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段仁全

作品数:10 被引量:71H指数:4
供职机构: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术后
  • 3篇结石
  • 2篇胆管
  • 2篇胆囊
  • 2篇手术
  • 2篇术后并发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肿瘤
  • 2篇结石患者
  • 2篇腹腔
  • 2篇腹腔镜
  • 2篇包块
  • 2篇并发
  • 1篇胆道
  • 1篇胆管结石
  • 1篇胆囊结石
  • 1篇胆囊结石病
  • 1篇胆囊手术
  • 1篇胆总管

机构

  • 8篇枣阳市第一人...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8篇段仁全
  • 7篇李红军
  • 4篇王伟
  • 2篇张慧慧
  • 2篇唐露露
  • 2篇梁晶晶
  • 1篇周良毅
  • 1篇李斌
  • 1篇陈剑英
  • 1篇杨敏
  • 1篇马晋鄂
  • 1篇赵勇
  • 1篇徐慧杰
  • 1篇李小虎
  • 1篇魏庆敏
  • 1篇潘德君
  • 1篇张旭泉
  • 1篇李德满
  • 1篇赵静

传媒

  • 2篇临床外科杂志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临床泌尿外科...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胆总管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胆总管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对临床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4月至2015年12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拟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数字为偶数者为观察组,奇数者为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进行胆总管一期缝合,对照组行T管引流,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并对2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恢复工作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住院费用亦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掌握相关适应证的前提下,采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临床效果显著,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的优势,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李红军赵静段仁全王伟谢京典魏庆敏潘德君张旭泉杨敏
关键词:腹腔镜胆总管结石一期缝合T管引流
腹部隐睾精原细胞瘤一例
2014年
患者,男,60岁.既往史:15年前行阑尾切除术,5年前行右腿骨折切开复位术,否认糖尿病高血压,食物及药物过敏史.患者自诉15年前行阑尾切除术后,发现右下腹包块,无疼痛,进行性增大,无发热,无恶心、呕吐,无心慌胸闷,无腹痛腹泻,无尿频尿急.近1年来自感包块增大明显,在我院门诊就诊,彩超示:右侧中下腹部囊实性占位性病变,门诊以腹部包块待查:①腹腔脓肿?②结肠肿瘤?收入院.
王伟李红军段仁全
关键词:精原细胞瘤阑尾切除术后右下腹包块隐睾糖尿病高血压切开复位术
Rho相关结构域BTB蛋白质1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芯片中Rho相关结构域BTB蛋白质1(RhoBTB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建立67例胃癌患者的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芯片中RhoBTB1的表达.结果 RhoBTB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低于癌旁黏膜组织[(53±29)%比(63±28)%,Z=2.59,P<0.05];根据临床病理资料,胃癌组织中RhoBTB1的表达高低与病理分级明显相关,低/未分化腺癌RhoBTB1基因的阳性表达率低于中/高分化腺癌[(38±26)%比(65±25)%,Z=4.10,P<0.05],但其表达与性别、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脉管转移及远处转移等因素无明显相关(P>0.05);RhoBTB1的表达与年龄、淋巴结转移数目和肿瘤大小等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RhoBTB1可能是与胃癌发生相关的候选抑癌基因,检测该基因的表达有助于评估胃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
段仁全李红军谢京典李小虎彭操陈剑英
关键词:胃癌组织芯片肿瘤抑制基因
肝部分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3
2017年
目的:分析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117例,均采取肝部分切除术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17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5.04%,其中肝功能衰竭1例,胆道出血2例,消化道出血6例,腹腔感染6例,胆瘘6例,胸腔积液8例,切口感染12例。并发症组患者术前白蛋白、手术时间、既往胆道手术史水平与非并发症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部分切除术后的并发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既往胆道手术史均是术后并发症独立风险因素。结论: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以切口感染和胸腔积液为最,患者的既往手术史以及手术时间均是影响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做好针对性预防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谢京典徐慧杰李德满段仁全李红军
关键词:肝部分切除术肝内胆管结石并发症
腹腔镜胆道再手术治疗60岁以上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效果观察被引量:20
2017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再手术治疗老年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6月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行腹腔镜胆道手术的60岁以上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选患者手术情况分为初次手术组(n=54)和再次手术组(n=32),比较2组患者手术相关情况及随访情况。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且术后结石清除率均为100%。2组患者的手术方式(一期缝合/T管引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手术组的中转开腹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术中结石清除率、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高(长)于初次手术组,但仅在手术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6,P=0.036)。初次手术组术中胆囊动脉损伤1例,予结扎止血;再次手术组术中胃肠道浆膜损伤2例,予浆肌层包埋处理。初次手术组术后出现胆漏1例,肺部感染1例,泌尿系感染1例,均经保守治疗后治愈;再次手术组术后出现胆漏1例,肺部感染2例,均经保守治疗后治愈。总随访率为94.19%,其中初次手术组50例,随访率为92.59%;再次组31例,随访率为96.88%。经影像学检查证实均无胆道狭窄、胆道残留结石或结石复发等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胆道再手术治疗老年肝外胆管结石安全、有效,但存在一定的中转开腹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应注意提升操作水平,避免术中副损伤,并合理把握手术适应证和优化围手术期处理。
段仁全王伟张慧慧梁晶晶唐露露
关键词:胆囊结石病
小儿嵌顿疝术后并发肠穿孔二例被引量:3
2013年
病例1,男,2岁,因发现左腹股沟包块1年余,不能还纳8h入院,入院查体:心肺听诊可,腹平软,下腹压痛,无反跳痛,左腹股沟区可扪及约4.0cm×3.0cm大小包块,质中,不能还纳。人院后完善术前检查,在全麻下急诊行“左侧嵌顿疝松解还纳修补术”,术后予以抗感染、对症治疗。患儿于术后9h余开始出现呼吸急促,伴发热,腹胀,继而口唇紫绀,对症、支持治疗效果不佳,急转上级医院二次手术治疗,术后诊断为回肠穿孔;中毒性休克。终抢救无效而死亡。
段仁全李红军王伟
关键词:术后并发回肠穿孔嵌顿疝腹股沟包块小儿心肺听诊
腹膜后血管内皮肉瘤侵及肾脏1例被引量:1
2004年
李红军马晋鄂李斌赵勇段仁全周良毅
关键词:血管肉瘤肾脏肿瘤
腹腔镜胆囊手术和开腹胆囊手术对术后肠黏连的影响比较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手术和开腹胆囊手术对于术后肠黏连的影响,对比两种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选取在我院接受胆囊手术治疗的196例病患,根据术式分成开腹组和腹腔组,每组均为98例患者,对比分析组间手术指标以及术后出现肠黏连的情况,同时观察手术前后患者消化道生存质量变化。结果:腹腔镜组手术耗时(123.57±4.65 min)长于开腹组,术中出血(27.52±5.69 mL)、胃肠功能恢复用时(18.03±3.51 h)、术后住院时间(4.51±1.03)、肠黏连发生率(10.20%)少于开腹组,(P<0.05);两组术前GLQI评分相仿(P>0.05),术后GLQI评分显著高于组内术前(P<0.05),且腹腔镜组术后GLQI评分显著高于开腹组(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胆囊手术不仅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时间短,而且术后肠粘连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段仁全李红军张慧慧梁晶晶唐露露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手术肠黏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