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樊星

作品数:6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会议论文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电气工程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电池
  • 6篇氧化物
  • 6篇氧化物燃料电...
  • 6篇阴极
  • 6篇燃料电池
  • 6篇固体氧化物
  • 6篇固体氧化物燃...
  • 6篇复合阴极
  • 4篇电阻
  • 4篇面电阻
  • 4篇界面电阻
  • 3篇溶胶
  • 3篇溶胶-凝胶法...
  • 3篇凝胶法制备
  • 3篇LSM
  • 2篇溶胶-凝胶
  • 2篇SDC
  • 1篇电池阴极
  • 1篇电化学
  • 1篇电化学表征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技术...

作者

  • 6篇樊星
  • 5篇孟广耀
  • 5篇夏长荣
  • 3篇许兴燕
  • 1篇杨欣

传媒

  • 1篇稀有金属材料...
  • 1篇无机材料学报
  • 1篇第三届全国溶...
  • 1篇全国第三届溶...
  • 1篇中国硅酸盐学...

年份

  • 5篇2004
  • 1篇200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溶胶-凝胶法制备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复合阴极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50w/﹪Sm<,0.2>Ce<,0.8>O<,1.90>(SDC)+50w/﹪(La<,0.85>Sr<,0.15>)<,0.9>MnO<,3-δ>(LSM)复合阴极.阴极-...
樊星许兴燕夏长荣孟广耀
关键词:燃料电池界面电阻溶胶凝胶法
文献传递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LSM-SDC复合阴极的制备及电化学表征
传统的高温燃料电池SOFC由于高的操作温度(800-1000℃)而导致了材料选择的困难和成本居高不下,而降低电池的工作温度到中等温度(550~800℃)可以在保持高温燃料电池优点的同时克服其缺点.当温度降低到800℃以下...
樊星
关键词:燃料电池复合阴极电化学表征
文献传递
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La1-xSrxMnO3-Sm0.2Ce0.8O1.90复合阴极
LaSrMnO(LSM)是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的传统阴极材料。随着SOFC操作温度的降低,阴极-电解质的界面电阻迅速增加,并超过薄膜化电解质的电阻而成为电池内阻的主要来源。SOFC中温(550~800℃)操作条...
樊星夏长荣孟广耀
关键词:复合阴极界面电阻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文献传递
溶胶-凝胶法制备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
随着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操作温度降低至800℃以下,其La1-xSrxMnO3(LSM)阴极-电解质界面电阻迅速增加并超过薄膜化电解质(厚度<30μm的YSZ,8-10 mol%Y2O3)电阻,从而成为电池内阻...
樊星许兴燕夏长荣孟广耀
关键词:溶胶-凝胶复合阴极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文献传递
LSM-SDC复合阴极微结构及其界面电阻被引量:5
2004年
以Sm0.2Ce0.8O1.90(SDC)为电解质,用交流阻抗谱研究了烧结温度和原料粉体制备过程等因素对复合阴极[50wt%(La0.85Sr0.15)0.9MnO3-δ(LSM)+50wt%SDC]的界面电阻的影响. LSM+甘氨酸法制备的SDC和LSM+共沉淀法制备的SDC的复合阴极对应界面电阻最小时的烧结温度分别为1200和1250℃;800℃时,它们的最小界面电阻分别为0.78和0.35Ω·cm2.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两种不同复合阴极微结构,发现其微结构与原料粉体的形貌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微结构又同时决定了阴极的界面电阻和电导率.
樊星夏长荣杨欣孟广耀
关键词:复合阴极界面电阻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溶胶-凝胶法制备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复合阴极
2004年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50w/%Sm0.2Ce0.8O1.90(SDC)+50w/%(La0.85Sr0.15)0.9MnO3-8(LSM)复合阴极.阴极-电解质(SDC)界面电阻深受阴极微结构的影响: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阴极具备有利于氧还原反应的微结构,包括小的粒径、高的孔隙率、高的比表面积等.而微结构又受到烧结温度的影响,界面电阻最小时的烧结温度为950℃.800℃时界面电阻为0.14Ωcm2,明显低于其他方法制备的同化学成分阴极的界面电阻.
樊星许兴燕夏长荣孟广耀
关键词:溶胶-凝胶复合阴极界面电阻LSM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