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iRNA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
- 2025年
- 目的微核糖核酸(microRNA,miRNA)作为一类短小的非编码RNA分子,在转录后的基因表达调控中占有重要地位。miRNA通过靶向特定的mRNA序列,调节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细胞的多种生物学行为,包括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等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在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miRNA可能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就miRNA与肝癌的发生发展之间关联的研究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 张倍宁(综述)王江业马克文(综述)孙国良(综述)颜克松(综述)郑宁刚
- 关键词:肝癌凋亡
- 能谱CT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肝细胞癌患者TACE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
- 2025年
- 背景与目的: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是中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然而术后的复发率较高,且缺乏有效的监测手段来评估治疗效果和预测复发风险。能谱CT作为一种新兴的影像学技术,能够更全面地反映组织特性,提高对肿瘤的检测能力和诊断准确性。结合血清标志物甲胎蛋白(AFP)和铁蛋白(FER),可能会进一步提高HCC患者TACE术后随访的效果。本研究探讨了能谱CT结合血清AFP和FER在HCC患者接受TACE术后随访中的作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甘肃省人民医院肿瘤介入科2022年1月—12月93例TACE治疗后采用宝石能谱CT检测的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测量和对比患者动、静脉期残留肿瘤组织、凝固性坏死区和正常肝脏组织的碘浓度(IC),计算各个时相的IC差异(ICD)以及动、静脉期肿瘤组织或凝固性坏死区与正常肝脏组织的病灶对比度(LNR)。并进行血清AFP和FER水平检测。结果:能谱CT扫描结果显示,动脉期,凝固性坏死区的中位IC为1.41μg/mm^(3),肿瘤组织为0.79μg/mm^(3),肝脏组织为0.27μg/mm^(3),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1);静脉期,凝固性坏死区的中位IC为1.29μg/mm^(3),肿瘤组织为0.59μg/mm^(3),肝脏组织为1.59μg/mm^(3),肝脏组织中位IC明显高于另两者(均P<0.0001),但凝固性坏死区与肝脏组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3)。凝固性坏死区的中位ICD小于肿瘤组织(0.006μg/mm^(3)vs.0.201μg/mm^(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但肝脏组织与肿瘤组织,肝脏组织与凝固性坏死区的IC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1)。动、静脉期凝固性坏死区LNR对比肿瘤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术后FER、AFP水平均较之前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HCC患者TACE术后能谱CT参数特征结合血清AFP和FER检测,对患者TACE术后肿瘤残留、复发有一定诊断价值,可为患者TACE术后病情评估提供临床参考。
- 张倍宁王江业颜克松孙国良马克文谢凡王文娜马娅琼郑宁刚
- 关键词:能谱CT甲胎蛋白类
-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鼻出血后继发永久性失明1例
- 2020年
- 患者男,42岁,突发右侧鼻腔出血1天,经外院鼻腔填塞治疗未见好转;1周前因“鼻咽纤维血管瘤”接受鼻内镜手术。查体:右侧鼻腔及前鼻孔见填塞物及陈旧血迹,并有活动性渗血。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08 g/L,血小板计数193×10^9/L。右侧颈外动脉DSA示右侧上颌动脉分支蝶腭动脉、眶下动脉走行纡曲,呈网状改变(图1A)。将5F单弯导管插入右侧颈外动脉,采用微导管超选插管,以300~500μm聚乙烯醇微粒栓塞上颌动脉后,患者诉右眼视物呈绿色碎片状改变,遂终止栓塞,并分别行上颌动脉、颈外动脉及颈内动脉DSA,发现蝶腭动脉、眶下动脉及右眼动脉均未显影(图1B^1D)。术后半小时患者诉右眼不能视物。术后1天眼底动脉DSA示右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闭塞。予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抗凝治疗1周后右眼视力未见改善,后永久性失明。
- 马宏王江业马亚兰车明戴福宏
- 关键词:鼻出血眼动脉
- 基于肠道菌群探究膳食结构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风险分级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基于肠道菌群探究膳食结构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风险分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10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措施,试验组患者给予基于肠道菌群的膳食结构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风险分级、肠道菌群指标水平、肝功能指标和血脂指标水平。结果干预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风险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3,P=0.096)。干预后试验组肠球菌和大肠杆菌水平低于对照组,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和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γ-GT)水平低于对照组。干预后试验组患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肠道菌群的膳食结构干预可降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风险分级,改善肠道菌群水平,提高肝功能和血脂指标。
- 魏小果成功王江业杨帆李娟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肠道菌群膳食结构肝功能
- 温阳扶正方治疗晚期结肠癌脾肾阳虚证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观察温阳扶正方在晚期结肠癌脾肾阳虚证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6例晚期结肠癌脾肾阳虚证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FOLFIRI化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温阳扶正方治疗。两组均治疗6周。比较两组中医证候评分、血清因子、免疫功能、肝肾功能、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糖链抗原50(CA50)、胸腺激酶1(TK1)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自然杀伤细胞(NK)水平均降低,但观察组CD3^(+)、CD4^(+)、NK水平更高(P<0.05);两组治疗后的CD8^(+)水平均升高(P<0.05),观察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ALT、AST、SCr、BUN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FOLFIRI化疗方案联合温阳扶正方治疗晚期结肠癌脾肾阳虚证疗效确切,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降低VEGF、CA50、TK1表达。
