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忠群 作品数:22 被引量:109 H指数:6 供职机构: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溶血磷脂酸对背根神经髓鞘相关糖蛋白表达的影响及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单次鞘内注射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对背根神经髓鞘相关糖蛋白(myeline-associated glycoprotein,MAG)表达的影响以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实验1:C5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人造脑脊液(artificial cerebralspinal fluid,aCSF)组和LPA组,在注射后24小时、3天和7天处死小鼠取其背根神经(dorsal root,DR),采用原位杂交(western blot,WB)方法测定DR中MAG的表达。实验2:C5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aCSF组,LPA组,钙蛋白酶抑制剂X(calpain inhibitor X,CalX)+LPA组和aCSF+CalX组,在注射后0天、24小时、3天、7天和14天测定小鼠机械性阈值及热阈值。实验3:C5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aCSF组,aCSF+LPA组和CalX+LPA组,在注射后24小时处死小鼠取其背根神经,采用WB和免疫荧光的方法观察CalX对MAG的影响。结果:(1)与aCSF组对比,LPA注射后24小时MAG显著降低,持续到第3天,第7天降低不明显;(2)与aCSF组和aCSF+CalX组对比,LPA组在术后1~7天有明显的热痛敏和机械痛敏;与LPA组对比,CalX+LPA组热痛敏和机械痛敏明显减轻;(3)与aCSF组和aCSF+LPA组对比,CalX+LPA组WB结果显示CalX能完全阻止LPA诱导DR中MAG的下调,免疫荧光和WB结果是一致的。结论:单次鞘内注射LPA可以诱导背根神经MAG的下调,且是通过钙蛋白酶激活介导的。 陈素昌 彭良玉 王喜连 周忠群 唐杰 谢斌关键词:溶血磷脂酸 钙蛋白酶抑制剂 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与椎间盘标准射频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观察腰椎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与腰椎间盘标准射频消融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分别接受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A组)、腰椎间盘标准射频消融术(B组)及两种方法联合(C组)治疗。采用数字等级评分(NR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手术前、手术后1个月及1年时的疼痛变化、生活自理能力及术后1年时的疼痛缓解度。结果3组患者在手术后1个月及手术后1年时的NR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之间的NRS评分及ODI评分在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及1年时C组与A组及B组相比NR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1年,C组的疼痛缓解度明显高于A组或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及腰椎间盘标准射频消融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两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更佳。 陈素昌 谢斌 宋西正 王喜连 周忠群 唐杰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背根神经节 脉冲射频 口服药物联合肋间神经脉冲射频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观察口服药物联合肋间神经脉冲射频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2例。对照组采用口服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口服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在肋角处对肋间神经行脉冲射频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第1、7、30、60天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睡眠质量评分(quality of sleep,QS)和曲马多用量,并观察治疗相关的并发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在治疗后第1、7、30和60天,VAS和QS明显降低,曲马多用量也明显减少(P<0.05);在治疗后的第1、7、30和60天,治疗组的VAS、QS和曲马多用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未见治疗相关的并发症。结论:口服药物联合肋间神经脉冲射频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和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剂量,操作简单安全,有临床应用价值。 周忠群 王喜连 陈素昌 胡啸玲关键词: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脉冲射频 肋间神经 溶血磷脂酸对背根神经髓鞘相关基因Mag和髓鞘形成负性调节转录因子c-Jun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单次鞘内注射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对背根神经(dorsal root,DR)髓鞘相关基因Mag和髓鞘形成的负性调节转录因子c-Jun表达的影响以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实验1:鞘内注射LPA (1 nmol),在不同的时间点(1 h、3 h、1 d、2 d、3 d、7 d、14 d)行髓鞘相关基因Mag的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实验2:鞘内注射LPA(1 nmol),在不同的时间点(1 h、3 h、6 h、24 h、3 d、5 d)行cJun、p-c-Jun的Western blot。实验3:预先30 min给予JNK抑制剂SP600125(0. 5μg)鞘内注射,再给LPA(1 nmol)鞘内注射,在不同的时间点(20、40、60、120、180 min)行c-Jun的Western blot。结果 (1)给予LPA后1 h髓鞘相关基因Mag的mRNA水平明显的降低,一直持续到注射后第7天,但第14天时不明显。(2)给予LPA(1 nmol)鞘内注射之后1 h,c-Jun明显升高,一直持续到第3天,但第5天不明显; p-c-Jun也在加LPA后1 h明显升高,但只持续到6 h,24 h不明显。(3)预先30 min给JNK抑制剂SP600125后,不能抑制DR c-Jun的升高。结论在给予LPA之后DR髓鞘相关基因Mag是下调的;在给予LPA之后髓鞘形成的负性调节转录因子c-Jun和p-c-Jun都是升高的,但c-Jun不是通过经典的JNK-c-Jun通路发挥作用。 