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凌志

作品数:38 被引量:104H指数:5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0篇细胞
  • 13篇淋巴
  • 10篇淋巴瘤
  • 6篇硼替佐米
  • 6篇白血
  • 6篇白血病
  • 5篇血细胞
  • 5篇综合征
  • 5篇组织细胞
  • 5篇细胞性
  • 5篇化疗
  • 5篇浆细胞
  • 4篇预后
  • 4篇增多症
  • 4篇噬血细胞
  • 4篇组织细胞增多
  • 4篇组织细胞增多...
  • 4篇文献复习
  • 4篇细胞增多
  • 4篇淋巴组织

机构

  • 30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涿州市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隆福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30篇杨凌志
  • 28篇王昭
  • 16篇黄达永
  • 13篇付丽
  • 12篇熊梅
  • 10篇王晶石
  • 8篇魏娜
  • 7篇王欢
  • 6篇崔华
  • 6篇王旖旎
  • 5篇沈晶
  • 5篇吴林
  • 4篇李卉惠
  • 4篇王婷婷
  • 2篇赖斌
  • 2篇陈皙
  • 1篇孙雪莲
  • 1篇杨立沛
  • 1篇张岩
  • 1篇周小鸽

传媒

  • 6篇临床和实验医...
  • 4篇白血病.淋巴...
  • 2篇临床血液学杂...
  • 2篇中国实验血液...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首都医药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天津医药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华医学会北...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10
  • 7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1999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原发结内外周T细胞淋巴瘤19例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分析原发结内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原发结内PTCL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反应以及预后因素。结果19例患者中位发病年龄54岁,男女比例2.17:1,其中94.7%(18/19)为Ⅲ。Ⅳ期,84.2%(16/19)有B症状,84-2%(16/19)有结外器官受累,57.9%(11/19)有骨髓浸润。化疗完全缓解(CR)率36.8%(7/19),2年总生存(OS)率47.4%,2年无进展生存(PFS)率25%。预后分析显示,结外侵犯数量(EN)≥2个、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能状态评分≥2分、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2分以及β2-微球蛋白(β2-MG)升高为不良预后因素。结论原发结内PTCL是一类高度侵袭的异质性T细胞淋巴瘤,化疗效果差,多项因素提示不良预后。
付丽熊梅杨凌志王昭
关键词:淋巴瘤T细胞外周预后因素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3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LCH患者的诊疗过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3例患者均为成年发病,2例患者以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其中1例伴有肺、甲状腺和皮肤受累,另1例伴有颅骨受累;1例患者以骨质破坏为主要表现。3例患者均经过病理学诊断为LCH。结论 LCH是一种综合征,症状随受累器官多少和部位而不同。临床上出现不明原因的皮疹、肝脾肿大、反复肝功能异常、突眼、尿崩、颅骨缺损和骨质破坏等表现时,应考虑LCH可能。治疗选择及预后与受累器官数目和功能受损情况有密切联系。
王晶石王昭熊梅杨凌志
关键词: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改良Hyper—CVAD/MA方案治疗侵袭性淋巴瘤42例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评估改良的Hyper-CVAD/MA强化方案治疗侵袭性淋巴瘤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42例用改良Hyper-CVAD/MA方案治疗的初治或复治的侵袭性淋巴瘤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19例(45.3%)患者达完全缓解(CR),13例(31.0%)达部分缓解(PR),有效率为76.2%(32/42)。1年无病生存(DFS)率和总体生存(OS)率分别为79.2%和83.7%,3年DFS率和OS率分别为65.3%和64.2%。CR率与有无B症状、结外受累、中枢神经系统受累、AnnArbor分期、既往治疗有相关性。主要不良反应包括造血功能受抑、感染、黏膜炎、肝脏、肾脏以及神经系统毒性等。结论改良Hyper—CVAD/MA方案治疗侵袭性淋巴瘤近期疗效满意,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可以控制。
王婷婷王昭付丽魏娜黄达永王晶石沈晶杨凌志崔华熊梅
关键词:淋巴瘤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安全性
获得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合并肝功能损害的初步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本研究探讨获得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对18例获得性HLH合并肝功能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初步分析,了解肝功能损害的特点,以及肝功能损害与获得性HLH病因和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获得性HLH患者肝功能损害的特点为乳酸脱氢酶(LDH)及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升高、低蛋白血症和黄疸。非肿瘤继发HLH组患者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和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均明显高于肿瘤继发组HLH患者(p<0.05)。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增高提示预后不良(p<0.05)。结论:肝功能损害是获得性HLH常见的器官功能障碍,其肝功能损害程度可能与获得性HLH病因和预后相关。
杨凌志王晶石王昭
关键词:肝功能损害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乳酸脱氢酶门冬氨酸转氨酶
