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思云 作品数:36 被引量:114 H指数:7 供职机构: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广东省深静脉导管接触性溶栓护理实践专家共识 被引量:5 2019年 1概述1.1共识制定的方法和背景本共识是由广东省护理学会外科专委会血管组组织,包括血管外科医疗、护理等16名专家参考《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并结合近年临床实践而制定。为了指导血管外科护士规范实施静脉导管接触性溶栓(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CDT)护理,使患者安全地接受治疗,特制定本共识。本共识中涉及的深静脉置管溶栓除特殊说明外,均指除脑血管、冠状血管外的其他静脉血栓。 无 伍淑文 马延召 苏连花 林环 梁爱琼 梁笑霞 宁力清 彭静君 伍玉兰 周伟明 张思云关键词:冠状血管 外科护士 深静脉置管 深静脉导管 护理实践 上腹部恶性肿瘤广泛转移手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1999年 笔者报道上腹部恶性肿瘤广泛转移手术后患者并发症的护理体会,手术后并发症有出血、低体温、高血压、感染、吻合口漏、多器官衰竭、褥疮等。并针对性采取护理措施:早期要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改变,使其度过第一个危险期;后期要加强抗感染,观察引流物的性状,防止吻合口瘘和多器官衰竭的发生。经过以上措施使154例患者全部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并产生了良好的的社会影响。 黄平 张思云关键词:恶性肿瘤 术后并发症 护理 腹部愈合不良切口二期缝合的处理体会 被引量:14 2007年 目的探讨愈合不良腹部切口二期缝合后疗效影响因素以及处理体会。方法回顾102例愈合不良腹部切口的资料,调查愈合不良的类型以及有无合并基础疾病对二期缝合的影响,并分析敞开引流和适时二期缝合的技术细节。结果切口敞开引流平均(8.8±2.4)d,二期缝合后愈合平均(10.9±3.0)d。99例获得预期愈合,3例失败。感染切口敞开引流和二期缝合愈合时间长于切口脂肪液化、切口血肿和缝合不当切口,无基础疾病患者敞开引流和二期缝合后愈合时间短于合并代谢性疾病、重要器官功能不全或腹腔外肿瘤患者。结论对液化、积血、感染或缝合不当导致的愈合不良切口予以敞开后通畅引流并适时二期缝合,可以促进腹部愈合不良切口二期愈合。 周忠信 张思云 陈东 赵宏峰 黎东明 周杰关键词:切口愈合不良 引流 愈合 1例腹部多器官联合移植患者的心理护理 1998年 黄平 张思云 孟红霞 刘玮关键词:腹部 多器官联合移植 器官移植 心理护理 肝癌行立体定向适形放疗的护理 立体定向适形放疗(StereotacticConformalRadiotherapy简称SCRT)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放射治疗技术,它通过共面或非共面多野或多孤照射,使放射高剂量分布区在三维方向上与肿瘤靶区高度一致,从而... 张思云关键词:立体定向适形放疗 上腹部 多叶光栅 肿瘤靶区 三维治疗计划系统 文献传递 半肝切除术后胃肠蠕动功能的变化及胃肠减压对其变化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半肝切除术后胃肠蠕动功能的变化以及胃肠减压对这种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半肝切除患者随机分为无胃肠减压的A组和有胃肠减压的B组,每组各40例,B组再分为胃肠减压24h的B1组20例和胃肠减压48h的B2组20例。用术后肠鸣音变化作为评价术后胃肠蠕动功能状态的指标,观察患者术后无肠鸣音、术后肠鸣音开始恢复和肠鸣音恢复正常的时间,同时记录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和首次进食的时间,并对三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80例患者术后无肠鸣音、肠鸣音开始恢复、肠鸣音恢复正常和首次肛门排气、排便以及首次进食的时间,A组与B组比较和B1组与B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减压对半肝切除术后胃肠蠕动功能的变化无影响,对术后胃肠蠕动功能的恢复无促进作用。 张思云关键词:半肝切除术 胃肠减压 肠鸣音 加速康复外科在大范围肝切除围术期的临床实践 2020年 近年来,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肝脏外科领域的应用和研究越来越多,国内外也有相关共识发表。但大范围肝切除因手术方式和过程复杂,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如何安全、有效地实施ERAS,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本文介绍了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普通外科学肝胆胰外科在大范围肝切除病例中开展ERAS的临床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对于大范围肝切除应实施精准外科理念下的ERAS,以提高其安全性、稳定性。 