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温
- 作品数:36 被引量:289H指数:11
- 供职机构:北京海淀妇幼保健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人工流产状况及服务能力分析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基于2012年度海淀区29家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实施非意愿妊娠人工流产手术情况,了解妇女的生殖健康状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医疗机构级别,从71家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医疗机构中抽取29家不同级别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将《计划生育门诊人流手术登记本》登记信息进行数据录入及统计分析。结果 29家医疗机构人工流产总例数为46 492例,占人工流产总例数(52 031)的89.35%。未婚者选择无痛人工流产的人群明显高于已婚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 280.569,P<0.01);人工流产次数多者,选择无痛人工流产终止妊娠的比率高于人工流产次数少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7.602,P<0.01)。未婚人群选择在二级医疗保健机构就医多于其他机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903,P<0.01);非本市户籍人群选择在一级医疗机构就医的比例高于本市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6.112,P<0.01)。结论非户籍人口流产率高、未婚人群流产率高,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应拓展服务范围,加强避孕知识普及和人工流产术后的避孕指导,有效降低非意愿妊娠和重复人工流产。
- 赵温周钰邹晓璇钟赋真
- 关键词:非意愿妊娠人工流产流产后服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
- 孕前BMI、孕期体重增加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关系探讨被引量:13
- 2016年
- 目的探讨孕前不同体重指数(BMI)妇女孕期体重增加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12月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建档、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单胎足月孕产妇资料,包括年龄、身高和孕前体重,分娩前体重,分娩孕周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等指标。结果4927例孕妇孕期平均体重增加(16.5±4.3)kg,胎儿出生体重平均为(3402.3±381.8)g,剖宫产率为34.7%。孕妇体重增加过多组、适中组和不足组的比例分别为32.9%、53.3%和13.8%,孕前不同BMI各组体重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孕前BMI增加,孕期增重数值呈下降趋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孕期体重增加与胎儿出生体重呈正相关(r=0.26)。分娩适宜胎龄儿3933例,孕前低体重组、孕前正常体重组、孕前超重组和肥胖组孕期增重适宜范围分别为14.0-19.0kg、14.0—19.0kg、11.5—17.0kg和8.0—16.5kg,超过美国IOM推荐范围,孕期体重增加的中位数(P蛐)分别为17.0kg、16.0kg、14.0和12.0ks,孕期体重平均增加15.0ks(P50)。结论孕前BMI、孕期孕妇体重增加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相关,孕期体重增加超过IOM推荐范围,做好孕期体重管理势在必行。
- 赵温周钰
- 关键词:体重指数体重增加出生体重妊娠
- 海淀区女性宫颈病变及HPV感染现况调查
- 2010年
- 目的 了解北京海淀地区妇女宫颈病变及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发生率,为现阶段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抽样方法 抽取5个街道19个居委会945名25~54岁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宫颈细胞薄层液基细胞学技术检查和高危型HPV-DNA检测,细胞学检查结果 为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及以上的受试对象进行阴道镜检查及活检,并经病理确诊.结果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率为9.52%(90/945),宫颈上皮内瘤变及以上的发病率为7.30%(69/945),其中宫颈上皮内瘤变Ⅱ以上的发病率为1.59%(15/945);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率随宫颈病变程度加重,并阳性率升高,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在宫颈上皮内瘤变Ⅰ患者中的感染率为22.22%(12/54),宫颈上皮内瘤变Ⅱ为80.00%(8/10),宫颈上皮内瘤变Ⅲ为100.00%(4/4);早期浸润癌为100.00%(1/1).结论 在各年龄组中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率无明显差异,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是本组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主要原因.
