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晓颖

作品数:18 被引量:42H指数:3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6篇幽门螺
  • 5篇幽门螺杆菌
  • 5篇螺杆菌
  • 4篇胃癌
  • 3篇内镜
  • 2篇医师
  • 2篇医师规范化培...
  • 2篇幽门螺杆菌感...
  • 2篇食管
  • 2篇人工智能
  • 2篇肿瘤
  • 2篇住院医师
  • 2篇住院医师规范...
  • 2篇细胞
  • 2篇疗法
  • 2篇列线图
  • 2篇螺杆菌感染
  • 2篇基因
  • 2篇杆菌感染
  • 2篇标志物

机构

  • 18篇江苏省人民医...
  • 4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南京江北人民...
  • 1篇苏州市吴中人...

作者

  • 18篇周晓颖
  • 9篇张国新
  • 3篇党旖旎
  • 3篇陈涵
  • 2篇李硕
  • 2篇苏静
  • 1篇赵冰
  • 1篇冯灏
  • 1篇秦幼娟
  • 1篇叶峰
  • 1篇焦健华
  • 1篇吴兵
  • 1篇张军
  • 1篇朱萍
  • 1篇潘晓林
  • 1篇周慧
  • 1篇张吉
  • 1篇刘伟
  • 1篇沙莎
  • 1篇殷杰

