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競 作品数:14 被引量:60 H指数:4 供职机构: 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齐齐哈尔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角膜塑形术治疗近视眼疗效观察 2000年 吴子信 黄辉 张芳 薛丽茵 吴競关键词:近视 角膜塑形术 疗效 信息技术与PBL相结合对眼科教学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研究在眼科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与PBL相结合这一方式的教学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采取于该院临床专业本科生随机挑选两个班级,共123人,随机分成两组。其中一组使用信息技术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实践,为实验组;另一小组采取常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实践,即"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lecture-based learning,LBL)"进行对照,为对照组。以两组学生的期末成绩以及试验后两组学生对各自学习方式的满意度为评判标准进行比较(P<0.05)。结果实验组学生合格率为86.88%,而对照组学生的合格率为74.19%,两组实验的合格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学生对信息技术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的满意度为82.54%,对照组学生对LBL教学方式的满意度为74.56%,实验组学生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眼科学教学实践中采用信息技术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具有良好的效果,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过程中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在今后的眼科学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值得推广。 张志长 吴競 李宝权 盛莉杰 宫学武关键词:眼科学教学 光谱视网膜电图对单纯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分析 2005年 目的观察单纯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的光谱视网膜电图(ERG)改变特点。方法采用自然瞳孔和相同刺激光强度,在暗适应和明适应两种条件下,DR 组和对照组分别依次给予蓝光、绿光和红光刺激。皮肤电极记录,t 检验分析。结果 DR 组红光 ERG 暗适应 a 波振幅P=0.05,b 波振幅暗适应和明适应 P<0.01;绿光 ERG 暗适应 a 波振幅 P<0.01,b 波振幅暗适应和明适应 P<0.01,明适应 b 波峰潜时 P<0.01,暗适应 b 波峰潜时 P<0.05;蓝光 ERG 暗适应 a 波振幅 P<0.05,b 波振幅 P<0.05,结论光谱 ERG 可以作为不同时期 DR 的不同波长锥细胞损害情况的评价指标。 张淑红 何东若 吴競关键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电图 单纯型 光谱 暗适应 明适应 电极记录 32例交感性眼炎患者回顾性调查分析 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 通过对交感性眼炎患者各相关因素的分析,以便对交感性眼有一较全面的了解,更好地开展交感性眼炎的防治工作.方法 对32例住院交感性眼炎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受伤地点、致伤原因、就诊时间等因素进行了临床统计与分析.结果 统计结果显示,交感性眼炎发病以青壮年居多,男女之比为4.33:1;锐器伤占首位;潜伏期2~8周最多;农村患者24小时就诊率低于城市(镇)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视力>0.3居多.结论 应提高人们对交感性眼炎的认识,不能放弃治疗,并定期随访. 吴競 傅少颖 吴子信关键词:交感性眼炎 离子电渗跨上皮角膜交联术治疗薄型圆锥角膜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离子电渗跨上皮角膜交联术治疗薄型圆锥角膜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视力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收治的进展期圆锥角膜患者49例。均接受离子电渗跨上皮角膜交联术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眼部疼痛程度、角膜内皮细胞数量、临床症状以及共聚焦显微镜检查结果。结果术后1 d患者疼痛感和异物感均明显高于术前,术后3 d疼痛感和异物感较术后1 d明显降低(P<0.05),术后7 d疼痛感和异物感明显低于术前(P<0.05),并且症状基本消失。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明显提高者14例;最佳矫正视力明显提高15例,视力明显降低者2例。术后6个月,最大角膜曲率和最小角膜曲率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并且患者模拟散光度数显著降低(P<0.05),但角膜中央3.0 mm和5.0 mm区域不规则性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变化(P>0.05)。术后1个月OCT、共聚焦显微镜检查可见角膜浅层基质明显改善,基质细胞数量减少,纤维直径显著增粗,纤维间连接更紧密,且数量明显增加。结论采用离子电渗跨上皮角膜交联术治疗薄型圆锥角膜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角膜曲率,手术时间较短,且术后康复较快,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张志长 吴競 宫学武 盛莉杰关键词:离子电渗 视力 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在超声乳化吸除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糖尿病患者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研究选择2010年12月—2015年12月,在该院眼科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800例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对其进行回顾分析,分析术后感染性眼内炎患者的病菌分布情况以及出现感染性眼内炎的相关危险因素等。