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乾
- 作品数:25 被引量:68H指数:5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厅指导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基因突变与抗菌药物的关系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在抗菌药物的诱导和选择性压力下,其耐药突变株的耐药相关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对临床分离的40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PCR法检测β-内酰胺酶基因、喹喏酮类耐药基因、整合子基因。然后分别用头孢他啶、头孢吡肟联合左氧氟沙星对以上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诱导和选择,传代1周后,重新测定耐药基因的阳性率,对耐药相关基因的变化情况分析研究。结果 40株铜绿假单胞菌在抗菌药物选择和诱导前,耐药基因的检出率为染色体型AmpC 90.0%、β-内酰胺酶TEM 45.0%、耐消毒剂及磺胺类基因与β-内酰胺酶CARB均为30.0%、AmpC β-内酰胺酶DHA7.5%、其他耐药基因检测均为阴性,OprD_2缺失率37.5%;在抗菌药物选择与诱导之后,在所检测的耐药基因中只有TEM检出率变化较大,从45.0%增至55.0%,由染色体型AmpC基因突变产生的高产AmpC酶菌株由原来的25.0%增加到47.5%。其他耐药基因检测结果与诱导和选择前相比无变化。结论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应用抗菌药物诱导和选择后主要是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改变较明显。
- 刘立坤李永乾
- 关键词:假单胞菌铜绿Β-内酰胺酶抗菌药
- 低温体外保存对血小板活化和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观察保存温度对血小板活化和凋亡的影响,评估低温体外保存血小板的效果。方法取20份单采血小板,一分为三,一份于(22±2)℃振荡保存(对照组),另两份悬浮于血小板添加液(65%)与自体血浆(35%)的混合液中分别静置于10℃储血冰箱(实验Ⅰ组)和(22±2)℃振荡仪(实验Ⅱ组),于1、3、4、5、7d检测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血小板P选择素(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62platelet,CD62p)表达率、血小板线粒体跨膜电位(mitochondrial transmembrane potentia,△Ψm)。结果随着时间延长,3组PLT比较平稳,在组间、时点间以及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延长CD62p逐渐升高,而△Ψm%逐渐下降,3组CD62p、△Ψm在组间、时点间以及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小板添加液混合血浆10℃低温保存比(22±2)℃保存血小板的活化和凋亡程度均较低。
- 刘立坤高会霞李永乾
- 关键词:血小板细胞凋亡
- 血小板添加液体外保存血小板质量的研究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观察血小板添加液与血浆混合保存单采血小板的效果。方法取20份单采血小板,将其分为2组,实验组用65%添加液/35%自体血浆维持在10℃低温冷藏保存,对照组用100%血浆维持在(22±2)℃常温保存,2组分别于1、5、7d检测血小板计数(plateled count,PLT)、血小板P选择素(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62 platelet,CD62p)表达率、低渗休克反应(hxpotonic shock response,HSR)、血小板形变能力(extent of shapechange,ESC)、葡萄糖(glucose,GLU)平均消耗量和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平均释放量等血小板保存质量相关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随着时间延长,2组pH值均呈逐渐下降趋势,但实验组pH较高,2组pH值在组间、不同时点间以及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PLT在组间、不同时点间以及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HSR、ESC和CD62p只在不同时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和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1~7dGLU平均消耗量和LDH平均释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用65%血小板添加液代替血浆保存单采血小板与100%血浆保存效果相当。
