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柏互玖

作品数:39 被引量:62H指数:4
供职机构:温州大学音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2篇艺术
  • 2篇历史地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篇音乐
  • 12篇大曲
  • 8篇俗乐
  • 7篇礼乐
  • 4篇音乐结构
  • 4篇音乐史
  • 4篇同宗
  • 4篇乐史
  • 3篇雅乐
  • 3篇器乐
  • 3篇乐府
  • 3篇乐籍
  • 3篇乐籍制度
  • 2篇演奏
  • 2篇音乐研究
  • 2篇中国音乐
  • 2篇中国音乐史
  • 2篇诗经
  • 2篇唐代
  • 2篇器乐曲

机构

  • 22篇温州大学
  • 7篇中国艺术研究...
  • 4篇西华师范大学
  • 1篇中国音乐学院
  • 1篇马鞍山师范高...

作者

  • 34篇柏互玖
  • 1篇项阳
  • 1篇陶晓勇
  • 1篇任方冰

传媒

  • 6篇中国音乐学
  • 4篇星海音乐学院...
  • 3篇艺术评论
  • 2篇交响(西安音...
  • 2篇温州大学学报...
  • 2篇内蒙古大学艺...
  • 2篇人民音乐
  • 1篇音乐创作
  • 1篇中国音乐
  • 1篇戏曲艺术
  • 1篇音乐艺术(上...
  • 1篇南京艺术学院...
  • 1篇艺术探索
  • 1篇乐山师范学院...
  • 1篇贵州大学学报...
  • 1篇安徽理工大学...
  • 1篇常熟理工学院...
  • 1篇民族音乐
  • 1篇史志学刊

