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峰
- 作品数:41 被引量:220H指数:8
- 供职机构: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惠州市科技局立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PCT、CRP及IL-17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早期诊断价值被引量:14
- 2019年
-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17(IL-17)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本院诊治的85例因病行机械通气(MV)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外周血采集时间分为三组,未接受MV时作为MVOh组,MV在48h以上,但未发生VAP时作为MV48h组,确诊VAP者作为VAP组。均选用酶联免疫法测定PCT、CRP及IL-17,并分析其对VAP早期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结果】VAP组PCT、CRP及lL-17水平均明显高于M48h组及MVoh组,其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ROC曲线显示,PCT曲线下面积为0.886,CRP曲线下面积为0.687,IL-17曲线下面积为0.570,联合指标曲线下面积为0.900,联合诊断价值明显高于单个血清指标。【结论】对MV患者的血清PCT、CRP及IL-17联合检测能够利于VAP的早期诊断,指导临床治疗。
- 吴思仿林传焕吴峰
- 关键词:肺炎
- 哮喘患儿诱导痰中ECP、MMPs、黏附分子、T细胞亚群含量检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研究哮喘患儿诱导痰中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黏附分子、T细胞亚群含量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2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纳入观察组、将同期体检的120例健康儿童纳入对照组,收集诱导痰后检测ECP、MMPs、黏附分子、T细胞亚群含量。结果:观察组诱导痰中ECP、MMP2、MMP9的含量高于对照组,TIMP1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诱导痰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黏附分子-1(VCAM-1)、E-选择素(E-selectin)、P-选择素(P-selectin)、CD44含量均高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诱导痰中Th1细胞、CD4+CD25+T细胞和CD8+CD28-T细胞含量低于对照组,Th2细胞、Th17细胞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哮喘患儿诱导痰中ECP、MMPs、黏附分子、T细胞亚群含量异常,并且与嗜酸性粒细胞过度活化、气道重塑、免疫功能失衡密切相关。
- 钟妙容杨海杨小兰吴峰
- 关键词:诱导痰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黏附分子
- 粉尘螨滴剂治疗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观察特异性免疫治疗药物"粉尘螨滴剂"治疗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89例由粉尘螨引起的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治疗,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哮喘症状评分和鼻炎症状评分,统计分析疗效及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患者的哮喘症状评分和鼻炎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治疗期间出现5例局部不良反应,1例全身不良反应,未出现严重全身不良反应。结论:粉尘螨滴剂治疗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安全、有效。
- 陈宫玉吴峰周五铁
- 关键词: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粉尘螨滴剂
- 肺功能与非小细胞肺癌手术预后的关系及机制探讨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肺功能与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手术预后的关系及机制。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260例NSCLC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前肺功能与预后的关系。结果260例NSCLC手术患者,中位生存期(39.6±2.4)月(CI:27.12-46.26),1年生存期88.27%,3年生存期53.76%,5年生存期35.28%;风险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吸烟史、肿瘤分期、MRP表达、手术方式、淋巴清扫及转移、术后肺部感染、VC、FVC、FEV1、DLCO是影响术后生存的因素;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FVC、FEV1是影响NSCLC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结论 NSCLC患者术前肺功能与术后生存期有关,其中FVC、FEV1是影响NSCLC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反映NSCLC患者肺功能情况与预测预后的重要指标。
- 林伟明吴峰周五铁吴海桂
- 关键词:术前肺功能非小细胞肺癌手术预后术后生存期LC患者FEV1
- 四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肺癌患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鳞状细胞癌(SCC)、神经特异性烯醇酶(NSE)、癌胚抗原(CEA)及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四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2014年120例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50例良性肺部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SCC、NSE、CEA及CYFRA21-1水平,并分析不同病理类型SCC、NSE、CEA及CYFRA21-1水平及联合检测阳性率。结果观察组患者SCC、NSE、CEA及CYFRA21-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细胞癌患者SCC、CEA、CYFRA21-1水平低于非小细胞癌患者,NSE水平明显高于非小细胞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项联合检测诊断肺癌阳性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CC、NSE、CEA、CYFRA21-1四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高肺癌患者阳性检出率。
- 周五铁吴思仿吴峰
- 关键词:肿瘤标志物肺癌
- 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效果观察
- 2015年
-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Bi PAP)无创通气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Bi PAP无创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48 h后肺功能、呼吸频率(RR)、心率(HR)和p H值。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总有效率,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48 h后RR、HR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 H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各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48 h后Pa CO2低于对照组,Pa O2、FEV1和FVC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各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改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和肺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具有显著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陈钊成吴海桂吴峰
- 关键词:双水平气道无创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基层医院建立咳嗽实验室的体会
- 设立咳嗽实验室有利于规范诊治慢性咳嗽、哮喘等疾病,提高科室对这类疾病的诊治水平,更好的指导呼吸慢病管理工作。有利于推动科室学科发展,提高科室的学术影响力,更好地参与多中心临床试验。有利于科室构建可特续发展的科研平台,形成...
