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智轶
- 作品数:46 被引量:295H指数:8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家兔膝关节骨关节炎动物模型的建立被引量:26
- 2006年
- 【目的】建立一个与人膝关节软骨损伤伴半月板损伤相似的骨关节炎的动物模型。【方法】通过在家兔后腿膝关节的股骨内髁关节面部位用骨钻造成其关节软骨的损伤,同时切除半月板。以后按一定时间取出其股骨髁,用肉眼、光镜及电镜观察破损部软骨修复情况。【结果】家兔后腿膝关节股骨内髁关节面的关节软骨损伤后,有纤维软骨修复,但无透明软骨出现。与人膝关节软骨损伤后的修复情况相似。【结论】实验性兔关节面软骨损伤的病理变化机制,可作为研究人膝关节损伤致骨关节炎的动物模型。
- 朱彤刘勇章胡小鹏金晨丁勇诸乾华许志兴傅智轶
- Neuroprotectiveeffectofhydrogensulfideonacutecaudaequinainjuryinrats
- 目的:研究硫化氢对急性马尾神经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实验组、模型组咬除L4椎板,将长10mm、厚1.0mm、宽1.0mm的硅胶条植入大鼠L5和L6椎管内,建立大鼠马尾神经压迫损伤模...
- 傅智轶刘兴振吴玉杰胡小鹏朱彤金晨
- 关键词:OXIDATIVESTRESS
- 骶棘肌复位缝合在保留棘突腰椎后路手术中的应用
- 2011年
- 目的通过与传统的骶棘肌游离法进行比较,探讨骶棘肌复位缝合法在腰椎后路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5年7月至2010年7月对303例患者行保留棘突腰椎后路手术,男181例,女122例;年龄18~82岁,平均38.6岁;按疾病类型、手术方式及骨折节段分别采用:腰椎间盘突出症单纯椎板间隙开窗髓核摘除、腰椎间盘突出症半椎板切除髓核完全摘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单一节段骨折固定及2个节段骨折固定4种方法治疗。对所有患者的切口关闭随机采用2种方法:骶棘肌复位缝合法(骶棘肌复位组158例)和骶棘肌游离法(骶棘肌游离组145例)。记录患者术后24、48h内引流血量、切口愈合不良发生数及拆线时间,根据手术前、后血红蛋白检测结果计算患者血红蛋白的丢失率,并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骶棘肌复位组24、48h切口引流血量低于骶棘肌游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单纯髓核摘除术、单一节段骨折、2个节段骨折的骶棘肌复位组的48h血红蛋白丢失率低于骶棘肌游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骶棘肌复位组的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低于骶棘肌游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拆线时间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保留棘突的腰椎后路手术切口缝合中,与骶棘肌游离法比较,采用骶棘肌复位缝合法能明显减少术后引流量、切口愈合不良等发生率,是一种良好的缝合方法。
- 吴玉杰沈康平胡小鹏傅智轶金文杰
- 关键词:腰椎骨折后路手术骶棘肌
-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中不同骨水泥用量比较研究
-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中骨水泥用量与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我院在2014年11月至2016年1月的96例新鲜单节段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骨折PVP手术治疗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我院两组手术医生的行胸腰椎...
- 金文杰孙鑫沈康平吴玉杰刘兴振傅智轶尚修帅
-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胸腰椎骨折骨水泥
- 高位颈椎骨折的漏诊原因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高位颈椎骨折高漏诊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自2007年1月至2013年2月诊治的19例早期漏诊的高位颈椎骨折病例的诊治记录,并分析2组不同年资的骨科医师对漏诊病例的影像资料的读片准确性。结果高位颈椎骨折易同时合并重要的复合伤发生,导致颈椎损伤症状被掩盖,是骨折漏诊的关键因素。低年资医师依据颈椎X线摄片和普通颈椎CT扫描片对高位颈椎骨折的诊断率较低,也是导致其漏诊的重要原因。结论为减少高位颈椎骨折的漏诊,必须重视头面部外伤患者,同时建议行颈椎螺旋CT薄层扫描和二维重建以提高骨折诊断的准确性。为预防因漏诊导致的继发损伤,对可疑高位颈椎骨折患者必须给予必要的颈部保护和严格随访。
- 金文杰刘兴振沈康平吴玉杰傅智轶王慧东朱燕辉
- 关键词:高位颈椎骨折漏诊
- 一种脊柱椎体病变组织取活检器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脊柱椎体病变组织取活检器,所述活检器包括推进杆、推进杆手柄、外套管、外套管手柄、活检杆、活检杆手柄;所述的推进杆一端连接推进杆手柄,另一端设有针尖;所述的外套管手柄固定连接在外套管的端部;所述的外套管上...
