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梅
- 作品数:46 被引量:328H指数:12
- 供职机构:烟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低/无应答者再免疫的血清学分析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评价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HepB)后低/无免疫应答者的再次免疫效果。[方法]2009年10月,对烟台市5个县市区2009年出生的新生儿,按照"0-1-6"程序完成3剂次重组HepB(酵母)免疫后出现的无应答者,随机分为2组,按照0-1-6程序再次免疫不同种类和剂量的HepB,并评价再免疫效果。[结果]调查新生儿1 543名,有252名儿童需要再免疫。低/无应答儿童再免疫前、再免疫1剂次和再免疫3剂次后,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Anti-HBs)几何平均浓度(GMC)分别为47.21、1 048.73、1 366.84 mIU/L。再免疫1剂次和3剂次后,免疫应答率分别是82.71%、96.06%(P<0.05)。5μg啤酒酵母乙肝疫苗组和10μg汉逊酵母乙肝疫苗组再免疫3剂次后,GMC分别为1 022.91、1 790.15 mIU/L(P<0.01)。免疫应答率分别为96.43%、95.60%(P>0.05)。[结论]HepB全程免疫3剂后,低/无应答儿童按照0-1-6程序再次免疫3剂HepB后,抗体阳转率和GMC均有较大的提高,再次免疫3剂次优于再免疫1剂次。
- 张红杰姜宝法姜梅崔伟红李波
- 关键词:新生儿乙肝疫苗再免疫
- 烟台市学校麻腮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2
- 2012年
- 目的分析烟台市各类学校2005-2010年麻疹、腮腺炎、风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完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各级各类学校麻疹、腮腺炎、风疹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各级各类学校均有麻疹、腮腺炎、风疹报告,发病率分别为0.79/10万,3.87/10万和11.76/10万。4-6月为发病高峰,腮腺炎还存在9月小高峰。疫苗漏种和免疫失败是发病的根本原因。风疹以暴发为主,主要发生在中等职业学校和高校。腮腺炎散发和暴发并存,主要发生在幼儿园和小学。麻疹以散发为主,主要发生在幼儿园和中等职业学校。结论学校应加强疾病监测,控制传染源,减少暴露,落实预防接种证查验补种,加强卫生知识宣传。
- 李波郝凤崔伟红李书胜姜梅
- 关键词:麻疹腮腺炎风疹患病率
- 山东省烟台市主城区3岁及以上居民饮料及饮料酒消费量调查分析
- 2016年
- 目的了解烟台市主城区3岁及以上居民饮料及饮料酒消费量现状,为今后开展居民健康教育策略和行为干预及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调查对象,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共调查≥3岁居民829人,喝饮料人数为732人,粗饮料饮用率为88.3%(732/829),标化率为89.0%,其中男性粗饮料饮用率为86.5%(338/391),女性为90.0%(394/438),标化率分别为87.2%、90.6%,男性标化饮料饮用率与女性无明显差别(P>0.05),饮料类型前3位的是鲜乳、酸奶、植物蛋白饮料,饮用比例依次为63.9%(530/829)、38.0%(315/829)、25.7%(213/829);共调查≥15岁居民735人,饮酒人数为296人,粗饮酒率为40.3%(296/735),标化率为40.1%,其中男性粗饮酒率为65.1%(229/352),女性为17.5%(67/383),标化率分别为64.6%、17.5%,男性标化饮酒率大于女性(P<0.01),饮酒类型前3位是啤酒、葡萄酒、白酒,饮用比例依次为27.2%(200/735)、15.5%(114/735)、13.7%(101/735)。结论烟台市主城区居民饮酒率较高,需进一步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合理有效的指导居民进行适量饮酒和健康饮用饮料消费。
- 王朝霞姜梅宫春波董峰光
- 关键词:饮料饮酒
- 2000-2009年山东省烟台市风疹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5
- 2011年
- 目的了解风疹发病现况,进一步做好控制风疹和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RS)工作。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2000-2009年通过麻疹专报系统得到的风疹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0-2009年烟台市风疹发病39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61/10万,发病呈周期性流行,流行周期为4~5年,2002年和2006年是高峰年。每年4-5月为发病高峰月。2001-2005年以<15岁儿童为主,占66.67%,2006-2009年以15~24岁为主,占88.69%。82.41%的暴发疫情发生在学校,15.74%发生在企业。结论风疹流行强度上升,流行范围扩大。东、西部地区交替高发。局部暴发点影响全市的发病水平。实施风疹免疫策略后,发病向大年龄组人群推移,增加了育龄期妇女患风疹的危险性。应尽快完善育龄期风疹疫苗免疫策略,降低易感人群感染风疹的危险性,预防控制风疹暴发,减少CRS的发生。
- 李波姜梅郝凤崔伟红
- 关键词:风疹发病率流行病学特征
- 招远市健康人群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血清流行病学及感染危险因素调查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了解山东省招远市健康人群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感染现况及感染的危险因素,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择健康人群检测新型布尼亚病毒(SFTSV)Ig G。采用1∶3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开展危险因素调查;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危险因素。结果招远市800名健康居民中,SFTSV Ig G阳性率为2.00%,5个区域间SFTSV Ig G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χ2=2.213,P=0.713);招远市男性SFTSV Ig G阳性率3.58%,女性为0.86%,不同性别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60,P=0.007);60岁以上SFTSV Ig G阳性率最高(4.61%),不同年龄组之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76,P=0.012)。接触带有蜱虫的宠物是感染SFTSV的危险因素。结论招远市健康人群SFTSV Ig G阳性率较高,男性感染SFTSV多于女性,高年龄组人群感染率最高,人群感染SFTSV的危险因素是接触带有蜱虫的宠物。
