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思田

作品数:34 被引量:69H指数:5
供职机构: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汕头市医疗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腭裂
  • 7篇细胞
  • 7篇基因
  • 7篇唇裂
  • 6篇转化生长因子...
  • 6篇转染
  • 6篇纤维细胞
  • 6篇基因转染
  • 6篇成纤维细胞
  • 5篇手术
  • 5篇术后
  • 5篇转化生长因子...
  • 5篇腭裂修复
  • 4篇单侧
  • 4篇单侧唇裂
  • 4篇修复术
  • 4篇缺损
  • 4篇腭裂修复术
  • 3篇增殖
  • 3篇生长增殖

机构

  • 32篇汕头大学医学...
  • 4篇汕头大学
  • 2篇中南大学
  • 2篇汕头大学医学...
  • 1篇陕西省人民医...

作者

  • 34篇谢思田
  • 29篇唐世杰
  • 16篇彭立红
  • 9篇石伦刚
  • 7篇毛小炎
  • 6篇张明君
  • 6篇杨旅军
  • 6篇胡素銮
  • 5篇何运铺
  • 4篇朱镇森
  • 4篇张万聪
  • 4篇许龙水
  • 4篇孙德麟
  • 3篇许金华
  • 2篇肖志强
  • 2篇易红
  • 2篇舒申友
  • 2篇姚建
  • 2篇申纪奎
  • 1篇胡晓

