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芊
- 作品数:54 被引量:103H指数:6
-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 国内成熟文书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运用:明代清水江文书契纸样式简论——明代清水江文书研究之一被引量:6
- 2015年
- 尽管清水江文书已有50万件的估计,但已探明的明代文书只有13件,且地域只是下游地区的三穗、天柱、锦屏3县。然而13件文书遗存却是该地区弥足珍贵的文物,又给我们研究这一地区明王朝时期苗侗民族经济社会史提供了第一手历史文献资料。更重要的是,在对文书契式的书写格式研究可以确认几点认识,第一,明代清水江流域有成熟的契约文书;第二,明代清水江流域契纸是徽州契约的移用;第三,明代契纸是清代契约的模版;最后,作为"边疆"的少数民族地区不断地纳入国家行政区域是文书流行的成因。
- 林芊
- 关键词:明代
- 试从《蒙田随笔全集》论蒙田的历史观
- 2009年
- 透过蒙田随笔中的历史倾向,我们可以发现支配他认识历史的历史观。在蒙田对非欧民族民俗的叙述中,他表现出一种积极的"非欧"文化历史观;在对政治事件的过程及政治人物命运的评述中,他流露出既尊崇道德而赞同君主制度,又赞同君主制度而反对基督教道德的开明君主政治史观;在历史发展问题上,他持相对主义观念思考历史,从而导向运动发展的历史观:一方面,他从心智出发,确定世界没有变化,另一方面,由于他将历史奠基在观念上,他又内在地预见了另一种历史观,即运动发展的观念。此外,蒙田还重视充分发挥历史知识在教育上的作用和意义。
- 林芊
- 关键词:历史观文化史观历史发展观
- 清水江林契反映的“股权”属性及林地权样态——清至民国西南内地边疆侗苗地区土地关系研究之二被引量:2
- 2018年
- 清水江林业契约中的股及股分方式,是解开清水江流域清至民国时期林业生产研究中,长期争论不清的林地权属性的关键所在。通过对林契分析,发现清水江流域林业生产中的产权结构呈现为"个人私有制主导下的四类样态",每一种样态的具体表现形式虽然不同,但林地权的变化一直是以个体家庭私人所有为主流方向。同时,不同样态及每一类型具体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既是清水江流域林业生产及林地权的本土特征,又是以区域性范畴反映中国古代私有制度发展、以及发展过程中在不同时期的具体水平。重要的是,它以土地制度的方式,见证了以侗、苗民族为主体的清水江流域社会成长及成长发展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历史进程。
- 林芊
- 关键词:清水江文书土地权
- 多教对话:清末民国黔中古镇青岩四教并立的社会学解读——从基督宗教的视角被引量:1
- 2008年
- 青岩是贵阳市南30公里处的一小镇,面积不足3平方公里,人户只千家,却佛、道、儒、基督四教汇聚一处,并有"九寺八庙一堂"的宗教建筑群,形成多教对话格局。从青岩民众的宗教热忱与宗教建筑群分布的意义,可证100年来多教和谐相处。其原因有:贵阳的南大门及交通要冲的重要地位是多教来源的前提条件;经济上小康而无严重贫富分化的独特环境是四教和谐相处的现实基础;以赵氏、张氏家族为代表的浓厚儒学气息在观念意识上也为四教对话提供了文化环境。
- 林芊
- 关键词:青岩
- “贵州国”:一次纸面上的地方宪政革命
- 2011年
- 比照辛亥革命贵州宣布独立前后各省的宪法文件,虽然大都明确未来国家是"共和"政体,但都没有像"贵州国"如此强烈色彩的表达地方民主政治的词汇。"贵州国"一词充分表达了当时贵州政治家以宪政思想来建设"新贵州"的强烈企望。
- 林芊
- 关键词:辛亥革命宪政思想民主政治政治家
- 清水江文书研究兼与赵世瑜先生商榷被引量:2
- 2017年