- 张运平赵温徐文张为远张淞文
- 关键词:人乳头状瘤病毒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细胞学现患率
- 北京市海淀区妇女两癌筛查情况分析被引量:29
- 2011年
- 目的 了解北京市海淀区妇女生殖健康状况,筛查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的子宫颈癌和乳腺癌,为制定切实有效的妇女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妇科检查和国产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对海淀区户籍25-65岁妇女进行宫颈癌筛查,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其中40-60岁的妇女进行乳腺癌筛查.结果 参加宫颈癌筛查的妇女有87 102人,筛查率为15.18%;妇科良性疾病患病率为24.67%,宫颈癌前病变患病率为9.07/万,宫颈癌患病率为4.59/10万.参加乳腺癌筛查的妇女有68 114例,筛查率为18.89%;乳腺良性疾病患病率为30.50%,乳腺癌患病率为80.75/10万.结论 开展妇女两癌筛查工作对降低宫颈癌和乳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应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完善筛查制度,提高妇女两癌筛查率,保障妇女的生殖健康.
- 胡美娜徐文周钰赵温
- 关键词:子宫颈癌乳腺癌患病率
- 妊娠晚期649例死胎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5
- 2017年
- 目的 分析妊娠晚期死胎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6年9月北京市海淀区的22家医疗保健机构649例妊娠晚期死胎的临床资料,分析妊娠晚期死胎的发生率、产妇的基本情况、产前检查情况及死胎发生的原因.结果(1)2011年10月至2016年9月,北京市海淀区妊娠晚期死胎的发生率为0.293%(649/221845),其中,外地户籍产妇的死胎率(0.349%, 342/97939)高于本市户籍者(0.248%,307/1239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178,P〈0.01);多胎妊娠产妇的死胎率(2.087%,89/4264)高于单胎妊娠者(0.257%,560/217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48,P〈0.01);男性胎儿死胎率(0.300%,347/115632)与女性胎儿死胎率(0.284%,302/1062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70,P〉0.05).(2)未行产前检查、产前检查次数1~4次及初次产前检查孕周〉13周的死胎产妇中,外地户籍者所占比例分别为84.0%(21/25)、80.7%(125/155)及66.0%(165/649).妊娠晚期死胎发生的原因依次为:胎儿因素30.7%(199/649)、母体因素28.0%(182/649)、脐带因素20.0%(130/649)、死因不明17.6%(114/649)、胎盘因素3.7%(24/649).在可明确的死因中,出生缺陷、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脐带缠绕或扭转是最主要的因素,分别占妊娠晚期死胎总数的22.8%(148/649)、17.4%(113/649)、17.3%(112/649).结论 流动人口孕妇是妊娠晚期死胎发生的重点人群,尤其应加强围产期宣教及孕产期保健管理.持续做好出生缺陷的防控,加强产前保健,积极治疗妊娠期并发症及合并症,提高孕期和产时监护的手段及质量均是降低妊娠晚期死胎发生的关键措施.
- 胡美娜张颖赵温
- 关键词:妊娠末期死胎
- 不忘初心、砥砺奋进——推动海淀区妇幼保健管理工作向深层次迈进
- 2021年
-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关怀和支持下,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工作秉承妇幼卫生工作方针,通过依法服务、规范管理、专项调研、质量控制、强化培训、示范观摩等措施,实现辖区妇幼保健管理从粗放到精准的转型,从数量到质量的提升;服务能力经历了保生存、促发展、稳提高、跨越式发展阶段,形成了特色的区域管理模式。妇幼健康核心指标(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持续改善,不断满足人民对妇幼健康的多元需求。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海淀妇幼人将始终牢记妇幼健康的初心和使命,推动妇幼健康向深层次迈进。
- 赵温张颖袁全莲刘晓红
- 关键词:妇幼保健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
- 米非司酮诱导子宫肌瘤细胞凋亡及其调控基因的研究
- 2002年
-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细胞凋亡及其调控基因bcl- 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服米用非司酮和单纯行子宫切除的子宫肌瘤组织标本 4 4例 ,应用流式细胞定量分析技术进行DNA分析 ,采用免疫荧光标记对bcl- 2、bax基因蛋白进行分析。结果 服米非司酮后瘤细胞凋亡指数显著升高 ,bax基因蛋白表达明显上升 ,两者呈正相关 (r=0 6 5 38,P <0 0 5 ) ,而bcl- 2无明显变化。结论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可能是通过诱导瘤细胞凋亡来实现的 ,bcl- 2 /bax比值下降是诱导瘤细胞凋亡的原因之一。