- 傅智轶
- 文献传递
- 雷洛昔芬对OVX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特点以及雷诺昔芬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健康12周龄雌性SD大鼠54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卵巢切除+生理盐水组(OVX),卵巢切除+雷诺昔芬组(OVX+RAL),每组18只大鼠。卵巢切除术后8周,骨密度检测确认大鼠骨质疏松模型成功。选择开放性右侧股骨中段骨折模型,以克氏针行髓内固定股骨;骨折后8周,CR片记录大鼠骨痂的连续性以及骨折愈合情况,三点弯曲试验检测股骨的最大弯曲应力和最大弯曲载荷。取骨折术后4周和8周时骨痂,行HE染色,并记录骨小梁或小梁状骨所占体积比(BV/TV)表示。免疫组化染色检测骨痂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结果 CR摄片显示骨折后8周各组大鼠骨折连续性都较好,骨折对位对线好。大鼠骨折8周时最大弯曲应力和最大弯曲载荷,SHAM组和OVX+RAL组都明显优于OVX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骨折4周时骨痂的HE染色中,OVX组原始小梁状骨中新生软骨细胞较多。OVX+RAL组和SHAM组8周时骨痂中BV/TV值明显高于OVX组。骨折4周时骨痂VEGF染色中,各组大鼠的骨痂内软骨细胞或骨细胞上存在一定量的VEGF表达,SHAM组和OVX+RAL组的细胞上VEGF表达量略高于OVX组;骨折8周时各组骨痂中的VEGF几乎无明显表达。结论 OVX大鼠骨痂成熟缓慢和早期骨痂内VEGF低表达,可能是骨折愈合能力下降的重要因素。雷诺昔芬可以促进骨痂成熟和早期骨痂中VEGF的表达,有利于OVX大鼠骨折愈合。
- 金文杰陶海荣沈康平吴玉杰傅智轶刘兴振
-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雷诺昔芬
- 一种用于脊柱手术的神经张力测量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脊柱手术的神经张力测量装置,包括测力器、神经根牵引杆和套筒,所述的套筒内安装有上下滑动的神经根牵引杆,该神经根牵引杆上端穿过套筒与测力器相连,所述的套筒下端的一侧开设有水平开口,所述的神经根牵引杆下...
- 傅智轶
- 文献传递
- 改良穿刺套管在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预防骨水泥渗漏的研究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探讨改良穿刺套管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预防骨水泥渗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2月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采用PVP治疗的243例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资料。根据穿刺套管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169例,男41例,女128例;年龄为(71.6±9.5)岁;骨折椎体分布:T5~T107个,T11至L2132个,L3~L530个。改良组74例,男20例,女54例;年龄为(73.6±9.3)岁;骨折椎体分布:T5~T103个,T11至L263个,L3~L58个。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率、VAS评分下降值及骨水泥渗漏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椎体分布、椎体压缩程度、后壁完整性、骨水泥注射量等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的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率(7.43%±7.82%)及VAS评分下降值[(5.83±0.99)分]与改良组患者[6.20%±7.84%、(5.81±0.89)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93例(55.0%)患者出现骨水泥渗漏,改良组有26例(35.1%)患者出现骨水泥渗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患者椎旁血管[13.5%(10/74)]、椎旁软组织[9.5%(7/74)]及椎管内骨水泥渗漏发生率[4.1%(3/74)]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25.4%(43/169)、20.1%(34/169)、15.4%(26/1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P术中应用改良的端侧开口穿刺套管,能够降低骨水泥渗漏率,尤其是椎管内、椎旁血管、椎旁软组织部位骨水泥渗漏率明显降低,同时不影响术后近期疗效,是一种预防骨水泥渗漏的可选方案。
- 姚方超吴玉杰王惠东傅智轶王梦然
-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脊柱骨折骨水泥
- 超前宣教在交叉韧带重建术早期康复中的实施和效果评价
- 目的:探讨超前宣教在关节镜下行交叉韧带重建术早期康复中的实施和效果。方法:将26例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超前宣教组,超前宣教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超前宣教模式,在患者入院初期、术前准备期给予患者进行体位、饮食、心理...
- 吴玉杰傅智轶胡小鹏金晨王惠东
- 关键词:交叉韧带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