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卫
- 作品数:17 被引量:36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中国西部燕山运动及岩浆作用与成矿被引量:1
- 2017年
- 本研究以中国西部(主要为扬子西缘及邻区)的燕山期岩浆岩和相关的金属矿床为重点研究对象,重点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为多幕次燕山期岩浆作用形成的深部动力学机制及其与金属成矿的关系,约束中国西部"燕山运动"前的构造背景,探讨特提斯洋的产生、俯冲和闭合过程及其与燕山期多幕式岩浆的时空演化关系,构建扬子地块西缘及邻区中生代洋陆演化格局,揭示中国西部多幕式"燕山运动"的基本特征、本质及其驱动机制,探讨中国西部"燕山运动"与中国东部燕山期重大地质事件之间的关联,为揭示"燕山运动"的驱动机制提供制约;同时,总结中国西部燕山期"安第斯型"金属成矿的动力学机制,为找寻中国的"安第斯型"金属成矿带提供重要启示。
- 王强王强纪伟强但卫纪伟强张修政梁华英朱弟成
- 关键词:燕山运动岩浆作用成矿作用特提斯
- 阿拉善地块的二叠纪花岗岩:对阿拉善酸性火成岩省地壳生长的启示
- 酸性火成岩省是相对于基性火成岩省提出的,它们可以形成于大陆裂谷作用、地幔柱及弧后仲展等多种背景下。酸性火成岩省的研究对地球动力学过程、环境变化和相关矿床成因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目前,世界上报导的酸性火成岩省还不到10个,有...
- 但卫李献华王强刘宇
- 关键词:地壳生长花岗岩阿拉善地块
- 文献传递
- 南帕米尔早白垩世大陆弧演化:对沉积岩底垫作用的响应
- 2025年
- 南帕米尔发育早白垩世大陆弧岩浆活动,岩浆产物从初始S型花岗岩向后期I型花岗岩的转变记录了弧演化过程。本文对南帕米尔穆尔加布岩体中二云母花岗岩和黑云母花岗岩进行锆石U-Pb年龄和Hf-O同位素、全岩主量、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二云母花岗岩形成于115.2 Ma,具有高SiO_(2)、Al_(2)O_(3)含量和低MgO含量;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过铝质特征,为S型花岗岩;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s)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亏损重稀土元素(HREEs)和高场强元素(HFSEs);具有富集的Sr-Nd同位素组成((^(87)Sr/^(86)Sr)i=0.710543~0.712025,ε_(Nd)(t)=-9.4)、变化较大的锆石ε_(Hf)(t)值(-10.0~1.8)和δ^(18)O值(6.2‰~9.3‰),与变杂砂岩和变泥质岩的白云母脱水熔融的熔体特征一致;源区由70%沉积岩、20%下地壳基底和10%幔源岩浆组成,沉积源中加入了富石榴子石的深部地壳组分而导致Nd-Hf同位素解耦。黑云母花岗岩形成于104.8 Ma,具有高SiO_(2)、K_(2)O含量和低MgO含量;富集LREEs和LILEs,亏损HFSEs,具有Eu负异常(Eu/Eu*=0.43~0.76);具有富集的全岩Sr-Nd同位素((^(87)Sr/^(86)Sr)i=0.710781~0.711090,ε_(Nd)(t)=-10.8~-10.7)和锆石Hf同位素(ε_(Hf)(t)=-11.9~-4.1)组成,以及变化较大的锆石δ^(18)O值(6.9‰~9.7‰);来源于混合源区的高程度(15%~50%)部分熔融,包含65%帕米尔下地壳、15%变沉积岩和20%软流圈地幔。古特提斯洋闭合期间,Karakul-Mazar三叠纪沉积岩底垫到中南帕米尔的下地壳基底。早白垩世低角度俯冲的新特提斯大洋板块发生脱水反应,驱动Karakul-Mazar沉积岩部分熔融,并伴有深部地壳组分的加入,形成了穆尔加布二云母花岗岩。随后,新特提斯大洋板块发生板块沉降,大量软流圈地幔上涌触发岩浆爆发,造成下地壳部分熔融,并伴有少量底垫沉积物的贡献,形成穆尔加布高δ^(18)O值黑云母花岗岩。岩浆源区中沉积岩与下地壳的主次关系控制�
