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焕清
- 作品数:39 被引量:177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PCI术后患者抗血小板药抵抗的临床分析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PCI术后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过程中药物抵抗的发现和处理方法。方法:51例PCI术后规律接受双联抗血小板(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发生皮肤异常改变者,检测其残余血小板聚集率(RPA),据RPA分为阿司匹林抵抗(AR)组、氯吡格雷抵抗(CR)组、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抵抗(AR+CR)组,AR组加服阿司匹林50 mg,CR组加服氯吡格雷75 mg,AR+CR组将氯吡格雷换成普拉格雷60 mg负荷量后每日服10 mg。观察一周后RPA变化和皮肤异常改变情况。结果:46例存在抗血小板药抵抗,占90.1%。调整药物后,AR组抵抗无改善,CR、AR+CR组抵抗改善。皮肤异常改变恢复既往状态。结论:PCI术后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过程中,可发生抗血小板药抵抗,加大氯吡格雷剂量或换用普拉格雷可改善抵抗。
- 符少萍陈玉成陈焕清
- 关键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 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被引量:41
- 2009年
-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干预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入选冠心病患者6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以冠心病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治疗,疗程3个月,测定治疗前后患者FMD、NO、ET、TXB2、6-Keto-PGF-1 a。结果:治疗结束后,麝香保心丸治疗组FMD、NO、6-Keto-PGF-1 a分别为(9.35%±0.78%)、(77.25±6.36)μmmol/L、(93.87±10.28)ρ/(ng/L),较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显著升高(P<0.05);ET、TXB2分别为(81.15±5.43)pg/mL、(43.02±4.19)ρ/(ng/L),较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具有正性调节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纠正ET/NO、TXA2/PG I2的失衡有关。
- 陈焕清熊小强段朝晖赵凤如韩智娟张向葵
- 关键词:麝香保心丸冠心病血管内皮功能
- 喹诺酮类抗生素致精神神经症状12例临床分析
- 2002年
- 喹诺酮类抗生素引起精神神经系统的副反应偶而可见,但在急诊临床工作中,因各种原发病的危重性及复杂性,急诊医师易于将其忽视,而将其与各种急诊原发病连在一起,或干脆被认为出现"不明原因"的精神神经症状,从而扰乱了临床思维,甚至导致误诊误治.现将我院此类副反应共 12例总结如下:
- 陈焕清李国成钟娃
- 关键词:神经症状抗生素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 麝香保心丸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评价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评价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患者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将102例冠心病并低密度脂蛋白(LDL-C)升高≥190mg/d L的老年患者(≥75岁)随机分为三组:阿托伐他汀钙组(组1),麝香保心丸组(组2),阿托伐他汀钙+麝香保心丸组(组3),每组34例。常规治疗基础上,组1服阿托伐他汀钙(立普妥,20mg/qn);组2服麝香保心丸(2粒/次,3次/d);组3服麝香保心丸(2粒/次,3次/d)和阿托伐他汀钙(10mg/qn),共服3个月。分别测定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和肝功能。结果:治疗前,分别比较三组患者LDL-C、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前后LDL-C水平比较:三组LDL-C均降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且组1与组3均优于组2,差异有显著性(P<0.05);组1与组3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前后TC水平比较:组1与组3治疗后TC均降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组2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三组治疗前后血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比较,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可降低冠心病患者血LDL-C水平,减少他汀类服用量,无肝损作用。
- 符少萍洪俊杨雪梅陈焕清陈玉成张向葵
- 关键词:麝香保心丸高脂血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他汀冠状动脉疾病
- 非那雄胺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骨密度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时增大的前列腺压迫尿道,致尿流受阻,可发生多种并发症,如急性尿潴留、肾积水,甚至肾衰竭等〔1〕。内源性雄激素包括睾酮(T)和二氢睾酮(DHT),DHT对前列腺的生长和发育起重要作用,如果体内DHT水平过高,可引起BPH。非那雄胺是一种Ⅱ型5α-还原酶抑制剂,抑制T转化为DHT,降低体内DHT水平,从而改善BPH的症状及延缓其进展,目前被广泛用于治疗BPH。雄激素在骨骼生长代谢。
- 符少萍陈焕清陈玉成缪瑞明
-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雄激素骨密度非那雄胺
- 气胸286例的急诊处理与护理
- 2001年
- 本文总结我院急诊科1996年6月~2001年6月抢救治疗各类气胸286例的临床护理经验与体会.
