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冠状动脉搭桥患者术后低温危害及护理对策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 对冠状动脉搭桥患者发生低温后的危害进行观察并探讨相关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430例,男296例,女134例,年龄42~78岁.经尿管探头监测中心温度,记录离开手术室至术后6 h内每小时共7个时点的体温值(T值),T=(T0+T1+T2+T3+T4+T5+T6)/7,根据T值将患者分为3组,中心温度〈35℃为低温组(L组)98例,35℃≤中心温度〈36℃为亚低温组(M组)156例,中心温度≥36℃为对照组(N组)176例.对患者的清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滞留时间、术后6 h引流量、凝血酶原时间、12 h内开胸探查率及肾功能不全、卒中、心肌梗死、病死率和心血管不良事件(MACCE)发生率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低温组患者Steward苏醒评分≥4分所需时间为(4.5±0.5)h,机械通气时间为(14.1±2.2)h,较对照组的(2.2±0.5)h和(8.7±2.3)h明显延长,t值为15.362和12.757;各组间ICU滞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 h引流量低温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164,P〈0.05);相比较于对照组,低温组凝血酶原时间显著延长,发生肾功能不全患者例数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例数增加,而在卒中、心肌梗死、病死率方面,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由于麻醉因素、手术因素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冠状动脉搭桥患者术后极易发生低温,会对凝血机能、脏器代谢功能、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等方面产生诸多影响,应引起医护人员的足够重视,并应注意在围手术期做好保温护理.
- 宋波薛秋玲徐阳阳杨森
- 关键词:冠状动脉搭桥护理
- 患者术中两种不同保温措施对围手术期冠状动脉搭桥低体温发生的效果观察被引量:4
- 2021年
- 本文中的低体温,不是指在临床中以治疗为目标的“治疗性低体温”,而是患者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麻醉术后出现的一种不良反应的特殊状况。人体温度分为体表体温与中心体温。体表体温通常比中心体温低2~4℃,主要取决于人体皮肤表面动静脉分流血管的舒缩状态和所处于环境中的温度。人体的中心体温正常为(37.0±0.2)℃,中心体温(或称体核体温)的稳定对于保证人体组织新陈代谢及机体生理功能的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王丽娜杨森
- 关键词:机体生理功能冠状动脉搭桥中心体温动静脉分流新陈代谢保温措施
- 应用CO_2气腹时P_(ET)CO_2升高对脑动脉血流的影响
- 2015年
- 随着微创腔镜技术的发展,CO2气腹的应用也日渐广泛,通过向腹腔内充入CO2,可为术者操作提供一个良好的手术术野。然而由于机体对CO2的吸收,导致了血内的CO2浓度上升,又会对机体产生一系列的不利影响,尤其是CO2极易通过血脑屏障,使脑内H+浓度升高,改变脑血流[1]。本研究旨在探讨应用CO2气腹时因为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的升高而引起的脑动脉血流的变化。
- 杨森
- 关键词:CO2气腹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脑动脉血流
- 复合式保温护理对冠心病搭桥手术患者术后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6年
- 目的 探讨实施复合保温护理的冠心病搭桥手术患者的保温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择锦州市中心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冠心病搭桥手术病例160例,其中保温组80例患者采用复合保温护理措施,常规组80例患者为常规护理.为避免手术操作差异性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全部病例为同一术者及手术团队完成.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史、手术过程等方面未见统计学差异.对两组患者的中心温度实施多个时间点监测,同时观察、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通过加强患者转运过程、消毒过程、手术操作过程及术后的护理,达到保温的目的.结果 两组患者体外循环结束时中心温度均恢复至36℃~37 ℃.出室时保温组温度下降不显著,最低降至(35.9±1.8)℃,而常规组已经出现明显下降,最低降至(34.7±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术后5h引流量增加83.9%,凝血酶原时间延长102.1%,机械通气时间延长96.8%,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增加68.2%,与保温组相比均存在很大差异,而常规护理组患者在ICU滞留的时间仅延长3.9%,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 单一的保温措施往往收效甚微.本研究中保温组采取了复合保温措施后,患者体温的变化幅度、各种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治疗的时间和费用均优于常规护理组,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 邱璇杨森宋波
- 关键词:保温护理围术期
