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波
- 作品数:15 被引量:34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中医院护理人员对中药注射剂安全用药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了解中医院护理人员对中药注射剂安全用药知识掌握情况,为其纳入临床护士继续教育内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调查问卷方式对136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调查,了解不同护龄、学历、职称护士对中药注射剂安全用药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护理人员对中药注射剂安全用药知识培训方式需求情况。结果:不同护龄、不同学历、不同职称对中药注射剂安全用药知识的掌握存在明显差异,工龄5年以上、本科学历、主管护士掌握程度较高。对药物应用方面的安全性了解较多,而涉及药物成分、对机体的危害及过敏反应的处理等了解较少。结论:各类护理人员对中药注射剂安全用药知识存在不同程度欠缺,应加强临床护理人员中药注射剂安全用药知识的继续教育。
- 江波朱莉梁劭琴
-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护理人员
- 中药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的现状与对策被引量:3
- 2009年
- 综述中药注射液临床使用不当引起不良反应的现状,用药不规范、超剂量使用、误用等。提出加强临床用药管理对策,最大限度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和依从性。
- 江波
- 关键词:中药注射液
- 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与盐酸溴己新存在配伍禁忌被引量:3
- 2010年
- 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为第二代头孢菌素类,外观呈白色至淡黄色结晶性粉末,临床常用于治疗败血症、术后感染、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肺炎等。盐酸溴己新注射液(通用名必嗽平注射液)为无色的澄明液体,
- 江波朱莉袁洁李尉
- 关键词: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盐酸溴己新配伍禁忌头孢菌素类支气管扩张扁桃体炎
- 不同加药方法对3种中药注射剂配伍后不溶性微粒数的影响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不同加药方法对中药注射剂配伍后溶液不溶性微粒数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常规加药法与改良加药法将丹红、生脉、痰热清3种中药注射液常规剂量20mL分别加入生理盐水250mL或5%葡萄糖250mL溶媒中,用微粒分析仪检测其配制后溶液的微粒数含量。[结果]生理盐水250mL+丹红注射液20mL或生理盐水250mL+痰热清注射液20mL配制后,两种加药法比较直径≥5μm、≥10μm、≥25μm的不溶性微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5);5%葡萄糖250mL+丹红注射液20mL或5%葡萄糖250mL+痰热清注射液20mL配制后,两种加药法比较,直径≥5μm、≥10μm、≥25μm的不溶性微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改良加药法有减少微粒的趋势;生理盐水250mL+生脉注射液20mL或5%葡萄糖250mL+生脉注射液20mL配制后,两种加药方法比较,直径≥5μm、≥10μm的不溶性微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径≥25μm的不溶性微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加药法能有效减少中药注射剂配伍后溶液的不溶性微粒的数量。
- 江波陆瑾徐俊戴建静
- 关键词:中药注射液不溶性微粒
- 静脉输入中药制剂的安全管理
- 2008年
- 中药注射剂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中药新剂型之一。随着中药注射剂品种的增多和临床应用范围的扩大,不良反应的报道也越来越多,其质量与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如何安全合理的使用中药注射剂,是我们共同研究的新内容。现就中药注射剂静脉输入的安全管理,报道如下。
- 江波
- 关键词:安全管理静脉输入中药制剂中药注射剂中药新剂型
- 一体式体温计消毒盒的制作与应用被引量:1
- 2010年
- 江波
- 关键词:体温计消毒
- 胃食管反流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被引量:1
- 2017年
-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其临床症状多样,高复发率,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现就胃食管反流病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 江波王春华
-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护理对策
- 中药外敷治疗输注刺五加注射液过程中疼痛的临床观察
- 2009年
- [目的]减轻病人静脉输注刺五加注射液局部疼痛,提高病人用药依从性。[方法]将90例静脉输注刺五加注射液出现局部疼痛病人随机分为3组,各30例。A组用自制中药敷料局部外敷,B组、C组分别采用50%硫酸镁溶液和生理盐水湿敷。[结果]3组总有效率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制中药外敷可明显减轻刺五加注射液输注过程中局部疼痛。
- 江波许运顾露芳周希萍王晓岚
- 关键词:刺五加注射液输液疼痛中药外敷
- 粪便中PRDM12、FOXE1基因甲基化检测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 2025年
- 目的 本项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究粪便样本中联合检测PRDM12与FOXE1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在结直肠癌(CRC)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效用。方法 收集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2022年8月至2024年6月消化科、结直肠外科就诊患者临床资料,包括结直肠癌患者(120例)、腺瘤患者(58例)、息肉患者(54例)和健康对照组(50例)。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粪便样本中PRDM12和FOXE1基因的甲基化水平,并结合这两个基因的甲基化水平来预测CRC的发生,同时与癌胚抗原(CEA)的阳性率进行比较。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来评估联合检测PRDM12和FOXE1基因甲基化对CRC的诊断效能。结果 结直肠肿瘤患者组粪便联合检测PRDM12和FOXE1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为81%(98/120),显著高于腺瘤组(21%,12/58)、息肉组(9%,5/54)和健康对照组(8%,4/50)(χ^(2)=79.16,P<0.001)。与CEA的检测效能相比,PRDM12和FOXE1基因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显著提高(P<0.05)。在结直肠癌患者组中,PRDM12和FOXE1基因甲基化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粪便中PRDM12和FOXE1基因甲基化检测CRC的AUC值分别为0.764(95%CI:0.693~0.835)和0.781(95%CI:0.711~0.851)。两个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的AUC为0.860(95%CI:0.803~0.916),敏感度(74.2%)和特异度(84.1%)均高于单基因预测组。联合CEA检测的AUC为0.901(95%CI:0.856~0.946),敏感度(88.3%)和特异度(98%)高于单独使用CEA和两个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组。结论 粪便中PRDM12和FOXE1基因甲基化的联合检测可用于临床CRC的筛查和诊断,且与CEA联合使用可以进一步提高诊断效能。
- 沈海涛陈杰何成山江波徐正
- 关键词:结直肠癌ROC甲基化
- 黄连液皮肤消毒效果及保存时间的试验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黄连液用于皮肤消毒的效果及保存时间,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6名急诊科实习护生为试验对象,将黄连液(0.1 g/ml)0.3 ml用于皮肤消毒,然后检测消毒后皮肤的细菌菌落计数,并于消毒液开启后第1、10、20、30、40、50、60天检测黄连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效果和黄连液的染菌量。结果消毒液开启后60 d内消毒皮肤的细菌菌落计数及黄连液染菌量均低于消毒技术规范的标准,30 d内黄连液抑菌率达99.6%~99.9%。结论黄连液可用于皮试消毒,且开启后保留30 d抑菌作用仍符合要求。
- 江波张雪朱莉陈珠平
- 关键词:黄连液皮肤消毒菌落计数染菌量消毒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