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健之

作品数:41 被引量:205H指数:8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2篇胚胎
  • 11篇卵巢
  • 10篇体外
  • 9篇受精
  • 8篇妊娠
  • 7篇体外受精
  • 7篇排卵
  • 7篇胚胎移植
  • 7篇肿瘤
  • 7篇细胞
  • 5篇体外受精-胚...
  • 5篇卵巢肿瘤
  • 5篇促排
  • 5篇促排卵
  • 4篇单精子
  • 4篇蛋白
  • 4篇妊娠率
  • 4篇铁蛋白
  • 4篇综合征
  • 4篇内膜

机构

  • 26篇同济大学
  • 6篇江苏省人民医...
  • 4篇上海市第一妇...
  • 4篇上海医科大学
  • 2篇暨南大学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香港大学深圳...

作者

  • 41篇杨健之
  • 20篇滕晓明
  • 13篇李昆明
  • 11篇朱丽萍
  • 10篇陈智勤
  • 9篇潘家坪
  • 8篇王羽
  • 5篇黄敏丽
  • 4篇陈慧芬
  • 4篇丰有吉
  • 4篇黄媚媛
  • 4篇刘嘉茵
  • 4篇王羽
  • 4篇黄家佳
  • 4篇杨芳
  • 4篇杨帆
  • 3篇洪蕾
  • 3篇阮井玲
  • 3篇庄依亮
  • 3篇邵敬於

