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林惠
- 作品数:11 被引量:339H指数:7
-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南方作物生理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水稻机插秧技术的实践与思考
- 本文分析了水稻机插秧技术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特点与成效,从农机与农艺两个方面研究分析了机插秧水稻的产量构成、茎蘖动态、干物质积累、群体透光率等生理生态特点与技术优势,认为在现行的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中,水稻机插秧技术是一个...
- 于林惠沈建辉薛艳凤丁艳锋凌启鸿
- 关键词:水稻机械化机插秧高产栽培
- 机插粳稻氮磷钾吸收分配特征研究
- 调查研究2008-2009年江苏武进区漕桥(品种为武香粳9号)和前黄(品种为武运粳7号)等2个大于6.7 hm2机插粳稻高产示范方,探讨机插粳稻养分吸收分配特征,并对高产精确定量施肥参数进行定量.结果表明,高产机插粳稻产...
- YU Lin-Hui于林惠李刚华LI Gang-HuaXU Jing-Jing徐晶晶Yang Juan-Juan杨娟娟WANG Shao-Hua王绍华LIU Zheng-Hui刘正辉WANG Qiang-Sheng王强盛凌启鸿LING Qi-HongDING Yan-Feng丁艳锋
- 关键词:施肥参数吸收量
- 基于高产示范方的机插水稻群体特征研究被引量:52
- 2012年
- 考查了机插常规粳稻超高产群体产量构成、干物质积累以及氮素积累等群体特征。2008年对江苏武进区邹区(品种为武香粳9号)、漕桥和前黄镇(品种均为武运粳7号)等3个百亩连片超高产示范方,2009年对江苏省如东县(品种为宁粳3号)的百亩连片超高产示范方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机插稻产量与颖花量的相关达极显著,要达到10.5t/hm2以上的产量,每1m2颖花量需≥45 000;籽粒产量10.5t/hm2以上高产机插水稻的花后干物质积累占籽粒产量的70%~80%;高产机插稻氮素积累的优势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前和抽穗后两个阶段。足够的颖花量是机插粳稻高产群体的基本特征;保证后期氮素供应、发挥后期干物质积累优势、促进大穗的形成是提高机插水稻产量的主要技术途径。
- 于林惠李刚华徐晶晶凌启鸿丁艳锋
- 关键词:常规粳稻机插
- 机插稻育秧床土的培肥效应研究被引量:34
- 2006年
- 床土培肥是培育水稻机插秧苗的首要措施。在不同类型床土条件下对培肥水平与床土速效氮磷钾增加的关系及育秧过程中的肥力消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添加速效肥料进行床土培肥,随培肥量增加床土速效氮磷钾含量迅速增加,速效氮的增加呈指数关系,高培肥处理的增幅大于低培肥处理,丘陵土的增加快于冲积土;速效磷含量随培肥水平的提高直线上升,床土类型间有显著差异,丘陵土快于冲积土;速效钾的增加趋势与速效磷相似,但增速在不同床土间几近相同。育秧过程中速效养分的消耗也各具特点,总的趋势是高培肥水平下高消耗,速效氮消耗快于速效磷和速效钾。一定肥力范围内,秧苗株高和地上部干物质随床土培肥水平的升高而增加,通过床土培肥措施可以有效地调控秧苗株高。但根/冠比随培肥水平增加而下降。只有在合适的肥力指标范围内,才能育成适宜形态和地上、地下部生长均衡的健壮机插秧苗。
- 张祖建于林惠王君郎有忠薛艳凤朱庆森
- 关键词:机插水稻育秧床土秧苗质量
- 机插粳稻群体特征及定量栽培技术研究
- 本研究针对机插粳稻发展中主要存在的技术问题,开展了不同栽培方式比较试验、培育壮秧关键技术试验、基本苗定量试验、穗肥氮素比例试验、氮素基肥与分蘖肥比例试验等专题试验,并结合大面积机插粳稻调查和高产示范方调查等,分析了机插粳...
- 于林惠
- 关键词:机插粳稻精确定量栽培
- 机插水稻适宜基本苗定量参数的获取与验证
- 在水稻基本苗计算的研究基础上,选择常规粳稻宁粳3号和杂交粳稻常优1号为材料,设置机插不同单穴苗数试验,对机插水稻基本苗计算的定量参数进行了获取研究,并将所得参数输入机插水稻设计栽培系统设计试验对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机插...
