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炎林

作品数:32 被引量:162H指数:7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武汉市卫生局临床医学科研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金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卒中
  • 5篇手术
  • 5篇脑卒中
  • 5篇康复
  • 5篇急性
  • 4篇膜下
  • 4篇出血
  • 3篇治疗蛛网膜下...
  • 3篇伤患者
  • 3篇神经功能
  • 3篇蛛网膜
  • 3篇蛛网膜下
  • 3篇蛛网膜下腔
  • 3篇蛛网膜下腔出...
  • 3篇卒中后
  • 3篇网膜
  • 3篇下腔出血
  • 3篇颅脑
  • 3篇颅脑损伤
  • 3篇颅脑损伤患者

机构

  • 22篇天门市第一人...
  • 10篇武汉大学
  • 1篇广州军区武汉...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三峡大学第一...
  • 1篇武汉市第一医...
  • 1篇宜昌市第一人...
  • 1篇荆门市第一人...
  • 1篇荆州市第一人...
  • 1篇随州市中心医...
  • 1篇十堰市太和医...
  • 1篇江汉大学附属...
  • 1篇武汉同济医院
  • 1篇湖北民族学院...

作者

  • 31篇王炎林
  • 12篇韦世友
  • 9篇杨小华
  • 7篇黄骥
  • 4篇管萍
  • 4篇李荣华
  • 3篇欧阳娟
  • 2篇谢柏松
  • 2篇王筱红
  • 1篇李声华
  • 1篇管平
  • 1篇罗君
  • 1篇施加林
  • 1篇关景霞
  • 1篇张芳蓉
  • 1篇肖哲曼
  • 1篇余爱军
  • 1篇卢祖能
  • 1篇赵文辉
  • 1篇曾广军

