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晓川
- 作品数:9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萧红研究七十年摭论被引量:3
- 2011年
-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萧红的出现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中的标志性事件,其貌似通俗的文字在诸多方面拥有着无法复制的历史意义与永恒的艺术价值。她之所以能够进入文学史,是以其永远变换的文学创新的姿态参与到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建构之中,从而给中国现代文学史带来的崭新素质与历史性超越。2011年是萧红诞辰100周年,为此我们特邀请国内外萧红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就萧红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价值和意义各抒己见,以纪念这位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从荒原走向世界的中国现代女作家。
- 郭玉斌彭晓川
- 关键词:萧红研究东北作家群洛神文学荒原
- 如何塑造哈尔滨城市文学形象——读阿城小说有感
- 2011年
- 阿成以第一篇写哈尔滨城市文化小说《年关六赋》登上文坛。20年来,出版了长篇,中、短篇小说、散文故事40余部。近作《哈尔滨故事》收入36篇小说,写了各式各样的人物百余人。有评论家非常赞赏阿成对哈尔滨城市平民形象的描绘,称他是《情系平民写春秋》。阿成也把自己称为"平民小说家"。其实,土生土长的阿成,非常熟悉哈尔滨,他完全有能力、有实力,为塑造哈尔滨城市文化形象,奉献一本长篇小说大书。目前,他被一些评论文章包围着,把精力用于写一些小人物,小故事的书。一部完整的"哈尔滨故事"被切割成碎片作"零售"消费了,很可惜!哈尔滨这座闻名环宇,十分开放,洋味儿十足的文化名城,只有外地作家为她写过几部有影响的长篇,对此令人迷惑不解,真有"外来和尚好念经"的说道吗?是不是阿成知道的哈尔滨故事太多了,对生活贴得太紧了,把艺术想象的路堵死了。"文学是人学"。三分真实,七分虚构,是想象创造出来的。建议阿成突围,沉到哈尔滨百年历史的长河中去,营造一个有人物贯穿的故事,能表现哈尔滨历史画卷的大书,以实现广大读者对他的期盼。
- 彭晓川
- 关键词:城市文学
- 试论“文化小康”的目标及其可操作性
- 2004年
- 黑龙江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文化小康,应重视四个方面:(1)大力发展富有特色的文化工程;(2)建立人人共享文化服务的机制体系;(3)建设以城市文化为中心的先进文化产业范式;(4)多出文艺精品。
- 彭晓川
- 文学创作中的“主义”与“文化”之累——当代文学思潮史话之三
- 2006年
- 中国新诗在它发展的过程中,承受的“非诗”的负载实在太多。文艺理论上的各式各样的“论”,各式各样的“主义”,使诗歌疲于应付这些需要,弄得六神无主,至于诗的本体特征究竟是什么,反倒无关重要了。新时期诗歌领域,追赶“主义”新潮,吃了苦头,也出现过一些偏差。困扰文学创作的,还有个“文化”问题。渗透在诗歌中的文化,应该是一种超越于狭隘地表文化的大文化,是一种笼罩全篇的氛围,一种深层次的意蕴。如果把地域文化的表面现象,放到作品中去展览,使艺术创作混同于考古学与民俗学,反倒是破坏了文化,没有文化了。
- 彭晓川
- 关键词:文学创作新时期诗歌主义文化
- 城市与城市文学被引量:2
- 2014年
- 现今的城市已然成为现代人类生活的主要聚集场所,而人类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是构成人类生活的两大主题。文化建设和城市发展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文化是一个城市的标志和灵魂。
- 彭晓川
- 关键词:城市文学文化建设城市发展
- 论文化塑造城市形象被引量:3
- 2019年
- 城市形象一直是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产生的,是客观存在的,每一座城市的形象都各不相同。树立城市的文化“品牌”,打造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的知名度,有助于推动城市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共同发展。城市形象是软实力,它的确立是由多种因素叠加而成的。传承下来的城市文化要建设、要加强,而不能丢失,做到传统与现代相互融合,树立具有个性化、独特性且自身优良的城市形象。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城市文化发展正走向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只有通过城市文化印象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才能使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脱颖而出,更具有竞争力。
- 彭晓川
- 关键词:城市形象文化
- 城市文学创作与文化旅游产业关系简论
- 城市文学主要是通过文学作品的表述和描写,凸现城市特点,书写城市印象。树立城市文化"品牌",塑造城市文化形象,提高知名度,从而带动城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城市文学不单单是真实的记录城市中的故事,就是城市文学,它可以是通过城...
- 彭晓川
- 关键词:城市文学旅游产业
- 文献传递
- 论“文化小康”的目标及其可操作性被引量:2
- 2004年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文化小康”应有一个可量化和可操作的目标。对于黑龙江来说,要大力发展特色文化工程:一是生态文化,二是民族风俗文化,三是地域历史文化,四是哈尔滨异国风情文化。这四张文化名片,名具特色。同时,在文化硬件和软件上,加速文化馆形象工程建设,提升哈尔滨国际文化都市的品位,打造一个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广阔平台,用文艺精品和先进文化占领文化阵地,使人人享有文化服务的机制,落实到城乡的每一个角落。
- 彭晓川彭放
- 关键词:小康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中国“诺贝尔”缺席与文学翻译
- 2010年
- 对文学翻译标准的各种提法进行评说,提出:"信、达、美"可以成为文学翻译的新标准。并指出,文学翻译表现"美",需要文学的方法、技巧和语言。鄙薄"母语"、远离文学经典,外语教学以应试、考证为目的,很难培养出文学翻译大师。
- 韩风彭晓川
- 关键词:文学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