- 吴峰
- Notch信号通路在哮喘气道嗜酸性粒细胞迁移及浸润的作用
- 2022年
- 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作为哮喘气道炎症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哮喘气道炎症免疫反应过程中的关键效应细胞。深入了解EOS在气道迁移及浸润的机制,对治疗哮喘及药物开发至关重要。Notch信号在哮喘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研究结果表明Notch可能是EOS浸润的潜在靶点。Notch信号通过调节Th1/TH2平衡,对于抑制EOS浸润引起的炎症反应以及调节APC功能在哮喘治疗中起作用。
- 高洁揭祥吴峰
- 关键词:嗜酸性粒细胞哮喘NOTCH
- 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在慢性咳嗽病因分布情况及治疗对策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了解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的发病率,评价孟鲁司特与吸入激素(布地奈德)治疗EB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慢性咳嗽患者,遵循我国咳嗽指南慢性咳嗽诊断流程进行诊断。确诊EB患者随机分成3组,甲组为孟鲁司特治疗组,乙组为布地奈德治疗组,丙组为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组,疗程4周。比较其疗效与安全性。结果慢性咳嗽患者467例,其中56例确诊EB患者(占12%),治疗前三组患者性别、年龄、咳嗽病史、咳嗽症状评分、诱导痰嗜酸粒细胞(Eos)比例及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白三烯C4(LTC4)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改善咳嗽症状有效率、治疗前后外周血Eos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诱导痰Eos分类、ECP、LTC4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O.01),治疗后丙组诱导痰Eos分类、ECP、LTC4较甲组、乙组降低(P〈O.05),三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B发病率较高,是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孟鲁司特单独或联合布地奈德能改善EB咳嗽症状及降低气道嗜酸粒细胞性炎症。
- 吴峰陈钊成吴海桂
- 关键词: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发病率疗效安全性
- 内科胸腔镜对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分析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分析内科胸腔镜对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2年3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患者253例进行内科胸腔镜检查,观察镜下改变,结合病理检查结果进行诊断,观察记录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以病理检查结果为准,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患者253例中,经内科胸腔镜检查确诊236例,确诊率为93.28%;其中恶性肿瘤124例,结核性胸膜炎74例,结缔组织疾病伴胸腔积液9例,肺炎旁胸腔积液9例,脓胸3例,乳糜胸1例,非特异炎症16例,未能确诊17例。检查过程中,出现胸腔穿刺出血18例;行病理活检患者均少量出血、出现痛感,但均可以忍受而无需处理;术后23例患者发热38℃左右,对症处理后均在3 d内缓解。结论针对不明原因的胸腔积液患者采用内科胸腔镜检查诊断,确诊率高、安全性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陈钊成吴峰林伟明陈必达吴海桂
- 关键词:胸腔积液内科胸腔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