传媒

  • 2篇国际消化病杂...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胃肠病学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临床消化病杂...
  • 1篇肝脏
  • 1篇药学与临床研...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内镜超声的影像组学列线图术前预测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多中心研究
2025年
目的评估基于内镜超声(EUS)的影像组学特征联合临床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鉴别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和非癌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1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训练集,323例)和东阳市人民医院(外部验证集,131例)进行EUS检查且内镜检查怀疑食管恶性病变的454例患者的临床超声影像信息。基于训练集数据,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早期ESCC的临床独立预测因素,建立临床模型。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去冗余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算法建立影像组学模型。基于影像组学评分及临床独立预测因素构建联合模型并绘制列线图。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模型的预测性能并利用校准曲线评价模型的拟合能力。结果训练集和验证集均显示早期ESCC组与非癌病变组在年龄、吸烟史和病变位置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根据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年龄(OR=1.039,95%CI=1.003~1.077,P=0.036)和吸烟(OR=2.358,95%CI=1.270~4.376,P=0.007)作为早期ESCC的独立预测因素建立临床模型,训练集和验证集的AUC分别为0.608、0.694。最终筛选出14个最优影像组学特征构建影像组学模型,训练集和验证集的AUC分别为0.881、0.807。列线图联合模型表现出更高的预测性能,AUC、敏感度、特异度在训练集分别为0.893、82.5%、82.2%,在验证集分别为0.830、79.1%、81.3%。结论基于EUS的列线图联合模型预测性能最佳,可以作为无创辅助手段协助区分早期ESCC和非癌病变。
陈雅静孙舒涵缪殊妹何晓燕周晓颖俞飞虹
关键词:内镜超声食管鳞状细胞癌列线图
MicroRNA-223在胃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讨微小核糖核酸(miRNA)在胃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经手术治疗及随访资料完整的胃癌患者(50例)和健康对照者(50例)为研究对象,提取血清总miRNA-223(miR-223),在建立了稳定、敏感的血清miR-223绝对定量检测方法(qRT-PCR)的基础上,检测胃癌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清中miR-223表达水平。分析胃癌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清中miR-223表达差异及血清中miR-223表达水平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胃癌患者血清中miR-223的表达水平为(5.17±1.91)fmol/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0.87±0.39)fmol/L],P<0.01;同时miR-223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血清miR-223对胃癌诊断具有良好的特异度和敏感度(曲线下面积0.814);进一步分析发现:miR-223与胃癌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化程度等无相关性(P>0.05),而与患者肿瘤大小、TNM分期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状态明显相关(P<0.05)。[结论]血清miR-223的检测可能有助于胃癌的诊断。
王静吴兵沙莎张国新周晓颖金雪琴
关键词:胃癌微小核糖核酸敏感度肿瘤标志物
IV期食管癌早期死亡预测模型列线图——项基于SEER数据库的回顾性研究
2022年
基于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The 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 Program, SEER)数据库探究IV期食管癌早期死亡的发病率和相关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列线图。方法 在SEER数据库中收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IV期食管癌患者。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的COX回归模型筛选早期死亡(定义为生存时间少于3个月)的相关危险因素,并绘制预测列线图,使用一致性指数(C-index) ,受试者工作特征(relati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 曲线和校准图对列线图进行内部验证。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3727名IV期食管癌患者,其中5512名食管癌患者早期死亡,肿瘤特异性早期死亡和非肿瘤特异性早期死亡的发生率分别为30.73%和1.60%。年龄、种族、淋巴结转移状态、肝脏转移、手术与否、组织学类型、放化疗与早期死亡、肿瘤特异性早期死亡和非肿瘤特异性早期死亡显著相关,而肺、骨和脑转移、肿瘤位置、T分期、肿瘤分级与早期死亡和肿瘤特异性早期死亡相关。校准曲线显示良好的一致性。早期死亡和肿瘤相关性早期死亡的ROC分别为81.3% (95% CI, 78.7–83.9%) 和80.5% (95% CI, 77.8–83.3%)。结论 超过三分之一的IV期食管癌患者发生早期死亡。我们利用SEER数据库构建了预测IV期食管癌早期死亡预后的列线图,可以帮助临床医生识别早期死亡高风险的患者,并为治疗选择提供参考。
周晓颖葛军华敏赵冰
关键词:列线图
幽门螺杆菌脂多糖作用于胃癌细胞后刺猬蛋白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Ptch-1、Gli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通过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环巴胺(cyclopamine)分别或联合作用于胃癌细胞AGS后,观察刺猬蛋白(sonic hedgehog,Shh)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Ptch-1、Gli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1)不同浓度H.pylori LPS作用于AGS细胞24 h,Western blot检测Ptch-1、Gli的表达,找到最佳刺激浓度.以最佳刺激浓度分别作用于AGS细胞24、48、72 h,Western blot法检测Ptch-1、Gli的表达;(2)不同浓度环巴胺作用于AGS细胞24 h后,MTT法检测对AGS的抑制率,求得半数抑制浓度(50%concentration of inhibition,IC50).