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彬
- 作品数:15 被引量:44H指数:5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来那度胺治疗中高危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 观察以来那度胺为基础的治疗方案治疗中高危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15年6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23例中高危B-NHL患者,其中复发难治者7例,采用来那度胺联合利妥昔单抗(R2)+不同挽救化疗方案(DHAP、GDP、ICE)治疗,28 d为1个疗程;老年初治者5例,采用R2方案治疗,28 d为1个疗程;维持治疗者11例,采用来那度胺单药治疗,28 d为1个疗程,或采用R2方案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临床观察主要终点为总有效,次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PFS)时间及药物安全性.结果 复发难治组及老年初治组中位随访时间为4.5个月(1~20个月),其中复发难治组中位起效时间为3个月(2~7个月),3例获完全缓解(CR),总有效3例,中位PFS时间为7个月;老年初治组中位起效时间为4个月(2~5个月),4例可评价患者中1例获CR,2例获部分缓解(PR),总有效3例,中位PFS时间未达到.维持治疗组(11例)中位随访时间为15个月(2~32个月),中位PFS时间未达到,1年PFS率为64%(95%CI 36%~92%).最常见3~4级不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各占35%,大部分患者能耐受.结论 来那度胺作为免疫调节剂对老年初治、复发难治及维持治疗的中高危B-NHL患者疗效确切,并且安全可靠,可延长患者生存期.
- 黄磊俞晴吴超徐文彬叶晨静阎骅
- 关键词:来那度胺
- 尿游离轻链与尿总轻链检测在尿轻链定量监测中的价值比较
- 2023年
- 目的:探讨新型尿游离轻链(urine free light chain,uFLC)检测在尿轻链定量监测方面是否优于传统尿总轻链(urine total light chain,uTLC)检测。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280例患者(包括浆细胞疾病患者153例和非浆细胞疾病患者137例)的血、尿配对样本,共458例次。应用卡方检验、McNemar配对检验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统计检测的uFLC和uTLCκ值、λ值、κ/λ比值结果,并分析其与尿免疫固定电泳(urine immunofixation electrophoresis,uIFE)、血游离轻链(serum free light chain,sFLC)等检测结果之间的阳性相符率及相关性。结果:102例次uIFE阳性的样本中,88.2%(90/102)的样本有uFLCκ/λ比值异常,87.3%(89/102)的样本有uTLCκ/λ比值异常(P<0.001)。在183例次sFLCκ/λ比值异常的样本中,65.6%(120/183)的样本存在uFLCκ/λ比值异常,51.4%(94/183)的样本存在uTLCκ/λ比值异常(P<0.001)。457例次同时检测了uFLC和uTLC的样本中,164例次(35.9%)的uFLCκ/λ比值异常,123例次(26.9%)的uTLCκ/λ比值异常(P<0.001)。uFLC检测与uTLC检测的相应κ值、λ值、κ/λ比值之间均有着较强的相关性(r值分别为0.849、0.697和0.648,P<0.001);uFLC检测与sFLC检测的相应κ值、λ值、κ/λ比值之间的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628、0.552和0.640(P<0.001);而uTLC与sFLC检测的κ值、λ值、κ/λ比值之间的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520、0.533和0.551(P<0.001),均为中等相关。与uTLC与sFLC结果之间的相关性相比,uFLC与sFLC结果间的相关性更强。结论:uFLC检测在尿轻链定量监测方面较uTLC检测更灵敏,其结果与uIFE及sFLC等检测结果间的阳性相符率及相关性更高,能更客观地反映尿轻链的定量,在临床尿轻链定量监测中,可优先行uFLC检测。
- 刘元昉王焰施新明徐文彬王学锋糜坚青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和肽素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 :探讨血清和肽素(copeptin)与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慢性心力衰竭(CHF)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筛选78例CHF患者,收集其临床相关数据,按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心功能Ⅱ级组22例、心功能Ⅲ级组33例、心功能Ⅳ级组23例,另选取同时期住院的心脏超声及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44例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研究对象的血清和肽素和NT-pro BNP水平,同时行心脏超声检测其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比较不同心功能分级组及对照组之间各项指标的差别和相关性。结果:CHF组血清和肽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543.1±50.8)ng/L比(365.2±53.3)ng/L,P<0.01]。血清和肽素和NT-pro BNP水平在NYHA心功能分级Ⅱ、Ⅲ、Ⅳ级组中依次升高。和肽素水平与LVEF呈明显负相关(r=-0.646,P<0.01),与NT-pro BNP水平(r=0.595,P=0.016)和LVEDD水平(r=0.695,P<0.01)呈明显正相关。结论 :血清和肽素水平与NT-pro BNP、LVEF等临床常用的心功能评价指标存在相关性,对CHF患者的心功能评价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 王鸿珍徐文彬
-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和肽素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 维泊妥珠单抗联合化疗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疗效
- 2025年
