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培蓉
- 作品数:9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泉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洋快餐引起的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被引量:1
- 2010年
- 本文报道一起由蜡样芽孢杆菌污染食物引起2人食物中毒的事件。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实验室检验结果,确认该起食物中毒是由外带洋快餐受蜡样芽胞杆菌污染所致。
- 陈培蓉
- 关键词:食物中毒蜡样芽孢杆菌洋快餐
- 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医院终末消毒效果评价
- 2024年
- 目的评价泉州市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医院的终末消毒效果,为今后实施类似疫源地终末消毒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场采样监测方法,对某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隔离病区进行终末消毒效果评价。结果该疫源地物体表面金黄色葡萄球菌指示菌平均杀灭率100.0%;物体表面大肠杆菌指示菌平均杀灭率100.0%;室内空气自然菌平均杀灭率100.0%。结论某新冠肺炎定点医院经终末消毒后,消毒效果符合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现场消毒要求。
- 吴幼玲黄晓伟陈志扬陈培蓉
- 关键词:冠状病毒终末消毒隔离病区
- 泉州市0~15岁健康人群C群流脑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3
- 2007年
- 王伟明曾奕民李锋平陈培蓉叶培英吴莹莹
- 关键词:血清流行病学疾病控制
- 泉州市2015—2017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分析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了解泉州市2015—2017年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为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按福建省食源性致病菌监测方案要求,对12类食品共322份样品进行食源性致病菌常规检测及冷冻饮品专项监测。结果各类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总检出率为28.3%(91/322),检出率较高的是双贝壳类(89.7%)和动物性淡水产品(85.0%),检出率最低是寿司(2.0%);冷冻饮品专项监测样品致病菌检出率为1.3%(4/316)。结论泉州市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应加大监管力度,以确保食品安全。
- 陈培蓉刘建忠苏嘉恋陈韵妍郑友限陈明春
- 关键词:食品卫生食品安全食源性致病菌
- 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法改进结果分析
- 2013年
- 目的了解泉州市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探讨更为快速、敏感和特异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法,为食品污染物监测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按福建省2012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实施方案要求,采集泉州市7类食品共212份样品进行检测,并对常规致病菌分离培养法和Real-time PCR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市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检测市售食品样品212份,7类食品中共致病菌检出率为8.0%,以蜡样芽胞杆菌检出率最高,尤其在熟制米面制品中。结论我市食品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可将常规致病菌分离法与Real-time PCR法进行结合,既可提高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又可缩短时间,提高食品污染物监测敏感性,值得基层实验室推广使用。
- 陈培蓉林碧莲杨育红郑丹凤陈志扬陈明春
- 关键词:食源性致病菌REAL-TIMEPCR病原检测食品安全
- 实时荧光PCR筛查、培养法确认方案在副溶血性弧菌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了解与培养法相结合的实时PCR方案在餐桌污染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9~2010年随机从泉州市3个区的超市及农贸市场采集356份海产品标本,分别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联合科玛嘉显色培养法和科玛嘉显色培养法、国标法同时检测副溶血性弧菌,分别比较2种方法检测结果之间的差异,分析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采用3种方法共检测海产品356份,其中实时荧光PCR方法联合科玛嘉显色培养法检出副溶血性弧菌40份,阳性率为11.24%;科玛嘉显色培养法检出副溶血性弧菌26份,阳性率为7.30%;国标常规培养法检出副溶血性弧菌23份,阳性率为6.46%。联合法同其他2种方法比较灵敏度高,且2种方法间有关联,存在正关联,一致性为优,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食品安全餐桌污染副溶血性弧菌致病菌监测中应用此方案可提高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及检测准确性,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检测周期短并大大降低工作强度,且为从采样到出报告全过程的实验室间比对提供良好基础,适用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大量餐桌污染标本的致病菌快速检测。
- 陈明春刘建忠郑有限潘新南陈培蓉
- 关键词:实时荧光定量PCR餐桌污染副溶血性弧菌
- 泉州市2009年麻疹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 分析泉州市2009年麻疹监测结果,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国家麻疹监测方案开展监测工作,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和Excel 2003软件对2009年麻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09年共有132例麻疹疑似病例纳入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管理,确诊15例,发病率为0.19/10万,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1/10万的县(市、区)占41.67%;48 h个案调查率为96.09%,7 d内血清检测结果及时报告率达到85.51%;血标本采集率为52.27%(69/132),检测麻疹IgM阳性率为21.74%,检测风疹IgM阳性率为42.03%。73.33%的病例集中在晋江;53.33%的病例集中在1月份和4月份;66.67%的病例集中在0~7月龄小年龄组和﹥14岁的大年龄组;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者占73.33%;66.67%的病例是流动人口;60%的病例在发病前7~21 d去过医院。结论 泉州市2009年麻疹监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低;无MV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人群是麻疹发病的高危人群。
- 黄彩虹陈培蓉
- 关键词:麻疹
- 福建省桶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污染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了解福建省市售桶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污染状况及其耐药性,为评价卫生质量和风险预警提供依据。方法在福建省随机采集桶装饮用水271份,按GB/T 8538-2008铜绿假单胞菌检验方法中的滤膜法检测,用VITEK 2 Compact仪器进行药敏实验。结果桶装饮用水样品铜绿假单胞菌总检出率28.4%(77/271);天然泉水检出率(46.1%)高于天然矿泉水(29.5%)和纯净水(14.2%,χ~2=26.67,P<0.01);经饮水机冷水出口的散装桶装水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30.6%(48/157),而未启封桶装水的检出率25.4%(29/114,χ~2=0.86,P>0.05);放置6d者的检出率(46.4%)高于放置1~5d者(27.1%,χ~2=4.04,P<0.05);77株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株均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敏感,均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和复方新诺明等耐药。结论福建省市售桶装饮用水受铜绿假单胞菌不同程度污染,建议新生儿、婴儿、老人和免疫力低下等人群,不直接饮用桶装饮用水。
- 陈伟伟钟凌陈培蓉黄智瑜林坚
- 关键词:桶装饮用水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耐药性
- 泉州市2013—2016年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和毒力基因分析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了解泉州市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及毒力基因携带情况,为防控食源性疾病提供数据。方法于2013—2016年采集农贸市场、超市、酒楼餐饮店和企业的3类食品样品,按国标要求进行副溶血性弧菌分离鉴定,对分离株进行毒力基因检测,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4年共采集检测121份样品,副溶血性弧菌总检出率22.3%,以水产品检出率最高(40.6%),其次为水产预制干制品类(2.6%),即食食品类未检出。来自企业样品的检出率最高(33.3%),其次是农贸市场(31.5%)和超市(26.8%);海产品中甲壳类检出率最高(28.6%),其次是鱼类(22.4%)和贝类(18.2%)。毒力基因检测结果:27株(100%)均携带tlh基因、8株(29.6%)携带tdh基因、2株(7.4%)携带trh基因;未检出同时携带3个基因。结论泉州市食品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副溶血性弧菌污染,鲜活水产品风险最大;毒力基因阳性样品均分布在靠海地区,应加强防控。
- 陈韵妍吴小凤郑友限陈明春陈培蓉
- 关键词:副溶血性弧菌食品污染毒力基因食源性致病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