传媒

  • 6篇汕头大学医学...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中华医学美学...
  • 2篇中国医药指南
  • 2篇中国美容整形...
  • 1篇当代医学
  • 1篇河北医学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中国现代手术...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华损伤与修...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6
  • 4篇2005
  • 3篇2004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单侧唇裂术后瘢痕成因分析及防治方法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分析单侧唇裂术后瘢痕形成的原因 ,总结其防治方法 ,以改善单侧唇裂术后的修复效果。方法 通过观察 2 6 8例单侧唇裂术后瘢痕的程度 ,研究健患侧唇高差、裂隙宽度、术式等因素与瘢痕形成的关系。结果 Millard术式较改良Millard及Tennison法术后瘢痕明显 ;裂隙的宽度、健患侧唇高差越大 ,术后瘢痕越明显。结论 单侧唇裂术后瘢痕的程度与术式。
唐世杰谢思田胡素銮许龙水彭立红孙德麟
关键词:唇裂外科手术
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转化生长因子β3的构建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为研究成纤维细胞基因转染的可行性创造条件,从而为转化生长因子(TGF) β3转基因治疗创面与病理性瘢痕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构建并鉴定pcDNA3.1(-)-hTGFβ3真核表达载体,经脂质体LipofectamineTM 2000介导质粒转染NIH3T3细胞后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TGFβ3 mRNA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结果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 3.1(-)-hTGFβ3经限制性内切酶BamH I、HindⅢ酶切,电泳后显示1 253 bp的hTGFβ3目的片段和5.40 kb的pcDNA 3.1(-)载体片段,测序证实酶切片段与GenBank中登记的TGFβ3全长序列相同,证实pcDNA3.1(-)-hTGFβ3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 经RT-PCR检测了hTGFβ3在转录水平mRNA的表达情况,表明质粒转染NIH3T3细胞后 hTGFβ3 mRNA的表达明显增强。结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正确,并能在NIH3T3成纤维细胞中表达hTGFβ3 mRNA,为其在创面与病理性瘢痕的转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唐世杰谢思田胡素銮肖志强申纪奎易红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3基因重组成纤维细胞真核表达瘢痕
Furlow反向双Z法在腭裂修复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Furlow反向双z法修复腭裂的疗效。方法:用Furlow反向双z法修复腭裂86例,术前、后测量左、右裂隙旁切牙腭侧到软腭后缘曲线距离与直线距离;术后3、6个月随访,主观语音判听,6个月后鼻咽纤维镜检查,年龄小未能配合检查者,于3-4周岁后可配合时复诊检查。结果:本组31例左、右裂隙旁切牙腭侧到软腭后缘曲线、直线长度均显著延长(P〈0.01)。59例语言评估,所有语音清晰度,高鼻音以及鼻漏气得到明显改善,但连续发音时仍有错误,需进一步语言治疗。其中22例术后6个月后进行鼻咽纤维镜检查,腭咽闭合率大于0.7占77.3%,其中闭合率0.9—1.0占22.7%。效果佳。结论:Furlow反向双Z法腭裂修复术可有效封闭裂隙,取得良好的腭咽闭合功能,语言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谢思田唐世杰张万聪彭立红
关键词:腭裂
Furlow反向双Z法腭裂修复术后腭瘘发生率的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研究腭裂Furlow术后瘘的发生率以及影响因素。方法:对53例腭裂修复术后瘘的发生率和可能影响瘘发生的因素如性别、年龄、腭裂类型、裂隙的程度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总瘘孔率为18.86%(10/53),瘘孔率最高为硬腭前部(64%),其次为软硬腭交界处及硬腭部(分别为18%),瘘孔率最低为软腭区域(0%)(P<0.05)。男性与女性患者瘘的发生率无统计学上差异(P>0.05)。单侧完全性腭裂组(UCCLP,24%)和双侧完全性腭裂组(BCCLP,36.7%)瘘发生率高于硬软腭裂组(HSCP,0%)和软腭裂组(SCP,0%),但无统计学上差异(P>0.05),完全性腭裂组瘘的发生率高于不完全性腭裂组(P<0.05)。结论:腭裂术后腭瘘的发生与腭裂的类型有关,Furlow术式修复腭裂可减少软腭、软硬腭交界处的腭瘘发生率。但相对的有增加完全性腭裂硬腭前部腭瘘发生率的可能。
谢思田张万聪彭立红唐世杰
关键词:腭裂
单侧唇裂手术前后唇鼻部外观变化的数据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获得单侧唇裂患儿术前唇鼻形态的数据资料,根据唇鼻畸形特征设计手术修复方案,通过术后临床观察,评价手术效果。方法单侧唇裂患儿85例,分为单侧完全性唇裂组、单侧不完全性唇裂组。术前、术后6个月分别测量裂隙两侧唇长、唇高、人中嵴高度、鼻底宽度和鼻小柱高度,采用配对t检验来比较各组患儿裂隙两侧测量值的差异。结果单侧唇裂患儿术前裂隙两侧唇鼻部各项参数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短期术后随访表明,两组1岁以内患儿在健一患侧唇长和鼻底宽度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裂隙侧唇长较健侧小,鼻底宽度较健侧大。完全性唇裂组患儿术后半年患侧鼻小柱高度小于健侧。1~2岁患儿在健一患侧唇长、唇高、人中嵴高度、鼻底宽度和鼻小柱高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测量单侧唇裂患儿唇长、唇高、鼻底宽度、鼻小柱高度和人中嵴高度,对术前手术设计和术后对称性评估有很大的帮助。短期随访表明,1岁以内单侧唇裂患儿患侧唇长变短,鼻底增宽,在今后的唇裂修复中,需要通过改进手术方法来解决。
