为精神分裂症组。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60分;未经治疗或门诊治疗至少2周未用药。排除有躯体疾病、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疾病、营养不良及其他精神疾患,有过敏及激素治疗史,接受过免疫制剂治疗,近期内进行预防接种,怀孕或哺乳期妇女。对照组:同期选取年龄、性别与精神分裂症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的健康女性志愿者20例,排除标准同精神分裂症组。入组时均经受试者或监护人知情同意。方法:精神分裂症组患者均单一使用氯氮平,以25~50mg/d开始逐渐加量,3周内加到最大剂量,以最大疗效和最小副作用为用药原则。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精神分裂症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周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氯氮平含量,以对照组受试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作对照。③精神症状变化与白细胞介素6变化的相关分析:将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4周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分别与对应时段的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一般病理分、总分进行相关分析。主要观察指标:①氯氮平治疗前及治疗后各时间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②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与氯氮平含量的相关分析
徐建强吕路线石玉中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氯氮平白细胞介素6
不同年龄始发抑郁症的临床对照分析
1996年
分析了始发于>60岁的抑郁症31例(老年组)、59-59岁的抑郁症39例(老年前期组)和<50岁的抑郁症41例(对照组)。结果发现:①老年组与老年前期组的生活事件与躯体疾病多于对照组;②老年组与老年前期组抑郁发作时严重程度比对照组重,老年组以焦虑激越、疑病和自杀意念出现率高于对照组,而老年前期组以疑病出现率高于对照组;③老年组与老年前期组用药剂量均低于对照组,疗效均与对照组相似;④老年组抑郁发作时严重程度比老年前期组重,用药剂量低于老年前期组,疗效相似。
甘景梨石玉中
关键词:抑郁症临床对照分析老年期老年前期
氯氮平治疗前后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及脑脊液中IL-6的变化
目的研究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前后患者血浆及脑脊液中IL-6的变化。方法随机选取30例住院患者为实验组,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精神分裂症偏执型诊断标准,入组后单用氯氮平治疗;选取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
石玉中王振英吕路线徐建强岳丽萍杜保国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血浆脑脊液白细胞介素-6氯氮平
慢性吗啡依赖大鼠条件性位置厌恶模型脑腹侧被盖区蛋白激酶A的表达变化
2012年
目的分析慢性吗啡依赖大鼠条件性位置厌恶(conditioned place aversion,CPA)模型脑腹侧被盖区(ventraltegmental area,VTA)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蛋白表达的适应性变化,探讨阿片依赖戒断后厌恶动机形成的生物学基础。方法①将72只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分为研究组(慢性吗啡注射+纳洛酮催瘾组,MN组),对照组(慢性吗啡注射+生理盐水组,MS组;慢性生理盐水注射+纳洛酮组,SN组),每组24只。采用慢性吗啡腹腔注射(10mg/kg,Bid,ip.)后予1次纳洛酮(0.3mg/kg)催瘾注射,同时与条件性位置训练箱搭配使用建立大鼠CPA模型。②在CPA建立前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TA内PKA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CPA建立前,MN组PKA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MS组和S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13,P=0.987)。CPA建立后,3组PKA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853,P=0.018),MN组灰度值(127.500±3.536)显著低于MS组[(140.500±3.697),P<0.05]和SN组[(138.000±2.944),P<0.05]。结论①VTA内PKA蛋白高表达,可能是CPA建立的神经机制之一。②VTA内PKA的适应性变化可能是物质依赖戒断后CPA相关神经可塑性变化的重要分子基础之一。
李毅宋秀花李文强张景丹张瑞岭石玉中郝伟
关键词:条件性位置厌恶蛋白激酶A腹侧被盖区戒断
口服一次量氯氮平后健康成人脑电活动的动态变化
2000年
为探讨氧氮平对健康成人脑电活动的影响,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比较健康成人服用一次量25mg氯氮平前后0.5、1、2、3、4、5、6、8、12、24小时脑电能量变化。结果,服用一次量25mg氯氮平后,α_3频段O_1、O_2导联,β频段O_2导联能量在第5~6小时较服药前显著降低(P<0.05),第24小时基本恢复用药前水平;α_2频段O_2导联,α_3频段F_8导联,B频段F_8、O_1导联能量有降低趋势,但未达显著水平(P>0.05);α_1频段F_3、F_7、F_8、C_3、T_4导联,δ频段F_7、T_4导联,θ频段F_7、T_3、T_4、T_5、T_6导联能量第5~6小时较用药前显著增高(P<0.05),第12~24小时基本恢复用药前水平;α_1频段Fp_1、F_4、T_3、C_4、P_3、T_5、T_6导联,θ频段P_3,O_1、O_2导联,δ频段T_3、T_5、T_6、O_1导联能量有增高趋势,但未达显著水平(P>0.05)。提示氯氮平对健康成人脑电活动的主要影响是α_1、δ、θ频段能量增高,α_2、α_3、β频段能量降低。
吕路线郭素芹石玉中郭云康来应宋景贵顾仁骏张秀明
关键词:氯氮平健康成人脑电活动
药源性恶性症候群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1995年
药物所引起的恶性症候群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八十年代以来报道日益增多。现将我们收治的6例报告如下,并对本症状群的诊断、治疗以及预防略加讨论,供同道参考。
石玉中吕路线娄百玉
关键词:恶性症候群药源性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肌强直分裂样精神病
白痴学者1例报告
1995年
精神发育迟滞的一种特殊类型——白痴学者在临床上极为少见,现报告一例如下: 男性,14岁,其母供史,自幼呆傻。2岁会走,7岁会叫爸妈,10岁会说完整的句子。至今除吃饭穿衣可自理外,余各方面仍需照顾。自9岁起渐对汉字感兴趣。
石玉中娄百玉
关键词:白痴学者精神发育迟滞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汉字结构识字能力几何图案
氯氮平治疗前后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患者血浆IL-2、IL-6、IgG的变化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研究氯氮平治疗前后首发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患者血浆中白细胞介素 - 2 (IL - 2 )、白细胞介素 - 6(IL - 6 )、免疫球蛋白G(IgG)的变化。方法 :研究组为本院就诊的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患者 30例 ,正常对照组 2 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对照组与研究组氯氮平治疗前及治疗后 6周IL - 2、IL - 6的血浆浓度 ,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IgG的血浆浓度 ,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研究组治疗前血浆IL - 2、IL - 6、IgG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5 ;研究组治疗 6周症状基本缓解后血浆IL - 2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IL - 6、IgG水平仍高于对照组 ,P <0 .0 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的紊乱。治疗后IL -
石玉中娄百玉吕路线宋学勤郭素琴陈娓尚景瑞
关键词:氯氮平精神分裂症白细胞介素-2免疫球蛋白G
综合性心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血压的影响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综合性心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血压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高血压伴焦虑、抑郁情绪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降压药物治疗,研究组联合综合性心理干预,观察6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定焦虑抑郁情绪,定期监测血压。结果治疗6个月末,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0.01),但研究组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或0.01)。结论药物联合综合性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控制高血压指数。
康玉香胡桦程哲王振英石玉中
关键词:高血压心理干预焦虑抑郁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