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文平

作品数:48 被引量:115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11篇专利

领域

  • 26篇农业科学
  • 8篇生物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8篇耳石
  • 7篇刀鲚
  • 7篇养殖
  • 7篇鱼类
  • 7篇渔业
  • 7篇长江口
  • 5篇仔鱼
  • 5篇凤鲚
  • 4篇岩原鲤
  • 4篇分子鉴定
  • 3篇引物
  • 3篇实时荧光
  • 3篇实时荧光PC...
  • 3篇探针
  • 3篇特色渔业
  • 3篇注射
  • 3篇湖泊
  • 3篇肌肉
  • 3篇风味
  • 3篇风味成分

机构

  • 38篇西南大学
  • 16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教育部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重庆两江生态...
  • 1篇大连海洋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天津市水利科...

作者

  • 47篇何文平
  • 9篇谢松光
  • 7篇叶华
  • 7篇郑曙明
  • 6篇郑宗林
  • 5篇陈鹏飞
  • 5篇李钟杰
  • 5篇吴青
  • 4篇黎雨轩
  • 4篇伍莉
  • 4篇姚维志
  • 3篇沈忠明
  • 2篇何丽君
  • 2篇程辉辉
  • 2篇柳明
  • 2篇叶少文
  • 2篇罗辉
  • 2篇赵蒙
  • 2篇陈梦媛
  • 1篇贺蓉

