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若彬

作品数:16 被引量:171H指数:7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瑞典国际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病原
  • 3篇真菌
  • 2篇杨梅
  • 2篇营养
  • 2篇植物
  • 2篇生物学
  • 2篇拟盘多毛孢属
  • 2篇盘多毛孢属
  • 2篇葡萄
  • 2篇葡萄座腔菌
  • 2篇竹荪
  • 2篇流胶
  • 2篇流胶病
  • 2篇梅树
  • 2篇绞股蓝
  • 2篇根腐
  • 2篇根腐病
  • 2篇病害
  • 2篇病原生物
  • 1篇氮源

机构

  • 12篇浙江农业大学
  • 4篇浙江大学
  • 2篇浙江省农业厅
  • 2篇杭州市药物研...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莱阳农学院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作者

  • 16篇曹若彬
  • 6篇李红叶
  • 2篇沈立荣
  • 1篇郜海燕
  • 1篇徐同
  • 1篇葛起新
  • 1篇李怀方
  • 1篇张天宇
  • 1篇张中义
  • 1篇黎军英
  • 1篇刘维志
  • 1篇邵桂英
  • 1篇金敏忠
  • 1篇陈景荣
  • 1篇许志刚
  • 1篇陈再鸣
  • 1篇黄义勇
  • 1篇徐德胜
  • 1篇陈国贵
  • 1篇董荷玲