毛小炎唐世杰谢思田彭立红石伦刚何运铺
关键词:单侧唇裂唇鼻畸形数据测量
TGF-B3基因转染成纤维细胞对大鼠烫伤模型创面愈合的影响
目的观察TGF-B基因转染的成纤维细胞对深Ⅱ度大鼠烫伤模型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随机将90只Winstar成年大鼠分为对照组、EGF组和TGF-B组。检测各组大鼠的创面愈合率,HE染色观察烫伤创面组织变化,SP法观察烫伤皮...
唐世杰朱镇森胡素銮谢思田姚建
关键词:成纤维细胞创面愈合烫伤模型基因转染
文献传递
颊脂肪垫在腭裂修复术中的应用及其对腭咽闭合功能的影响
2015年
目的:探讨颊脂肪垫(BFP)在腭裂修复中的应用,并提高腭裂修复的手术效果。方法:选取80例腭裂患者,根据随机双盲、数字表分配法,单数为应用BFP组(实验组,提肌重建联合BFP充填),双数为对照组(提肌重建),各组40例。术后观察创面愈合情况,1、3、6、12个月回访,行语音评估,电子鼻咽镜行腭咽闭合功能检查,对于因年龄小无法配合者,待其5周岁左右进行。结果:实验组创面愈合较好,无腭瘘,对照组2例腭瘘。实验组腭部瘢痕不显、语音清晰度优于对照组。结论:在腭裂修复中用BFP能减少软硬腭交界区腭瘘发生及减轻术区瘢痕,改善软腭活动度,提升腭咽闭合率,具有临床推广运用价值。
彭立红唐世杰谢思田张万聪毛小炎石伦刚何运铺
关键词:颊脂垫瓣腭瘘
TGF-β3基因转染成纤维细胞促进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观察TGF-β3基因转染的成纤维细胞对深Ⅱ度大鼠烫伤模型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将90只Wistar成年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C组)、表皮转化生长因子组(EGF组)和TGF-β3转基因成纤维细胞组(TGF-β3组),制作10% TBSA烫伤模型,各组给予对应治疗,检测各组大鼠的创面愈合率,HE染色观察烫伤创面组织变化,SP法观察烫伤皮肤组织中TGF-β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烫伤后14d、21d,创面愈合率TGF-β3组最高,与EGF组及C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5,P<0.01);烫伤后14d及21d,C组、EGF组与TGF-β3组之间TGF-β1及TGF-β2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5,P<0.01);烫伤后1d到21d,TGF-β3组与C及EGF组之间的TGF-β3蛋白表达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GF-β3转基因转染成纤维细胞可能通过在创面上持续分泌TGF-β3蛋白,降低TGF-β1及TGF-β2的水平,从而促进创面的愈合。
唐世杰朱镇森胡素銮谢思田姚建
关键词:成纤维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创面愈合烫伤大鼠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活性全层皮肤构建中的作用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活性全层皮肤(LSE)培养构建中的作用。方法:构建LSE,于培养基中添加30 ng/mL bFGF(添加组),未添加bFGF组为阴性对照,观察LSE组织形态学变化以及表皮角化细胞、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分化状态。结果:添加组真皮较厚,历时4周,显著抑制了真皮的菲薄化;且发现添加组的表皮上层表现较多分化型keratin.keratin 1、10,而增殖型的keratin 6、16与未添加组比明显抑制。未添加组表皮真皮交界处,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现强烈;添加组α-SMA大部分被抑制。结论:bFGF提高了LSE的品质并可能在皮肤再生修复过程中起到维持真皮厚度,抑制瘢痕形成与增生,并促进表皮层早期成熟的作用。
周镜桂谢思田张明君石伦刚楚书立张冰娜李海红唐世杰杨旅军
关键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创伤修复皮肤再生
粤东地区930例唇腭裂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了解粤东地区先天性唇腭裂的患病状况与特点,探讨与唇腭裂发生有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02~2004年间由汕头大学医学院医疗扶贫行动组织的“美纯行动”及于我院行唇腭裂手术930例唇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唇腭裂的构成比中,主要以单侧唇裂伴腭裂,双侧唇裂伴腭裂及单侧唇裂为主,分别为33.98%,23.23%与29.02%,单纯的腭裂及单纯的双侧唇裂较少。双侧唇裂与双侧唇腭裂男女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左比右多见。唇腭裂畸形与患者的胎次关系中第一胎,第二胎,第三胎,第四胎,第四胎以上的构成比分别为23.17%,33.10%,16.93%,14.77%,11.91%.但各种类型的唇腭裂畸形均与患者的胎次无显著性差异。母亲妊娠前3个月所接触的风险因素中共有226例(24.30%)。结论唇腭裂的发生可能与遗传、胚胎发育早期的环境因素、药物影响等有关。
许龙水唐世杰孙德麟谢思田许道成
关键词:唇裂腭裂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