传媒

  • 3篇渔业致富指南
  • 3篇水生生物学报
  • 3篇西南大学学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科学养鱼
  • 2篇水产学报
  • 2篇北京水产
  • 2篇重庆水产
  • 2篇三峡地区特色...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水产科学
  • 1篇河南水产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 1篇2010年中...
  • 1篇中国海洋湖沼...
  • 1篇中国海洋湖沼...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8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5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提高多鳞铲颌鱼鱼苗成活率的培育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多鳞铲颌鱼鱼苗成活率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择就地容易获得的常见品种作为饵料鱼;将饵料鱼肉放入锅中掺水放在火上煮,至饵料鱼肉成糜状,再将鱼糜连同渣滓用双层纱布或60目筛绢过滤,得到的鱼浆冷却后加入...
陈鹏飞何文平伍莉黎春
通过耳石研究刀鲚年龄和洄游生活史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耳石研究刀鲚年龄和洄游生活史的方法,属于鱼类生态学领域。本发明选取耳石作为研究材料,对其横截面进行磨片,观察耳石的微结构特征来研究刀鲚的年龄、生长和生活史。与传统方法相比,本发明为鱼类年轮研究提供了一...
何文平黎雨轩谢松光
长吻鮠肌肉水溶性氨基酸风味成分的提取及比较分析
长吻鮠是我国名贵淡水经济鱼类,以肉嫩味美而着称。本实验通过水溶提取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测定了长吻鮠肌肉含氮物质的比例及各种水溶性(风味)氨基酸的组成。结果表明:在青鱼、草鱼、鲢、鳙、鳊、鲫和长吻鮠等6种水产动物肌肉样品中...
郑宗林何文平
关键词:长吻鮠氨基酸风味物质高效液相色谱法
基于环境DNA的岩原鲤实时荧光PCR扩增引物、探针及检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环境DNA的岩原鲤实时荧光PCR检测用引物和探针的组合物,并建立了岩原鲤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达到精确鉴定岩原鲤的目的。根据岩原鲤的线粒体DNA中12SrRNA的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上游引物Y...
何文平闫卉果董智玲张连博马婷婷
黄鳝“上草病”的病因及防治方法
2005年
长期以来,黄鳝上草一直是广大养殖户头疼的问题.那么究竟什么是黄鳝"上草病"?该如何防治?本文将向您介绍这些知识,供您在养殖过程中参考.
何文平蔡志刚
关键词:黄鳝病因养殖过程养殖户
鱼类耳石形态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2年
鱼类耳石形状具有高度的物种特异性,在种类及种群识别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综述了鱼类耳石形态的特征参数、耳石形态研究方法及其在鱼类种类及种群识别中的应用。
何文平
关键词:耳石
一种基于环境DNA的长江鲟引物、探针及检测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环境DNA的长江鲟引物、探针及检测方法,上游引物CJX‑12s‑F2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下游引物CJX‑12s‑R2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探针CJX‑P2:核苷酸...
何文平姚维志张连博曹明松陈莎莎李泽昊胡家雯
刀鲚和凤鲚的分子鉴定及其在仔鱼种类鉴定中的应用被引量:16
2011年
使用mtDNA Cyt b基因序列作为分子标记,基于400 bp左右的序列分析长颌鲚、短颌鲚及凤鲚成鱼的遗传关系。结果显示长颌鲚和短颌鲚间的遗传距离在0—0.5%之间;凤鲚与长颌鲚、短颌鲚的遗传距离分别在7.9%—8.9%和7.7%—8.6%之间。用Kimura双参数模型构建的NJ分子系统树显示,长颌鲚和短颌鲚不能形成彼此独立的分支,而是混合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分支;凤鲚则形成另一个分支。对长江口沿岸区域的鲚属仔鱼Cyt b基因片段序列分析发现,仔鱼个体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7%,仔鱼与长颌鲚、短颌鲚的遗传距离在0.1%—0.5%之间,而与凤鲚的遗传距离为8.3%—8.8%。在Kimura双参数模型构建的NJ分子系统树中,仔鱼与长颌鲚、短颌鲚聚为一类,而与凤鲚分开,表明分析的仔鱼样品不包括凤鲚个体。由于长江口一般没有短颌鲚分布,这些仔鱼应该都是长颌鲚。
何文平程飞黎雨轩柳明李钟杰谢松光
关键词:长江口刀鲚凤鲚仔鱼CYTB基因
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精子冷冻保存及对超微结构的影响
2025年
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是亚洲特有的淡水珍稀鱼类,但由于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变化,胭脂鱼数量急剧减少,研究其精子冷冻保存技术及建立精子冷冻保存库,对种质资源的保护和遗传育种具有重要意义。选取健康的雄性胭脂鱼,经人工催产后获得成熟精子,首先对4种精子稀释液种类(D-17、D-15、D-20、人工精浆A)、4种抗冻剂种类(DMSO、GLY、MeOH、PG)及4种DMSO抗冻剂浓度(6%、8%、10%、12%)进行筛选,其次选取筛选后冷冻效果最好的冻精与鲜精做受精实验,最终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技术,观察超低温冷冻前后胭脂鱼精子形态结构。结果显示:利用稀释液D-17与终浓度为8%的DMSO作为精子冷冻保存液时效果最好,解冻后精子活力为82.37%±1.65%。冻精的受精率、孵化率与对照组鲜精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最后通过电镜观察胭脂鱼精子超微结构,发现正常胭脂鱼精子主要由头部、中段和尾部3个部分组成,全长约(45.5±3.77)μm,鲜精形态结构排列正常。经过超低温冷冻后,部分精子超微结构发生改变,主要体现在精子头部质膜破损、细胞质外漏、尾部鞭毛断裂或脱落等冷冻损伤。研究结果可以为胭脂鱼精子冷冻库构建、种质资源长期保存及人工繁育利用提供技术基础。
丁小雨黎琳琳刘阳吕宏森何文平李振通王林娜邱弈树田永胜
关键词:胭脂鱼精子超低温冷冻超微结构
长江口刀鲚耳石年轮确证和年龄与生长研究被引量:34
2010年
洄游性刀鲚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渔业资源,20世纪70年代以来,其资源量严重下降。研究以耳石为年龄鉴定材料,对长江口刀鲚渔获物的年龄结构和生长进行研究,主要目的在于确证刀鲚耳石上年轮,分析刀鲚渔获物的年龄结构和生长特征,评价刀鲚资源状况。2006年4月至2007年8月在长江口逐月采样,共采集了576尾洄游性刀鲚。对矢耳石横截面分析发现,从耳石核出发,腹侧生长轴具有周期性的直-弯生长模式,直线生长发生在4到12月,弯曲生长在10月到第二年的6月;边缘轮纹增长率分析也表明,这种直-弯生长模式具有年周期性,可以用来鉴定年龄。弯曲生长向下一个直线生长的转换发生在4月至6月间,将此转换定义为年轮标志。年龄分析表明,长江口刀鲚渔获物包括0龄至4龄共五个年龄组,以1龄和2龄个体为主,雌雄个体年龄组成相似,生长趋势也比较接近,拟合的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SL=327.69[1-e-0.51(t+0.28)](n=576,r2=0.71,P<0.05),标准体长和体重的关系为:BW=0.54×10-6SL3.36(n=576,r2=0.95,P<0.05)。与20世纪70年代渔获物调查结果相比,现在长江口刀鲚种群明显低龄化和小型化,表明刀鲚资源已严重过度利用。降低刀鲚的捕捞强度是刀鲚资源保护和恢复的基础。
黎雨轩何文平刘家寿李钟杰谢松光
关键词:长江口刀鲚耳石年龄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