- 清水江文书最大特征之一就是它在当前中国各地发现的契约文书中存量最多,又由于其中土地买卖及相关契约文书占多数,在研究中国土地制度史方面有特别的意义。赵世瑜先生针对利用清水江土地文书研究贵州黔东南民族地区的土地制度是"五朵金花的余绪"、是受"国家为历史主体或出发点的历史叙述影响"的两点指责,前者是在观念上混淆了历史的真实与研究方法教条间的关系作出的误断或强加;后者则是在不具备实证的清水江流域明代以来社会历史发展知识下,作出的主观臆测。如果赵先生在没有对清水江文书及产生清水江文书的背景有真正了解情况下,就用"我们的史学"的要求给予指导,可能对清水江文书研究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
- 林芊
- 明代清水江流域的民户人口研究——以今黔东南苗侗自治州为例被引量:3
- 2012年
- 明代贵州的民户构成较为复杂,一般包括明初的民屯、商屯,"熟苗"及后来从他省迁来的商人和流民。清水江流域的民户人口,在明代的中前期,史料记载较少;记载较集中于嘉靖和万历时期。但记载的人口数据变化很大,不合常理,需结合当时的政策、统计方法、社会现实、地理环境等进行具体分析。万历末期,随着贵州各地的"苗乱",清水江流域的民户人口锐减。
- 吕善长林芊
- 关键词:明代清水江流域
- 清水江文书中的宗族史信息考察——以锦屏县文斗寨姜氏宗族为个案
- 2017年
- 记录宗族发展史信息资料颇多,除家谱、碑刻等资料外,"清水江文书"亦是了解宗族史的重要资料库。梳理出众多宗族信息,不仅有益于对"文斗寨"林业生产尤其是所涉及到的林地所有权(股)形式的理解,亦可对现有"文斗寨"宗族研究中不太清晰的知识予以补充。第一,文书进一步明晰了乾隆时代以来"文斗"姜氏宗族的分布。第二,文书可以补充过去史料不足、未能充分说明的历史细节。第三,文书为我们展示出一个宗族诞生的原生过程,尤以姜春黎姜氏宗族最为典型。最后,文斗缺乏持续的姜氏宗祠与同是清水江流域的其它村寨凡村皆有宗庙的社会生活形成巨大反差。
- 王凤梅林芊
- 关键词:清水江文书宗族
- 石门坎现象:对清末黔西北苗族地区基督教传播的思考被引量:18
- 2004年
- 从 190 4年至 1914年间 ,以贵州威宁偏僻的少数民族山寨石门坎为中心 ,形成了一个幅射滇、川边 ,有 6万多居民信仰基督教的社区。究其原因 ,过去用“伴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侵入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而获得发展”来解释 ,这没有错 ,但单纯从外部条件来认识外国宗教势力的侵入 ,显然难以说明石门坎现象。研究表明 ,石门坎现象除了上述外部条件外 ,其内生的社会环境构成了它生成的社会基础 ,它包括以下几个因素 :偏远地区少数民族的苦难和贫困 ;偏远少数民族地区实际存在着的由于主体政治权威偏离产生的二元政治地理 ,并因此而导致出多元权力对立的耗散结构 ;少数民族宗教形态的原始性较基督教的弱势。
- 林芊
- 关键词:石门坎基督教苗族
- 明代贵州及清水江流域的“皇木采办”与木材贸易——清水江文书·林契研究之二被引量:1
- 2016年
- 梳理史志发现,明代贵州皇木采办地重点在今黔北遵义与黔东北铜仁两地区;清水江流域皇木采办是正德年间在上游凯里麻江一线(清平卫),万历二十五年后采木及木商活动在下游天柱翁洞(新市)、三穗县(邛水司)、黎平洪洲;于是呈现出两种现象:一是清水江干流上今台江、剑河、锦屏一线仍是"林箐蓊郁,深邃荒迷"而无采伐记载;二是上游有皇木采办而无木材贸易,下游有木材贸易而非皇木采办。是自然与政治双重因素作用限制了在台江、剑河、锦屏一线林莽采伐大木,官府在侗苗地区采取的抑商政策又阻碍了下游的木材贸易。由此推测,清朝中后期锦屏"三江"一线繁荣的木材贸易当兴起于康熙朝之后。
- 林芊
- 关键词:明代清水江流域皇木采办木材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