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维
- 作品数:19 被引量:216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中医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自主选题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基于真实世界使用血栓心脉宁片患者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通过对血栓心脉宁片数据进行描述分析,了解血栓心脉宁片使用人群临床人口学分布特征、西医诊断、合并用药情况,为深入进行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全国18家医院服用血栓心脉宁片患者的信息,运用基本数据描述方法及关联规则进行分析。结果:男性患者比例高于女性,且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45~65岁和65岁以上年龄段,危急住院人数高于一般住院人数,2008—2011年发病人群呈下降趋势。结论:血栓心脉宁片使用患者同年龄段患者男性多余女性,尤以老年患者显著,病情也相对较重,近年来有明显年轻化的趋势。
- 战皓李园谢雁鸣赵维庄严
- 关键词:血栓心脉宁心脑血管疾病
- 运用倾向性评分方法探讨血栓心脉宁片对冠心病治疗结局的影响被引量:7
- 2015年
- 血栓心脉宁片为消栓类药物可治疗血瘀所致的胸痹心痛,在临床广泛用于冠心病的防治。为了解血栓心脉宁片对冠心病患者治疗结局的影响,该研究基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构建的全国18家大型三级甲等医院的电子医疗病历数据库,将使用和未使用血栓心脉宁片的冠心病患者按性别、年龄、入院病情和是否合并心功能不全进行1∶1匹配。匹配后使用血栓心脉宁片患者组(A组)与未使用血栓心脉宁片患者组(B组)均为1 122人。将"痊愈"和"好转"合并定义为治疗有效人群,将"无效"和"死亡"合并定义为无效人群,对治疗结局的有效率进行评价。卡方检验结果显示未平衡混杂因素的情况下,2组冠心病患者的治疗结局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使用血栓心脉宁片的患者的有效率相对较高。经典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2组间治疗结局的有效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不带协变量的倾向评分加权Logistic回归和带协变量的倾向评分加权Logistic回归对2组间的45个协变量进行了有效平衡,结果显示不仅回归系数大于0,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显示,使用血栓心脉宁片的冠心病患者治疗的有效率较不使用血栓心脉宁片的冠心病患者有效率高,可以提高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由于该研究并不能肯定已将所有可能存在的混杂因素全部平衡,且纳入的研究对象尚不能很好的反应全部医院的整体情况。因此,研究所得结论仅为临床医师治疗冠心病用药提供参考,仍需进一步进行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得出更加可靠的结果以指导临床合理有效用药。
- 李园谢雁鸣刘艳赵维
- 关键词:血栓心脉宁片冠心病电子病例
- 运用大样本HIS数据探索高血压发病时间及虚实证型与节气的规律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了解真实世界中高血压病患者发病时间以及中医证型与节气的关系。方法:基于全国19家三甲医院的HIS数据,筛选第一诊断为高血压并入院时间均完整跨越农历2009年间的患者,应用频数法进行描述分析。结果:高血压住院第一高峰在寒露和霜降到小寒、秋末到冬季时节,另一个高峰在雨水、惊蛰到春分属于春季。多数节气中以痰瘀互结证候比例最高,冬至、小满、惊蛰节气中肝阳上亢发病最高,总体以虚证为多。结论:高血压发病及其虚实证型与自然节气有一定的关联规律。
- 马金辉廖星杨薇谢雁鸣赵维王永炎
- 关键词:HIS高血压节气
- 基于真实世界分析双环醇片对肾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通过对真实世界中使用双环醇片的数据进行描述分析,以肾功能检测的常规指标血肌酐和血尿素氮作为结局指标,了解临床中双环醇片的使用对血肌酐和血尿素氮是否有影响,为深入探讨其对肾脏的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全国18家医院中双环醇片的临床使用信息,运用配对χ^2检验方法对使用和未使用双环醇片患者的肌酐和尿素氮异常发生率分别进行分析。结果使用双环醇片患者血肌酐和血尿素氮异常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未使用双环醇片的患者(χ^2=10.784 6,P=0.001 0;χ^2=11.442 1,P=0.000 7)。结论在真实世界中双环醇片对肾脏无明显损害。