- 刘涛冷启艳姜梅徐小雯牟晓东刘靖宇
- 关键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感染率血清流行病学
- 烟台市2014年大学新生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和认知度调查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分析烟台市2014年大学新生戊型肝炎(戊肝)病毒感染情况和对戊肝认知情况,为戊肝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烟台市3所大学1 000名2014年入学新生,采集血清,检测抗-HEV IgM和IgG。结果新入校大学生抗-HEV IgM阳性率为0.2%(2/1 000),抗-HEV IgG阳性率为2.8%(28/1 000)。不同性别、年龄、生源地之间的大学新生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0%(150/1 000)的大学生听说过戊肝,仅有6.5%(65/1 000)的大学生对戊肝有正确认知。49.8%(498/1 000)的大学生认为戊肝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37.8%(378/1 000)的大学生愿意接种戊肝疫苗。结论烟台市大学新生戊肝保护性抗体水平较低,对戊肝知晓率较低,且不良生活习惯较多,具有高感染风险,为戊肝防控的重点人群。
- 王冬梅于旭亚冯国跃张丽姜梅宫连凤李波
- 关键词:大学新生戊型肝炎感染率认知度
- 烟台市消除流行性乙型脑炎研究
- 安运国姜梅丁立王玉才吴炳娟刘国强姜涛赵菊令
- 该项目旨在消除或控制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乙型脑炎。1967年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试剂成功的乙脑疫苗,首先在我市进行了现场流行病学观察,证明有效。对初免月令,针次、加强等接种程序进行一系列研究,在确定免疫程序的基础上提高...
- 关键词:
-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
- 一起输入性麻疹暴发疫情对麻疹防控策略的启示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通过对一起输入性麻疹暴发疫情的调查结果分析,探讨如何适时调整本地麻疹防控策略。方法采集所有疑似病例血清,检测麻疹Ig M抗体;采用统一的调查表对确诊病例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描述性分析。结果该起输入性麻疹暴发疫情引起了本地二代、三代病例传播。共发病6例,4例输入病例来自云南,2例为本地病例,所有病例麻疹疫苗接种史不详。本次疫情持续42 d,病毒分离为缅甸果敢地区D9基因型。结论劳务输入增加麻疹发病风险,应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开展麻疹疫苗查漏补种;本市常住人口麻疹免疫屏障存在薄弱环节,应进一步开展免疫现状研究,必要时进行查漏补种;医务人员发病风险较高,建议开展麻疹疫苗查漏补种。
- 崔伟红陈鹏李娜李波郝凤姜梅
- 关键词:流动人口麻疹
- 2011年山东省胶东地区四种动物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情况的调查被引量:13
- 2013年
- 新型布尼亚病毒是近年我国新发现的由蜱传播的新病毒,其能引起患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但其动物宿主尚不清楚。为了解胶东丘陵地区家畜动物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情况,笔者于2011年4月在胶东地区的蓬莱和莱州两县市区,选择有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村庄采集羊、牛、狗、猪4种动物血清标本,检测血清中新型布尼亚病毒总抗体和病毒特异性核酸。
- 宫连凤姜梅韩文清刘娟刘靖宇王治电尹海英孙振璐王志昱高巧
- 关键词:布尼亚病毒动物感染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特异性动物宿主
- 山东省烟台市1起人间布鲁菌病爆发疫情的调查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分析烟台市养殖场内1起布鲁菌病爆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发病原因和传播途径,为烟台市布鲁菌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2014年,在烟台市发生布鲁菌病疫情的养殖场内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对养殖场内暴露人群进行病例搜索。流行病学调查按照山东省布鲁菌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进行,收集病例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和高危暴露行为等信息;采集血液样本进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布鲁菌病诊断依据《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 269-2007)。结果首例病例为男性,58岁,养殖场工人。病例搜索共发现疑似病例38例;血清RBPT为阳性且SAT≥1∶100(++)者11例,为确诊病例。确诊病例均为男性,年龄中位数为52岁,范围为40~60岁;其中养殖工人5例、建筑工人6例;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6、7月份,共7例;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多汗、肌肉关节酸痛、乏力、睾丸肿大等。养殖场内的147只羊中,47只经实验室血清学检测为阳性,占31.97%,是主要传染源。养殖工人的高危暴露行为包括徒手接生(5例)、为牲畜配种(1例);建筑工人的高危暴露行为包括进出羊舍(6例)和羊舍内搬运物资(6例)。结论此次聚集疫情是由人群直接接触受布鲁菌感染的羊只或经呼吸道接触受污染的环境感染引起的,应加强重点人群的布鲁菌病防治健康教育,提高人群防病意识。
- 刘涛牟晓东冷启艳姜梅徐小雯刘靖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