- 李刚华于林惠侯朋福王绍华刘正辉王强盛凌启鸿丁艳锋
- 关键词:机插水稻可靠性分析
- 水稻机插秧田间育秧秧苗素质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58
- 2006年
- 为明确影响机插育秧秧苗素质的因素,该文以镇稻6217为材料,研究了机插稻育秧中的播种量、秧田水分管理及施用旱秧壮秧剂对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量较低时,秧苗个体性状优势明显,但盘根性差,不利于起秧机插;播量过高时,秧苗素质弱,不利于机插后的返青活棵。水分运筹中,旱育较水育更有利于健壮秧的形成,同时有助于延长秧龄、增加秧龄弹性。施用旱秧壮秧剂在短期内可起到培肥的效果,但用量不宜超过1%。
- 于林惠丁艳锋薛艳凤凌启鸿袁钊和
- 关键词:机插稻育秧播种量旱育秧秧苗素质
- 机插粳稻氮磷钾吸收分配特征被引量:13
- 2012年
- 调查研究2008—2009年江苏武进区漕桥(品种为武香粳9号)和前黄(品种为武运粳7号)等2个大于6.7hm2机插粳稻高产示范方,探讨机插粳稻养分吸收分配特征,并对高产精确定量施肥参数进行定量。结果表明,高产机插粳稻产量的80%左右来自抽穗后的光合产物;抽穗后叶片的干物质积累呈表观输出,而茎鞘的干物质积累呈表观输入;抽穗后氮素的转运贡献率也主要来自叶片。机插粳稻对氮的吸收量随产量升高而增加,增加量主要来自抽穗后;随着产量提高,抽穗至成熟期氮积累量和积累比例均上升,对磷钾的吸收量上升但吸收比例却有下降的趋势;成熟期氮收获指数在0.51~0.61之间,磷收获指数在0.75左右,钾收获指数接近0.20;高产机插粳稻百千克籽粒需氮量为2.0~2.1kg,氮磷钾吸收比例为2.0∶0.9∶1.4。
- 于林惠李刚华徐晶晶杨娟娟王绍华刘正辉王强盛凌启鸿丁艳锋
- 关键词:粳稻机插氮磷钾精确施肥
- 机插水稻适宜基本苗定量参数的获取与验证被引量:27
- 2012年
- 在水稻基本苗计算的研究基础上,选择常规粳稻宁粳3号和杂交粳稻常优1号为材料,设置机插不同单穴苗数试验,对机插水稻基本苗计算的定量参数进行了获取研究,并将所得参数输入机插水稻设计栽培系统设计试验对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机插常规粳稻和杂交粳稻的分蘖缺位叶龄数有所不同,机插常规粳稻分蘖缺位叶龄数为1.5叶,机插杂交粳稻分蘖缺位叶龄数为0.5叶;单穴移栽苗数对校正系数有显著影响,其中常规粳稻单穴3苗处理、杂交粳稻单穴2苗处理产量较高,因此确定常规粳稻矫正系数为1.5,杂交粳稻为1.0;2种类型水稻的分蘖发生率表现一致,均为0.8左右。验证结果表明,产量、产量构成指标与群体质量指标的平均值与设计值的偏差均在5%以内,验证了机插水稻基本苗计算参数的可靠性。该研究为机插稻精确定量基本苗提供技术支撑。
- 李刚华于林惠侯朋福王绍华刘正辉王强盛凌启鸿丁艳锋
- 关键词:农学机插水稻基本苗
- 机插秧每穴栽插苗数对水稻分蘖与成穗的影响被引量:89
- 2007年
- 以水稻晚粳品种武香粳9号为材料,通过对分蘖跟踪挂牌,研究了机插水稻分蘖发生和成穗的特点,并与手栽处理分蘖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机插水稻分蘖发生和成穗主要集中在0/4、0/5、0/6、0/7的一级分蘖和4/1低蘖位二级分蘖;随着栽插密度增加,0/4、0/5、0/6、0/7的一级分蘖的发生率均下降,4/1等低位的二级分蘖发生率下降更多,最终成穗率也下降。研究还表明机栽3苗时产量最高,与手栽处理相比,0/5、0/6、0/7的一级分蘖的发生与成穗率及最终产量均高于手栽处理。该文揭示了机插水稻分蘖发生和成穗规律。
- 袁奇于林惠石世杰邵建国丁艳锋
- 关键词:机插水稻分蘖成穗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