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武平 作品数:25 被引量:120 H指数:7 供职机构: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农业科学 更多>>
高压电场对A549细胞中ABCG2和V-ATPase的表达及其耐药性的影响 2017年 目的:探讨高压电场对A549细胞中ABCG2和V-ATPase表达量的影响;探讨高压电场对A549细胞耐药性的影响。方法:MTT法测细胞生长曲线,明确能导致细胞可逆性电穿孔的最高电场强度。慢病毒构建ABCG2和V-ATPase低表达的A549细胞系,并用电场处理,用q-RT-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处理前后ABCG2和V-ATPase的m RNA和蛋白表达量的变化。最适强度的高压电场处理各组细胞,在处理前后的细胞中分别加入阿霉素,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各组细胞中阿霉素浓度。结果:当电场强度为1500 V/cm时,肿瘤细胞增殖最慢;电场强度为1500 V/cm时,肿瘤细胞中ABCG2和V-ATPase的m 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分别降至对照组的58%和61%,具有统计学差异;1500 V/cm强度的电场可以提高肿瘤细胞内阿霉素的浓度3-4倍。结论:高压电场可以显著降低肿瘤细胞中V-ATPase和ABCG2的m 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并降低肿瘤细胞的耐药性。 宋涛 王居正 陈召 狄守印 王武平 张继朋 卢强关键词:高压电场 非小细胞肺癌 耐药性 纵隔气肿102例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总结分析引起纵隔气肿的常见病因、临床表现及预后,提高对纵隔气肿疾病本质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本院以纵隔气肿为首发表现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总结引起纵隔气肿的疾病谱,分析气肿产生的原因及临床特点。结果共102例患者首发表现为纵隔气肿,以外伤性纵隔气肿最多。最常见的症状为皮下气肿95例(93%)、胸骨后不适87例(85%)。常见的先兆诱因为严重钝挫伤41例(40%),饮酒或暴饮暴食后恶心、呕吐14例(13%)。最终治愈87例、死亡15例。结论除特发性纵隔气肿外,临床上所见的纵隔气肿多数情况下是某种系统疾病的局部表现,而不单纯是一种孤立的疾病,均有一定的病因。引起纵隔气肿的疾病谱广,需综合考虑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分析特定环境下气肿的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对原发病进行积极的治疗才是重点。 柯昌康 倪云峰 卢强 李小飞 程庆书 王武平关键词:纵隔气肿 疾病谱 系统疾病 Fn14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分子14(Fn14)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18例行根治切除手术的食管癌患者肿瘤组织及配对正常食管鳞状上皮黏膜组织中Fn14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Fn14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Cox风险回归模型评估影响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Fn14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1.7%(61/118),高于正常黏膜组织的4.2%(5/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食管鳞癌患者Fn14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Fn14蛋白阳性表达者的中位生存期(OS)为23个月(95%CI:17~29个月),而Fn14蛋白阴性表达患者的中位OS为54个月(95%CI:50~5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除T分期、N分期外,Fn14蛋白表达亦是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HR=1.51,95%CI:1.02~2.24;P=0.022)。结论Fn14蛋白表达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作为判断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标志物。 刘凯 李小飞 张志培 王武平 孙盈关键词:食管鳞癌 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 EGFR Del19与JAK/STAT信号通路在NSCLC中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2016年 目的:检测EGFR外显子19缺失突变(以下简称EGFR Del 19)和信号分子JAK/STAT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EGFR Del 19表达与下游信号通路JAK/STAT表达之间的相关性,为进一步研究EGFR Del 19之NSCLC发生发展机制提供依据。方法:经ARMS法筛选出125例EGFR Del 19的NSCLC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该组织样本中EGFR Del 19、p-JAK1和p-STAT1的表达,统计分析三者在临床病理特点中的表达差异及EGFR Del 19与p-JAK1、p-STAT1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EGFR Del 19阳性主要在细胞膜上表达,p-JAK1、p-STAT1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中。EGFR Del 19与NSCLC的病理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与否显著相关(P值均<0.05)。EGFR Del 19与p-JAK1、p-STAT1表达在不同病理分级、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与否组间具有显著相关性(P值均<0.05,rs值均>0.3)。结论:EGFR Del 19可能通过活化JAK1-STAT1途径促进NSCLC的发生发展。 陆莎 孙盈 陈召 王居正 王武平 张继朋 卢强关键词:EGFR 非小细胞肺癌 不同化疗方案联合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1 2016年 目的:探讨分析不同化疗方案联合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经病理学证实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4例,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顺铂组与洛铂组,各47例。2组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并术前行辅助化疗。