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对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VEGF IGF-1的影响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探讨复方樟柳碱对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效果,为其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按简单随机抽样且人工分层将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46例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分为两组,每组73例。对照组给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PRP)和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复方樟柳碱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临床体征(出血吸收、水肿消失及渗出吸收时间)、眼底指标[视力、出血面积、渗出面积、微血管瘤数量、30o范围内视野平均阈值敏感度(MS)、视网膜振荡电位总波幅值(oP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类胰岛素一号生长因子(IGF-1)等水平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5.89%)高于对照组(75.34%)(χ2=18.048,P=0.000)。观察组出血吸收时间、水肿消失时间及渗出吸收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同时出血面积、渗出面积也要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差值来看,观察组在视力、MS、oPs总波幅值差值上升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且微血管瘤减少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VEGF、IGF-1降低幅度上明显要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樟柳碱能有效改善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临床症状,调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类胰岛素一号生长因子水平,促进眼部微循环。
- 王芬芬马卫国殷小红谢传庆乔瑛燕洁静曹燕
-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复方樟柳碱
- 电刺激大鼠咬肌神经诱发上直肌、提上睑肌肌电活动和动眼前运动神经元Fos蛋白表达
- 乔瑛梁厚成申笛宋金鑫张敬东
-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42例临床特征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观察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的眼底、造影表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特征及对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雷珠单抗)药物后的治疗反应。方法:取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氰绿造影(ICGA)及OCT确诊的42例(42只眼)PCV患者,观察PCV患者的眼底、造影及OCT的表现,并对这42只眼行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每月1次,连续3次,观察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变化,OCT测量黄斑中心凹厚度(CRT)的变化,脂状突起及双层征的变化。结果:PCV患者视网膜下出血、橘红色病灶及脂质沉着为眼底镜下特征性表现;息肉(Polyps)及脉络膜异常分枝血管网(BVN)为ICGA的影像特征;脂状突起,双层征为OCT的影像特征。抗VEGF治疗3个月,患者的BCVA多数有改善;所有患者的CRT均较治疗前降低,部分患者脂状突起及双层征消退。结论:PCV有其特征性的眼底、ICGA和OCT特征,通过对这些特征的把握可更好的诊断PCV;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对PCV的治疗有明确的效果,可做为治疗方法之一。
- 乔瑛陈承武炳慧陆慧琴
- 关键词: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最佳矫正视力
- 两种不同结膜瓣小梁切除术后干眼症对比分析
- :了解两种结膜瓣入口的小梁切除术后患者干眼发病情况.方法:选取2009 年1 月~2010 年10 月在我院住院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86 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以角膜缘为基底和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作为手术入口,于...
- 陆慧琴吴惠琴马强乔瑛梁厚成
- 雷珠单抗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临床观察
- 目的 观察雷珠单抗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wAMD)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月10日至2013年10月10日,我科用雷珠单抗治疗18例wAMD的视功能和OCT变化.结果 每月注射1次连续3个月完成规范化...