传媒

  • 4篇浙江农业大学...
  • 2篇浙江农业学报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植物保护
  • 1篇中国食用菌
  • 1篇植物病理学报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植物医生
  • 1篇浙江林业科技
  • 1篇生物防治通报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1
  • 1篇1997
  • 1篇1996
  • 2篇1995
  • 2篇1993
  • 1篇1992
  • 5篇1990
  • 2篇1989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红托竹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12
1993年
对红托竹荪(Dictyophora rubrovalvata M.Zang)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描述了子实体、双核菌丝和担孢子的形态及芽殖;证明了其能利用葡萄糖、蔗糖和可溶性淀粉等作碳源,能利用无机氮和有机氮作氮源。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氮比为30:1,最适温度为23~25℃,适宜的酸碱度为pH5.0~6.0,最适为pH5.5;菌丝生长的最适宜空气相对湿度为81%,最适宜的料水比为1:2.2,光照对菌丝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且蓝光对生长抑制作用最大,橙光最小。菌丝在CO_2浓度为0.03~0.33%的范围内均能生长,以浓度0.13%时生长最好。菌丝体生长时分泌的纤维素酶的活力极弱,几乎不能崩解滤纸。喷施0.1%和0.5%的葡萄糖以及0.15%的亚油酸可促进子实体原基的形成。
黄义勇曹若彬
关键词:红托竹荪生物学特性营养竹荪
杨梅根腐病病菌营养和分泌果胶酶及纤维素酶的特性被引量:10
1996年
杨梅(MyricarubraSieb.etZucc.)根腐病病原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dothidea(Moug.exFr.)Ces.&deNot.在PSA培养基上生长最好,产生孢子器量也最多。对碳源利用以蔗糖和甘露糖为最佳,乳糖最差。氮源以蛋白陈、L-天门冬酰胺为最佳,半胱氨酸为最差,矿物质元素中以钾、钠等大量元素缺乏对菌丝生长影响最大,缺镁影响最小。微量元素中以锰、硼等对菌丝生长影响最大,钼影响最小。病菌在诱导培养基中能分泌果胶酶和纤维素酶。不同菌株,同一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中的产酶能力有差异。
李红叶曹若彬徐德胜胡毅敏任如红
关键词:杨梅葡萄座腔菌营养特性果胶酶纤维素酶
果蔬产后病害生物防治研究进展被引量:53
1993年
产后果蔬贮存条件的可控制性、稳定性及其经济价值,使这些商品病害的生物防治成功率高于大田作物病害的防治。已发现有不少拮抗细菌和真菌可有效地控制挑、柑桔、苹果、葡萄和番茄等的腐烂病,并已批量生产。植物次生代谢物和产后商品抗病性也表现出对产后病害的控制能力。本文对果蔬产后病害生物防治途径、作用机制、方法等方面作了综述。
李红叶曹若彬
关键词:水果贮藏病害生物防治
谷米变色防治研究进展
1995年
谷米变色防治研究进展郜海燕,金敏忠,曹若彬(浙江省农科院杭州310021)(浙江农业大学杭州310029)由真菌引起的稻谷(米)变色是世界性的病害。以菲律宾、印尼、泰国、文莱、越南、斯里兰卡、尼日利亚、新西兰、巴西、智利等国发生较普遍;70年代曾在日...
郜海燕金敏忠曹若彬
关键词:稻谷水稻病害
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分类研究初报
葛起新曹若彬徐同
关键词:真菌拟盘多毛孢属
梅树流胶病病原生物学及防治研究被引量:5
1990年
梅树流胶病两种病原真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的生物学特性基本相似。它们都能利用葡萄糖、蔗糖、玉米粉和淀粉等作碳源:能利用有机氮和无机氮作氮源;在PSA和PDA培养基中生长良好。B.dothidea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23~32℃,最适为28℃,分生孢子萌发最低温度为15℃,最高37℃。Bd.theobromae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25~35℃,最适为30℃,分生孢子萌发最低温度为15℃,最高为40℃。两种病菌菌丝生长适宜酸碱度均在pH 4~8之间,但Bd.theobromae生长的pH范围比B.dothidea广。在相同条件下,Bd.theobtomae比B.dothidea生长要快。两种病菌产生孢子都需要光照,且以黑光灯照射下产生的孢子量最多,所需的时间最短。在果园中以刮除病斑涂402、福美胂等杀菌剂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李红叶曹若彬方华生申屠广仁
关键词:梅树流胶病病原生物学
绞股蓝白粉病的发生及防治被引量:1
1989年
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Thunb.)Makino]系近年由野生状态驯化栽培的葫芦科药用植物,其茎叶富含多种人参皂甙类似物,具有抗癌、保健等多种作用,目前正在国内外作为医药和保健新产品开发利用,我国浙江、陕西、河北、北京、山东、江苏、安徽、福建、湖北、湖南、云南、广东、广西等省及日本冲绳都已有栽培。1987年,我们在浙江杭州地区栽培的绞股蓝上发现白粉病,严重者导致地上部分枯死。
沈立荣曹若彬
关键词:绞股蓝白粉病
杨梅(Myricarubra)根腐病的症状和病原研究被引量:10
1995年
杨梅根腐病发病时自细根开始变褐坏死,并逐渐向支根、侧根、根颈部和主干扩展,引起地上部树冠抽梢量减少,抽发时期延迟,盲芽增多,最后导致全树生长衰弱和急性青枯。解剖病根发现其维管束和形成层坏死。病原菌经分离培养、致病性测定和形态特征、培养性状以及寄主范围的研究,鉴定为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dothidea(Moug.etFr.)Ces。&deNot.,异名为茶子葡萄座腔菌B.ribisGross.&Dugg.无性阶段为小穴壳菌Dothiorellasp..病菌人工接种时还能侵染桃、梨的根和枝干.
李红叶曹若彬任如红胡毅敏
关键词:杨梅根腐病症状葡萄座腔菌
柱状田头菇碳氮营养的研究被引量:15
1992年
柱状田头菇Agrocybe cylindracea(DC.ex Fr.)R.Maire菌丝体生长的最适碳源是葡萄糖、羧甲基纤维素钠和市售白糖;最适氮源是蛋白胨和1—半胱氨酸,其菌丝体能够在较广的碳氮比范围内生长,最适的碳氮比是60:1。
陈景荣曹若彬许绍朴
关键词:柱状田头菇碳源氮源碳氮比
寄生果树上的拟盘多毛孢属真菌
曹若彬孙化田陈国贵
关键词:果树真菌寄主拟盘多毛孢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