- 马鑫王健王健但卫唐国荣王强
- 关键词:二云母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
- 汇聚板块边缘的埃达克质岩:成分和成因被引量:16
- 2020年
- 埃达克质岩是一类中酸性岩浆岩,在地球化学上以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具有正的或者无Eu-Sr异常以及高的La/Yb和Sr/Y比值为特征.新生代火山弧环境中由俯冲洋壳(板片)在榴辉岩相条件下部分熔融形成的埃达克质岩属于狭义的埃达克岩,主要出现于环太平洋火山弧区(洋内弧、大陆弧、陆缘岛弧).而新生代由碰撞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埃达克质岩主要出现在特提斯-青藏高原碰撞带.在火山弧区,俯冲板片熔融产生的埃达克质岩浆可以交代地幔楔形成一套特殊的岩石组合——埃达克岩-埃达克型高镁安山岩-Piip型高镁安山岩-富Nb玄武岩-玻安山岩等,不同于俯冲大洋板片流体交代地幔楔形成的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组合.大量资料显示,基性岩熔融产生埃达克质熔体的条件为压力1.2~3.0GPa、温度800~1000℃、H2O含量1.5~6.0wt.%,源区残留矿物组合为石榴石+金红石,很少或无斜长石.新生代铜金等矿床的分布与新生代埃达克质岩的分布区一致,并且一些矿床的成矿母岩就是埃达克质岩.因此,埃达克质岩不仅具有重要的地球深部动力学指示意义,也具有重要的铜金成矿指示意义及勘探价值.尽管对新生代埃达克质岩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在一些领域存在薄弱点,包括前新生代埃达克质岩的构造背景、成因、岩浆起源、熔体-地幔作用及其与板块构造启动、地壳生长的关联等.未来需要研究的领域包括:不同类型岩石(包括中酸性岩浆岩)在不同温压条件下熔融和分离结晶过程的实验模拟与埃达克质岩浆的产生、岩浆储库演化与埃达克质岩的形成、前新生代埃达克质岩构造背景与成因及动力学过程、板片熔体与地幔相互作用及交代作用、太古宙埃达克质英云闪长岩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TTG)的形成与板块构造启动及地壳生长、不同构造背景�
- 王强郝露露王强周金胜王军李奇维马林张龙马林唐功建但卫唐功建
- 关键词:埃达克岩俯冲带碰撞带成矿动力学
- 早期洋内弧的低δ18O 岩浆
- 与产于各种环境、广泛分布的高δ18O岩浆不同,地球上的低δ18O岩浆(锆石δ18O<5‰)是非常稀少的,并且通常形成于热点或裂谷带的环境中.在本次研究中,首次报道了西藏羌塘石炭纪弧存在低δ18O岩浆.羌塘石炭纪火山岩主要...
- 但卫王强张修政唐功建王军齐钥
- 关键词:熔融作用
- 阿拉善地块早二叠世(~280Ma)酸性火成岩省:地幔柱背景下的岩浆爆发?
- 塔里木地块和中亚造山带分布有大量的~280Ma岩浆岩,组成了塔里木大火成岩省。相邻的阿拉善地块也分布有大量的显生宙花岗质岩石,并主要形成于晚古生代。对阿拉善地块巴彥诺尔公岩基的新发现的I型、A型花岗岩、高 Sr/Y花岗闪...