- 张红兵乔瑛
- 木犀草素对糖尿病性白内障大鼠的晶状体保护作用及对MEK/ERK信号通路的影响研究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研究木犀草素对糖尿病性白内障大鼠的晶状体保护作用及对MEK/ERK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白内障组以及木犀草素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2只,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溶液(60 mg/kg)方法建立糖尿病性白内障模型大鼠,木犀草素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照20 mg/kg、40 mg/kg、80 mg/kg灌胃给予大鼠木犀草素,正常对照组及白内障组给予生理盐水,1次/d,连续12周,测定给药前后大鼠血糖水平、晶状体浑浊度、晶状体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检查大鼠晶状体病理学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测定晶状体MEK mRNA和ERK mRNA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测定晶状体MEK及ERK蛋白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白内障组大鼠血糖水平、晶状体浑浊度、晶状体MEK mRNA和ERKmRNA以及晶状体MEK和ERK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晶状体CAT、GSH-Px、SOD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白内障组大鼠比较,木犀草素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糖水平、晶状体浑浊度、晶状体MEK mRNA和ERK mRNA以及MEK和ERK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晶状体CAT、GSH-Px、SOD水平显著升高(P<0.05),晶状体病理学明显改善,且各指标变化与木犀草素的剂量呈依赖性。结论:木犀草素能够改善糖尿病性白内障大鼠的晶状体病理学变化,抑制晶状体氧化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调节MEK/ERK信号通路有关。
- 燕洁静乔瑛王芬芬
- 关键词:糖尿病性白内障木犀草素
- 内窥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后短期视力改变及安全性研究
- 2019年
- 目的观察内窥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后短期视力改变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纳入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难治性青光眼患者96例96只眼,按照抽签随机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青光眼阀植入术治疗;观察组实施内窥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每组患者48例48只眼。对比两组患者术前(用药后)及术后2 d、7 d、14 d,术后1、3和6个月眼压变化情况,分析术前(用药后)及术后6个月视力改变情况,并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d眼压(19.6±4.1) mmHg明显高于对照组(14.4±3.9)mmHg,术后7 d眼压(19.1±3.8) mmHg显著高于对照组(14.9±3.9) mmHg,术后14 d眼压(18.5±3.7) mmHg明显高于对照组(15.2±3.5) mmHg,上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3个月,观察组眼压较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矫正视力(眼数)<0.05者有23只眼,处于0.05~0.08有5只眼,≥0.1者有20只眼;对照组术后矫正视力(眼数)<0.05者有21只眼,处于0.05~0.08有4只眼,≥0.1者有23只眼;两组术后矫正视力频数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早期高眼压、阀体移位与暴露发生率分别为14.6%、0.0%;对照组分别为33.3%、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引流管排斥、脉络膜脱离、切口渗漏、迟发性前房出血、人工晶体移位、角膜内皮失代偿、迟发型脉络膜上腔出血、感染性眼内炎发生率分别为0.0%、0.0%、2.08%、16.7%、2.08%、2.08%、0.0%、0.0%;对照组分别为2.08%、2.08%、0%、2.92%、0.0%、4.17%、4.17%、2.0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光眼阀植入术与内窥镜睫状体光凝术均能有效降低难治性青光眼患者眼压,改善短期视力,但后者并发症少,安全性
- 乔瑛高伟张婷燕洁静
- 关键词:难治性青光眼眼压视力
- 微创与常规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治疗眼底病变合并白内障94例临床分析
- 目的 观察23G玻璃体切割联合2.2mm切口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眼底病变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患眼底病变需要行玻璃体切割,以及合并白内障需要行手术治疗的94例病例,30例用20G玻璃体切割联合3.2 mm...
- 张红兵乔瑛
- 左旋多巴联合物理疗法治疗弱视患儿的疗效及对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的影响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观察左旋多巴联合物理疗法治疗弱视患儿疗效及对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弱视患儿54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对照组接受物理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左旋多巴片治疗,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P-VEP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100潜伏期均缩短,P100波幅均增大,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左旋多巴辅以物理疗法治疗弱视患儿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P-VEP,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 乔瑛郅瑛张婷赵隽
- 关键词:左旋多巴物理疗法弱视患儿
-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应用于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治疗中的疗效状况。方法将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该院收治94例白内障并发青光眼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主要对象(所有患者经房角镜检查房角关闭均小于1/2),按不同手术方法分为两组,一组实施传统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与小梁切除联合治疗(对照组47例),一组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与房角分离术联合治疗(研究组47例),对比两组术前术后的各项指标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对照组与研究组的眼压、视力、前房深度、房角宽度术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眼压、视力、前房深度、房角宽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发生并发症概率是19.15%,研究组4.26%,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O.05)。结论在临床治疗白内障青光眼中选取白内障超声乳化与房角分离术联合治疗的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并发症较少,可作为首选术式进行推广。
- 乔瑛苏安乐曹燕朱红娜张婷
-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