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丹

作品数:3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镇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梗死
  • 2篇急性
  • 2篇急性脑梗死
  • 1篇低分
  • 1篇低分子
  • 1篇低分子肝素
  • 1篇低分子肝素钠
  • 1篇血清
  • 1篇血清钾
  • 1篇血清钾离子
  • 1篇血脂
  • 1篇血脂水平
  • 1篇治疗急性脑梗...
  • 1篇同型半胱氨酸
  • 1篇疗效
  • 1篇疗效观察
  • 1篇临床疗效
  • 1篇临床疗效观察

机构

  • 3篇镇江市第二人...

作者

  • 3篇孙丹
  • 1篇殷金兰

传媒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健康研究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钾离子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2012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钾离子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治疗组,同期体检健康者40例为对照组,检测治疗组入院时及治疗2周后血清钾离子浓度,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对治疗组入院时、治疗1周和2周时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1)治疗组入院时钾离子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血清钾浓度升高,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2)治疗组中丘脑病变者血钾浓度下降最明显(P<0.05);(3)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显示与血钾浓度变化有明显相关性(r=0.91,P<0.05)。结论:血清钾离子浓度变化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变部位有关,丘脑病变者最容易出现低血钾;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与血清钾离子浓度有一定相关性,低血钾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差于血钾正常者,早期补钾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孙丹
关键词:脑梗死钾离子
6种指标在脑梗死诊断治疗中的意义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检测患者血清中脂蛋白(a)、D-二聚体(D-D)、同型半胱氨酸(Hcy)、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探讨6种指标在脑梗死的临床诊断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分别检测66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5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中的LP(a)、D-D、Hcy、TC、TG、LDL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再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以初入院检测的LP(a)、D-D、Hcy、LDL血清水平为治疗前组,病情稳定后的检测指标为治疗后组。用SPSS19.0和ROC曲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脑梗死组血清中LP(a)、D-D、Hcy、TC、TG、LD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和治疗后两组血清中的LP(a)、D-D、Hcy、LDL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用ROC曲线进行治疗前后的数据分析,发现特异度和灵敏度D-D>Hcy>LP(a)>LDL。结论LP(a)、D-D、Hcy、TC、TG、LDL对脑梗死的监测和疗效评估有着重要的意义。
殷金兰孙丹
关键词: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脑梗死血脂水平
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5例给予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等常规治疗,治疗组1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检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全血浆粘度、血栓形成系数、血小板聚集率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结果治疗组的总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液流变学各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急性脑梗死近期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孙丹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钠脑梗死疗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