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锡平
- 作品数:20 被引量:116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不同气道炎症水平的哮喘患者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疗效研究
-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SMART方案对不同气道炎症水平的哮喘患者疗效差异.方法:纳入初诊哮喘患者40例,以基线FeNO分为3组,FeNO(<25ppb),中FeNO(25-50ppb)和高FeNO(≥50ppb)....
- 陈树煜于化鹏樊慧珍沈其晓吴锡平方泽葵吴玲玲
- 关键词:呼出气一氧化氮气道高反应性
- 血清肿瘤标志物及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 目的
近年来,原发性支气管癌(简称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快速上升,目前已跃居全球癌症首位,成为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在我国,肺癌为癌症死亡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城市占第一位,农村位于第四位,且其发生有低龄化趋势。所以...
- 吴锡平
- 关键词:肺癌穿刺活检CT引导肿瘤标志物
- 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肺气肿空间分布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 目的 探讨不同肺气肿空间分布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性。方法 以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随访的稳定期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者均采用德国耶格公司MasterScre...
- 沈其晓于化鹏樊慧珍喻晴吴锡平方思陈树煜王翠兰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变应性鼻炎对轻、中度哮喘患者气道炎症、气道反应性及过敏情况的影响
-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对轻、中度哮喘患者气道炎症、气道反应性及过敏等级的影响。方法:纳入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门诊轻、中度哮喘患者98例,根据有无合并变应性鼻炎(AR)分为哮喘合并AR组(n...
- 陈树煜于化鹏吴锡平方思樊慧珍吴玲玲
- 关键词:轻中度哮喘变应性鼻炎气道炎症气道反应性
- 地塞米松对大鼠内毒素急性肺损伤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的影响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大鼠内毒素(LPS)急性肺损伤(ALI)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急性肺损伤组(内毒素ALI模型组)、地塞米松干预组,每组16只。每组大鼠依据不同的观察时间点(以大鼠气管内滴注LPS的时刻为起始时刻后的1、2、4、8 h 4个时间点)分为4个亚组(n=4)。给予正常对照组气管内滴注0.9%氯化钠溶液0.3 mL,10 min后股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1 mL;急性肺损伤组气管内滴注LPS 0.2 mg/kg(溶于0.3 mL 0.9%氯化钠溶液),10 min后股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1 mL;地塞米松干预组气管内滴注LPS 0.2 mg/kg,10 min后股静脉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3 mg/kg(溶于1 mL 0.9%氯化钠溶液)。各组于1、2、4、8 h 4个时间点于心脏抽血检测动脉血氧分压(PaO2);取肺组织进行肺湿/干质量比值(W/D)测定,并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学变化;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肺泡灌洗液(BALF)中IL-1β和TNF-α的含量。结果给予气管内滴注LPS后于1、2、4、8 h观察大鼠动脉血PaO2,急性肺损伤组、地塞米松干预组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两组PaO2均在4 h时达最低点,各时间点动脉血PaO2对比,地塞米松干预组均显著高于急性肺损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LPS致炎后1、2、4、8 h 4个时间点急性肺损伤组、地塞米松干预组各时间点W/D比值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两组间比较地塞米松干预组较急性肺损伤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形态学观察可见急性肺损伤组与地塞米松干预组均出现肺水肿、出血、炎性细胞浸润,而地塞米松干预组肺损伤程度较急性肺损伤组减轻。ELISA试验结果显示急性肺损伤组在气管内滴入LPS 1 h后BALF中IL-1β、TNF-α含量迅速升高,4 h时达峰值,地塞米松干预后IL-1β、TNF-α表达在相同时�
- 郭松文朱哲孙嘉李允吴锡平陈新
- 关键词:内毒素急性肺损伤地塞米松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
-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3
- 2011年
-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346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患者并发症种类、影响因素及其处理措施。结果除6例需行二次穿刺外,其余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并发症主要为气胸(45例)及肺出血(31例),气胸主要与病灶部位及穿刺针行径有关,肺出血主要与病灶部位及大小相关。少量气胸或出血无需特殊处理,大量气胸或出血较多时需及时行胸膜腔穿刺术,必要时留置胸膜腔闭式引流管。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具有协助明确诊断及指导进一步治疗的价值。