- 目的探讨维泊妥珠单抗联合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和泼尼松方案(rituximabcyclophosphamide,doxorubicin,vincristine,prednisone,R-CHOP)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疗效以及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将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治疗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11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接R-CHOP方案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维泊妥珠单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疾病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6.21%(50/58),高于对照组67.80%(40/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584,P=0.018)。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数量均低于治疗前,但研究组降低幅度小于对照组(P=0.023)。对照组与研究组不良反应(32.20%vs 29.3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χ^(2)=0.214,P=0.64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理分期Ⅲ期(OR=3.504,95%CI:1.548~7.935)、未合并用药(OR=4.783,95%CI:1.827~12.520)、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能状态评分(ECOG PS)>2分(OR=4.121,95%CI:1.531~11.087)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复发的影响因素(P=0.003、0.001、0.005)。结论维泊妥珠单抗联合R-CHOP方案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病理分期Ⅲ期、未合并用药、ECOG PS>2分等是影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复发的因素。
- 戈亦文徐文彬蓝天林洁
- 关键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疗效分析复发
- 泊沙康唑对血液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预防性抗真菌作用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观察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包括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患者使用泊沙康唑预防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16年6月—2021年5月收治的121例AL(包括MDS)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根据《泊沙康唑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进行临床预防治疗。根据中国血液病抗真菌治疗评估(China Assessment of Antifungal Therapy in Hematological Diseases,CAESAR)研究,对患者进行IFD风险分层,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观察泊沙康唑应用于不同风险组患者的疗效。在泊沙康唑应用期间确诊或临床诊断为真菌感染视为发生突破性真菌感染,停用泊沙康唑后3个月期间无真菌感染视为有效预防。中性粒细胞缺乏期间,每日监测血常规、体温,每周3次检测肝肾功能、电解质,观察口服泊沙康唑期间患者是否出现胃肠道不适如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并监测心电图。结果·共收集病例121例,其中低危组27例、中危组40例、高危组54例。突破性真菌感染的发生率为3.31%(4/121),4例均为高危组患者。肝功能异常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20例);其中,中、高危组13例(10.74%,13/121)患者因不耐受治疗而更换方案。因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不同,各组泊沙康唑预防用药时间也不同,其中低危组的平均应用天数为16.85 d,中危组18.90 d,高危组21.31 d。泊沙康唑的整体预防有效率为85.95%(104/121)。低危组预防有效率(100%,27/27)与中危组(95.00%,38/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2);低危组、中危组的预防有效率分别与高危组(72.22%,39/54)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05)。结论·泊沙康唑用于AL(包括MDS)患者IFD的预防治疗有效且安全,但在高危患者预防治疗中需密切监测肝功能变化。
- 金磊徐文彬叶晨静阎骅
- 关键词:泊沙康唑化学治疗侵袭性真菌病
- 心脏手术相关性肾脏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 目的总结心脏手术患者中CKD患病率、术后ARF和需RRT的ARF发病率;以及心脏手术后ARF发生和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5年10月1日至2006年3月 31日,瑞金医院心胸外科入院行冠脉搭桥术、瓣膜置换或成形术等...
- 徐文彬张文沈平雁朱萍陈晓农任红陈楠
- 关键词:心脏手术肾脏病ARF
- 文献传递
- 泊沙康唑预防性抗真菌治疗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 研究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中预防性使用泊沙康唑抗真菌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7年4月上海瑞金医院102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预防性使用泊沙康唑抗真菌治疗的效果,采用Spearman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02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给予泊沙康唑预防性治疗后,2例(1.96%)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2例患者治疗期间发生死亡,但与泊沙康唑治疗无关.11例患者因不良反应停用泊沙康唑,不良反应导致的停药率为10.8%;2例侵袭性真菌感染抗真菌治疗失败和1例未确诊侵袭性真菌病患者停用泊沙康唑,泊沙康唑整体停药率为13.7%(14/102).泊沙康唑使用时间与住院时间、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均无相关性(rs=-0.02,P=0.853;rs=0.167,P=0.113),住院时间与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呈正相关(rs=0.448,P=0.000).结论 泊沙康唑用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预防性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均较佳.
