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连君
- 作品数:41 被引量:73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一种保护型高频电圈套器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保护型高频电圈套器,包括:套管,其具有隔离设置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设置在所述第一通道内并可相对所述第一通道移动的弹性圈套,用于切除目标物;设置在所述第二通道内并可相对所述第二通道移动的异物取出装置,...
- 林连君刘新民
- 文献传递
- 多功能吸痰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吸痰装置,其包括:用于将患者气道与外界相连通的通气结构;设置于通气结构前端且可膨胀以便覆盖患者气道开口的气囊;穿过通气结构和气囊且前端可伸入患者气道内以将气道内分泌物排出的吸痰组件。本实用新型多...
- 林连君欧阳雨晴刘新民
- 一种老年呼吸系统感染病原体的检测装置及检测系统
- 本发明公开一种老年呼吸系统感染病原体的检测装置及检测系统,涉及核酸检测领域,所述系统包括:检测装置,用于同时对N种老年呼吸系统感染病原体进行基于环介质恒温扩增(LAMP)的核酸检测,其中,所述N种老年呼吸系统感染病原体是...
- 林连君刘莹莹张智张瑞雪刘新民
- 恶性胸腔积液肿瘤细胞分离装置和分离方法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恶性胸腔积液肿瘤细胞分离装置和分离方法,分离装置包括容纳罐、振动过滤筛、引流漏斗和过滤杯,振动过滤筛、引流漏斗和过滤杯均位于容纳罐内,振动过滤筛设有第一微孔滤膜,过滤杯设有第二微孔滤膜,过滤杯设置于振动过...
- 林连君魏珊辰张继新刘姚萍王玮刘新民
- 文献传递
- 吸入性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及病原体特点研究进展
- 2024年
- 吸入性肺炎(AP)是一种常见病,好发于老年人群,临床表现不典型,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预后不佳等特点。AP发生有多种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吞咽困难、意识障碍、管饲喂养、体位不当、气管插管、不良的口腔环境、上消化道疾病等,这些危险因素通过损害宿主防御机制及改变下呼吸道微生物菌群,增加发生AP的风险。早期识别和干预潜在的危险因素可减少AP的发生。近年来,AP的病原体发生了变化,厌氧菌的检出率降低,需氧菌的分离率升高,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多数。
- 张小雪许惠张瑞雪李欣昱林连君
- 关键词:吸入性肺炎病原体
- 肺部微生态在特发性肺纤维化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2年
-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进行性和致命性间质性肺疾病。随着分子生物测序技术的发展和肺部微生态的研究,文献发现在IPF患者的肺泡灌洗样品中细菌负荷增加,与健康受试者相比,嗜血杆菌属、奈瑟菌属、链球菌属和韦荣球菌属丰度更高。研究表明肺部微生态失调可通过释放外膜囊泡,将抗原呈递给巨噬细胞,激活Toll样受体-Myd88-白细胞介素17B固有免疫通路来促进肺纤维化。本文总结肺部微生态在IPF中的作用,旨在为IPF靶向抗菌治疗和寻找免疫治疗靶点提供思路。
- 魏珊辰王立娜时铭蔚李君孙春萍刘新民林连君
- 关键词:特发性肺纤维化
- 一种防误吸方法及胃管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误吸方法及胃管,用于防止胃内容物或口咽分泌物误入呼吸道,包括:利用安置在胃管本体上的反流检测装置检测到达食管下段的胃内容物中的淀粉酶;利用安置在胃管本体上的误吸检测装置检测到达喉咽部的胃内容物或口咽分泌...
- 林连君刘新民韩倩
- 文献传递
- 恶性胸膜间皮瘤病例报告和分析
- 2009年
- 目的分析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临床病例特点,以探讨早期诊断、治疗的方法。方法1998年~2008年收入院11例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男7例,女4例,年龄(63.7±12.6)(41~79)岁,均经病理资料确诊;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患者中10例(90.91%)有呼吸困难和胸痛的症状。11例(100%)患者均有胸腔积液。5例(45.45%)CT表现为胸膜肥厚,3例(27.27%)表现为胸膜结节影。对其中7例患者的胸腔积液的分析表明,7例胸水CEA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其中2例行CYFRA21—1检查,CYFRA21—1均升高;7例患者血清学肿瘤标记物CEA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其中6例(85.71%)行血清学CYFRA21—1检查提示均升高。结论恶性胸膜间皮瘤最常见的症状是呼吸困难和胸痛。CT对于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诊断价值高于胸部X线:胸腔积液肿瘤标记物CYFRA21—1水平高而CEA水平正常对于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诊断具有提示意义.
- 林连君王禹川刘新民
- 关键词:恶性胸膜间皮瘤
- 可视性胃管置入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视性胃管置入装置,本实用新型可视性胃管置入装置,其包括:具有第一插置腔和第二插置腔的主体管;活动安置于第一插置腔内且用于引导胃管的导丝;具有用于部分插入到第二插置腔内的套管的影像采集系统,套管前端安...
- 林连君欧阳雨晴李欣昱刘新民
- 老年常见感染病原体检测标本采集与送检专家建议
- 2024年
- 老年感染性疾病发病率高、危害性大。及时明确病原体对老年感染疾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正确采集、规范送检合格标本,是明确病原体诊断的首要环节。然而,目前缺乏针对老年常见感染病原体采集与送检的规范标准。因此,本共识经过同行专家的探讨,结合国内外相关临床微生物送检指南和临床经验,聚焦老年常见感染病原体检测的标本规范化采集和送检环节,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林连君王洋李洪霞余进张桂芝刘莹莹宋礼坡王春梅张艳刘新民
- 关键词:老年人病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