传媒

  • 8篇生殖与避孕
  • 2篇现代妇产科进...
  • 2篇江苏医药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同济大学学报...
  • 2篇世界临床药物
  • 2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生殖医学杂志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上海医学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中国男科学杂...
  • 1篇国外医学(妇...
  • 1篇实用妇产科杂...
  • 1篇重庆医学
  • 1篇老年医学与保...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7
  • 5篇2015
  • 6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9
  • 5篇1996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促排卵后孕16周五胎妊娠减胎1例
2011年
目的:报道1例门诊促排卵后五胎妊娠减胎术。方法:28岁女性,PCOS史,门诊hMG促排卵治疗,卵泡成熟后注射hCG。自然受孕,孕15周就诊,B超提示五绒毛膜五羊膜囊五胎妊娠,于孕16周在B超引导下,使用脐静脉穿刺针穿刺进入胎心,向2个胎心分别注入100 mg/ml KC1行减胎术,3 d后同法再减一胎。结果:顺利减灭三胎,无不适主诉,无腹痛、阴道出血等。孕36+3周顺产二子,体健。结论:PCOS患者促排卵应采用低剂量FSH,缓慢加量,排卵后应加强随访。减胎术可降低多胎妊娠的不良影响,但更应避免其发生。
黄家佳滕晓明孙路明李昆明杨颖俊杨健之
关键词:减胎术PCOS促排卵
多种肿瘤标记物在卵巢恶性肿瘤化疗期间的监测作用
2000年
目的:探讨卵巢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化疗期监测CA_(125)、CA_(19-9)、CA_(27-29)及铁蛋白(Fer)的价值.方法:对55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在第一年的6周期化疗前、后分别进行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在晚期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及化疗期复发者,CA_(125)及CA_(27-29)在6周期化疗后仍继续上升;而早期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及化疗期无复发者这两种标记物在6周期化疗后下降.结论:在卵巢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后对预后的估计及化疗期间的随访中CA_(125)和CA_(27-29)较CA_(19-9)和Fer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杨健之黄敏丽丰有吉
关键词:卵巢肿瘤肿瘤标记物化疗
铁蛋白与卵巢癌
1996年
铁蛋白与卵巢癌杨健之综述丰有吉审校(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近年,铁蛋白(Ferritin,Fer)作为肿瘤标志物,多用作肝癌等的辅助诊断。临床应用发现,卵巢癌患者血清及癌组织中Fer量也比正常者高。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Fer与肿瘤的关系有...
杨健之
关键词:卵巢肿瘤铁蛋白病理
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观察腹腔镜和开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合并不孕的疗效。方法选取子宫内膜异位合并不孕患者196例,按照行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各98例。观察2组治疗后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最高体温、VAS、住院时间、并发症、1 a后妊娠和复发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最高体温、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住院时间较开腹组明显减少或者降低(P均<0.01)。2组术后并发症、1 a后妊娠率和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疗效确切,具有安全、微创、术后康复快等优点。
王娜杨健之
关键词:腹腔镜开腹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
人类诱发排卵的50年进展被引量:3
2012年
试管婴儿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生殖内分泌学研究的划时代进展,控制性促排卵的应用为排卵障碍者带来希望。但诱发排卵药物针对不同患者的治疗效果不尽相同,且诱发排卵的并发症仍有待解决。本文综述近50年人类诱发排卵机制的研究,以及各类诱发排卵药物品种及其应用。
邵敬於杨帆杨健之李昆明
关键词:生殖内分泌学诱发排卵不孕症
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培养在体外受精中对卵巢低反应性者的补救性应用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培养(IVM)在体外受精(IVF)中对卵巢低反应性者的补救性治疗效果。方法:30例行IVF时表现为卵巢低反应者(实验组)在B超引导下经阴道行卵泡穿刺术,取卵后对不同期未成熟卵母细胞行IVM,再行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受精;对成熟卵母细胞则进行常规受精,胚胎形成后行移植术。取同期进行ICSI周期治疗的63例作为对照组。结果:应用IVM行IVF-ET补救治疗的30个周期中有29个周期获胚胎移植,临床妊娠9例(31%),胚胎种植率18.47%,但该组未成熟卵培养成熟后的受精率、卵裂率均低于对照组;总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比常规ICSI组低。结论:IVM技术联合IVF为卵巢低反应性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补救措施,明显减少了IVF周期的取消率,提高了妊娠机会。
朱丽萍杨健之滕晓明王羽姚红霞陈智勤
关键词:IVMIVF
177个周期不同促排卵方案结果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杨健之朱丽萍杨帆滕晓明余剑敏李昆明陈智勤
关键词:促排卵方案促排卵治疗排卵障碍药物种类不孕症
铁蛋白对卵巢癌细胞增殖组分及超微结构的影响被引量:5
1996年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电镜观察,了解H及L铁蛋白分别对人上皮性卵巢癌细胞株ao及3ao增殖组分及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H及L铁蛋白均使ao及3ao细胞增殖组分减少(P<0.05)。并发现:H及L铁蛋白可使ao及3ao细胞线粒体及糖原颗粒减少,溶酶体及脂滴增加。H铁蛋白还可使细胞内质网排列紊乱,部分扩张,核糖体脱失并使细胞核固缩;核膜皱缩及异染色质增加,边聚。提示:铁蛋白,特别是H铁蛋白,可使卵巢癌细胞增殖降低并使其能量代谢及蛋白质合成发生障碍,细胞自身清除作用增强,使核趋向不活跃。因此,可能铁蛋白作为一种抑素样物质,对卵巢癌细胞的增殖起抑制作用。
杨健之黄敏丽庄依亮丰有吉
关键词:铁蛋白卵巢肿瘤增殖细胞核抗原超微结构
促排卵中多卵泡发育者行IVF-ET或成熟卵泡刺破+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的初步探讨
2008年
目的:探讨促排卵治疗中多卵泡发育者的处理方法。方法:对于克罗米酚(CC)或hMG促排卵中发生多卵泡发育的30例患者,分别随机采用IVF-ET(A组)或成熟卵泡刺破+多余卵泡抽吸+宫腔内人工授精(IUI)(B组)的方法进行处理。结果:A组取卵周期妊娠率为26.67%,移植周期妊娠率为36.36%,与本中心同期同年龄段行IVF-ET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B组妊娠率为13.33%,皆为单胎妊娠;二组所有患者均未发生OHSS。结论:促排卵治疗中出现多卵泡发育时,行IVF-ET或成熟卵泡刺破+多余卵泡抽吸+IUI是积极、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李昆明滕晓明陈慧芬杨帆陈智勤杨健之朱丽萍王羽潘家坪邵敬於
不同氧浓度对三维体外着床模型中内膜间质细胞的影响
2014年
目的本研究将基于已经建立的三维小鼠体外胚胎着床模型,将整个培养环境的氧浓度调整为2%,从而探究缺氧环境对胚胎着床的作用和影响。方法将已经建立的小鼠体外着床模型分为两组,其中一组置于氧浓度2%的密封箱内进行培养。另外一组为对照组,直接置于培养箱中,按照原先的大气氧浓度进行培养。观察对比这两组之间胚胎与内膜的黏着率。并对着床胚胎及内膜进行组织切片,观察组织的形态学变化,检测其中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小鼠囊胚在2%的氧浓度及大气氧浓度下的胚胎黏着率分别为41.4%及53.2%;这两组的胚胎黏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情况下的小鼠胚胎均已经黏附于体外共培养的子宫内膜上皮层表面,未见明显形态学异常。但在2%氧浓度下,子宫内膜组织中很多间质细胞发生了细胞凋亡。结论 2%的氧浓度在三维体外胚胎着床模型的运用中,虽然没有导体外胚胎黏着率的显著降低,但却诱导了体外培养子宫内膜组织中细胞的凋亡。
叶天民肖佳杨健之范宇平滕晓明
关键词:氧浓度胚胎着床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