以环巴胺IC50作用AGS细胞24、48、72 h后,Western blot检测Ptch-1、Gli的表达;(3)AGS细胞培养后分3组,分别用H.pylori LPS、环巴胺、H.pylori LPS+环巴胺作用AGS细胞24 h,另设阴性对照组,应用Western blot法对各组细胞中Shh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tch-1、Gli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不同浓度H.pylori LPS作用于AGS细胞24 h后Ptch-1、Gli的表达升高,且随着浓度增加,表达逐渐增高(P<0.05),最终达到一个平台期,以平台期浓度作为最佳刺激浓度,分别刺激AGS细胞24、48、72 h,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tch-1、Gli的表达逐渐升高,呈时间依赖性(P<0.05);不同浓度环巴胺作用于AGS细胞24 h后,MTT结果显示环巴胺对AGS的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P<0.05);以环巴胺IC50作用AGS细胞24 h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延长,Gli的表达逐渐减低,而Ptch-1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H.pylori LPS、环巴胺、H.pylori LPS+环巴胺组分别作用于AGS细胞24 h后,H.pylori LPS+环巴胺联合作用组的Ptch-1表达高于对照组及环巴胺组(P<0.05),而与H.pylori LPS组无统计学差异;H.pylori LPS+环巴胺联合作用组Gli的表达低于对照组和H.pylori LPS组(P<0.05),与环巴胺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H.pylori通过其毒力因子LPS能够影响胃癌细胞AGS的Shh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环巴胺可通过抑制Shh信号通路抑�
周慧张军张国新邰婷周晓颖苏静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脂多糖胃癌细胞环巴胺
粪便基因型检测幽门螺杆菌对克拉霉素耐药性的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幽门螺杆菌(Hp)耐药情况日趋严重,选择快速、敏感、价廉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对Hp耐药进行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评价检测粪便Hp基因突变对诊断克拉霉素耐药的有效性,并探讨cagA基因与耐药的相关性。方法:纳入74例13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患者,采集其新鲜粪便标本,提取粪便DNA,采用巢式PCR法扩增Hp 23S rRNA,采用PCR-RFLP法检测限制性内切酶BbsⅠ、BceAⅠ、BsaⅠ对23S rRNA扩增产物的酶切情况,采用PCR法扩增cagA基因。结果:74例患者的粪便标本中,60例扩增出Hp 23S rRNA 367 bp片段,其中17例可被BsaⅠ酶切,60例均未被BbsⅠ、BceAⅠ酶切。cagA阳性、阴性表达者的23S rRNA突变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粪便基因型检测Hp对克拉霉素耐药是快速、简便的方法。江苏地区Hp对克拉霉素的耐药机制主要为23S rRNA A2143G突变。cagA基因与Hp对克拉霉素耐药不相关。
秦幼娟周晓颖赵冰刘伟潘晓林张国新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克拉霉素耐药性粪便基因突变
长链非编码RNA MALAT1与肿瘤预后关系的荟萃分析
严谨周晓颖党旖旎殷成强张国新
SMC4、IGF2BP3和E2F3三基因组胃癌标志物的发现和临床验证
2022年
本研究旨在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来鉴定胃癌(gastric cancer,GC)的诊断和预后标记基因。方法:建立生物信息学管道,从公共可用数据库GEO和TCGA中分析和选择不同的表达基因。检查和验证病例匹配的正常和肿瘤组织和血清样本。还检查了具有主要癌基因c-myc的候选基因之间的细胞增殖,侵袭和连接。结果:从公共可用数据库GEO和TCGA中检索到总共483个GC组织和105个正常组织。我们的算法选择了13个候选基因。我们样本中的验证表明,与45对组织中的正常组织相比,13个候选基因中有6个在G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着升高。此外,SMC4、IGF2BP3和E2F3的高水平表达与晚期肿瘤分期或不良组织学类型相关。这三个基因的表达在血清样本中得到验证,并显示出GC和对照患者之间的显着差异。之后绘制ROC曲线,当我们将三个基因组合在一起时,敏感性和特异性达到最高水平(敏感性:83.3%,特异性:86.7%,AUC:0.9044)。我们还证明了SMC4、IGF2BP3和E2F3的RNA干扰都与增殖和侵袭有关,并被确定为c-myc的调节靶标。结论:我们确定了多种新的GC生物标志物,它们的组合显示出最高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
周晓颖葛军华敏赵冰
关键词:胃癌生物标志物RNA序列微阵列
miR-223与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5年
消化系统肿瘤是目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及病死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30%左右,在中国其发病率可占全部恶性肿瘤的50%以上。微小核糖核酸(miRNA)是由21-25个核苷酸组成的非编码RNA,它通过与靶基因的3′端非翻译区(3′-UTR)配对,促进mRNA的降解或抑制mRNA的翻译,从而抑制其靶基因的表达。近年来研究发现,miRNA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等细胞进程,在包括胃癌在内的多种肿瘤中异常表达。此文就miR-223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金吴娟周晓颖张国新
关键词:胃癌促癌作用
糖尿病胃肠动力障碍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27
2013年
胃肠道是糖尿病较易累及的主要系统之一。约50%~76%的糖尿病患者存在胃排空障碍,而糖尿病胃轻瘫(DGP)的发病率也高达30%~50%。其机制主要与高血糖及其导致的自主神经神经病变、胃肠神经元病变、胃肠平滑肌细胞变性凋亡、Cajal细胞数量减少、胃肠激素分泌异常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等有关,此文就糖尿病胃肠动力障碍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周晓颖苏静张国新
关键词:糖尿病胃肠动力障碍胃轻瘫
人工智能技术在降低消化内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收集我院2022年2月-4月期间消化内科1752例住院患者病例数据,基于感染相关的检验指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s值等构建分类预测模型,预测患者是否使用抗菌药物以及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对分类预测结果为“可以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构建回归预测模型,预测应使用的抗菌药物DDDs值。利用XGBoost算法构建分类预测模型,采用LGBMRegressor、XGBRegressor、BaggingRegressor、PLSRegression、LassoLarsCV共5种回归算法构建回归预测模型,并采用交叉验证和独立测试集评估模型性能。最终将模型集成到临床决策支持系统中应用于消化科病区。结果:利用本文构建的人工智能算法预测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消化科2022年6月-11月抗菌药物DDDs均值为32.03,相比于2021年同期6月-11月抗菌药物DDDs值(62.67)明显降低(P<0.001),而住院平均天数和住院平均费用相比于2021年同期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基于人工智能的抗菌药物智能预测系统有助于有效降低消化内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朱萍周晓颖张小亮张吉张佳红
关键词:消化内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