- 赵温于俊荣王惠兰
- 关键词:米非司酮子宫肌瘤细胞凋亡调控基因
- 2007-2008年北京地区25~54岁已婚妇女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47
- 2009年
-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妇女生殖道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的感染状况及其分布特点,初步探讨HR—HPV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于2007年3月至2008年9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地区抽取12个区县137个社区25~54岁已婚妇女6185例进行妇科检佥、宫颈HR—HPV检测及细胞学检查,并进行问卷调查。应用EpiData3.0软件双次录入、审核数据后,应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北京地区25~54岁已婚妇女生殖道HR—HPV感染率为9.89%。城区、近郊、远郊妇女的HR—HPV感染率分别为9.34%、10.51%和9.51%(P〉0.05);本市、外地户籍妇女的HR—HPV感染率分别为9.53%和11.30%(P〈0.05)。(2)HR—HPV感染的年龄分布特点:25~44岁年龄段妇女的HR—HPV感染率稳定在10%左右,30~34岁者HR—HPV感染率最高,为11.21%;44岁以上则随着年龄增长感染率逐渐下降,50-54岁降至最低(7.78%)。(3)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爪,家庭人均月收入≥1000元、配偶性伴侣数〉1个者、外地户籍、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上者,其感染HR—HPV的可能性大。(4)感染HR—HPV人群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病率明显高于未感染人群(分别为29.76%、3.32%,P〈0.01)。结论(1)北京地区25~54岁已婚妇女牛殖道HR—HPV感染率为9.9%,在地域分布上无差异。(2)北京地区HR—HPV感染的危险人群为家庭经济条件优越者、配偶多个性伴侣者、外地户籍及文化程度较高者。(3)HR—HPV感染是发生CIN及宫颈癌的重要因素,但HR—HPV感染并不等于一定发生CIN和宫颈癌;应对HR—HPV感染者定期随访以了解其感染及宫颈的动态变化。
- 武明辉张淞文张为远周保利谢争王建东冯静王军华蒋京伟朱力黄石全潘静刘新芝张运平赵温李虹罗晓航史坤翀王桂凤付立平李桂香陶惠芬戴春香何瑞霞金蕾刘广美王奎香叶家林刘似英王梅闫学明胡桂玲林如静孙嫦月曾红吴丽荣程亚利
- 关键词: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子宫颈抽样研究
- 孕产妇高龄与不良妊娠及分娩结局的关系被引量:21
- 2018年
- 目的分析孕产妇高龄对不良妊娠及分娩结局的影响,为促进围产保健管理工作提供建议。方法收集2016年1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在北京市海淀区3家医院住院分娩的2 335例产妇资料,包括人口学信息、产科相关合并症及并发症、新生儿基本状况等。根据产妇的分娩年龄分为<35岁组、35~39岁组和≥40岁组,探讨孕产妇高龄与多种不良妊娠及分娩结局之间的关系。结果 2 335例产妇的平均分娩年龄为(32.5±4.1)岁,高龄孕产妇的比例为30.6%。3组产妇中,孕前超重和肥胖、IVF-ET、瘢痕子宫、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剖宫产及新生儿转NICU的发生率均随产妇分娩年龄的增加而上升。校正混杂因素后,与<35岁组产妇比较,35~39岁组和≥40岁组产妇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分别增加0.89倍、2.12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风险分别增加0.55倍、1.12倍,剖宫产的发生风险分别增加0.64倍、0.52倍。此外,≥40岁组产妇分娩的新生儿转NICU的风险也高于<35岁组产妇。结论生育政策调整后,高龄孕产妇比例明显上升,其发生多种不良妊娠及分娩结局的风险增加,应加强高龄孕产妇的围产保健管理,保障母婴安全。
- 胡美娜邹晓璇赵银珠赵温
- 关键词:高龄妊娠并发症
- 孕妇对不同分娩方式的知识、态度和分娩意愿调查
- 目的了解孕妇的分娩知识、对不同分娩方式的态度及分娩意愿,为探讨进一步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妊娠≥32周的216例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初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应用 SPSS 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
- 宋波张颖赵温
- 关键词:阴道分娩不同分娩方式分娩知识意愿调查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