- 侯道瑞李园谢雁鸣赵维庄严
- 关键词:双环醇肾功能安全性
- 真实世界362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医临床特征探析被引量:15
- 2016年
- 目的:通过对真实世界362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基本信息的分析,探究急性心肌梗死的的中医临床特征。方法:该研究以2009—2010年全国16家三甲医院信息系统中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一般信息、中医证候、发病与节气的关系、合并病等。结果:60~74岁患者占37.30%,男女比例约为3:1;急诊入院率为53.78%;住院天数多为8~14 d;住院费用以5~10万元居多;中医证候气虚血瘀占35.86%、痰浊血瘀占35.17%;合并病高血压病占47.11%,并发症心功能不全占52.84%;入院人数雨水占5.16%、清明5.13%、冬至4.78%、小寒4.78%。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以男性患者居多,发病节气在乍暖还寒雨水、清明时节入院患者最多,其次是冬至和小寒,常合并高血压病,并发症为心功能不全为多,补气、活血、化瘀、豁痰应作为中医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治则。
- 孙帅玲赵维谢雁鸣杨薇庄严姜红岩
- 关键词:HIS急性心肌梗死
- 实用血瘀证诊断标准及其可靠性与真实性评价被引量:16
- 2015年
- 目的介绍"实用血瘀证诊断标准",并评价其可靠性与真实性。方法应用"实用血瘀证诊断标准"(A标准)、1986年"血瘀证诊断标准"(B标准)及2011年"血瘀证中西医结合诊断标准"(C标准)调查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不同科室患者共712例。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价A标准的可靠性,检验A标准与B、C标准的诊断一致性,采用贝叶斯方法估计A标准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一致性检验分析发现,不同研究者应用A标准的诊断一致性良好(诊断符合率91.96%,Kappa=0.82,P〈0.001),且A标准与B、C标准的诊断一致性良好。贝叶斯分析发现,与B、C标准比较,A标准的灵敏度更高而特异度无明显差异。A标准与B标准比较,A标准的灵敏度估计值为0.911(95%CI:0.888-0.930),特异度估计值为0.875(95%CI:0.826-0.915),B标准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估计值分别为0.762(95%CI:0.731-0.790)和0.902(95%CI:0.858-0.936);A与B灵敏度之差的估计值为0.149(95%CI:0.112-0.184),特异度之差的估计值为-0.026(95%CI:-0.085-0.033)。A标准与C标准比较,A标准的灵敏度估计值为0.912(95%CI:0.889-0.932),特异度估计值为0.880(95%CI:0.833-0.919),C标准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估计值分别为0.831(95%CI:0.804-0.857)和0.892(95%CI:0.848-0.926);A与C灵敏度之差的估计值为0.081(95%CI:0.047-0.114),特异度之差的估计值为-0.011(95%CI:-0.070-0.046)。结论相较于B标准和C标准,A标准不仅可靠性高,且在不明显降低特异度的情况下显著提高了灵敏度。
- 罗静王安璐赵维车方远冯倩易丹辉徐浩陈可冀
- 关键词:血瘀证可靠性灵敏度特异度
- 基于大数据84697例冠心病中医证候及其中西药使用分析被引量:77
- 2014年
- 该研究选择全国17家三甲医院中第一诊断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采集其一般信息、合并疾病、中医证候及中西药使用信息,使用频数分析及关联规则方法对相关指标进行分析。在该HIS数据库84 697例冠心病患者中,以男性、老年人居多。年龄中位数为71岁,男女比例约为1.45:1。住院天数多为8-14 d,住院总费用分布多在0.5万-2万元;25-59岁冠心病患者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冠心病死亡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多。该数据库中患者最常见合并的疾病为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血脂蛋白紊乱血症。中医证候以气阴两虚、气虚血瘀最为多见;血瘀是比例最高的证候要素,占79.97%,其次为气虚、痰浊、阴虚等。西药使用最多的为阿司匹林,其次为硝酸异山梨酯、氯吡格雷;中成药使用最多为丹红注射液,其次为疏血通注射液;使用活血化瘀药进行中西医联合治疗已经较为普遍,有43.46%的患者共同使用了抗血小板西药及活血化瘀注射液,同时联合硝酸酯类药物的频率也较高。
