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建霞

作品数:22 被引量:112H指数:7
供职机构: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深圳市龙岗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细胞
  • 6篇蛋白
  • 6篇贫血
  • 3篇凋亡
  • 3篇雄黄
  • 3篇血小板
  • 3篇血小板减少
  • 3篇血小板减少性...
  • 3篇障碍性贫血
  • 3篇特发性
  • 3篇特发性血小板...
  • 3篇特发性血小板...
  • 3篇紫癜
  • 3篇红细胞
  • 3篇白血
  • 3篇白血病
  • 3篇白血病细胞
  • 3篇BCL-2蛋...
  • 2篇地中海贫血
  • 2篇血红

机构

  • 20篇深圳市龙岗中...
  • 6篇武汉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20篇陈建霞
  • 13篇黄衍锋
  • 8篇黄望香
  • 8篇张旭
  • 6篇高清平
  • 5篇邹焕荣
  • 4篇刘雄伟
  • 4篇许瑞环
  • 3篇罗玲
  • 2篇钟思珍
  • 2篇黄翠兰
  • 2篇吴泽
  • 1篇叶晓涛
  • 1篇范嘉琏
  • 1篇尹学念
  • 1篇陈伦华
  • 1篇袁丹
  • 1篇李程
  • 1篇罗美娟
  • 1篇程佳