- 叶晨静徐文彬俞晴吴超黄磊胡炯李军民阎骅
- 关键词:血液肿瘤真菌病泊沙康唑
- RV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被引量:11
- 2020年
- 目的:评价来那度胺、硼替佐米及地塞米松(RV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中心接受RVD方案治疗的新诊断MM(newly diagnosed MM,NDMM)及复发/难治MM(relapsed/refractory MM,RRMM)患者共28例,其中NDMM 10例,RRMM 18例,评估RVD方案诱导及挽救治疗后的疗效及安全性。在NDMM中比较RVD方案与硼替佐米、多柔比星或脂质体多柔比星及地塞米松(PAD)方案的疗效。结果:10例NDMM中位治疗周期为3个周期,中位起效时间1.0个月,诱导治疗后总缓解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90.0%,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率40.0%,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ery good partial response,VGPR)率20.0%,1例高危患者诱导治疗后CR;中位随访时间5.0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期及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期均未达到。18例RRMM中位治疗周期为6个周期,中位起效时间2.0个月,挽救治疗后ORR为72.2%,CR率22.2%,VGPR率27.8%,4例高危患者的ORR为100.0%,1例硼替佐米及沙利度胺双耐药患者治疗后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中位随访时间20.5个月,中位PFS期33.0个月,中位OS期未达到。RVD方案诱导治疗NDMM的ORR与PAD方案比较(90.0%比8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VD方案治疗相关3级以上不良事件发生率14.3%,主要血液学毒性为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主要非血液学毒性为呼吸道感染、皮疹。1例因不良事件中断治疗,无导致死亡不良事件发生。结论:RVD方案治疗NDMM及RRMM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 吴超徐文彬黄磊叶晨静阎骅俞晴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来那度胺硼替佐米疗效安全性
- 阿扎胞苷联合venetoclax治疗新诊断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8
- 2021年
- 目的:观察以阿扎胞苷联合venetoclax治疗新诊断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18年3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14例新诊断初治、不适合强化疗老年AML患者,阿扎胞苷75 mg/m^(2)第1~7天(d1~7)皮下注射,venetoclax每日口服400 mg d1~28,28 d为1个疗程(首次疗程venetoclax 100 mg d1、200 mg d2、400 mg d3~28口服)。临床观察主要终点为复合完全缓解率[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CR伴血细胞不完全恢复(CR with incomplete blood count recovery,CRi)]、总反应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首次到达反应时间及反应持续时间(duration of response,DOR),次要终点为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期及药物安全性。结果:14例老年AML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2.5(2.0~24.0)个月,CR+CRi率为71%,ORR为79%,中位首次到达反应时间为1.1(1.0~2.1)个月,中位DOR为16.0个月[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4.0~未达到(not reached,NR)],中位OS期为14.0个月(95%CI:2.0~NR);在细胞遗传学中高危的12例患者中,共8例(67%)获CR+CRi,中位DOR为9.0个月(95%CI:2.0~NR),中位OS期为11.0个月(95%CI:2.0~NR);在CR+CRi的10例患者中,至少1次达到微小残留病灶(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0.01%有8例(80%),其中位DOR为17.0个月(95%CI:4.0~NR),中位OS期未达到(95%CI:6.0~NR)。所有患者都发生血液系统不同程度的细胞减少,最常见的3级以上不良反应为粒细胞减少(100%),粒细胞减少伴发热6例(43%),血小板减少7例(50%),贫血5例(36%);血液系统以外常见的主要为胃肠道反应,皆为可控的1~2级;1例发生肿瘤溶解综合征;大部分患者耐受。结论:初步结果表明,阿扎胞苷联合venetoclax有效且安全,为不适合强化疗的初治老年AML患者提供了治疗选择。
- 黄磊叶晨静吴超徐文彬俞晴李军民阎骅
-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老年阿扎胞苷
- 以下肢淋巴水肿为首发症状的GATA2缺陷症1例
- 2024年
- 该文报道1例男性患者, 13岁时出现左下肢非凹陷性水肿, 检查未发现白细胞减少, 未进一步诊治。15岁时发生咯血, 且合并感染, 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系、血小板降低。18岁时入院完善骨髓穿刺提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完善基因检测发现GATA2基因异常, 最终诊断为GATA2缺陷症。该文旨在通过回顾该病例的诊治过程, 探讨在基层全科诊疗实践中, 面对难以改善症状的患者时, 如何合理转诊、有效地进行分级诊疗。
- 宁方政俞晴徐文彬吴超阎骅童建菁张晨莉叶晨静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淋巴水肿下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