年份

  • 4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6篇2011
  • 4篇2007
  • 1篇2006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冀中地区《剪靛花》同宗现象的解读
2011年
《剪靛花》,又名《剪靛花》或《剪靛花》,是一首流传极广的明清俗曲小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区域空间流行时又有不同的称谓,如《尖尖花》、《靛花开》、《码头调》等。《剪靛花》除了作为时调小曲流行于全国各地外,还作为曲牌被戏曲、曲艺、器乐曲广泛地吸收和使用。在当下的冀中地区有大量《剪靛花》曲调的变体存在,出现了所谓的【《剪靛花》曲调的"同宗"现象,本文试图从制度传播的角度对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解读。
柏互玖
关键词:剪靛花同宗明清俗曲器乐曲曲调
明代后宫俗乐考述
2024年
明代后宫俗乐是指表演于明代内廷,以娱乐性和互动性为主的音乐。明代后宫俗乐与皇帝及后宫女性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涵盖宴会、岁时节令等场合下的演戏、歌舞、时调、清唱等音乐形式,由专门的后宫俗乐机构钟鼓司、玉熙宫、四斋承载。其中演戏是明代后宫俗乐的主要内容,既有杂剧和传奇各领明前、后期之风采,亦有打稻、过锦、水傀儡诸戏贯穿始终。明代后宫俗乐的繁荣发展,反映出明代后宫的生活状态、音乐追求、社会风俗,乃至政治主张,与明代后宫礼乐共同架构出明代后宫音乐的整体性与丰富性样态。
柏互玖周籽含
关键词:明代后宫俗乐礼乐
论大曲与套曲体音声形式之间的演化关系被引量:2
2018年
大曲是我国古代大型歌舞音乐形式,其结构具有程式性、稳定性与规范性。唐宋之际大曲发展相沿承袭,并未出现历史断层现象。宋元以降,大曲结构在不断复杂化和精细化之后,逐渐从乐人技艺、音乐结构体制和结构思维三个层面向套曲体音声技艺发展,演化成宋金杂剧、诸宫调、北曲套数、南戏等音乐形态。以"曲本体"为本位,从音乐结构层面看,宋元以降诸种大型套曲体音乐形式,均具有大曲的音乐结构特征,它们是大曲在动态演化过程中,以自己的结构思维来组织和整合其他多种艺术元素所形成的不同种表现形式,它们是大曲的衍化形态。
柏互玖
关键词:大曲音乐结构音乐思维
大曲的演化
柏互玖
关键词:大曲
中国同宗音乐的人文阐释——同宗音乐研究系列之一被引量:2
2007年
音乐在传播变迁中发生变化,产生出各种同出一源的变体,形成同宗音乐。这既是一种音乐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外部客观原因造成的,也是处于特定社会文化中的人的主动的文化选择的结果。对于一种音乐形态以及这种音乐形态的成因仅仅从外部考察往往不能作出终极的回答,而从它所产生的文化氛围,文化的根源来进行文化学意义上的梳理有时却更具本源性。
柏互玖
关键词:求同中庸音乐传播
魏晋俗乐大曲结构术语“艳”“趋”考释
2018年
《宋书·乐志》所载十五首魏晋俗乐大曲是用于宴会、娱乐等世俗性场合,以娱人、世俗人情为功能指向的综合性歌舞艺术形式,其整体音乐结构由"艳"——"曲(歌诗+解)"——"趋(或乱)"三部分构成。"艳"与"趋"是魏晋俗乐大曲主体曲调之外部分的结构术语,它们均由乐人宰割文辞拼凑而成。其中,"艳"源于南方楚地音乐,具有声乐演唱、器乐演奏和舞蹈表演多种表演形态,其位于大曲结构之首,具有提示音乐内容、呈示音乐性格和营造音乐情绪的功能;"趋"位于大曲结构之尾,与"乱"音乐性格类似,是快速音乐伴奏的舞蹈部分。
柏互玖
关键词:音乐结构
魏晋俗乐大曲结构术语“解”之考释被引量:2
2015年
《宋书·乐志》所载十五首魏晋俗乐大曲1歌辞均标注"一解"、"二解"等文字,由于音乐失传,无乐谱存世以及文献记载不详等缘故,后人对其认识众说纷纭,或说是独立于歌辞外之音乐,或说是歌诗"章"、"节"之义,笔者认为,"解"在汉魏六朝乐府歌诗中具有多层面含义,作为乐府歌诗表演形式之一的大曲之"解",其本义是歌诗各章之后的器乐演奏或有器乐伴奏的舞蹈表演。
柏互玖
关键词:俗乐歌诗器乐演奏横吹曲《乐府诗集》郭茂倩
试论曹操对清商乐发展所做的贡献被引量:3
2006年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曹操作为一名政治家、军事家,统一了我国北方,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作为一名文学家,他继承了汉乐府的传统,开一代文人诗风“建安风骨”,是建安文人集团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曹操虽称不上是一个音乐家,但作为一个政治家、文学家,并且是处于领导人物这样的特殊身份,他对清商乐的爱好与提倡,在当时对清商乐的发展起着无法取代的影响和不可忽视的作用。
柏互玖
关键词:建安风骨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中国历史
中国同宗音乐的人文阐释——同宗音乐研究系列之二被引量:1
2007年
同宗音乐所折射出的人文精神是一个特定的历史范畴,是中国特定的社会历史的产物。音乐只不过是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体现人类的精神世界,它的历史是中国文化自身不断演化的历史。它是中国特定历史阶段所形成的中国文化的本质特征在音乐中的一种体现,因此对中国同宗音乐文化特征的研究,也就是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对中国文化的本质特征的研究。
柏互玖
关键词:文化阐释生命性家族
继承与扬弃: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华礼乐文明
2024年
中华礼乐文明蕴含的讲仁爱、崇恭敬、重报本、致中和、求大同等时代价值,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创建新时代中华礼乐文明,应该尊重、遵循传统礼乐文明的精神要义,发掘、发扬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紧贴时代脉搏,回应现实需求,尊重人情、顺应时势,吸纳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现代文明精神,赋予礼乐文明新内涵,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精神动力。创建新时代中华礼乐文明,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制礼作乐”为人民的思想。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华礼乐文明,要礼义与礼仪兼顾,礼制与礼俗并举。只有中华礼乐文明的精神观念与礼仪规范在国家与地方、官方与民间得到全面推行与实施,才能真正创建形成新时代中华礼乐文明。
柏互玖
关键词:礼乐文明扬弃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