传媒

  • 5篇国际检验医学...
  • 2篇现代中西医结...
  • 2篇实用医技杂志
  • 2篇右江医学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医药导报
  • 1篇中国民族民间...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首都食品与医...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09
  • 1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1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网织血小板检测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价值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网织血小板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35例ITP患者作为ITP组,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治疗前将ITP组患者按血小板计数(PLT)分为2组,PLT>30×109/L组(n=20)及PLT<30×109/L组(n=15)。以泼尼松或地塞米松治疗,总疗程为6个月。治疗后根据患者病情是否缓解,分为缓解组及未缓解组。采用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网织血小板百分比及其绝对值。结果 PLT>30×109/L组及PLT<30×109/L组患者的网织血小板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这两组患者的网织血小板绝对值低于对照组(P<0.05)。缓解组患者网织血小板百分比及其绝对值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缓解组患者网织血小板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网织血小板的检测对于ITP的诊断、疗效判定具有重要意义。
陈建霞黄衍锋张旭黄望香
关键词:血小板计数网织血小板
血红蛋白电泳及红细胞参数对产前地中海贫血筛查的价值被引量:1
2015年
探讨血红蛋白电泳、红细胞脆性、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在孕妇产前地中海贫血筛查诊断中的价值。
黄衍锋陈建霞邹焕荣黄翠兰钟思珍张旭
关键词:地中海贫血孕妇血红蛋白电泳红细胞参数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前后巨核细胞数量及形态学的变化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治疗前后巨核细胞数量及形态学的变化。方法对60例ITP患者治疗前后及30例对照者的骨髓巨核细胞(MK)的数量、细胞胞浆量、颗粒、退行性进行定量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ITP组巨核细胞数,原幼MK及颗粒型MK百分比高于对照组(P均<0.05或0.01);ITP组的产板型MK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裸核型MK 2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ITP组MK胞浆积分、颗粒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而退行性变积分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ITP组总MK数、颗粒型MK百分比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1),而产板型MK百分比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裸核型MK治疗前后相比无显著性差异;MK胞浆积分、颗粒积分均高于治疗前(P均<0.05);退行性变积分治疗前后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骨髓巨核细胞数量及形态学的改变可作为ITP诊断、评估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陈建霞黄衍锋张旭黄望香
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巨核细胞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测在儿科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测在儿科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2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诊断明确的儿科住院患者,采集静脉血进行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测后,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所有患儿外周血细胞形态异常比例占80.5%,其中呼吸道疾病占比44.72%,消化系统疾病占比21.74%,传染病占比16.15%,血液系统疾病占比14.91%,其他疾病占比2.48%。结论通过对患儿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测,能够根据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异常变化特征鉴别诊断疾病的临床研究表明,该方法在儿科疾病临床诊断中有较高应用价值。
陈思曼吴博陈建霞
关键词:儿科疾病呼吸道疾病血液系统疾病
4365例孕产妇艾滋病和梅毒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了解孕产妇艾滋病和梅毒感染在本地区的现状及其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2年7月至2003年11月在妇产科门诊及住院接诊已做艾滋病病毒抗体和梅毒抗体检测的4365例孕产妇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365例中检出1例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和21例梅毒抗体阳性的孕产妇,检出率分别为0.22‰和4.81‰,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孕妇为流动人员,户籍人员和暂住人员检出率为0;在21例梅毒抗体阳性孕产妇中户籍人员占7例,暂住人员占11例,流动人员占3例。结论艾滋病和梅毒流行的形势非常严峻,极早发现孕产妇人群中艾滋病和梅毒感染者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阻断或降低艾滋病和梅毒母婴传播的发生,对提高优生优育的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陈建霞黄衍锋邹焕荣罗美娟袁丹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抗体抗体阳性梅毒抗体检测妇产科门诊梅毒感染
雄黄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及其bcl-2蛋白表达的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检测雄黄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能力,探讨分子机制。方法应用形态学观察细胞凋亡,计算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白血病细胞bcl-2蛋白表达。结果雄黄可诱导白血病细胞发生典型的凋亡,同时雄黄可使白血病细胞bcl-2蛋白表达呈时间依赖性下降。结论雄黄通过影响白血病细胞bcl-2蛋白的表达,从而导致白血病细胞发生凋亡,这是其治疗白血病的重要分子机制。
陈建霞黄望香高清平
关键词:雄黄BCL-2蛋白细胞凋亡白血病
动态监测孕期血型抗体效价在新生儿溶血病诊疗中的意义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孕期血清中IgG抗A(B)效价在新生儿溶血病(HDN)诊疗中的意义。方法 425例孕妇均为O型RhD阳性,其丈夫血型为非O型,年龄在22~38岁,对初次检出IgG抗A(B)效价大于或等于1∶64的孕妇分别在妊娠22、32、36、40周时监测其血清中的抗体效价,动态记录检测结果并追踪HDN的发生情况。结果 425例孕妇初测IgG抗A(B)效价大于或等于1∶64的有213例,检出率为50.1%,新生儿发生HDN的概率为54.0%;孕期IgG抗A(B)效价动态升高与所产新生儿HDN的发生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孕妇血清中IgG抗A(B)效价与HDN密切相关,孕期进行动态检测并及早干预对减少由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病发生意义重大。
黄衍锋陈建霞邹焕荣黄翠兰钟思珍张旭
关键词:新生儿溶血病动态监测
复方皂矾丸与雄激素联合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为探索复方皂矾丸联合雄激素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的疗效及有关实验指标的变化。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比较单用雄性激素与雄激素联合复方皂矾丸治疗CAA的疗效。结果:雄激素联合复方皂矾丸治疗组有效率91.23%,明显高于单用雄激素对照组(58.16%);治疗组中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对正常人CFU-GM免疫抑制作用阳性者有效率与阴性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复方皂矾丸联合雄激素治疗CAA优于单用雄激素治疗,PBMNC对正常人CFU-GM产率的抑制试验可作为联合用药的一个指标,治疗有效者骨髓造血功能恢复更为完全。该方案治愈率高,副作用小,患者可以耐受。
黄望香罗玲陈建霞高清平
关键词:复方皂矾丸药物疗法贫血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B淋巴细胞数量及凋亡蛋白表达的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B淋巴细胞数量在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对30例CITP患者及20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总B淋巴细胞、CD5+B淋巴细胞的数量及B淋巴细胞膜表面凋亡相关蛋白Fas抗原(CD95),胞浆内凋亡蛋白Bcl-2表达水平进行测定。结果CITP初诊患者外周血总B淋巴细胞数及CD5+B淋巴细胞数均明显高于治疗后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后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三组间B淋巴细胞Fas蛋白的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初诊患者B淋巴细胞胞浆内Bcl-2的表达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均<0.01),治疗后血小板恢复正常组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各组间B淋巴细胞凋亡相关指数(CD19+CD95+/CD19+Bcl-2+)比较,初诊组显著低于治疗后血小板恢复正常组和对照组(P<0.05或<0.01),治疗后血小板升至恢复正常组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CITP患者自身抗体的产生可能与B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数量异常、凋亡受抑有关。
黄望香高清平王海澜陈建霞罗玲
关键词: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凋亡蛋白B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数血小板恢复CITP
精神分裂症患者细胞免疫和外周血异常白细胞的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初诊为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中IgG、补体C3、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外周血异常淋巴细胞形态等的改变情况。方法收集30份初诊为精神分裂症患者,21份正常献血员的血样。用BN-100特定蛋白分析仪检测血清IgG、补体C3。用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用瑞氏姬姆萨法研究外周血白细胞形态学,计数P细胞、S细胞、正常淋巴细胞的百分比。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的IgG和C3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CD8+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D3+、CD4+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各淋巴细胞百分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多伴有免疫指标的异常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形态的异常,提示可用免疫调节剂辅助治疗本病。
陈建霞许瑞环黄望香高清平尹学念程佳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IGGC3T淋巴细胞亚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