- 但卫李献华王强唐功建刘宇
- 关键词:岩石学早二叠世阿拉善地块
- 青藏高原北羌塘三叠纪花岗岩中发现新元古代的基底信息:来自锆石SIMS U-Pb年龄和Hf-O同位素的约束被引量:1
- 2021年
- 羌塘地块基底研究工作是青藏高原地学领域的难点。羌塘地区是否具有前寒武纪基底一直以来存在着很大的争议,现有的年代学资料虽有报道,但至今仍缺乏统一的认识。本文对北羌塘中部双湖地区花岗岩进行了SIMS锆石U-Pb年代学、全岩主微量元素、Sr-Nd同位素和锆石Hf-O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双湖花岗岩形成于晚三叠世(~217 Ma),并捕获~828 Ma的锆石。双湖花岗岩具有高的SiO_(2)、K_(2)O和低的MgO含量(SiO2=64.00%~69.54%,K2O=4.09%~5.17%,MgO=1.44%~3.34%),具有轻稀土元素富集的配分模式,以及富集的全岩εNd(t)值(-9.6)和锆石原位εHf(t)值(-10.8~-8.1),岩浆锆石的δ^(18)O值为6.98‰~8.30‰。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双湖花岗岩主要来源于中下地壳的部分熔融。综合区域内时空演化格架以及大量相关地质事实,认为双湖晚三叠世花岗岩形成于后碰撞伸展构造背景。捕获锆石的阴极发光显示较明显的振荡环带,表明来自于酸性岩浆岩;其具有高的不均一的O同位素(δ^(18)O=8.20‰~10.23‰),Hf模式年龄为1.7~1.9 Ga,表明其源岩是来自古元古代地壳物质重熔形成的S型花岗岩,代表了北羌塘地块的基底。综合区域地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捕获锆石信息,本文认为双湖花岗岩为北羌塘地块可能具有扬子型晋宁期基底提供了重要信息。
- 姜庆运但卫王强王强唐功建
- 关键词:羌塘地块基底新元古代花岗岩
- 碰撞后大陆俯冲沉积物交代的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来自青藏高原羌塘地块中部戈木茶卡地区渐新世(~30Ma)富钾熔岩的证据
- 碰撞后富钾岩浆岩对揭示造山带深部动力学过程和高原地表隆升有重要的指示意义.但成因还存在争议.这里,报道了羌塘地块中部戈木茶卡地区北部出露的碰撞后富钾熔岩的锆石U-Pb、矿物主量以及全岩主量、微量和Nd-Sr、锆石Hf 同...
- 欧权王强Derek A.Wyman郝露露但卫姜子琦龙晓平李杰
- 关键词:大陆俯冲沉积物
- 文献传递
- 阿拉善地块古生代高Sr/Y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和Hf-O同位素:对华北克拉通西部边界的制约
- 但卫李献华王强王选策刘宇
- 文献传递
- 中帕米尔塔什库尔干早白垩世二云母花岗岩与中-基性包体的岩石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 2022年
- 中‒南帕米尔在早白垩世发生了岩浆爆发事件,出露的花岗质岩基规模巨大并且分布广泛。这些白垩纪花岗质岩石为钙碱性系列,具有弧岩浆岩的微量元素特征,可能形成于Shyok洋和/或新特提斯洋的北向俯冲环境,但其岩石成因与动力过程仍然不清楚。本文对中帕米尔塔什库尔干地区的二云母花岗岩与中‒基性包体开展了二次离子质谱(SIMS)锆石U-Pb年代学、岩相学、全岩主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塔什库尔干二云母花岗岩与中‒基性包体形成时代分别为112.8±2.7 Ma和116.1±4.2 Ma,与早白垩世岩浆爆发期同期。二云母花岗岩具有高的SiO_(2)(71.79%~72.91%)、K_(2)O(4.60%~6.03%)和低的MgO(0.30%~0.53%)含量,总体显示弱过铝质特征(A/CNK=1.04~1.11)。岩石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具有弧岩浆岩微量元素特征,以及富集的Sr-Nd同位素组成((^(87)Sr/^(86)Sr)i=0.707916~0.721691,ε_(Nd)(t)=-10.4~-10.1)。岩相学与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为S型花岗岩,源区主要为变杂砂岩,通过水致白云母部分熔融形成。中‒基性包体的主量元素含量变化较大(SiO_(2)=44.91%~56.61%,MgO=4.75%~9.80%);轻重稀土分异明显,无Eu异常;微量元素组成显示不同程度的亏损Nb和Ta;具有较为富集并且变化较大的Sr-Nd同位素特征((^(87)Sr/^(86)Sr)i=0.703927~0.707694;ε_(Nd)(t)=-5.9~-0.7)。通过分析认为Shyok洋和/或新特提斯洋的俯冲沉积物发生部分熔融,熔体与上覆的新生岩石圈地幔发生交代反应,交代的辉石岩经历部分熔融形成具洋岛玄武岩微量元素特征的基性岩浆,岩浆上升形成基性包体。基性岩浆在侵位过程中同化混染了大陆下地壳,形成闪长质包体。推测中‒南帕米尔地区早白垩世岩浆爆发可能与地幔楔熔体的底侵作用所导致的地壳广泛熔融有关。
- 马鑫但卫王强王强王强唐功建
- 关键词:二云母花岗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