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桂生
- 作品数:46 被引量:490H指数:14
- 供职机构: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数字乡村嵌入共同富裕的出场语境及其行动框架被引量:13
- 2023年
- 共同富裕是我们一直以来的社会理想和价值追求。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工具,数字乡村建设不仅转型了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发展,也有力推动着共同富裕进程。从数字乡村嵌入共同富裕的出场语境讲,“继承与发展”的历史演进、“共建共融共享”的理论逻辑与“三生共融”的现实理路,共同构建了数字乡村嵌入共同富裕的三维通道。从其行动框架看,“富裕”与“共同”的价值共识要求其内容既包括发展智慧农业释放产业活力、提高村民数字技能构建数字乡村共同体、培育乡村数字平台的数字乡村赋能共富增量,也包括聚焦普及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再造数字服务供给、完善数字乡村标准化建设的数字乡村赋权共富成色。从赋能与赋权的两维讨论数字乡村嵌入共同富裕的逻辑理路与协同行动,有利于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的共同富裕。
- 陈桂生徐铭辰
- 关键词:数字乡村共同富裕
- 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政府治理:德国鲁尔区的经验及启示被引量:5
- 2014年
- 优化政府治理过程,是区域经济的重要动力之一。在德国鲁尔区区域整治发展过程中,各级政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形成了联邦、州和鲁尔区政府治理鲁尔的特有模式和路径。通过明确政府政策导向、设立权威机构、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建设基础设施、加大环保力度等一系列整治措施,逐步改变了鲁尔区高耗能、以环境为代价谋取发展的老路。通过培植有竞争力的新兴替代产业,拉动了结构转型,较好地解决了由大规模工业衰退带来的经济停滞和环境恶化的难题。鲁尔区的经验为我国资源型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思路与方法的借鉴。
- 陈桂生
- 关键词:资源型区域经济政府治理
- 农业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强国建设的逻辑理路及其推进机制被引量:2
- 2025年
- 农业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强国建设已成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时代命题。数字农业生产的技术嵌入、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动能转换、农业强国建设的目标跃升,是解说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强国建设的新框架。农业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强国的内在逻辑包括以“强”“富”“美”为意涵的价值逻辑,以动力、组织、调适为内容的驱动逻辑,以现实需要和创新任务为目标的现实逻辑。就其推进机制而言,从迭代新技术增动能、重组新要素增形态与拓展新空间增场景等三方面着手,是持续释放农业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强国建设韧性的有效解。
- 陈桂生陈桂生
- 关键词:农业农村现代化
- 乡村振兴视角下推进农村创业创新的路径选择——基于中部县域案例的定性比较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以我国中部省份的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为样本,采用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研究搭建平台、财税政策、金融供给、特色资源和产业融合五个前因变量促进农村创业创新的组态结构。结果显示:金融供给是农村创业创新的必要条件;财税政策是农村创业创新的充分条件;产业融合是特色资源优势发挥的“催化剂”;推动农村创业创新更多取决于多变量的组态效应。坚持因地制宜、优选政策工具组合,是协同共进农村创业创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解。
- 陈桂生岳喜优
- 关键词:农村创业县域经济
- 生产性服务业何以赋能乡村产业振兴--基于组态效应的分析被引量:10
- 2023年
- 以我国27个省份为研究对象,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从组态效应分析入手,探究金融、供应、农机、科技、销售、信息等6类生产性服务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组态构型及作用方式。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无法通过单项服务达到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目的,而是以组态形式发挥作用;农机、科技和信息服务是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核心条件,在不同组态路径中起到主导作用;生产性服务业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路径可归结为:科技+信息主导型、农机+科技+信息主导型、科技主导型、农机+信息主导型。
- 陈桂生岳喜优
-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
