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胜青
- 作品数:115 被引量:347H指数:9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 脑转移瘤的X-刀治疗(附23例报告)被引量:1
- 1997年
- 目的:总结我院用X-刀治疗脑转移瘤的经验。方法:以Brain ScanⅡ型X-刀治疗脑转移瘤病人23例,共38个病灶。治疗计划为:病灶体积为13.40±9.35cm^3,等中心数目1至3个不等,准直仪直径为10~40mm,中心剂量为22.25±3.24Gy,肿瘤边缘剂量为15.75±2.93Gy。其中17例加作了全脑放射治疗。结果:随访8.52±3.54个月,病灶经X-刀治疗后局部控制率为89.47%。病人因脑转移瘤而产生的症状均明显改善或消失,其平均生存时间为7.88±3.24个月,加作全脑放疗者的平均生存时间明显较单纯X-刀治疗为长。未发现放射性水肿、坏死及自发性瘤内出血等严重的并发症。已死亡8例,死亡原因与X-刀听治疗的转移灶无关。结论:X-刀或其它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是治疗脑转移瘤的良好方法,但应慎重选择适应证,加强术后处理,并结合其它治疗手段。
- 刘海鹏张可成陈锦华吕胜青刘仕勇杨勇陈渝陈杰刘士辰
- 关键词:脑转移瘤X-刀
- 基因转染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胶质瘤的研究进展
- 2003年
- 脑胶质瘤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第一位,目前采用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但其预后仍差。其治疗难点在于肿瘤细胞的浸润性生长方式,而基因治疗将成为将来治疗方案的最佳选择之一。神经干细胞具有在中枢神经系统内迁移分化能力,是基因治疗的良好载体细胞。胞嘧啶脱氨酶基因和自介素-4基因、白介索-12基因、TRAIL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胶质瘤是当前脑胶质瘤基因治疗的前沿。
- 吕胜青刘运生杨辉
- 关键词:基因转染神经干细胞移植脑胶质瘤
- CD/5-FC自杀基因治疗系统体外杀伤恶性人脑胶质瘤细胞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探讨胞嘧啶脱氨酶 / 5 氟胞嘧啶 (CD/ 5 FC)自杀基因治疗系统对恶性人脑胶质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 :采用Lipofectamine2 0 0 0脂质体介导法将CD基因转染U2 5 1恶性人脑胶质瘤细胞 ,G4 1 8筛选获得抗性克隆 (取名为U2 5 1 /CD细胞 ) ,使用不同浓度的 5 FC作用于U2 5 1 /CD细胞 ,MTT法测定活性细胞比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检测 5 FC培养液内 5 FU的浓度。结果 :U2 5 1细胞获得了质粒的成功转染。基因转染使G4 1 8抗性细胞 (U2 5 1 /CD细胞 )对 5 FC高度敏感。未转染的U2 5 1细胞对 5 FC不敏感 ,IC50 约为 6 5 0 0 μmol/L ,而转染基因后IC50 约为 1 0 μmol/L。并且加入不同浓度的 5 FC后 ,U2 5 1 /CD细胞培养液内均能检测到 5 FU。结论 :5 FC对CD基因修饰U2 5 1细胞具有杀伤作用 ;
- 吕胜青刘运生杨辉陈祖林黄河
- 关键词:胞嘧啶脱氨酶5-氟胞嘧啶恶性脑胶质瘤细胞杀伤作用
- 鞍区蛛网膜囊肿1例被引量:3
- 2001年
- 吕胜青李理童志恒刘海鹏周政张可成
- 关键词:蛛网膜囊肿蝶鞍区颅内肿瘤手术疗法
- 星形胶质细胞多巴胺受体表达特征的分析
- 1999年
- 分离培养了大鼠脑内多个部位包括大脑皮质、纹状体和中脑的星形胶质细胞,结合应用放射性配体氚标记多巴胺([3H]DA)的放射自显影和放射性配体测定受体分析法,对脑内星形胶质细胞多巴胺受体的表达特性进行了观察和分析。放射性自显影显示受体分布于胞体和枝状突起,且纹状体细胞的受体多于皮质和中脑细胞;[3H]DA 与细胞膜制备物结合的Scatchard 作图求得放射性配体的解离常数和结合量,发现三个部位来源的星形胶质细胞提取物有五个解离常数,最大结合量与细胞来源的部位有关。结果提示脑内星形胶质细胞多巴胺受体的表达分布广泛,且具有部位异质特性。