传媒

  • 7篇卒中与神经疾...
  • 5篇神经损伤与功...
  • 3篇中国实用神经...
  • 2篇海南医学院学...
  • 2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华医学丛刊
  • 1篇国际神经病学...
  • 1篇第六届中国西...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8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1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64例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麻醉处理方法及效果观察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观察64例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麻醉处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4-01我院接收治疗的64例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所有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麻醉处理,对患者的麻醉药物、麻醉时间、患者清醒时间和麻醉管理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64例患者麻醉诱导平稳,术后苏醒较迅速。术前呼吸正常、意识存在的患者,术毕清醒后经吸痰拔出气管导管,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低血压、呛咳、躁动、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术前意识障碍较重、病情较重的患者术后仍存在意识障碍,对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或器官插管。手术期间所有患者均未死亡,术后14例因合并伤严重或病情过重死亡,6例出现肺部感染,4例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5例成为植物人。结论对于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应当及时全面的进行病情评估,积极控制颅内高压,迅速做好术前准备,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加强麻醉管理,能够显著降低手术麻醉的风险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方琴赵正兰王炎林
关键词: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
腰穿置管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观察腰穿置管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2例SAH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 36例 ,对照组 36例。实验组采用腰穿置管引流治疗 ,对照组采用药物保守治疗 ,比较2组患者头痛程度与持续时间、脑膜刺激征持续时间、血管痉挛指数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头痛程度和持续时间及脑膜刺激征持续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 ,实验组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和交通性脑积水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杨小华王炎林韦世友谢柏松
关键词:腰穿置管引流SAH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膜刺激征头痛
脑脊液置换、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附2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观察脑脊液置换术 +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无腰穿禁忌症的 2 0例结核性脑膜炎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 ,采取脑脊液置换术 +鞘内注药。结果  14例痊愈 ,5例好转 ,自动出院 1例 ,临床效果较为满意。结论 对结核性脑膜炎辅以脑脊液置换术 +鞘内注药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王炎林韦世友
关键词: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置换术鞘内注药
探讨TCD、MRA在颅内动脉闭塞或狭窄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7
2013年
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脑血管病发病率、病死率及致残率越来越高,如何早期发现颅内动脉血管病变,尽快给予相关干预治疗,倍受临床关注。TCD,MRA作为两种无创脑血管检查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研究旨在探讨它们在颅内动脉闭塞或狭窄中的诊断价值。
王炎林李云华
关键词:TCDMRA动脉血管病变脑血管病
葡萄糖酸锌治疗急性脑出血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观察葡萄糖酸锌(ZnG)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脑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常规相同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ZnG20g(相当于锌20mg),进食后口服或鼻饲,tid,连续28d。采用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分别于治疗后第7,14,28天对2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28d,治疗组CSS由治疗前的(19.6±8.7)分下降到治疗后的(11.8±4.6)分(P<0.01);对照组CSS由治疗前的(20.5±9.6)分下降到治疗后的(15.4±6.3)分(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未见ZnG不良反应。结论:ZnG能有效改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谢柏松陈莉陈爱香王炎林杨小华王小红
关键词:葡萄糖酸锌脑出血神经功能缺损
吞咽治疗仪联合使用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困难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1
2015年
目的观察吞咽治疗仪联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困难障碍的疗效。方法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采用吞咽治疗仪和针灸治疗相结合治疗的患者作为治疗组,对照组分为吞咽治疗仪治疗、针灸对照组,并将3组患者治疗后疗效进行评估及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吞咽治疗仪组总有效率86.7%,针灸治疗组总有效率88.3%,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3组治疗后洼田饮水实验评分均有改善,而以治疗组改善为优。结论 3组均能改善吞咽障碍,但吞咽治疗仪联合针灸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单用吞咽治疗仪组和单用针灸治疗组。
余爱军曾广军王炎林施加林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吞咽治疗仪针灸
硬膜外自控镇痛对剖宫产产妇血流变及泌乳素、疼痛应激的影响被引量:20
2015年
剖宫产产妇产后面临的康复及泌乳问题相对较多,与其机体受到的手术性创伤及疼痛应激状态等有关,因此对于剖宫产产妇产后康复的干预应注意对上述方面改善。另外,临床认为术后的镇痛是对上述指标影响均极为明显的方面,因此对于剖宫产后镇痛的研究即相对较多,其中硬膜外自控镇痛是常用的一类镇痛方式。
赵正兰方琴王炎林
关键词:硬膜外自控镇痛剖宫产产妇血流变泌乳素
急性横纹肌溶解症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报道被引量:1
2007年
王炎林韦世友管平
关键词:急性横纹肌溶解症急性肾功能衰竭并发细胞坏死肌红蛋白病死率
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下胃癌手术七氟醚用量以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下胃癌手术七氟醚用量以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在本院接受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患者纳入研究,根据麻醉方式不同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接受右美托咪定联合常规静吸复合麻醉,对照组接受常规静吸复合麻醉,比较两组的七氟醚用量、氧化应激指标以及红细胞葡萄糖代谢酶活性。结果:(1)七氟醚用量:输注右美托咪定10min后(T1)、建立气腹时(T2)、气腹后30min(T3)时,观察组七氟醚吸入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氧化应激损伤:观察组血浆丙二醛(MDA)含量低于对照组,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红细胞葡萄糖代谢酶活性:观察组红细胞磷酸果糖激酶(PFK)含量高于对照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醛糖还原酶(AR)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辅助静吸复合麻醉有助于减少七氟醚用量、缓解氧化应激反应、改善红细胞葡萄糖代谢,是腹腔镜下胃癌手术的理想手术方法。
赵正兰方琴王炎林
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镇痛对上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及TXA2、GMP-140的影响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研究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镇痛方案对上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及血浆血栓素A2(TXA2)、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140)含量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上腹部手术的120例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镇痛方案,对照组患者给予舒芬太尼镇痛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氧化损伤、应激反应以及血小板活化情况。结果:(1)氧化应激损伤:观察组患者的皮质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脂质过氧化物水平低于对照组,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2)血小板活化情况:观察组患者的TXA2、GMP-140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镇痛方案有助于缓解氧化应激反应、抑制血小板激活,是上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理想的镇痛方案。
方琴赵正兰王炎林
关键词:地佐辛氟比洛芬酯血小板活化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