- “水-能源-粮食”纽带视角下黄河流域数字经济的绿色作用机制研究
- 2025年
-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它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黄河流域是“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矛盾突出且集中的区域。数字经济在推动经济创新发展的同时,是否也能促进黄河流域的绿色发展?利用2000—2020年黄河流域60个地级市(含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引入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标,以“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为视角综合运用多种计量模型系统探究数字经济对绿色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第一,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出现了明显的两段式特征,且呈现以兰州、西安、郑州、太原、济南为核心的比较稳定的“中心-外围”圈层状分布格局;第二,数字经济对绿色发展的影响具有显著的非线性增长效应,二者间呈现倒U型关系;第三,数字经济对绿色发展的推动作用伴随经济发展、FDI、政府偏好和企业绿色创新的提升而增强;第四,区域异质性表明,数字经济通过促进落后地区的绿色增长效应带来数字红利,进而弥合区域间生产率不平衡带来的数字鸿沟。研究结论为有重点、分阶段、分区域推动黄河流域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 陈桂生彭俊杰
- 关键词:黄河流域数字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 数字乡村富裕共同体:数字乡村建设推进共同富裕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被引量:14
- 2023年
- 数字乡村建设推进乡村共同富裕耦合于乡村富裕共同体发展的逻辑结构。这一以共同富裕为价值引领的数字乡村建设为数字乡村富裕共同体的发展提供了新引擎。就其可能性而言,从数字化赋能农民就地就近增收、大数据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富裕增量”,以及数字化精准对接财富分配、数字化复归乡村情感的“红利共享”的“两手”出发,数字乡村建设推进共同富裕的可能性空间将会持续扩容;随着数字乡村富裕共同体建设的推进,在数字化生产赋能农业增收、数字化转型生态乡村产业做大乡村富裕“蛋糕”的同时,以数字化缓解乡村相对贫困、数字化消弭城乡差距为抓手的乡村红利共享则是分好“蛋糕”的可选工具集。
- 陈桂生王玥
- 关键词:共同富裕
- 数字乡村共同体建设的演化逻辑与运行机制
- 2025年
- 数字乡村共同体是新发展阶段技术赋能乡村转型的产物,也是推进乡村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就其生成而言,数字技术虽然赋能了乡村共同体场景应用的繁荣,但从“第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的数字赋能“失能”梗阻也程度不同地存在。为此,锚定共同富裕的数字乡村共同体建设,应视为走出乡村赋能发展困局的逻辑密码。就其运行而言,可从“内—外—聚—合”的四维去解读诸如数字驱动、治理调适、组织吸纳以及行动共识等数字乡村建设共同体机制;相应地,数字化放大协同动能、共建自适应性循环、引领制度创新以及共享组织价值等乡村共同体行动,有利于推进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的行稳致远。
- 陈桂生蒋双情
- 关键词:数字乡村
- 新发展阶段推动农村共同富裕的发展进路、逻辑转换与机制创新
- 2025年
- 促进农村共同富裕不但是中央顶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提升国家治理效能的题中应有之义。当前,中国历史性消除农村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之后,进入新发展阶段,正在朝着共享式方向不断演进,奠定了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在新发展阶段,推动农村共同富裕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需要把握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的互补方向,落实城乡统筹与城乡融合的均衡发展战略,深化分配赋权与数字赋能的有效调适,落实短期行动与长期坚守相统一的发展理念。毫无疑问,推动农村共同富裕不仅是城乡物理空间的简单呈现,而且贯穿于价值理念、工具理性、增长方式、发展模式等多重维度转换过程。因此,要充分认识和理解新发展阶段推动农村共同富裕的长期性、动态性和公共性,加快城乡融合,注重分配调节与正向激励,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 陈桂生彭俊杰
- 关键词:农村
- 环境治理悖论中的地方政府与公民社会:一个智猪博弈的模型被引量:15
- 2019年
- 智猪博弈模型提供了一个地方政府与公民社会协同治理环境的行动逻辑。以"智猪博弈"模型讨论作为博弈参与人的地方政府和公民社会的环境治理偏好,可以清晰地描述地方政府与公民社会的环保行动逻辑,解释政治晋升锦标赛制度语境下的环境治理悖论。依据博弈"规则制导"的核心启示,破解环境治理悖论需要以"放权"和"赋权"的两手,以位移制度开关设置和扩大预期制度红利增量的协同性制度变迁,督促地方政府和公民社会从"等待"走向环境治理的"行动"。
- 陈桂生
- 关键词:环境治理公民社会公民参与智猪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