- 李贵华姜红岩谢雁鸣姜俊杰杨薇赵维庄严王永炎
- 关键词:医院信息系统冠心病中医证候合并病临床用药
- 真实世界大数据冠心病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规律初探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观察及分析真实世界中冠心病患者的中西药使用情况,为冠心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选择全国17家三甲医院中第一诊断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采集其药物信息,使用频数及关联方法进行分析。结果:84 697人中男性47564人,女性32 882人,患者年龄中位数为71岁。76 172人有用药记录,包括278种西药和331种中药。西药使用最多的为阿司匹林,共51 132例(67.08%),其次为硝酸异山梨酯(46 291例,占60.72%)、氯吡格雷(34 030例,占44.64%)等;中成药使用最多者为丹红注射液,共15 174例(19.92%),其次为疏血通注射液(10 166例,占13.35%)。药物归类后,西药位于前列者为抗血小板药、硝酸酯类药物、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中药使用最多的为活血化瘀注射液,其次为活血化瘀口服药、扶正类口服药、通腑药等。进行关联规则后显示冠心病西药间联合用药最为常见,中西药联合使用中活血化瘀口服药、活血化瘀注射液与西药间的联合用药更为常见,尤其是与抗血小板药、硝酸酸类药物。结论:冠心病的西药治疗符合指南推荐,但使用率较低;中药逐渐成为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方法,活血化瘀是冠心病中药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李贵华姜红岩谢雁鸣艾青华赵维
- 关键词:冠心病临床用药
- 医院电子医疗数据库缺血性中风病患者临床用药特征分析被引量:8
- 2014年
- 缺血性中风病的治疗药物种类繁多,为了解目前临床治疗缺血性中风病常用中西药物及其联合使用方案,该研究选取全国15家三甲综合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数据,采用频数统计方法分析其临床治疗药物及分类,主要采用关联分析方法了解常用中西药物联合使用情况。通过分析发现,临床治疗缺血性中风病药物中,中药应用较多的为疏血通注射液(9 015例,占22.66%)、丹红注射液(7 369例,占18.53%)、血栓通注射剂(5 302例,占13.33%),按药物作用分则主要为活血化瘀剂(30 384例,占76.39%)、开窍剂(6 850例,占17.22%)、补益剂(5 997例,占15.08%);西药应用较多者为阿司匹林口服剂(20 924例,占52.60%)、桂哌齐特注射剂(10771例,占27.08%)、胰岛素注射剂(10 599例,占26.65%),按药物作用分主要为抗血小板药(23 049例,占57.95%)、血管扩张药(19 608例,59.29%)、抗高血压药(15 475例,39.90%)。而中西药物联合使用时,以阿司匹林口服剂与二十五味珍珠丸、丹红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使用为多,置信度为97.05%;按药物作用分类则以活血化瘀剂与溶栓药、胰岛素、血管扩张药联合使用为多,置信度为97.424%。
- 王佳谢雁鸣杨薇王永炎赵维庄严
- 关键词:缺血性中风病联合用药关联规则
- 基于大型前瞻性安全性监测的参附注射液不良反应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9
- 2015年
- 采用前瞻性、多中心、大样本、登记注册式医院集中监测的方法采集不良反应人群的人口学资料、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剂量、溶媒、合并用药等信息,采用交叉列联的方法分析其对ADR发生的影响及相互关系。结果发现,19~45岁的用药人群,有过敏史者ADR比例较高;46~65岁的用药人群中,有过敏史的男性ADR比例较高;合并用药人群中,未成年人ADR比例较高;无论是否符合说明书适应证,19~45岁患者,有合并用药、有过敏史者ADR比例较高;非适应证人群中合并用药且超说明书剂量用药者ADR比例较高;非适应证用药人群中有合并用药、高浓度、非说明书溶媒、非常规剂量者ADR比例较高。提示参附注射液ADR的发生主要与患者是否有药物过敏史,以及临床用药时是否按照说明书适应证、溶媒、剂量和浓度使用有关。
- 王志飞赵维张寅谢雁鸣
- 关键词:参附注射液影响因素医院集中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