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燕
- 作品数:8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预防术后躁动发生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预防术后躁动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老年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全身麻醉手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右美托咪定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 h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_(2))及术后恢复与苏醒期情况、躁动评分、术后疼痛评分、苏醒期不良反应发生率、麻醉满意度。结果术前两组生命体征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h,试验组HR、MAP、SpO_(2)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麻醉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瑞芬太尼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躁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苏醒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麻醉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骨折患者实施右美托咪定麻醉,可显著改善手术期间生命体征变化,加速术后恢复与苏醒,缓解疼痛,降低术后躁动发生率,提升麻醉满意度。
- 吴旭王雷周蕾李金燕汤新
- 关键词:老年患者骨折术后躁动
- 喉罩通气复合瑞芬太尼及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应用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对比研究喉罩通气和气管插管复合瑞芬太尼、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应用。方法40例经DSA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喉罩组和气管插管组,术中以微量泵持续泵注异丙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记录在麻醉诱导前、插入喉罩或气管导管前、插入后、股动脉穿刺、动脉瘤栓塞及苏醒时、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时、拔除后5min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观察术毕病人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以及拔除时病人是否呛咳、躁动、恶心呕吐和术后并发症,及每例异丙酚、瑞芬太尼用药量。结果喉罩通气复合瑞芬太尼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患者在麻醉诱导、术中维持及术后苏醒血液动力学平稳,异丙酚、瑞芬太尼用量少,苏醒迅速,咽痛发生率低。结论喉罩通气操作简单,刺激小,通气可靠,复合应用瑞芬太尼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术中血液动力学平稳,术后苏醒快,定向力恢复好,只要掌握好适应证,较气管插管复合全凭静脉更适合应用于颅内动脉栓塞术。
- 李金燕李淑琴陆瑜
- 关键词:喉罩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全凭静脉麻醉
- 丙泊酚复合氯胺酮、芬太尼用于小儿眼科手术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丙泊酚与氯胺酮、芬太尼不同配伍用于小儿眼科手术静脉麻醉的效果及其对患儿呼吸、循环及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将40例手术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Ⅰ组采用氯胺酮伍用丙泊酚,Ⅱ组采用氯胺酮、芬太尼伍用丙泊酚。观察2组患儿麻醉药用量、术毕苏醒时间及麻醉期间呼吸、血液动力学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结果Ⅰ组丙泊酚、氯胺酮用量及术后苏醒时间分别为(85±65)、(46±5.5)μg/(kg.min)及(20±4.23)min;Ⅱ组丙泊酚、氯胺酮、芬太尼用量分别为(40±2.2)、(8±1.2)(、13±2)μg/(kg.min)及(12.3±1.23)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镇痛、镇静完善,对呼吸、循环影响及术后并发症均优于Ⅰ组(P均<0.05)。结论丙泊酚复合氯胺酮、芬太尼用于小儿眼科手术,用药量少,镇痛、镇静完善,对小儿呼吸循环影响小且术毕苏醒快,术后并发症少,适应临床应用。
- 李金燕汤新
- 关键词:丙泊酚氯胺酮芬太尼小儿眼科静脉麻醉
- 可拆卸脑科牵开器固定装置
-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可拆卸脑科牵开器固定装置。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可拆卸脑科牵开器固定装置。所述装置由弯管、固定装置和滑块组成,弯管穿过固定装置和滑块,弯管可拆卸分为直管和滑块固定管两...
- 李彦钊梁燕李金燕戴艳赵珲 周根 曲晓扬 刘权
- 文献传递
- 一种可拆卸脑科牵开器固定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可拆卸脑科牵开器固定装置。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可拆卸脑科牵开器固定装置。所述装置由弯管、固定装置和滑块组成,弯管穿过固定装置和滑块,弯管可拆卸分为直管和滑块...
- 李彦钊梁燕李金燕戴艳赵珲周根曲晓扬刘权
- 文献传递
- 咪达唑仑复合瑞芬太尼丙泊酚在小儿斜视矫正术中麻醉效果观察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比较咪达唑仑复合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与单纯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在小儿斜视矫正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70例择期行斜视矫正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咪达唑仑复合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组,Ⅱ组为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组,每组各35例。比较两组麻醉各时段血流动力学变化、瑞芬太尼丙泊酚使用剂量及苏醒情况,记录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记录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后、术中30min、术中60min及拔管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及脑电双频指数。结果:两组在术中维持血压及心率较基础值均显著降低(均P<0.05);Ⅱ组在插管时血压与心率升高明显,与Ⅰ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Ⅱ组使用丙泊酚量较Ⅰ组显著增加(P<0.05),瑞芬太尼用量也有增加。Ⅰ组拔管期躁动的患儿比例与Ⅱ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两组拔管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用于小儿斜视矫正术中安全、有效,复合咪达唑仑后更为安全经济。
- 娄晓平高君李金燕汤新
- 关键词:咪达唑仑瑞芬太尼丙泊酚小儿斜视
-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在小儿神经外科手术的应用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对比研究静吸复合麻醉和全凭静脉麻醉在小儿神经外科麻醉的应用。方法40例择期手术患儿随机分为2组,静吸复合组20例,全凭静脉麻醉组20例。静吸复合组诱导后给予异丙酚3mg·kg-1·h-1,同时吸入1%~2%的七氟烷维持,全凭静脉组诱导后给予异丙酚8mg·kg-1·h-1,瑞芬太尼0.25ug·kg-1·min-1持续泵入,根据血压调节,直至手术结束。观察麻醉维持及苏醒、拔管时的血液动力学变化,记录拔管、苏醒以及清醒时间,苏醒期躁动以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全凭静脉麻醉术中血液动力学较平稳,拔管时间、苏醒时间以及清醒时间明显短于静吸复合麻醉组,同时苏醒期躁动和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结论全凭静脉麻醉较静吸复合麻醉更适合应用于小儿神经外科手术麻醉。
- 李金燕李淑琴
- 关键词:儿科学神经外科手术全凭静脉麻醉瑞芬太尼
- 术前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对胸腔镜手术镇痛效果的影响被引量:6
- 2023年
- 目的分析术前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对胸腔镜手术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对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在该院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入组患者均于麻醉诱导前予以胸椎旁神经阻滞,根据阻滞药物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注射0.5μg/kg右美托咪定+0.375%罗哌卡因混合液15 mL,对照组给予注射0.375%罗哌卡因15 mL,两组均于阻滞麻醉30 min后予以常规麻醉诱导(静脉注射2 mg/kg丙泊酚+0.3 mg/kg顺苯阿曲库铵+0.4μg/kg舒芬太尼),两组麻醉维持均予以靶控输注3 ng/mL瑞芬太尼+七氟烷吸入。比较两组胸椎旁神经阻滞相关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阻滞平面固定时间及痛觉阻滞起效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气管插管时、手术结束时、术后1 h的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同组麻醉前,但心排血量均高于同组麻醉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气管插管时、手术结束时、术后1 h的心排血量及平均动脉压均较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6、12、24 h的VAS评分均较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5%vs.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5)。结论于胸腔镜手术麻醉诱导前,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进行神经阻滞,可有效改善术后镇痛效果,利于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且安全性较高。
- 李福仙娄晓平李金燕吴旭
- 关键词:胸腔镜手术罗哌卡因麻醉诱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