- 王江业张倍宁孙国良魏小果
- 关键词:晚期结肠癌脾肾阳虚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糖链抗原50
- 介入栓塞治疗重度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 2024年
-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治疗重度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重度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止血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介入栓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止血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治疗前后两组血红蛋白监测值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情况(96.00%)高于对照组(84.00%)(χ^(2)=8.113,P=0.017);试验组的止血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t=38.438、20.885,P=0.000)。治疗后,试验组的血红蛋白监测值高于对照组(t=5.645,P<0.001);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2.00%)低于对照组(16.00%)(χ^(2)=5.983,P=0.014)。结论介入栓塞治疗重度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好,可缩短止血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血红蛋白监测值,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王江业
-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介入栓塞临床疗效
- 转化生长因子-β1/Sma和Mad相关蛋白家族成员3参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作用的研究
- 2025年
-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Sma和Mad相关蛋白家族成员3(TGF-β1/Smad3)信号通路相关因子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中的发生作用及表达。方法取健康雄性SD大鼠12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两组,构建NAFLD模型作为模型组;对照组正常饲料喂养。取模型大鼠采用改良原位灌注两步法进行原代干细胞分离,建立NAFLD组;取正常大鼠细胞培养作为正常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TGF-β1和Smad3的表达,检测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含量。进一步对NAFLD肝细胞进行细胞转染,分为Blank组(细胞未做任何处理正常培养)、oe-TGF-β1组(细胞转染oe-TGF-β1)、oe-NC组(细胞转染oe-TGF-β1阴性对照)、si-TGF-β1组(细胞转染si-TGF-β1)和si-NC组(细胞转染si-TGF-β1阴性对照)。应用qRT-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检测TGF-β1和Smad3的mRNA和蛋白表达改变。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组均数的两两比较应用LSD-t检验。结果分离肝细胞培养后,NAFLD组肝细胞内TG和胆固醇含量、TGF-β1和Smad3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组[(1.51±0.07)mmol/L比(3.45±0.24)mmol/L、(1.19±0.01)mmol/L比(2.30±0.12)mmol/L、1.00±0.05比1.68±0.07、1.00±0.06比1.92±0.10、1.42±0.06比2.77±0.19、1.39±0.07比1.87±0.08,t=19.01、22.58、13.69、13.66、16.60、11.06,P<0.05]。si-TGF-β1组TG和胆固醇含量、TGF-β1和Smad3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si-NC组[(3.09±0.18)mmol/L比(2.57±0.14)mmol/L、(2.26±0.15)mmol/L比(1.83±0.09)mmol/L、1.02±0.05比0.56±0.03、1.00±0.06比0.77±0.05、2.57±0.15比2.07±0.12、2.19±0.12比1.84±0.09,t=3.95、4.26、13.66、5.10、4.51、4.04,P<0.05]。结论抑制TGF-β1可能影响TGF-β1/Smad3活性,改善脂代谢异常,进而可能对NAFLD具有保护作用。
- 魏小果王江业李娟杨帆何昉李昌金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 持续动脉内溶栓治疗下肢动脉血栓形成(附20例临床分析)
- 2006年
- 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危害是引起肢体缺血坏死。目前应用于临床的经皮血栓消除术比较多。包括fogaiy球囊导管外科血栓切除术,Amplaiz血栓消融(ATD)术和超声溶栓术等,但由于造作不便,需要专用设备等原因使其在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我科自2002始采用急诊导丝疏通栓塞动脉,局部导管内持续滴注尿激酶治疗下肢动脉血栓形成20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柴文晓冯凡车明王江业水新富何天伟
- 关键词:下肢动脉血栓形成动脉内溶栓治疗血栓切除术尿激酶治疗缺血坏死血栓消融
- 胆管癌双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PTBD)联合肝动脉灌注化疗即双介入疗法在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价值。方法24例确诊为肝门部胆管癌的患者,先行PTBD减黄1~2周后行肝动脉灌注化疗(TAI),同期23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单纯行PTBD,观察再梗阻时间及生存期。结果双介入组平均存活11月,单纯引流组平均存活5月,主要死因为胆道再梗阻。结论PTBD联合肝动脉灌注化疗(双介入)能明显延长再梗阻发生时间,从而提高患肝门部胆管癌者的生存期。
- 柴文晓王江业车明
- 关键词:肝门部胆管癌梗阻性黄疸肝动脉灌注化疗胆道引流
- 经皮经肝食道胃底静脉栓塞术加部分性脾栓塞治疗消化道出血
- 经皮经肝食道胃底静脉栓塞术是治疗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方法,同时部分脾栓塞更能降低门脉压力,尤其childC级肝硬化患者,介入治疗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对将某院自2001年至今治疗的36例患者作一总结,肝硬化门脉高...
- 车明柴文晓冯凡王江业水新富何天伟王文国安红山
- 关键词:消化道出血脾栓塞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