- 谭秀莲陈玉成谭绮尹陈焕清
- 关键词:气胸胸腔疾病水封瓶活动性出血胸腔穿刺抽气胸膜反应
- 急诊227例急性死亡病人临床分析及预防被引量:7
- 2004年
- 目的:分析急诊死亡病人的临床特点,探讨早期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我院急诊内科急性死亡病人227例临床资料。结果:大部分死亡患者都存在诱因、忽视病情、就诊时间迟、延误诊治及不恰当的早期处理等加重病情的不利因素。结论:早期预防、早期发现及早期正确有效地诊治急危重症病人,部分死亡可以预防或避免。
- 覃炳军蒋龙元陈焕清
- 关键词:急诊急性死亡疾病构成
- 乳腺癌组织CD44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探讨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CD44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1例乳腺癌组织CD44表达,χ2检验分析CD44与乳腺癌生物学特征的相关性,Log-rank检验分析CD44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结果:CD44在乳腺癌组织中过表达,阳性率为68.3%(69/101);CD44过表达阳性组与对照组的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6,P=0.003 4;与肿瘤大小、病理组织学分级、ER、PR和HER-2/ne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44过表达阳性组与对照组乳腺癌患者36个月的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5.2%、93.3%,CD44过表达阳性组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905,P=0.027;CD44过表达阳性组与对照组乳腺癌患者总生存率分别为81.2%、97.8%,CD44过表达阳性组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714,P=0.030。结论:CD44在乳腺癌组织中过表达,CD44过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有关,CD44过表达是乳腺癌预后差的一个重要指标。
- 姚和瑞李志华陈焕清贾卫娟龚畅苏逢锡
- 关键词:CD44免疫组织化学
- 雌激素与同型半胱氨酸对绝经期女性冠心病的影响和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绝经期女性冠心病患者血清雌激素、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两者相关性及对冠心病的可能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收治的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CHD)的绝经期女性100例(观察组),选取同时期行常规体检的绝经期健康女性86例(对照组),比较两组血雌激素、Hcy水平;比较观察组不同亚组血雌激素、Hcy水平和分析血雌激素与Hcy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雌二醇(E2)水平低于对照组,Hc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4个亚组间血E2水平依次逐渐下降,Hcy水平逐渐上升(P<0.05);观察组血E2水平与Hcy水平呈负相关(r=-0.477,P<0.05)。结论雌激素及HCY可影响绝经期女性CHD的发病和病变程度,雌激素与Hcy呈负相关。
- 符少萍陈焕清陈玉成张向葵
- 关键词:雌激素同型半胱氨酸绝经期冠心病
- 重型颅脑损伤并低钠血症16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4
- 2005年
-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SCI)后低钠血症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其防治。方法总结近年来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后低钠血症患者164例,分析影响低钠血症发生发展的各种因素,从而探讨其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防治对策。结果在SCI患者中低钠血症的发生率为31.5%,平均发生在伤后(6.3±0.7)d,持续时间平均(4.9±0.5)d,平均血清钠浓度为(122.1±9.7)mmol/L。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SIADH)、脑盐耗综合征(SCWS)和其他类型的低钠血症在恢复时间及治愈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预后与病情轻重有密切关系,病情越重(GCS评分越低),低钠血症发生率越高,低钠血症越严重,病死率越高。结论对SCI患者应密切监测血钠浓度,早期发现并鉴别低钠血症的类型,及时而有针对性地治疗低钠血症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陈焕清缪瑞明邱嘉民肖秀红赵凤如张向葵梁佩兰蔡望青邓若飞何志捷
-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低钠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