结果 800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患者术后共16例患者出现感染性眼内炎,发生率为2.00%,经过检测后,检出病原菌共16株,其中格兰阳性菌共14株,占87.50%,其中主要包括表皮葡萄球菌、头状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以及粪肠球菌,而真菌共2株,占12.50%;手术切口、手术时间、玻璃体溢出以及合并高血压等因素和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有着显著的相关性(P<0.05)。结论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行超声超声乳化吸除术后出现感染性眼内炎的病原菌以格兰阳性菌为主,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采用相应的措施来降低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率。 盛莉杰 吴競 宫学武 张志长 董铎 孙晓雪 张宇关键词:超声 白内障 糖尿病 感染性 双氯芬酸钠滴眼液联合奥洛他定滴眼液在治疗过敏性结膜炎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究双氯芬酸钠滴眼液联合奥洛他定滴眼液在治疗过敏性结膜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临床确诊为过敏性结膜炎的患者86例作为样本,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选用双氯芬酸钠联合奥洛他定滴眼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的对比情况以及临床和体征得分的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有43例患者治疗有效(痊愈+显效+好转),其有效率为93.47%;对照组患者有29例患者治疗有效,其有效率为72.5%,两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过敏性结膜炎患者使用氯芬酸钠联合奥洛他定滴眼液治疗,具有安全、疗效显著等多种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张志长 吴競 宫学武 盛莉杰关键词:双氯芬酸钠 奥洛他定 过敏性结膜炎 先天性泪囊炎探通时机的选择 被引量:31 2005年 目的探讨先天性泪囊炎探通的时机方法共计1 031例1 066眼,年龄最小15 d,最大8岁按摩、冲洗、加压冲洗无效者行泪道探通术,观察治疗效果,选择探通的时机。结果泪道冲洗、加压泪道冲洗治愈295例310眼(28.61%)。泪道探通一次治愈608例625眼(58.97%),泪道探通二次治愈107例110眼(10.38%),泪道探通三次治愈5例5眼(0.48%),共720例740眼(69.84%)。总治愈率98.44%,好转15例15眼(1.45%),失败1例1眼(0.09%)。结论经按摩、冲洗及加压冲洗泪道效果不好的患者,应及时行泪道探通术。在泪道探通技术熟练的情况下,出生1个月后可行泪道探道术。 张淑红 吴競 王宏伟关键词:先天性泪囊炎 泪道探通术 冲洗泪道 技术熟练 治愈率 按摩 翻转课堂+案例教学法对眼科教学质量的提升评价 2024年 探讨翻转课堂+案例教学法对眼科教学质量的提升评价。方法 选取2023年9月-2024年2月40名齐齐哈尔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各20名,观察组予翻转课堂+案例教学法,对照组用传统教学法,比较两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成绩、教学质量。结果 观察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成绩、增加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培养临床诊疗思维、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交流表达能力、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占用课余时间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融合翻转课堂与案例教学法,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主动参与度与学习动力,进而显著增强眼科临床教学的质量与效果。此结合方式通过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其对专业内容的深入探索热情,最终达成提高教学成效的目标。 董铎 吴競 宫学武 盛莉杰 郭亮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眼科 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结合PBL教学在眼科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究信息技术结合PBL教学在眼科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方法选择2014—2015届齐齐哈尔医学院临床专业的本科生共123名,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信息技术结合PBL教学教学和常规教学模式,对比两组学生期末考核的理论成绩和对教学模式的满意程度调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考核的理论成绩、临床思维能力实践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58、10.526,P=0.014、0.003<0.05);对照组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为69.35%,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为98.3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52,P=0.000<0.05)。结论信息技术结合PBL教学可以为实习生提供一个开放式的学习过程,不仅锻炼了医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学会整理、归纳相关信息,也有效地解决临床上一系列问题,培养了实习生的学习思维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值得在临床教学中推广。 张志长 吴競 李宝权 盛莉杰 宫学武关键词:信息技术 PBL教学 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