陈素昌 彭良玉 王喜连 周忠群 唐杰 谢斌 宋西正 邓丁玲关键词:溶血磷脂酸 MAG C-JUN 右旋美托咪啶对罗哌卡因配伍喷他佐辛硬膜外镇痛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观察右旋美托咪啶对0.2%罗哌卡因配伍0.1%喷他佐辛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PCA)用于经腹子宫全切术后患者的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 120例择期经腹子宫全切术患者随机分成P1、P2、P3组(n=40),均采用0.2%罗哌卡因配伍0.1%喷他佐辛的配药方式,镇痛泵模式为负荷剂量(LD)+持续输注剂量(CI)+PCA追加剂量(Bolus)模式(LCP模式)行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PCEA);P1、P2组负荷剂量为生理盐水5ml,P3组为静脉注射右旋美托咪啶0.5μg/kg共5ml,P1组及P3组采用持续剂量(1ml)+PCA追加剂量(3ml),P2组采用持续剂量(2ml)+PCA追加剂量(2ml),分别记录患者运动阻滞功能恢复至0级时间及各组患者硬膜外用药量,以及开启PCA泵后1h、2h、4h、8h、16h、24h各时点的VAS评分,记录患者对PCA的综合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结果与P1组比较,P3组患者运动阻滞时间延长、硬膜外药物用量减少、寒颤的发生率降低(P<0.05);各时段VAS评分P2、P3组低于P1组(P<0.05),P2、P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单次注射右旋美托咪啶0.5ug/kg能增强罗哌卡因配伍喷他佐辛的硬膜外镇痛效应,降低硬膜外用药量及降低寒颤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王喜连 周忠群 陈素昌 何平平关键词:镇痛 硬膜外 右旋美托咪啶 罗哌卡因 喷他佐辛 口服普瑞巴林联合皮内注射医用三氧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普瑞巴林联合皮内注射医用三氧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口服普瑞巴林组(P组)和口服普瑞巴林联合皮内注射医用三氧组(PO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睡眠质量评分(QS)及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各时点VAS评分和Qs评分均下降(P〈O.01)。PO组VAS评分和QS评分均低于P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瑞巴林联合皮内注射医用三氧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有显著镇痛和改善睡眠的作用。 陈素昌 王喜连 周忠群关键词:普瑞巴林 三氧 皮内 带状疱疹后 老年患者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3 2009年 比较老年患者下肢手术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效果.方法:择期骨科下肢手术的高龄病人80例,随机分为两组,R组(n=40)蛛网膜下腔注入5 mg/m l罗哌卡因3 m l,B组(n=40)蛛网膜下腔注入5mg/m l布比卡因3 m l.采用针刺法评估感觉阻滞效果,记录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最高感觉阻滞平面、麻醉维持时间、术中麻醉质量与肌松效果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与B组比较,R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较长,运动阻滞和感觉阻滞维持时间较短(P<0.05);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质量和肌松效果均较好,麻醉质量及肌松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病人下肢手术患者采用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术中麻醉质量及肌松效果良好,且其运动阻滞维持时间较布比卡因短,有利于术后的恢复和功能锻炼.表4,参7. 张艳生 周忠群关键词:罗哌卡因 布比卡因 老年人 蛛网膜下腔阻滞 射频热凝治疗兔慢性软组织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2008年 目的:比较不同参数的射频热凝对兔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慢性软组织损伤的24只实验兔随机分为未治疗组(A组)4只、假射频组(B组)4只和射频组(C组)16只,其中C组按照不同的射频参数再分为4个小组:50℃-15s(C1组)、50℃-60s(C2组)、70℃-15s(C3组)、70℃-60s(C4组),每小组各4只。在治疗后的第7天和第14天,分别处死各组实验兔2只,对修复部位的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结果:在治疗后的第7天和第14天,病理学检查发现C组组织修复程度均优于同期的A组和B组,C组中的C4组又明显优于C1、C2、C3组;SOD活性测定C组中各小组均高于同期的A组和B组(P<0.05),C组中的C4组SOD活性又明显高于C1、C2、C3组(P<0.05)。结论:射频热凝治疗兔慢性软组织损伤有效,采用70℃-60s的射频参数疗效相对较好。 周忠群 卢振和 高崇荣关键词:射频热凝 软组织损伤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痛点射频热凝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痛点射频热凝治疗肩周炎临床效果。方法对60例诊断为肩周炎的患者采用痛点射频热凝治疗,治疗参数为70℃、60 s。以肩周疼痛强度与肩关节活动范围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60例患者中治愈49例(81.67%),显效8例(13.33%),有效3例(5.00%)。所有患者均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痛点射频热凝治疗肩周炎效果良好,操作简单易行,无任何不良反应,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周忠群 王喜连 陈素昌 胡啸玲关键词:关节周围炎 肩关节 导管消融术 痛点 射频热凝 坏死性凋亡介导化学性缺氧引起的HT22海马神经元损伤和炎症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坏死性凋亡(necroptosis)是否参与化学性缺氧诱导的小鼠HT22海马细胞损伤和炎症。方法采用化学性缺氧模拟剂氯化钴(CoCl_2)作用HT22细胞建立化学性缺氧损伤的细胞模型。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测定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3,RIP3)的水平;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测定海马细胞的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试剂盒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的LDH活性;罗丹明123染色荧光显微镜照相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MMP);双氯荧光素染色荧光显微镜照相法测定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生成水平;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 600μmol·L^(-1)CoCl_2作用HT22细胞36 h可产生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使细胞存活率降至(52.0±2.65)%,成功建立化学性缺氧损伤的海马细胞模型;此外,CoCl_2可引起HT22细胞的多种损伤和炎症,表现为培养液中LDH活性升高,ROS过度生成,MMP丢失以及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分泌均增多。40~100μmol·L^(-1)坏死性凋亡抑制剂necrostatin-1(Nec-1)共处理可抑制CoCl_2引起的HT22细胞存活率降低,其中80μmol·L^(-1)时对细胞毒性的抑制作用最明显。同时,80μmol·L^(-1)Nec-1可对抗CoCl_2可引起HT22细胞的上述多种损伤和炎症。此外,CoCl_2处理HT22细胞6~48 h可促进RIP3的表达水平,Nec-1可明显抑制CoCl_2对RIP3表达的上调作用。结论坏死性凋亡介导化学性缺氧诱导的HT22海马神经元损伤和炎症。 王波 徐勇 李祥 侯娇艳 周忠群 田绍文 旷昕关键词:化学性缺氧 氯化钴 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