钱建平 朱碧娟 张起帆 孙世波 朱碧丽 李加 付霞 张思云 李欢娱 谭清 周杰 王恺关键词:加速康复外科 肝胆管结石合并胆汁性肝硬化和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合并胆汁性肝硬化和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13年6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行外科手术治疗的31例肝胆管结石合并胆汁性肝硬化和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8例;平均年龄(49±8)岁。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手术方案包括一期行胆管结石手术26例,二期胆管结石手术5例。观察患者围手术期情况及疗效。结果 26例一期行胆管结石手术患者术中出血量的中位数为537(300-1 800)ml,术后出血2例,分别急诊行贲门胃底周围血管离断术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后出血停止。其余5例二期行胆管结石手术的术中出血量为350(300-450)ml。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顺利,均无发生肝衰竭、肝性脑病。术后胆道镜下结石残余率16%(5/31),超声检查结石残余率26%(8/31)。疗效优14例,良17例。结论肝胆管结石合并胆汁性肝硬化和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手术难度大、风险高,需设计个体化手术方案,联用多种手术方式。 廖彩仙 周杰 杨定华 林建华 张思云关键词:个体化医学 腹腔镜与开腹用于半肝切除近期疗效比较:一项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 2020年 目的在匹配良好的情况下比较腹腔镜与开腹半肝切除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9月期间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肝胆外科261例因良恶性疾病行左半肝或右半肝切除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43例行腹腔镜半肝切除(腹腔镜组),218例行开腹半肝切除(开腹组)。使用包括手术切除范围、手术时期、病人基本特征和肿瘤最大直径等对腹腔镜组和开腹组进行1∶4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比较匹配后两组的围手术期相关临床数据。结果138例病人匹配成功,其中腹腔镜组36例,开腹组102例。两组手术切除范围、手术时期、病人的基本特征和肿瘤最大直径等9个混杂因素达到平衡。腹腔镜组较开腹组[结果数据以M(P25,P75)表示]出血量少[200(100,200)ml比300(200,400)ml,P<0.05],输血量少[0(0,0)ml比0(0,400)ml,P<0.05],术后禁食天数[1.00(1.00,2.00)d比3.00(2.00,4.00)d,P<0.05]及术后住院天数[8.38(7.00,10.00)d比11.85(9.38,14.38)d,P<0.05]更短。腹腔镜组较开腹组输血率低(11.1%比34.3%,P<0.05)。腹腔镜组术后第1天、第5天白细胞计数(WBC)水平低于开腹组(P<0.05)。但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更长[(317.42±86.58)min比(248.92±91.54)min,P<0.05],住院总费用更高[(7.75±1.44)万元比(6.47±1.84)万元,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严重程度,术后肝功能不全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术后第1、3、5天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血清白蛋白(ALB)、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半肝切除术治疗肝脏良恶性疾病安全可行,其术中出血量更少,病人术后恢复更快。 李川江 何青华 张思云 钱建平 朱碧娟 李欢娱 谭清 周杰 王恺关键词:腹腔镜 开腹 半肝切除术 55例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 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抢救和护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和护理资料,结合疗效探讨准确判断休克程度、有效扩容以及动态心电监测的价值。结果55例患者中,外伤后失血性休克32例,基础疾病继发失血性休克23例。就诊时32例收缩压介于60~90mmHg,17例介于45~59mmHg,4例低于45mmHg。明确诊断后即予以中心静脉置管、晶体胶体交替扩容、监测尿量和中心静脉压以及呼吸支持。41例收缩血压控制在90~110mmHg,11例收缩血压稳定在60~89mmHg,3例液体支持治疗失败。扩容后46例急诊手术,其中1例死亡;9例非手术治疗,其中4例死亡。结论建立失血性休克的抢救和护理常规是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急诊护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张思云 李春芳 郭淑珍 蒲晓春关键词:失血性休克 急救 有效血容量 护理 中心静脉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