- 吴锡平温志波刘民强于化鹏
- 关键词:CT引导肺穿刺并发症
- 呼出气一氧化氮与脉冲振荡技术对亚急性咳嗽患者筛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价值被引量:31
- 2017年
- 目的 评估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与脉冲振荡技术(IOS)对亚急性咳嗽患者筛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价值.方法 纳入2016年5-10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的亚急性咳嗽患者,根据《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版)》诊断标准,诊断为CVA者为CVA组,其他诊断为其他病因组.对患者进行肺功能、支气管激发试验、FeNO及IOS检测.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FeNO及IOS检测指标对亚急性咳嗽患者筛查CVA的诊断效能及最佳界值.结果 85例亚急性咳嗽患者中,CVA组35例,其他病因组50例.CVA组FeNO和呼吸总阻抗(Zrs)均显著高于其他病因组,最大呼气中期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和剩余75%、50%、25%肺活量时用力呼气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外周弹性阻力(X5)均显著小于其他病因(均P〈0.05);FeNO与Zrs和响应频率(Fres)呈正相(ρ=0.312,P=0.003和ρ=0.318,P=0.003),与X5呈负相关(ρ=-0.288,P=0.007);以FeNO指标诊断CVA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86(95% CI:0.684~0.889).FeNO体积浓度最佳界值为24.5×10-9,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8%和70.0%;以Zrs和X5指标诊断CVA的曲线下面积分别0.679和0.687;FeNO与IOS检测指标联合诊断CVA效能更佳(均P〈0.05),其中FeNO联合X5的AUC最大为0.817(95% CI:0.726~0.908),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6%和66.0%.结论 FeNO及IOS检测均可作为亚急性咳嗽患者筛查CVA的指标,两者联合效果更好.
- 方思陈树煜何熹沈其晓樊慧珍吴锡平方泽葵于化鹏
- 关键词: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一氧化氮脉冲振荡技术呼吸功能试验
- 颅内巨淋巴结增生临床特征分析
- 2017年
- 目的:探讨颅内巨淋巴结增生(又名Castleman病)的临床特征,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9日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例颅内混合型巨淋巴结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以"Castleman病""颅内""中枢神经系统"为检索词检索万方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同时以"Castleman""Intracranial""central nervous system"为检索词检索PubMed、Embase、Ovid和Cochrane数据库,检索文献的发表时间为1980年1月1日—2017年1月31日。结果:1例32岁女性患者因头痛1个月入院。CT检查显示右侧颞顶部可见边界清晰但不规则的高密度影,增强扫描可见明显强化;右侧颞顶叶见大片水肿区域。实验室检查提示贫血和高免疫球蛋白血症。经手术完整切除颅内肿块。术后病理诊断为右侧颞顶部混合型巨淋巴结增生。3个月后复查颅脑MRI,未见病变残留和复发征象。文献检索共获得17篇相关文献,包含20例颅内巨淋巴结增生病例。包含本病例在内的21例颅内巨淋巴结增生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14例,中位年龄为47岁(范围:8~82岁)。颅内巨淋巴结增生均发生于硬脑膜或软脑膜,主要位于大脑凸面和大脑镰旁;主要临床表现为癫痫和头痛;影像学表现为脑表面可见边界清晰的肿块,并伴病灶周围水肿,增强扫描可见明显的均匀强化。结论:颅内巨淋巴结增生极为罕见。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 陈健聪吴锡平肖莉
- 关键词:巨淋巴结增生颅内文献复习
- 346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分析
-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在肺部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346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临床资料。结果良性病灶132例,含肺炎64例,肺结核40例,炎性假瘤19例,肺组织或坏死组织9例;恶性病灶214例,含腺...
- 吴锡平邓火金陈新于化鹏
- 关键词:经皮肺穿刺活检肺部占位性病变
- 文献传递
- 肺康复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 2023年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是我国乃至全球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其致残、致死率高,已造成患者及其家庭、社会沉重的疾病负担及经济负担。肺康复是治疗慢阻肺的重要手段,通过运动训练、呼吸肌训练、膈肌和腹肌联合电刺激、气道廓清技术、长期家庭氧疗、无创正压通气、脉冲式吸入一氧化氮、营养支持多种方式,能有效降低稳定期慢阻肺患者体内的乳酸堆积、氧化应激和炎症水平,提高骨骼肌氧化能力,减少肺动态过度充气和吸气神经驱动,减轻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从而改善慢阻肺患者的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症状,提高运动耐量、生活质量,降低肺血管阻力并改善疾病预后。加强肺康复在稳定期慢阻肺中的应用与普及,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与实用价值。
- 张海云陆元丽李忠丽刘俊芳吴锡平方泽葵卢毅荣龚雨新梁振宇陈新
- 关键词:肺康复病理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