- 刘立坤李永乾
- 关键词:血小板血小板添加液
- 去除白细胞血液临床应用效果被引量:3
- 2006年
- 陈莉李永乾王毅张紫绵梁晓虎张爱红张海彭慧花赵凤绵
- 关键词:输血白细胞
- 红细胞输注无效原因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红细胞输注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输注的主要目的是改善机体缺氧状态,并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输注红细胞未达到预期目的,即为红细胞输注无效。红细胞输注无效不但延误患者的治疗又浪费宝贵的血液资源应予以高度重视。现把我们对红细胞输注无效的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 陈静姚瑶郝建英李永乾刘立坤李旭桐
- 关键词:红细胞输血无效
- 3种方法检测孕妇体内免疫性抗体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检测孕妇体内免疫性抗体效价是协助早期诊断新生儿溶血病(HDN)的可靠指标之一。以往均采用经典试管法测定孕妇体内免疫性抗体。但在实际工作中,经典试管法检测孕妇体内的免疫性抗体程序繁琐且稳定性差。微柱凝胶试验技术(MGT)是一种新的改良抗球蛋白试验技术,在国外输血领域已逐渐作为常规应用,国内也有报道。
- 李永乾龙志芳姚瑶郝建英
- 关键词:微柱凝胶技术母婴血型不合IGG抗A(B)HDN
- 头孢吡肟对产质粒型AmpC酶铜绿假单胞菌大鼠肺炎的治疗作用研究
- 2011年
- 目的 评价头孢吡肟对产质粒介导AmpC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产质粒介导AmpC酶铜绿假单胞菌3株,建立大鼠肺炎模型.3株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对头孢他啶均耐药,第1株菌对头孢吡肟敏感(MIC=4 mg/L),第2株对头孢吡肟在敏感折点(MIC=8 mg/L),第3株菌对头孢吡肟耐药(MIC=16 mg/L),每组设2个亚组(头孢吡肟亚组和生理盐水对照亚组),治疗96 h后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第1组头孢吡肟亚组生存率(80.8%)高于后两组(61.5%、50.0%)和生理盐水对照亚组(34.6%),肺组织匀浆菌落计数(10.3±3.2)低于后两组(12.0±2.6、12.1±1.8)和生理盐水对照亚组(15.3±4.9)(P值均<0.05).第2组头孢吡肟亚组生存率(61.5%)高于第3组(50.0%)和生理盐水对照亚组(30.8%),肺组织匀浆菌落计数(12.0±2.6)低于生理盐水对照亚组(16.0±5.5)(P值均<0.05).结论 体外药敏试验中头孢吡肟在敏感折点MIC=8 mg/L时对大鼠肺炎模型的治疗效果明显低于MIC<8 μg/ml的治疗效果.
- 刘立坤薛芳李永乾
- 关键词:头孢吡肟铜绿假单胞菌AMPC
- 转铁蛋白受体与铁代谢性疾病
- 2005年
- 侯振江李永乾
- 关键词:代谢疾病
- 去白细胞血液临床应用效果调查评估被引量:7
- 2006年
- 近年来,国内科学者提倡临床输注去白细胞的血液,从而减少和降低输血所引发的白细胞同种免疫和输血反应的发生,因此,去白细胞成分血已逐渐成为国内外广泛应用和普及的血液产品。河北省血液中心自2003年8月起开展对储存前血液产品进行去白细胞处理工艺,将去除了白细胞的血液应用于临床,输血反应明显减少。为较客观地评估去白细胞血液的临床应用效果,我们对1999年以来石家庄地区部分医院应用去白细胞前后血液产品的输血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情况作了回顾性凋查。现报告如下。
- 梁晓虎张海张爱红王毅张紫绵李永乾常缨彭慧花赵凤绵
- 关键词:去白细胞血液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输血反应血液产品临床输注同种免疫
- 无菌导管连接制备的血液成分的安全性探讨被引量:6
- 2004年
- 目的 探讨无菌导管连接制备的血液成分的安全性。方法 对无菌导管连接制备的血液制品 ,采用改良丁马或硫乙醇酸盐培养基进行细菌培养 ,观察结果。结果 无菌导管连接制备的血液制品 ,改良马丁或者硫乙醇酸盐培养基培养后均无细菌生长。结论 无菌导管连接在保证连接口完整、无渗漏、无气泡时 ,可以达到制备血液成分无菌的要求。
- 李建民沈莉梁晓虎张爱红赵莉华孙晓红辛雪梅李捷王香林李永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