- α、β-受体阻滞剂对于气管导管拔出时心血管反应的影响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应用α-受体阻滞剂乌拉地尔、β-受体阻滞剂艾司洛尔对全麻结束拔管时心血管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择期上腹部手术的病人80例,平均分成四组。术中吸入七氟醚,持续静脉泵入异丙酚和间断静脉推注维库溴铵维持麻醉。气管导管拔除前A组静注艾司洛尔1mg/kg,B组静注乌拉地尔0.5mg/kg,C组静注艾司洛尔0.5mg/kg、乌拉地尔0.25mg/kg,D组静注生理盐水10ml。分别记录给药前、用药后、拔除气管导管时、拔除气管导管后的循环变化。结果:A、B、C三组在用药后HR、MAP明显下降(P<0.05),拔管时及拔管后5分钟四组均有升高,D组明显高于其他三组,拔管后5分钟A、B、C三组HR、MAP逐渐趋于用药前水平。结论:小剂量艾司洛尔和乌拉地尔的联合应用可有效的抑制拔管时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等心血管反应,使围手术期血压、心率更为平稳。
- 杨森
- 关键词:拔管心血管反应
- 神经结扎损伤大鼠鞘内注射新斯的明和GABA受体激动剂的相互作用
- 2012年
- 目的神经结扎引起的损伤可以导致包括异常触痛的疼痛综合征。大鼠鞘内使用v.氨基丁酸(GABA)受体激动剂或胆碱酯酶抑制剂可以治疗异常触痛。本实验采用神经结扎损伤大鼠模型,研究了鞘内联合应用新斯的明与蝇草醇或巴氯酚时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将大鼠的L5-6脊神经结扎造成神经损伤模型并进行鞘内置管,应用vonFrey法测定大鼠损伤侧后爪的缩爪闽值以确定异常触痛。分别使用不同剂量的新斯的明(0.3-10μg)、蝇草醇(0.1~10μg)及巴氯酚(0.1~03μg)进行鞘内注射以获得量效曲线及半效剂量(ED50)。结果联合使用的药物之间存在相互作用,鞘内使用新斯的明、蝇蕈醇、巴氯酚及其联合用药均可剂量依赖性地增加损伤侧后爪缩爪反应的闽值。结论上述联合用药产生的协同作用依赖于脊髓毒草碱受体及GABAA受体的共同激活。
- 杨森
- 关键词:神经损伤鞘内注射
- 盐酸右美托咪定经口用药临床效果观察-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 2023年
- 目的观察盐酸右美托咪定经口给药对椎管内麻醉患者的镇静效果。方法选择锦州市中心医院拟行硬脊联合麻醉患者[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Ⅱ级]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A组)、右美托咪定雾化吸入组(B组)及右美托咪定口腔喷雾组(C组),每组20例。记录三组患者入室(T0)、麻醉后(T1)给予右美托咪定后10 min(T2)、20 min(T3)及30 min(T4)的镇静评分及心率变化,同时记录硬脊联合麻醉患者给药后的入睡时间,记录各组患者心动过缓、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组与B组患者在各时间点的心率及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B两组比较,C组患者在T3时刻心率出现明显降低,镇静评分增加(P<0.05);C组T3与TO、T1时刻比较,心率降低,镇静评分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4时刻心率及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患者在给药后可进入睡眠状态,入睡时间为给药后(60.15±7.66)min。三组患者中仅C组出现2例短时间呛咳,其余患者均未观察到不良反应。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1.5μg/kg经口腔颊黏膜喷雾的给药方式可取得较好的镇静效果。
- 李牧杨森
- 关键词:盐酸右美托咪定镇静评分经口给药
- 围术期用血调查与血液保护相关策略和技术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对全部手术病例展开临床用血现状调查及安全用血与血液保护的效果评估。方法调查6年间医院手术麻醉工作量,输入血制品的例数及所占的百分比,术后72h血制品的入量例数及所占的百分比,统计自体血输入量的例数及所占的百分比。结果客观评估医院围术期用血量并分析不同种类手术的平均输血指征及输血量,分析其合理性。结论按照《围手术期输血规范》的要求,我们的围术期用血符合其合理性。
- 王道宇王健曹熙汉郭涛代晋张斌李也牧杨森
- 关键词:围术期输血指征输血量血液保护
- 一种药剂配合混合器
- 本实用新型涉及药剂混合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药剂配合混合器,包括药剂配合混合箱本体,所述药剂配合混合箱本体的底端设置有支撑架,所述药剂配合混合箱本体的顶端设置有混合箱盖,所述混合箱盖的顶端均匀的设置有接通口。本实用新型...
- 杨森李牧
- 低体温对冠心病搭桥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的影响被引量:26
- 2016年
- 目的探讨冠心病搭桥手术患者低体温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关联。方法选取锦州市中心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冠心病搭桥手术患者645例,年龄(56.1±9.3)岁。所有手术均采用低温体外循环,手术时间为(3.56±1.68)h。分别记录体外循环结束时温度(T1)、出室时温度(T2)、术后1h温度(T3)、术后2h温度(T4)、术后5h温度(L),计算T=(T1+T2+T3+T4+T5)/5。根据T值划分为低体温组(M1,T〈35.5℃)、亚低温组(M2,35.5℃≤T〈36.2℃)、正常体温组(M3,36.2℃≤T≤37.3℃)和高体温组(M4,T〉37.3℃)。所记录温度为直肠温度。结果M1凝血酶原时间为(34.7±6.2)s,术后5h引流量(467±174)ml,与M3的(10.1±5.8)s和(258±132)ml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1在ICU滞留的时间与M3组相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但机械通气时间延长8.7h;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M1高于其他各组。结论冠心病搭桥术围手术期的低体温发生率为50%-70%,会对机体凝血机制、氧耗量、脏器功能等产生一系列影响。低温可激发寒颤反射,寒颤会使机体的耗氧量增加4-5倍,同时还往往伴随血清儿茶酚胺的增高,这种高代谢状态加重了受损心脏的负担,增加了心肌缺血的发生率。低温时脏器血流量减少,对肝、肾、脑等脏器功能产生影响。
- 杨森宋波邱璇戴晋张雷李俊峰王秋波樊修元王雪
- 关键词:冠脉搭桥术体外循环围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