- 石军蔡文琴张可成吕胜青安宁
- 关键词:星形胶质细胞多巴胺受体细胞通讯
- 胶囊化PC12治疗帕金森氏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1999年
- 帕金森氏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治疗方案颇多。各国学者进行了药物治疗,脑内细胞或组织移植治疗,基因治疗、以及立体定向毁损多巴胺神经传导通路治疗等等。近年来,脑内移植研究成果丰硕,尤其是胶囊化细胞移植取得了可喜的成就。PC12细胞作为一种多巴胺释放细胞,在治疗PD时很有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胶囊化PC12细胞移植治疗PD的最新进展,提出该方案应用前景及展望。
- 吕胜青张可成
- 关键词:震颤性麻痹PC12细胞胶囊化
- 脑疝性大脑后动脉梗死的高压氧治疗
- 2005年
- 目的提高脑疝性大脑后动脉梗死的高压氧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颅脑外伤所致脑疝,造成大脑后动脉梗死恢复期高压氧治疗情况及其疗效。均采用首次治疗3个疗程,休息1周后再治疗2个疗程的方法,间断治疗3~6个月。结果按GOS评分结果,重度致残和植物生存各1例,轻度致残和恢复良好各2例。结论高压氧治疗是提高脑疝性大脑后动脉梗死行之有效的方法,应予以积极开展。
- 吕胜青杨辉李宁安宁刘海鹏
- 关键词:高压氧脑疝大脑后动脉梗死
- NOTCH-1信号通路对人脑胶质瘤干细胞增殖和分化作用的研究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研究NOTCH-1信号通路对人脑胶质瘤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磁珠法从人脑胶质瘤组织标本和胶质瘤细胞株中提取、分选胶质瘤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双标法方法和RT-qPCR法分别检测其增殖、分化过程中NOTCH-1信号通路中关键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人脑胶质瘤组织中存在胶质干细胞。NOTCH-1在CD133、MAP2、GFAP和MBP阳性细胞中均可表达,在CD133阳性细胞中最显著。胶质瘤干细胞增殖过程均能检测到较强的NOTCH-1信号通路关键基因NOTCH-1、CBF-1和HES-1的mRNA表达,在胶质瘤干细胞分化时,表达逐渐减弱。结论NOTCH-1基因在人脑胶质瘤中高表达;NOTCH-1信号通路参与了胶质瘤干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为人脑胶质瘤治疗的新靶点提供了依据。
- 于春泳尹昌林吕胜青杨辉
-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干细胞信号传导
- 颅内转移瘤最新治疗进展和策略被引量:14
- 2010年
- 颅内转移瘤亦称脑转移瘤(brain metastases),是临床常见的成人颅内肿瘤,见于10%~40%的癌症患者。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不断进步,颅内转移瘤的发病率呈逐渐升高之趋势。恶性肿瘤颅内转移的主要途径包括血行转移、邻近部位直接浸润和蛛网膜下隙或淋巴系统转移。
- 杨辉吕胜青
- 关键词:肿瘤转移脑肿瘤神经外科手术放射外科手术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 椎管内肠源性囊肿1例
- 2002年
- 1 临床资料 男,3岁,因腰背部疼痛一月,进行性加重伴双下肢乏力一周入院。体检:发育正常,脊柱未见畸形,胸4椎体有压痛,双下肢肌张力稍减弱,肌力均为Ⅱ级,膝反射、踝反射稍活跃,双侧巴彬斯基征阳性。MRI示胸3~4椎管内脊髓腹侧占位病变,约1.5cm×1.0cm。诊断为胸3~4椎管内神经纤维瘤。手术打开椎管,切开硬脊膜,小心牵开脊髓,发现胸4~5脊髓腹侧有一囊性肿物,灰褐色,穿刺抽出咖啡色囊液3ml后,在显微镜下将囊肿完全切除。病理报告为椎管内肠源性囊肿。术后第3天开始,患者腰背部疼痛消失,双下肢肌力逐渐恢复至Ⅳ级以上,能单独行走,半月后痊愈出院。
- 吕胜青易林童志恒黄其林周政
- 关键词:椎管内肠源性囊肿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