惰性淋巴瘤不同化疗方案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不同化疗方案对惰性淋巴瘤的治疗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78例初治惰性淋巴瘤病人随机分成氟达拉滨+环磷酰胺+地塞米松(FCD)组和环磷酰胺+长春新碱+表阿霉素+强的松(CHOP)组,根据病人的经济状况加用利妥昔单抗[氟达拉滨+环磷酰胺+地塞米松联合利妥昔单抗(R-FCD)组,环磷酰胺+长春新碱+表阿霉素+强的松联合利妥昔单抗(R-CHOP)组]。完成最少4个疗程化疗方案,观察4组病人的完全缓解率、有效率、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含利妥昔单抗的方案能明显提高完全缓解率,并能提高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使用利妥昔单抗的FCD和CHOP方案完全缓解率、缓解率和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FCD方案与CHOP方案比较,总缓解率无明显差异,但完全缓解率明显提高,且能延长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能明显提高惰性淋巴瘤治疗疗效,不良反应较小。FCD方案较CHOP方案能提高完全缓解率,但骨髓抑制作用较大。
杨凌志吴林王昭
关键词:惰性淋巴瘤CHOP方案利妥昔单抗化疗
成年人Still病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二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成年人Still病(AOSD)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HPS)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报道2例AOSD合并HPS的病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2例AOSD合并HPS患者经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后疾病缓解并长期生存。结论AOSD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不明原因的病情加重,且伴有一系和多系血细胞减少、血清铁蛋白明显升高或高三酰甘油血症时,需考虑合并HPS可能,早期完善骨髓细胞学检查,有助于诊断。氟达拉滨用于AOSD相关HPS的治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可能迅速控制疾病进展。
魏娜王昭熊梅杨凌志
关键词:STILL病成年型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噬血细胞性
利妥昔单抗治疗相关的间质性肺炎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含利妥昔单抗方案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引起的间质性肺炎(IP)的临床特征。方法 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含利妥昔单抗方案治疗的CD20阳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114例,其中有症状的IP患者5例,回顾性分析5例I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含利妥昔单抗方案治疗后的IP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干咳、劳累性呼吸困难和发热,其他不常见和非特异性的症状包括疲劳、气喘、咯血、皮疹和胸痛。部分患者在诊断时是无症状的,通过CT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CT检测到间质性肺病,肺功能提示中重度弥散功能降低,血气分析提示低氧血症,严重者可表现为Ⅰ型呼吸衰竭。影像学典型表现为局限或双肺的磨玻璃影,少数也表现为斑片状实变影、结节影。经酌情停用利妥昔单抗并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好转。结论含利妥昔单抗治疗方案可导致IP的发生,可能与细胞因子释放、免疫力降低及真菌或卡氏肺孢子虫感染相关,治疗上根据临床指标和影像学资料经验性应用糖皮质激素和抗卡氏肺孢子虫或抗真菌治疗,效果显著。
沈晶黄达永魏娜王晶石杨凌志王昭
关键词: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利妥昔单抗间质性肺炎
CAG方案治疗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观察CAG(阿糖胞苷+阿克拉霉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方案诱导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方法以CAG方案作为诱导缓解方案治疗18例AML,18例AML中包括初治12例(其中>70岁7例,<70岁5例),难治4例,复发2例。结果 18例AML患者中8例(44.4%)获完全缓解,3例(16.6%)部分缓解,总有效率61.0%,中位生存期9个月。结论 CAG方案对初发老年AML和原发耐药AML有较高缓解率,并可为部分患者赢得实施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机会。
熊梅杨凌志王昭付丽王婷婷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CAG方案
淋巴瘤患者化疗期间预防性抗乙肝病毒治疗的策略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研究伴有慢性HBV感染的淋巴瘤患者化疗期间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的必要性和用药选择。方法同顾性分析23例伴有慢性HBV感染的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预防用药方案和效果。结果 23例患者巾22例选择了预防性抗HBV药物,其中1例因继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死亡,其余患者顺利完成化疗。治疗过程中ALT升高6例,其中1例换用恩替卡韦、5例继续应用拉米夫定ALT渐降至正常。化疗前HBV-DNA阳性的15例患者,其中5例至化疗结束始终阳性,10例化疗1~3个月转为阴性;化疗前HBV-DNA阴性的8例患者,其中4例至化疗结束始终阴性,4例出现HBV-DNA复制。结论伴有慢性HBV感染的淋巴瘤患者在化疗的同时预防性选择抗病毒药物非常必要。对于初始选用拉米夫定的患者,如果HBV-DNA为阴性或者服药后在3个月内得到良好应答,可继续服用,但要密切进行监测HBV-DNA和ALT变化。如果患者条件允许,初始治疗即服用恩替卡韦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刘松涛付丽王昭崔华杨凌志王婷婷黄达永
关键词:淋巴瘤乙肝病毒化疗
母细胞型套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MCL)在非霍奇金B细胞性淋巴瘤中仅占2.5%-6.7%。根据淋巴瘤细胞的形态将其分为经典型MCL(common form of MCL,C—MCL)和变异型MCL。
魏娜沈晶王晶石黄达永付丽吴林崔华杨凌志王昭
关键词:淋巴瘤药物疗法预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