其中顺铂组采取紫杉醇+顺铂方案,洛铂组接受紫杉醇+洛铂方案。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KPS评分,并对Ig A、Ig G、Ig M、CD4+及CD8+指标水平进行分析。结果:洛铂组有效率(CR+PR)为87.2%(41/47),与顺铂组[80.8%(38/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洛铂组术后KPS评分及CD4+水平高于顺铂组(P<0.05),但CD8+水平低于顺铂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手术前后Ig A、Ig G及Ig M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洛铂组毒副反应发生率低于顺铂组(P<0.05)。结论:含洛铂术前辅助化疗方案有助于改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化疗的毒副反应。 陆莎 孙盈 陈召 王居正 王武平 张继朋 卢强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 手术 免疫功能 生物材料人工胸壁重建犬胸壁骨性缺损的动物实验研究 研究背景:胸壁肿瘤、创伤、感染、放射线损伤、发育畸形等均可造成胸壁的缺损,当缺损面积较大或缺损位于前下胸壁时,则易发生反常呼吸而引起呼吸循环功能的衰竭。胸壁重建目前是解决这一棘手问题的关键。胸壁重建包括胸膜腔的处理、骨性... 王武平关键词:胸膜肿瘤 手术疗法 生物材料 文献传递 非小细胞肺癌中Twist通过TGF-β/Smad3信号通路促进EMT的发生 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转录因子Twist调控TGF-β/Smad3的表达,促进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发生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SCLC组织样本中Twist、TGF-β/Smad3以及EMT中代表性分子E-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并统计分析二者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Twist、Smad3、Vimentin蛋白阳性着色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内,Ecadherin蛋白阳性着色定位于细胞膜。Twist、Smad3、E-cadherin、Vimentin蛋白在NSCLC中阳性率分别为72.3%(120/166)、71.1%(118/166)、54.2%(90/166)、69.9%(116/166),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wist与Smad3、Smad3与E-cadherin、Vimentin在NSCLC不同分化程度及不同TNM分期均呈显著相关。结论:NSCLC中Twist可能通过TGF-β/Smad3信号通路促进EMT的发生。 崔凯 王武平 孙盈 赵芳 高贵洲 王晓东 倪云峰 张涛 卢强 李小飞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 SMAD3蛋白 间质细胞 颈段食管癌外科治疗进展 李小飞 赵晋波 王武平 韩勇 周勇安 王小平 姜涛 谷仲平 黄立军 张涛 王英禹 高坤祥 闫小龙 汪健 卢强 倪云峰 李维妙 汪林宝 王涛 贾健博 李沛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与开胸肺癌根治术对肺癌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22 2016年 目的:比较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和传统开胸肺癌根治术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5年3月于本院进行肺癌根治术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胸腔镜手术组)60例与对照组(开胸手术组)6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引流管留置时间;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 d及术后1 d、3 d、7 d的血清炎症因子和疼痛物质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和术后引流等临床指标方面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癌患者术前1 d的血清炎症因子和疼痛物质水平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 d、3 d及7 d胸腔镜手术组的细胞炎症因子及疼痛物质血清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血液流变指标较小,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开胸根治术,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不仅减少了患者体表创口,亦减小了患者的炎症反应和应激反应,且对血液循环的影响亦较小。 冯征 陈召 王居正 王武平 张继朋 卢强关键词:炎症介质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与拷贝数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研究中国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凶状态,分析EGFR基因突变与拷贝数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118例NSCLC组织中EGFR基因的突变状态,同时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EGFR基因拷贝数。分析EGFR基因突变与拷贝数之间的相关性,探讨EGFR基因状态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118例NSCLC组织中,EGFR基因的突变率为41.5%,其中腺癌为50.O%,鳞癌为5.0%。EGFR基因FISH阳性率为70.3%,其中29例为基因扩增,54例为高度多体性;腺癌FISH阳性率为78.1%,鳞癌为35.0%。EGFR基因突变与EGFR基因高拷贝数主要存在于腺癌、晚期、女性和不吸烟的患者,EGFR基因突变与EGFR基因拷贝数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在中国NSCLC患者中,腺癌、晚期、女性、不吸烟的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和FISH阳性率较高,且二者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联合检测EGFR基因拷贝数和基因突变可能更有利于NSCLC靶向药物的筛诜。 李喆 张兰军 王武平 郭康 邵建永 戎铁华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基因突变 基因拷贝数 荧光原位杂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