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臣
- 作品数:31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 荣格的集体无意识思想新探被引量:1
- 2013年
- 集体无意识理论的价值并不局限于精神分析领域,它蕴涵着巨大的变革力量,关联到一种新的世界观,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以及对现代文明的尖锐批判,对人类存在和命运的深刻洞察。在精神实质上,集体无意识理论和当代的生态哲学有相通之处,对后者的发展可以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对于我们的很多生命体验和文化现象,集体无意识理论也可以给出新的、极富深度的阐释。对于荣格的这一天才思想,我们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
- 杨文臣
- 关键词:集体无意识
- 叙事的限度与可能——《塞巴斯蒂安·奈特的真实生活》与《尖叫的碎片》的对读
- 2019年
- 纳博科夫《塞巴斯蒂安·奈特的真实生活》与墨白《尖叫的碎片》都可归入后现代主义元小说之列:在叙事的自我指涉和拆解中瓦解了叙事的可靠性,揭示了历史和现实的建构性质。但二者并没有因此否定叙事的意义,陷入不可知论的泥沼,而是在质疑叙事的同时又极其精妙地对其进行了肯定:尽管叙事有其限度,无法绝对地复写历史和现实,但它仍为我们敞开了另外的可能性,帮助我们抵达存在的澄明之境。
- 杨文臣
- 关键词:纳博科夫
- 论墨白小说的复调艺术
- 2016年
- 复调原是一个音乐术语,复调音乐是由若干各自具有独立性的旋律线有机结合在一起构成的一种多声部音乐。苏联时期著名文艺理论家M.M.巴赫金把这一概念引入了文学批评领域,在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话语分析中,指出"复调"是其小说的根本艺术特征。
- 杨文臣
- 关键词:复调旋律线多声部音乐音乐术语苏联时期
- 论墨白小说中的病态人格——以《局部麻醉》和《白色病室》为例
- 2018年
- 医院是当下我们叩问生命的本质和意义、审视一种文化之于生命的关怀或扭曲的最合适的地方。墨白的两部以医院为题材的中篇小说《局部麻醉》和《白色病室》分别通过外科医生白帆和内科医生苏警己的视野和遭遇,呈现和揭示了罪恶的、病态的文化是怎样残酷地对人的身体和精神进行扭曲、规训和惩罚,驱迫生命走向疯狂和死亡的。
- 杨文臣
- 关键词:病态人格疯狂
- 有关记忆的诗学——墨白与石黑一雄的对比研究
- 2020年
- 墨白和石黑一雄的创作都可名之为“有关记忆的诗学”,他们专注于书写记忆,对记忆的理解一致,叙事手法和叙事结构的选择也很投契,且展现了相近的美学气质。不同的是,石黑一雄的叙事非常节制,与故事和人物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而墨白的叙事非常投入,往往进入故事与人物合而为一,在叙事中融入了浓烈的情绪和情感。
- 杨文臣
- 关键词:记忆
- 生命意识与女性意识——论傅爱毛的小说创作被引量:2
- 2015年
- 对现代性的批判是傅爱毛小说创作一以贯之的主题,她始终用充满温情和悲悯的目光打量这个世界,用细腻、柔婉的笔触探索存在的意义。傅爱毛不张扬、不锋利,她的文字朴素自然,不做形式和技法上的刻意追求,但正是通过这种不够"现代"的写作策略,傅爱毛表达了醇厚而深沉的生命意识和女性意识。
- 杨文臣
- 关键词:生命意识女性意识
- 论作家墨白对意识流手法的运用与创新
- 2019年
- 出于对时间、现实和人性的独特理解,墨白选择把意识流作为自己小说创作的主要手法之一,对人物复杂的、隐秘的、非理性的内心世界进行了穷形尽相的描绘。墨白不拘泥成规,对意识流手法进行了创造性的运用:通过情绪的整合作用,祛除了意识流小说惯有的迂缓、滞涩之感;通过让人物意识的直接呈现与叙述者的评说相互交织,在过去和当下之间构建起直接的关联,从而更好地揭示了人物性格的发展逻辑,强化了情节,增强了可读性。
- 杨文臣
- 关键词:意识流情绪情节
- 看吧,“我们”的这个世界——伯恩哈德《声音模仿者》与墨白《癫狂艺术家》比较研究
- 2017年
- 墨白的《癫狂艺术家》和伯恩哈德的《声音模仿者》都以"我们"为叙述者,用"止于表面"的讲述,把世人司空见惯的世界撕开一个缺口,极致地呈现出这个世界的荒诞和残酷。不同于伯恩哈德大量使用夸张、变形等现代主义手法,墨白在《癫狂艺术家》中采用了写实风格,因为那些罪恶、苦难和荒诞,就真实地在我们这片土地上上演过。隐而不察之物,需要艺术的照鉴;而对于本就血腥残酷的历史和现实,艺术的介入反而有可能导致弱化。
- 杨文臣
- 灵魂的返乡之旅——论墨白的中篇小说《民间使者》被引量:1
- 2016年
- 墨白的中篇小说《民间使者》是一部充满了隐喻意味的文本,通过讲述"我"的民间艺术寻访之旅,带我们领略了民间艺术的精神和魅力,揭示了民间艺术在当下的尴尬境遇。民间艺术中存在着艺术之根,蕴含了关于生命和存在的本真之言说,就精神而言是超越时空的,"我"的民间艺术寻访之旅,因而也是一次灵魂的返乡之旅,是对失落了的艺术精神、生命精神的寻找。
- 杨文臣
- 关键词:民间艺术隐喻返乡
- 超越“元小说”——论墨白的《尖叫的碎片》
- 2016年
- 元小说写作致力于自我拆解以实现对历史、现实和一统化叙事的消解,但自我反思的缺乏使其面临沦为语言游戏的危险。墨白的《尖叫的碎片》是一部具有自我反思意味的元小说,它超越了通常的元小说写作,接通了元小说的形式与人的生命存在之间的关联,"碎片"是元小说文本的内部形态,也是现代人的生存状态,是无从摆脱的困扰、焦虑和孤独("尖叫")的原因。墨白相信,不同个体在精神和灵魂层面可以产生遇合与共鸣,元小说之后,文学的使命只能是揭示灵魂的真实、存在的真实。
- 杨文臣
- 关键词:元小说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