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陶克图

作品数:8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今日中国(中文版)》编辑部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 2篇政治法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学

主题

  • 4篇移民
  • 3篇生态
  • 3篇生态移民
  • 2篇应对气候变化
  • 2篇扶贫
  • 1篇地方财政
  • 1篇地方财政收入
  • 1篇移民扶贫
  • 1篇招商
  • 1篇人均纯收入
  • 1篇人口
  • 1篇世界气候
  • 1篇适应气候
  • 1篇书记
  • 1篇水浇地
  • 1篇退耕
  • 1篇退耕还林
  • 1篇退耕还林草
  • 1篇能源
  • 1篇宁夏平原

机构

  • 5篇《今日中国(...
  • 1篇新华通讯社
  • 1篇国家发展和改...

作者

  • 8篇陶克图
  • 2篇卢茹彩
  • 2篇张学英
  • 1篇李钰
  • 1篇杜晓明
  • 1篇陈晓虎
  • 1篇曹健
  • 1篇乔天碧
  • 1篇苏伟

传媒

  • 6篇今日中国
  • 2篇宁夏画报

年份

  • 4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宁夏经验给力中国——访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苏伟
2011年
2011年12月15日,刚刚从南非德班回国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苏伟,尚未褪去世界气候大会期间由于争论、谈判披上的倦意,就在他的办公室就本次气候大会"宁夏经验"接受了记者的专访。记者:您对宁夏适应气候变化的工作如何评价?苏伟:应当说,宁夏生态比较脆弱,所以面临的适应气候变化的任务也非常重。所以从国家,从国家发改委的角度来讲,也是在重点支持宁夏开展适应气候变化工作。
陶克图李钰苏伟
关键词:世界气候国家发改委适应气候给力荒漠化治理
用宁夏的方式应对气候变化
2010年
“国外记者问我最多的问题就是,现在世界的潮流是应对气候变化,发展绿色能源,宁夏却还在大张旗鼓地开发煤炭资源,大搞宁东基地。这不是背道而驰吗?”
乔天碧陶克图
关键词:应对气候变化绿色能源煤炭资源
“搬”出来的幸福——万志俊和乡亲们的故事
2010年
“生态移民让我过上了好日子,对将来也有了希望,再也不用靠天吃饭了。”盐池县花马池镇盈德村村民万志俊说。2002年4月从宁夏南部山区泾源县黄花乡黄洼村移民到这里的万志俊一家,现有10亩水浇地,亩产粮食都在500公斤以已,“移民后不用再愁吃穿了。”
陶克图
关键词:故事生态移民水浇地
“招商书记”的难题
2013年
红寺堡有着多重的定义:是中国最大生态移民集中区,是中国最大的扶贫移民项目实施地,国家“九五”计划“国家任务”的一部分西部大开发的扶贫样本,宁夏区域内协调平衡发展的重要一级……在宁夏的行政区划图上,红寺堡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中心。14年前,红寺堡移民开发区的成立,开启了这片荒漠戈壁的新纪元。到目前为止,累计安置搬迁宁夏南部贫困山区B县移民20万人。
张学英陶克图
关键词:生态移民书记招商扶贫移民西部大开发
一善何以解千愁
2013年
黄河从巴颜喀拉山的卡日曲来,进入宁夏平原后,一改波涛汹涌,变得舒缓平坦利于灌溉,于是便有了“天下黄河富宁夏”的美誉。不过,黄河并不足以改变这里的一切,隶属于吴忠市的红寺堡区是全国最大的生态移民扶贫集中区,这里吸纳了宁夏条件最艰苦的南部山区的近20万人口,目前贫困人口仍高达8万人,因各种原因致残的人口为1.48万人,占总人口的8.42%,这个比例,远远高出全国平均水平。
张学英陶克图
关键词:宁夏平原贫困人口移民扶贫黄河
向高效节水农业转型
2013年
吴忠市红寺堡区虽然位于宁夏中部川区,可供耕种的面积并不小,但是,由于这里干旱缺水,传统的农业种植投入高、产出低,探索发展一条既节水又高产出的农业发展之路成为红寺堡人这些年的头等大事。
卢茹彩陶克图
关键词:农业转型节水干旱缺水农业种植农业发展
生态移民:不仅留得住,还要过得好
2013年
“当时的红寺堡,没有一间房,没有一棵树。”提起1998年第一次从固原市泾源县来到红寺堡的情景,禹万喜感慨万千。如今,住在宽敞的房子里,出门开上小轿车,他的生活跟众多移民一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是一代一代移民和当地移民工作组的每一个成员,用汗水缔造的。
卢茹彩陶克图
关键词:生态移民小轿车工作组房子
六盘山下的“华丽转身”——宁夏固原市撤地建市10年发展纪实
2012年
固原市,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黄土高原六盘山下,因十年九旱,又属"贫瘠甲天下"之称的西海固地区。改革开放以来,这里从无度开荒到退耕还林草,从"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开发",从"等靠要"到"比着干"……喜人变化接踵而至!特别是撤地建市10年来,固原市大力实施生态移民、现代农业、工业强市等发展战略,地区生产总值从23.08亿元增加到129.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翻了3.82番,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034元提高到4044元。如今的固原,城市凸起楼群,油路铺进乡村,生态正在恢复,山野变绿如画,旧貌确实换新颜。
杜晓明陈晓虎曹健陶克图
关键词:农民人均纯收入退耕还林草地方财政收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